APP下载

冀中南春播马铃薯晚疫病发生规律与综合防治措施

2023-04-05高文红

现代农村科技 2023年1期
关键词:冀中南晚疫病薯块

高文红

(邯郸科技职业学院 河北 邯郸 056046)

中国是世界上马铃薯种植总面积和总产量排名第一的国家[1],河北省是我国马铃薯种植的主要区域之一,而冀中南地区又是河北省马铃薯二季种植的主要区域,春季马铃薯播种面积约1.33 万hm2[1],以菜用商品薯为主。随着河北省菜篮子的丰富与稳定化,其种植面积将会逐渐扩大。

马铃薯晚疫病又称马铃薯瘟、马铃薯疫病,是一种流行性病害,可造成减产20%~40%。2020 年9 月,马铃薯晚疫病被列入《一类农作物病虫害名录》,可见马铃薯晚疫病对生产危害的严重性;在生产上,了解马铃薯晚疫病的发生规律,进行综合防治,是提高马铃薯高产高效的有效途径。

1 地域基本情况

冀中南地区是河北省主要的粮蔬生产区,属于温带大陆季风气候,春季干旱、少雨、多风;但气温回升快,春季时间短;3 ~5 月份气温平均在17.5 ℃左右,平均降水量为19.4 mm 左右。冀中南地区春播马铃薯一般采用覆盖地膜播种,播种时间在雨水后惊蛰前(2 月下旬~3 月上旬);3 ~5 月份是马铃薯生长发育的重要时期,6 月下旬进入收获期。

2 晚疫病症状识别

马铃薯叶片感病主要是从叶尖或叶边缘开始出现暗绿色湿斑,病斑逐渐扩大,边缘出现水浸晕,背面有白色霉层圈;最后致使整个植株呈深褐色湿腐状,并散发着腐败气味[2]。干燥气候条件下,病叶上的斑点呈褐色干枯状,导致病株提前变成枯焦状。茎秆感病时,茎上出现无明显边界的褐色病斑,环境潮湿时,茎部病斑上会出现白色霉层。薯块受侵染表面产生浅褐色病斑,病斑中心部位略凹陷,薯肉呈深褐色坏死状,严重时病薯呈水浸状腐烂在地里,或入窖贮藏后发生烂窖,散发着严重的腐败臭味[3]。

3 晚疫病发生规律

3.1 发病初期。晚疫病发生首先在幼苗基部出现病斑,在适宜的环境下形成中心病株,一般产生中心病株的几率为0.5‰~10‰;大约10 d 时间就会在中心病株周围1 000 m2内传染至90%的植株发病;若出现相对湿度超过75%,温度高于10 ℃环境条件,仅需1~2 d 便可发展成发病中心。冀中南地区春播马铃薯晚疫病发病初期一般在4 月底至5 月份。

3.2 病害流行期。马铃薯晚疫病的流行期指田间开始发现发病中心到全田50%以上植株出现病斑的时期。一般发病后7 ~10 d 便进入流行期。冀中南春播马铃薯种植区,晚疫病的流行期一般出现在5 月份。

3.3 病害严重期。指感染病菌的植株枯死或湿腐烂掉的速度越来越快的时期。正常年份从病害开始流行到整块地的植株全部死亡约30 d;遇到降水较多的年份,温度高、湿度大,只需15 d 左右;冀中南地区春播马铃薯晚疫病危害严重期在5 月中下旬~6 月份。

4 晚疫病发生原因

4.1 病原物及传播途径。马铃薯晚疫病的病原物是致病疫霉,属于一种专化性很强的寄生性真菌,寄生菌只能存活在活的马铃薯或番茄植株上,并且抗低温性很弱,一般生长适温为20 ℃~23 ℃。冀中南地区冬季气候比较寒冷,病菌一般寄生在薯窖(库)内的种薯上越冬,因此,冀中南地区晚疫病的侵染源主要是染病的种薯。如果播种了病薯后形成病苗,病菌会通过风、雨、流水进行传播,侵染其它薯苗。

4.2 品种抗性。马铃薯对晚疫病的抗性与品种有关。一般来讲,晚熟品种抗病性最强,中熟品种抗病性较强,早熟品种抗病性最差;从株型来看,通常是匍匐型品种抗病性较差,而直立型品种抗病性较强;从叶片上来看,叶片薄大、光滑、色浅的品种抗病性较差,叶片厚窄、有茸毛、色深的品种抗病性较强。

4.3 气候条件。气候条件对马铃薯晚疫病发生起着主要作用,晚疫病的发病程度与气温、降水量、相对湿度呈正相关[4],昼暖、夜凉、高湿条件下易染病。晚疫病开始发生的温度为10 ℃,而菌丝生长的适宜温度为20 ℃~23 ℃,这个温度范围也利于形成大量的孢子囊;如果相对湿度超过85%病菌会很快侵染,气温处于16 ℃~24 ℃时病害流行最快,发病最快仅需8 h,10 ~14 d 整块薯田可被病菌侵染成灾[5]。在冀中南地区5 ~6 月份的温度均适合该病发生,但是相对湿度一般比较低。

5 综合防治措施

5.1 栽培措施。科学轮作换茬,严禁与番茄连作,尽量不与十字花科、茄科类作物连作或套作。选择地势比较高、排水条件较好、疏松的沙性壤土种植。采取垄作耕作方式,高垄栽植,科学施肥,合理密植。

5.2 选用抗病性品种。选用抗病性品种是防治晚疫病最有效的措施,也是最经济、环保的途径之一。目前适宜冀中南地区抗晚疫病的马铃薯栽培品种主要有中薯4 号、石薯1 号、中薯5 号、冀张围薯9 号、坝薯9 号、北张薯12 等。

5.3 无病种薯与处理。尽量选用脱毒的马铃薯原种或一级种薯。可设置无病菌留种薯地,或选择发病较轻的薯田,严格筛选无病菌薯块进行留种。收获期认真挑选,严格入库。种薯出库时要剔除病薯、烂薯,在阳光下翻晒催芽。当薯块上的芽长满芽眼时切块。每块薯块上面留有1 ~2 个芽眼,重40 g 左右。若种薯重量在100 g 以下,进行种薯整块播种。切块时需对刀具消毒,一般把刀具浸泡在75%的酒精、或200 倍的漂白粉溶液、或0.1%~0.2%的高锰酸钾溶液等溶液中10 min 左右。切好的薯块可用根肽、薯管家、多马道黑等拌种,或用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0.5 kg 加农用链霉素20 g,均匀地拌在1 000 kg 的种薯上;或用72%霜脲锰锌可湿性粉剂500 ~600 倍液浸种,10~15 min 后捞出薯块沥干播种。

5.4 加强栽培管理。适期早播,使马铃薯现蕾开花期避开雨季,降低晚疫病发生的几率。冀中南地区2 月下旬3 月初,气温回升至10 cm 土温稳定通过7 ℃~8 ℃时即可播种[6]。马铃薯是喜钾作物,对氮磷钾的吸收比例为1∶0.5∶2.5,一般以基肥为主,追肥为辅。基肥施用量:每667 m2施腐熟的农家肥2 000 kg 左右、复合肥100 kg、过磷酸钙50 kg、硫酸钾20 kg。整地起垄,实行高垄双行栽培模式。一般密度5 500 ~6 000 株/667 m2,种后覆盖地膜。

5.5 加强田间管理。马铃薯在播种前施足基肥、浇足底墒水后,生产上很少再追肥、浇水。若出现干旱或缺肥秧苗长势弱的状况,可少施氮磷钾肥,施肥时结合覆土进行浇水;慎施氮肥,尤其是进入开花期后,防止徒长以及病害发生;遇大雨时要及时排水、清沟、散湿,防止晚疫病的发生。

5.6 化学药剂防治

5.6.1 药剂预防。晚疫病多发季节应定期施用保护性杀菌剂进行预防。在齐苗期、结薯期和生长后期,若遇阴雨特别是阴雨大雾天气,在天晴后要及时预防。可喷施72%霜脲氰·锰锌可湿性粉剂110 ~150 g/667 m2,或72%霜霉威水剂800 倍液,或5%氰霜唑悬浮剂1 500 倍液等,7 ~10 d 喷1 次,连喷2 ~3 次。

5.6.2 发病初期药剂防治。在马铃薯晚疫病发病初期,前期用保护性药剂,发病后使用治疗性药剂[7~10]。当田间出现中心病株时,立即拔除销毁,并对病穴撒石灰消毒,对病株周围10 m 范围内喷施1∶1∶200倍波尔多液、或72%甲霜锰锌可湿性粉剂、或72%霜脲锰锌可湿性粉剂等进行封锁控制[11],隔7 ~10 d 喷1次,连续喷2 ~3 次。

5.6.3 发病重期药剂防治。当晚疫病流行最为严重时,或发病严重的薯田,采用药剂喷雾杀菌。一般用30%霜霉嘧菌酯悬浮剂600 倍液,或68.75%氟菌霜霉威悬浮剂800 倍液,或48%氟啶胺霜霉威悬浮剂1 000 倍液,交替用药,5 ~7 d 喷1 次,喷施2 ~3 次。

5.7 加强预测预报。一般可利用田间小气候观测仪器,对田间的温度、湿度、降水等进行观测,通过数据采集,按照“标蒙氏规律”对晚疫病的发生及危害程度进行预测预报。也可以利用目前我国已研发的马铃薯晚疫病预警系统,如用中国马铃薯晚疫病监测预警系统,或由河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研发的马铃薯晚疫病监测预警系统等[4],对晚疫病害进行实时监测、预报和预警。

猜你喜欢

冀中南晚疫病薯块
临汾市马铃薯晚疫病发生趋势预报
冀中南地下水超采区水文地质特征及地下水环境地质问题分析
如何防治大棚番茄晚疫病
马铃薯晚疫病发生趋势预报
冀中南地区彩叶植物田间杂草种类及消长规律
红薯窖藏的“三期”管理
红薯窖藏“三期”管理
薯块储藏腐烂原因及防止对策
不同年份早收栽培甘薯浙薯75延后收获的特征特性
加强对冀中南地区扶持 筹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