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简述融媒体时代广播电视新闻记者如何实现角色转变

2023-04-05李丹丹

传播力研究 2023年3期
关键词:新闻记者广播电视受众

◎李丹丹

(菏泽市定陶区融媒体中心,山东 菏泽 274100)

我国融媒体时代的快速发展,对传统媒体行业的地位造成了十分明显的冲击和影响,受众逐渐被新兴媒体分流。传统媒体要想在融媒体时代下获得全新的发展,需要持续提高广播电视新闻记者的专业素质和个人能力。如今,自媒体和流媒体始终保持一种稳步发展的状态,这对于广播电视记者的新闻采编工作必然会产生明显影响,必须要通过广播电视新闻记者的角色转变提高个人的专业能力,有效适应融媒体时代的发展。因此,本文通过研究融媒体时代下广播电视新闻记者的角色转变途径,以期为传统广播电视记者角色转型提供参考。

一、融媒体时代对新闻行业发展带来的影响

国内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使得国内的社会形态出现了明显变化,促进各个行业开始了颠覆性的创新。从新闻传播行业看来,我国互联网技术的持续发展催生了不同性质的新媒体,新闻传播方法产生了根本改变。与之前的全媒体概念相比,融媒体不仅包括了全媒体的概念,同时强调打破不同介质和新闻平台之间的壁垒与阻隔,将传统的报纸、广播、电视之间的界限全方位突破,促进新闻生产和流通环节的流程再造[1]。总体而言,国内融媒体时代对新闻行业发展带来的影响,可以分别从新闻传播方式和新闻传播工作者角色变化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是新闻传播方式的变化。在传统的媒体行业发展模式影响下,新闻传播一般利用的都是点对面的传播方式,新闻媒体向全体受众发出完全一致的新闻信息。融媒体时代的新闻传播是一种点对点的传播方式。媒体平台在科学分类目标受众群体的前提下,利用大数据和通信技术,根据受众个人偏好进行信息的定点推送,借此满足受众的多元化信息需求。在目前信息爆炸的时代背景下,任何人都可以凭借移动智能平台、电脑终端在互联网平台上传新闻事件,意味着社会受众同时扮演着受众和新闻传播者角色,新闻成为一种人人可以生产和传播的信息产品[2]。

二是新闻传播工作者角色方面的变化。融媒体时代的到来,使得传统的新闻传播方法从根源上受到冲击。在新闻信息传播中,传统媒体的垄断地位正在逐渐丧失,传统媒体已不再是人们获取需要信息的唯一渠道,意味着新闻记者原有的社会职能也在被逐渐削弱。现如今,全国各地的融媒体建设正处于稳定发展的状态中,但基础设施尚未全方位彰显融媒体时代发展的本质,融媒体时代背景下的新闻行业发展关键因素依旧是人,也就是新闻媒体记者,记者必须要全方位掌握融媒体时代的新闻传播特点和规律,综合使用不同的媒介传播新闻信息,才能有效适应融媒体时代发展的要求,以最小的成本获取最大的新闻信息传播效果。

二、融媒体时代下的广播电视新闻记者角色转变的优势

(一)专业优势

在传统媒体行业持续发展中,广播电视记者的经验积累十分丰富,且采编工作流程也变得更加完善和合理。广播电视媒体的新闻记者一般在上岗前都接受过专业的培训,并且拥有来自国家新闻出版署颁发、认可的资格证书,相较于目前分布广泛的新媒体和自媒体的广播,电视记者的专业性优势十分明显[3]。在新闻采编的过程中,记者能够凭借较强媒体、政治和文化素养保障新闻内容的真实性、客观性,能够经得起相关人员的反复推敲。由此不难发现,在融媒体时代下,广播电视新闻记者依旧具备明显的专业性优势。

(二)公信力优势

在传统媒体行业持续发展的影响下,电视媒体传递信息和资讯具有明显的社会影响力和权威性。随着融媒体时代的持续发展,社会受众都可以借助短视频APP、微信、微博、公众号等方式传递信息,意味着在新闻信息传播中,任何社会受众都可以成为传播者,互联网平台的新闻信息传播速度明显提升,但具有明显的个性化、碎片化和海量化的特征,虚假信息也成为信息传播的常见问题,对于受众的思想意识会产生一定程度的误导。尤其是在各种突发事件发生时,网络上出现的各种说法会使得受众抱有一定的怀疑心理,而来自电视新闻媒体发布的各类权威信息是受众认可的高质量信息[4]。经过持续的发展和积累,广播电视新闻媒体的信息发布流程也变得更加完善,新闻记者必须要通过到达实际现场进行全方位调查,在挖掘真相的前提下,才能完整呈现新闻事件的前因后果和过程,在有效满足当事人情感和信息表达诉求的前提下,也能够客观了解自己需要的信息内容。

三、融媒体时代下的广播电视新闻记者角色转变的认知

(一)职责、使命

新闻记者的角色认知集中体现在新闻记者的职责、社会使命和职业要求等方面。在融媒体时代下的新闻记者同样需要拥有信息采集、新闻实时筛选、事件解释等职能,同时也需要满足正义、使命感和责任心等职业道德要求。在融媒体时代下,因为人人都可以成为网络信息的传播者,广播电视新闻记者需要发挥个人的专业舆论引导优势,拥有良好的政治素养、职业基础素养和新闻专业修养,并保障在采编工作中严格遵守相关的行为规范,避免出现假新闻。

(二)融媒体时代下的记者角色变化

随着我国新媒体平台的快速稳步发展,新闻传播主体、途径以及传播过程都发生了明显的改变,智能手机、iPad 这类移动终端在社会范围内的广泛普及以及国内5G 网络的推广,再加之微博、微信这类新媒体平台快速发展,使得社会受众都能够在新闻事件采集、宣传和发布环节中占据一席之地,这也是国内自媒体平台和公民记者快速出现、发展的重要原因,使得信息传播者、受众之间的界限变得越发模糊。在这种情况下,广播电视记者必须掌握融媒体时代的新媒体平台采编技术,根据自己收集到的客观真实的信息合理编辑,在划分公民记者和媒体记者明确界限的前提下,保证广播电视新闻记者能够精通整个新闻生产的工作流程。

此外,新闻记者在传统媒体模式下扮演着信息的采集、编辑、宣传者等多种角色。随着国内电脑、手机这类采编工具的大众化、快速发展,配合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平台的开放,广播电视新闻记者在传统新闻采编、传播过程中的把关、宣传作用逐渐减弱,但是策划决策和服务意识却明显增强。

四、融媒体时代下的广播电视新闻记者角色转变途径

(一)树立融媒体意识

传统新闻行业的广播电视新闻记者需要在思想方面意识到,自己是人民群众日常生活和社会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需要有效面对融媒体时代发展带来的各种挑战和压力。在融媒体时代下,广播电视新闻记者需要拥有良好的心态应对来自融媒体时代发展的各种挑战,发挥个人在专业和公信力方面的优势,积极应对新媒体平台的冲击,以新闻内容作为出发点,学习各种新媒体制作和宣传技术,将新媒体在及时宣传、发布方面的优势全方位发挥出来,为广播电视新闻传播提供服务。同时,广播电视新闻记者需要以传统媒体的优势作为基础,探索建立个性化的全新新闻品牌。此外,在融媒体时代下,广播电视新闻记者需要树立媒体融合意识,做到从多个层面思考同一个问题,以多元化的传播方式和渠道,在满足社会信息需求的前提下,全面理解不同地方电视台的具体要求,制作出新闻报道的精品[5]。广播电视新闻记者需要利用手机拍摄手法及短视频制作等多种方法,选择受众最为感兴趣的方式,第一时间传播新闻信息。

(二)持续提升个人的政治素养

在国内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新闻媒体承担着党和人民的“喉舌”及“耳目”角色,广播电视新闻记者在融媒体时代下同样需要关注个人政治素养的提高。融媒体时代下的广播电视新闻记者在角色转变的过程中,需要关注政治理论方面的学习,确保个人的政治素养水平持续提升。同时,广播电视新闻记者需要时刻关心国内外的社会经济发展形势,并了解最新的动态,对党中央出台的各项方针政策进行深刻解读,确保能够在新闻事件报道和宣传的过程中,向社会公众传递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在新闻采编工作中,广播电视新闻记者需要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立场,严格遵循新闻传播行业的法律条文,对自己的工作行为进行约束[6]。同时,新闻记者在面对各种大是大非的社会问题时,需要拥有辨别是非的能力,提高新闻信息报道的准确性,面对不同来源的信息全方位进行核实,从根源上避免虚假信息的产生和传播。此外,广播电视新闻记者要关注自身服务意识的提升,确保新闻内容的正确和客观性,保障在新闻信息传递的过程中,向受众传递正确的新闻信息和正能量,全面发挥新闻报道的舆论导向作用。

(三)关注记者“四力”的发展

融媒体时代下的广播电视新闻记者角色转变,同样需要关注个人“四力”的培养,持续强化脚力、眼力、脑力和笔力,向着专家型记者的方向发展。广播电视新闻记者需要沉下心真正走入社会基层,与人民群众不断接触,从而形成社会实践调查的基本能力,并且也要深入社会网络舆论平台进行线上的社会调查,确保在融媒体时代下的新闻“脚力”能够不断提高。此外,新闻记者在社会观察和分析新闻事件的同时,需要客观掌握国内外的经济发展大局势,精准发现新闻报道的切入点,综合使用无人机拍摄、传感器材及虚拟现实等多项技术成果,为新闻报道提供更加广阔的视角。新闻工作者需要综合使用现代信息技术成果促进自身观察和分析能力的提升,从而形成良好的“眼力”。现如今,我国的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正处于一种快速稳定的发展状态,广播电视新闻记者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工作经验强化新闻信息报道的判断力,在提高“脑力”水平的同时,在新闻报道的过程中发挥信息的引导作用。广播电视新闻记者要在顺应融媒体时代发展趋势,具备扎实的语言功底,学会利用融媒体的全新表达思维和技巧,提高“笔力”水平。

(四)增强现场观察和语言传递能力

突发事件是广播电视新闻记者报道的主要内容,这类事件在发生时,人们通常会因为惊慌等各种情绪的影响导致事故现场十分混乱。广播电视新闻记者需要在第一时间到达事件现场,从最佳的采访角度出发开展现场调查采访工作,尤其是在事件现场十分混乱,甚至逐渐失控的情况下,广播电视新闻记者必须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综合使用多种感官进入角色,针对新闻事件现场的各项细节全面进行调查,并避免事态恶化。在突发事件新闻采访的过程中,新闻记者也会遭遇器材准备不充分的问题,要求广播电视新闻记者能够合理利用口语进行全方位的现场沟通和交流,这对于广播电视记者的新闻现场语言提出了生动性、准确性的高要求。

因此,广播电视新闻记者需要在熟练掌握普通话的前提下形成良好的文化素养,进一步提高突发事件新闻采访报道的质量。考虑到突发新闻事件的不可预测性特征十分明显,尤其是大型灾难事件的发生时间、地点更加无法预测,再加之灾难性突发事件的指挥系统的保密性,在尚未全方位调查诱发灾难事件的原因之前,事件当事方对这种采访调查存在极强的内心抵触。因为新闻记者需要将真实的新闻现场信息第一时间传递给社会受众,面对采访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困难需要在坚定勇气和决心的前提下,发挥个人的人际沟通和协调能力,进入事件的第一现场,并与事故救援部门及其相关人员及时沟通,客观掌握、发布事件的真实信息和救援过程。

(五)科学调控采访节奏和思路

融媒体时代下的广播电视新闻记者角色转变要求在日常新闻采访工作中始终保持一种冷静、客观、理智的工作态度。在电视新闻采访工作中,记者需要向被采访人员客观展现本人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采访水平,逐渐与被采访者建立良好和谐的采访关系,尤其是在现场的问题设置以及提问中,广播电视新闻记者需要事先做好多手准备,全方位了解受访者的个人资料。此外,广播电视新闻记者也需要了解有关人格心理学方面的专业知识,发现被采访人的微表情、动作、语言等方面的细微变化,及时转变采访思路,始终掌握采访工作的主动权。同时,广播电视新闻记者需要明确的一点是,在采访过程中要与被采访人始终保持一种平等的沟通和交流关系,避免因为个人感情色彩产生评价有失客观的问题,新闻记者需要始终尊重被采访人,以一种亲切友好的态度进行沟通和交流,在提问时需要把握分寸,避免出现问题主观化的倾向,利用被采访人员容易接受的各种方法进行提问和交流,确保双方能够有效融入采访工作中,获得高质量的新闻现场信息。

五、结语

融媒体时代的持续发展,使得传统新闻行业的新闻传播方式和新闻传播者角色都发生了明显的改变。广播电视新闻记者作为传媒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党和人民的“喉舌”“耳目”的作用,要在适应融媒体时代发展的前提下,认清个人的职责和使命,树立融媒体发展意识。同时,广播电视新闻记者需要在关注个人政治素养提升的同时,促进自身“四力”的发展,增强现场观察和语言传递能力,有效把控和调整采访节奏与思路,在获取真实新闻信息的同时,增强新闻报道的质量和真实性。

猜你喜欢

新闻记者广播电视受众
2019 新版新闻记者证公示
2019新版新闻记者证
2019新版新闻记者证全新登场
新版新闻记者证式样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周六广播电视
周日广播电视
周五广播电视
周三广播电视
用心感动受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