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接受美学理论视域下晚会主持的提升思考

2023-04-05孙大彬

传播力研究 2023年3期
关键词:晚会视野主持人

◎孙大彬

(宁波广播电视集团,浙江 宁波 315000)

一、接受美学的理论解读

接受美学是以“受众中心论”为核心主张的,其强调一切生产都应从受众出发。接受美学“主张艺术作品的历史本质,决不能被单纯的艺术品生产的考察和作品描述所抹杀,相反我们应把美学看成生产和接受的辩证过程”[1]362。因此,与其说接受美学所重视的是受众,不如说接受美学所注重的是如何在受众和生产者之间形成一个良性的相互关系。在接受美学最初萌芽的60年代,康斯坦茨学派提出了“走向读者”这一全新的美学思路,而姚思则在这一基础上提出了“期待视野”的概念,之后又有学者提出了“召唤结构”和“隐含的读者”的概念。

(一)姚斯的期待视野

“期待视野”是姚斯文学史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是其在卡尔·波普尔科学哲学概念的基础上,吸收海德格尔的“前理解”与伽达默尔“合法的偏见”的历史性和生产性提出的。[2]姚斯提出在文学接受活动中,读者的文学阅读经验及趣味、素养等综合形成的对文学作品的一种欣赏要求和欣赏水平,构成了思维定向或先在结构,在具体阅读中,表现为一种潜在的审美期待,而这即是所谓的期待视野。

因此,由于期待视野的存在,受众或读者在观看一个作品前,已然存在某种预先设置的结构和判断,这种结构和判断是根据受众之前所有的各种经验、知识、记忆和情感融合产生的,因此,受众或读者在形成观看行为时,会让作品与内心预先设置的结构产生碰撞,如此才形成了最终的审美体验。如此,如果将这一概念移置到诸如电视节目或艺术传播类节目中,那么期待视野就意味着受众会事先对这些节目进行类型内容、偏好和主题风格的判断,从而在观看时与节目形成某种隐秘的内在联系,观众会不自觉地带着过往的经验和预先形成的期待视野看待这个节目,但是在姚斯的理论中这种期待视野是更多拘泥于文学领域的,并且是一种所谓的“前理解”,其在概念上并不完善。对此,还可以做出进一步的补充。首先,期待视野并非只施加一次影响,而是一种绵长的反应,是一个随着节目进行不断作用的过程。其次,期待视野是会在不断观看下逐渐变更和扩大的,当节目打破了原有的期待,观众便会形成新的期待视野。如此当我们将期待视野看作是一种前理解,那么节目或晚会主持都可以预先通过各种形式来帮助观众塑造前理解,从而缩短审美距离,让节目和主次为观众提供更好的观看和审美体验。

(二)伊瑟尔的隐含的读者

伊瑟尔在接受美学的理论基础上提出了“隐含的读者”这一概念,在伊瑟尔“隐藏的读者”概念中,隐含读者不是实际读者,而是作者在创作过程中预期设计和希望的读者,即隐含的接受者。它存在于作品之中,是艺术家凭借经验或者爱好,进行构想和预先设定的某种品格。并且,这一隐含读者业已介入创作活动,被预先设计在文艺作品中,成为隐含在作品结构中的重要成分。显然,这个“隐含的读者”排除了许多干扰因素,更符合作者的“理想”,甚至可以说,是第二个作者,即作者自言自语时的聆听对象。

因此,如果将“隐含的读者”这一概念放置到节目的创作或是晚会的主持上,即是在节目和台词进行设计和彩排时,其所有创作不仅是在面向现实的受众,同样是在面向隐含的受众。如果我们将文学文本的创作视作是作者和自己内心构想的理想读者的一场对话和交流,那么节目或是主持的创作同样可以看作是一种对潜在互动的把握和预想,而这正是隐含的读者可以在晚会主持这一实践上所起到的作用。

(三)“空白”理论

伊瑟尔在提出“隐含的读者”这一概念之后,又进一步提出了“召唤结构”的概念,而其中所引申出的“空白”理论则可为节目制作或晚会主持提供十分有益的启发和指导。所谓“空白”理论在伊瑟尔的主张中被称作是“本文中悬而未决的可联系性”[1]376,朱立元先生进一步解释说:“所谓‘空白’,就是指本文中未实写出来的或未明确写出来的部分,它们是本文已实写出部分向读者所暗示或提示的东西。”[3]倘若我们将其放置到晚会主持中,则可将其理解为一种通过前后文的联系以及持续的双向互动下,对受众给予的一种潜在的引导和暗示,这种引导和暗示能够帮助受众更好地理解事物并让主持获得更好的表达效果。

二、接受美学与晚会主持的关系分析

(一)“受众中心论”对互动关系的重视

晚会主持与其说是掌控整个活动流程,更多的其实是在构建一种双向的可持续流动的互动关系。在这种关系中,受众即观众作为了接受的主体,并被邀请到整个活动流程的创作中,主持人的语言表达和非语言表达皆是在引导观众进入到现场的视听体验和审美体验中,帮助观众更好地梳理现状并形成持续性的感受。如此接受美学之于晚会主持即是在明确受众的主体地位,让主持人和制作人时刻意识到互动关系建立的必要性,主持的实践绝非是机械的运动,而是需要根据不同的节目和当下现场的具体情景而时刻调整变化的,主持人有着明确的媒介任务,并应该成为活动中的引导者和掌控者,不仅需要时刻保证流程的正常进行,同时更需要在互动下丰满活动的间隙,为观众提供更多的想象和感受。

(二)“期待视野”和“隐含的读者”对主持的认知改变

“期待视野”和“隐含的读者”在主持中的引用,实际上是为主持提供一个全新的认知视野和思考方向。通过对这两大概念的理解,可以发现主持不再只是一种简单的现场传播行为,而是一种可以进行事先预谋和规划的,具有绵延性质的实践活动。意即主持在其准备阶段,已然可以对之后到场的受众进行审美和感官上的影响,首先在“期待视野”下可以明确观众在观看一个节目或是到赴一个晚会前,其早已拥有了一个提前设置好的结构,也就是“前理解”,而主持和节目所要做的正是缩短这种审美距离。因此,主持人在进行彩排、流程设计和台本创作时,应该充分考虑到前来的受众的审美偏好和审美需求,并通过提前的宣传以及准备,影响观众的“前理解”。其次就“隐含的读者”而言,无论是节目设计还是语言的表达主持人必须做到“观众”的时刻在场,并意识到无论是舞台和服装的设计抑或是语言的表达,都将成为观众的审美因素之一。如此,“期待视野”和“隐含的读者”即能通过其独有的概念内涵为主持提供全新的实践认知。

三、接受美学视阈下晚会主持的提升对策

(一)风格延续下针对不同受众进行相应主持设计

主持人主持风格的形成一方面是为了塑造自身的主持形象,在风格的延续下与观众形成某种内在的默契,同时亦是为观众提供一个可预判的审美视野,由此就“期待视野”而言,主持风格的定位和形成是十分重要的部分,其意味着主持人有自身特有的语言表达方式和外在一脉相承的形象特点,同时还具备一定的个性和特质。但是作为晚会主持人而言,其并不一定会只接受一种类型的晚会,而是时常需要面对不同的晚会和受众,如此风格延续下更为重要的是能够自如且自觉地调整主持的整体设计。不同的晚会和受众,具有着不同的需求和偏好,例如,笔者在之前所主持的“宁波市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 周年文艺晚会”,其所面对的受众是来自市内各个部门各单位的党员,由此其在偏好上会更注重隆重而正式的视听表达,其晚会本身旨在庆祝中国共产党的百年诞辰,是一个十分具有历史意义和节点意义的晚会,如此笔者在主持稿的设计和外在形象的设计上皆呈现出强烈的主题性和恢弘色彩,并突出了历史感、时代感和荣誉感。之所以如此设计,恰恰是在受众的“期待视野”下所形成的,受众的经验和偏好以及晚会本身的特性,决定了晚会在审美体验上的需求和方向,这些因素即决定了笔者在进行主持设计时,会相应地进行调整和预设,从而达成缩短审美距离的目的。

再例如央视近年来推出的“主播说联播”系列,正是为了对应当下多元的受众群,其在内容设计上常常贴合当下的语言习惯和审美潮流,在主持形象的塑造上同样多变且更符合当下的个性,而并非一味的按照过往生硬死板的设计。虽然直播系列不同于主持,但其内在的设计逻辑是相互对应一致的,皆是为了更好的预判并契合观众审美,让主持节目在“期待视野”的满足下获得更好的外在呈现和节目传播。

(二)“隐含的读者”下构建隐秘的互动关系

晚会主持实际上亦是一个文本叙事的过程,其中文本的形成始终是在面向着“隐含的读者”,而晚会主持无论是从角色的定位抑或是文本的叙事都是在构建一种隐秘的互动关系。在这一关系中可简单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叙事中主体角色的定位、叙事语言的选择和叙事互动的设计。首先在主体角色的定位上,所要注意的是主持人所期望形成的叙事是何种叙事,其所面对的受众是何种群体,对于春晚而言,春晚主持人所应该扮演的即是一种亲民的主持角色,其既需要有个人的表达,同时又代表了集体,因此,我们经常能在春晚中听到关于“我们”“咱们”的叙事;其次则是叙事语言的选择,在面对年轻群体具有都市时尚气息的晚会上,可更多的选择具有现代性的语言表达,活用网络语言和流行语言,而少用太过宏大的表述,在面对更为庄重的场合时,则使用特定的具有仪式感的语言形式;最后则是叙事互动的环节设计,一方面可通过台本的设计,主动的和受众形成现场互动,例如,2018年的春晚中尼格买提说道:“不瞒大家说,今年春晚上台之前,我也发了一条微博。我说,此刻最想念的就是妈妈包的饺子,但是现在只能遥寄相思和祝福,发完马上就有人怼我了,想知道他们怎么怼我的吗?”这里,尼格买提即选择了通过台词直接与现场形成互动,此外再如2023年的春晚中,有一段这样的互动:“谢谢,朋友们,这张桌子上放着的是春晚节目组今年收到的一小部分的观众来信,可能您想不到啊,现在网络都已经这么发达了,我们还会常常收到观众一笔一画手写的信件,我们想告诉大家的是,这些信我们都看到了而且十分珍视,并连同众多的中国电影人,就以观众来信为创意来源,创编了春晚史上的第一部微电影,送给所有关注春晚,热爱春晚的人们,讲一讲《我和我的春晚》。”在这段台词中,其实就隐含了三层不同的互动,一是之前观众来信的节目互动,来信的提前收集和电影的提前制作为当下的节目制造了更丰盈的内容;二是在场观众在信息接受下形成的互动,观众会好奇来信的内容并想象自身与春晚的故事;三是节目结束后,微电影观看所产生的后续互动。另外,可以通过主持流程的设计来制造互动机会,例如抽奖、现场游戏等等。此外,互动的时机和互动的切入点同样需要进行选择和考虑,一方面应该紧密的跟随时事和热点,另一方面不能影响晚会现场的流程安排和连续性。

(三)“空白”理论下对主持节奏的掌控

在晚会中,所谓的空白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流程中的间隙时间,另一方面则是语言中未直接表明或旨在暗示观众的内容。很多晚会主持人在进行主持时,习惯用语言填满整个流程的空隙,这很容易让观众形成疲倦感和紧张感,因此主持时需要活用“省略”“停顿”“概要”和“场景”这四种叙事技巧,为观众提供背景和情景的同时,让观众有余地进行消化和想象,而不是一味地全盘托出。此外在语言内容上,更多的是对观众进行认知和感受的引导,而不是进行所谓的解释和交代。例如,在2015年的春晚上,李咏:“董卿,把春节晚会比作视觉盛宴,应该说毫不夸张。节目里有好听的,也有好玩的;有开心的,也有感人的。接下来给大家来一个高难度惊险的怎么样?”董卿:“好啊,下面我们就请大家来欣赏一个杂技《绸吊顶技》。各位请注意:这个曾获国际大奖的节目中有很多令人惊叹的绝技,会让我们一饱眼福。”这里所使用的语言内容其实就是在场景交待和要素引导下,留下空白,从而让观众有一个提前的审美判断和审美期待,并促使观众形成更丰满的感受。类似这样的场景叙事在晚会主持中有着很大程度的占比,而场景的交代是为了给予观众可感或可想象的时空,并在主持过程中,调动整体氛围,为后续的表达作铺垫。再如,概要的使用,所谓概要即是不提及人物事件的具体信息和细节,而是选择一笔带过的形式,形成相应简短的描述,这样的主持语言在类似春晚这样的大型晚会中亦是十分多见,能够较好地舒缓或加快主持节奏。如果回顾2023年的春晚,空白理论同样随处可见,“谢谢,这声感谢送给台上的演员,更要送给所有的小哥,是你们早出晚归、风雨兼程,便捷了我们的幸福生活,更在疫情防控的特殊岁月里守护了我们的一片晴空,朋友们,在这样一个万家团圆的夜晚,依然有很多的小哥穿行在大街小巷,奔走于千家万户,想对你们说一声,辛苦了,《小哥》。”这里不仅使用了场景元素,同样用概要和省略的方式描述了外卖小哥辛苦的生活。

猜你喜欢

晚会视野主持人
主持人语
主持人语
居· 视野
主持人语
主持人语
视野
慈善晚会3
慈善晚会2
慈善晚会1
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