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凉山州高山蔬菜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

2023-04-05苗明军何智华廖继超

四川农业科技 2023年1期
关键词:凉山州高山蔬菜

田 丽,杨 挺,苗明军,何智华,闫 研,李 菊 ,廖继超 ,李 志 ,杨 亮,常 伟

(1.四川省凉山州现代农业发展中心,四川 西昌 615000;2.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 /蔬菜种质与品种创新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农业部西南地区园艺作物生物学与种质创制重点实验室,成都 610066 ;3.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北京 100094;4.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成都 610066)

凉山州位于云贵川三省接壤金三角核心区,四川省西南部,幅员6.04×104km2,辖15县2市,是中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1]。州内60%以上的土地均属于高山地区,海拔1800~2600m的区域内夏秋季节气候凉爽,空气洁净,物候期自然延后,蔬菜上市期自然错季,可生产优质喜凉性蔬菜。4月开始定植,6~11月陆续上市,而此时正值成都、重庆等大中城市高温高湿季节,是白菜、莴笋、西兰花、甘蓝、豌豆尖、甜菜心等喜凉蔬菜缺口最大的档期,需求量大,价格高,效益好[2-4]。高山蔬菜产业发展不仅有利于凉山州蔬菜产业供给侧结构改革,更能有效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1 产业发展现状

凉山州内海拔1800m以上的高二半山区域多为少数民族聚居区,人文素质偏低,长期以来以种植玉米、马铃薯、荞麦为主,高山蔬菜种植以甘蓝、萝卜、圆根等为主。截至2021年底,全州种植高山蔬菜面积3×104hm2,产量1.19×106t,主要分布于昭觉、布拖、金阳、越西、甘洛、美姑等脱贫县高山区域以及西昌、会东、喜德等安宁河流域县市的高海拔区域。高山蔬菜种植面积逐年递增,发展潜力巨大,但当前种植管理粗放,种植能力低下,多为自给自足,形成商品的蔬菜质量不高且数量较少,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被埋没。

在全面实现脱贫奔康后,为有效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州委、州政府把高山蔬菜作为推进高二半山区乡村全面振兴的支柱产业,在政策、项目、资金上给予倾斜和支持,推动高山蔬菜高效生产基地快速发展,更吸引了昭觉县虹谷拉达公司、昭觉县盛欣农业公司、西昌市四兄弟农业公司、凉山州众合汇农业公司等多家企业到昭觉、布拖等高二半山区发展高山蔬菜,取得较好成效。其中:凉山州众合汇农业公司生产的豌豆尖、昭觉县虹谷拉达公司生产的甜菜心、红菜苔均直供粤港澳大湾区,成为盛夏季节最紧缺的喜凉性蔬菜,因其口感好、品质优、绿色安全而深受粤港澳人民青睐。

2 产业发展优势

2.1 气候资源得天独厚

凉山州高二半山区海拔较高,森林植被条件好,无工矿企业污染,环境天然洁净,物候期自然延后,是生产绿色、有机蔬菜的理想之地。尤其是夏秋季节气候冷凉,例如昭觉县夏季平均气温12~22℃,布拖县夏季平均气温10~21℃,与低海拔地区的高温高湿形成鲜明对比。能够实现喜凉性蔬菜的自然反季节栽培,做到人无我有,错季上市,且光照强,昼夜温差大,蔬菜积累的有机物含量高,口感佳,商品性好,市场竞争力强。

2.2 产业规模基本稳定

近年来,通过政策扶持吸引了一大批高山蔬菜生产企业到凉山州高二半山区建立生产基地,莴笋、西蓝花、甜菜心、豌豆尖、松花菜、番茄、辣椒等蔬菜新品种种植规模逐渐扩大,蔬菜品种结构不断优化。蔬菜集约化育苗、精量化播种、标准化栽培、水肥一体化、病虫害绿色防控等新技术大面积推广,蔬菜产品远销粤港澳大湾区、华东、华中等国内大小市场,增产增收效果明显。高山蔬菜产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规模基本稳定。截至2021年底,全州高山蔬菜种植面积达到3×104hm2,其中高标准生产基地1400hm2。

2.3 区域布局更为合理

高山蔬菜产业立足资源禀赋,突出错季、绿色两大核心优势,因地制宜、合理规划,不断优化配置生产要素。露地栽培以红皮莴笋、松花菜、甘蓝、甜菜心、萝卜为主,采收期6~10月。设施长季节栽培以番茄、辣椒、黄瓜等蔬菜为主,采收期6~11月。蔬菜品种、茬口、模式及区域布局都更加合理,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程度不断提升,已逐步建成为重要的夏菜南运基地。

2.4 基础设施逐渐完善

过去的高二半山区由于地处偏远,基础设施建设跟不上,“田网、路网、渠网、电网”不配套,先进生产设施设备缺乏,“雨季成田、旱季无水”的现象时有发生。随着设施蔬菜保温大棚、避雨设施、水肥一体化设施等现代设施不断配套完善,高山蔬菜基地实现了田成块、地成方、旱能灌、涝能排,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增强,蔬菜产品商品性提高,生产效益大大提升。

2.5 品牌知名度不断提升

借助“农博会”“菜博会”等各种展会、平台,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等不同形式,积极宣传、扩大影响,凉山高山蔬菜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不断提升。“昭觉菜心”“安哈萝卜”等高山蔬菜因绿色、优质而深受消费者青睐,高山蔬菜产品更是远销国内各大城市。

3 产业存在的问题

3.1 种植技术水平低

由于高二半山区多为少数民族聚居区,受生产者素质参差不齐影响,农业新技术、新品种、新模式、新产品、新理念推广应用慢。在成果推广过程中发现,传统粗放的管理方式及广种薄收模式,使得优越的自然条件没有得到充分发挥,蔬菜产出量低,商品性不高,病虫危害严重。如美姑县井叶特西乡,作为县城保障性蔬菜生产基地,常年连作甘蓝,致使根肿病日趋严重,部分土地已种不出甘蓝,面临绝产绝收,产业发展不可持续。

3.2 基础设施仍需完善

虽然高山蔬菜的生产基础设施得到一定改善,但仍需完善加强。高山蔬菜的生长期正值雨季,采用避雨设施栽培能实现高山夏秋蔬菜高质高效生产,但避雨设施投入相对较高,且缺乏相关的支持政策,除了大的产业园区投入建设外,普通种植户避雨设施建设推广难度较大。同时在道路、沟渠建设时缺乏专业规划技术指导,导致排水沟等布局不合理,生产基地雨季积水现象较为普遍。

3.3 生产能力持续性弱

蔬菜种植品种单一,长期同科蔬菜连年种植,导致病虫害、连作障碍等发生严重。农户病害识别防控难,对病虫害的防治缺乏科学的方法,同一种药剂长期用于生产上,病虫害易产生抗药性从而使得防控难度增加。生产投入品单一,不注重地力培肥,过量使用化肥,土壤有机质缺乏,造成土壤板结、盐碱化问题。

3.4 产业链条不完整

冷链物流设施设备严重缺失,蔬菜产品采收后不经过预冷处理就长距离运输,或预冷设备无法达到预期要求。在调研过程中就出现西兰花由于采收量过大,冷库预冷温度不能达到设定的温度,西兰花一夜之间全部变黄而失去商品价值。商品化处理能力弱,部分蔬菜未经处理,毛菜上市,严重影响高山蔬菜形象,且产品附加值低,销售半径受限,市场竞争力不强,高山蔬菜的市场潜力得不到充分拓展。

3.5 市场营销能力差

高二半山区地处偏远,流通渠道闭塞,蔬菜产销信息滞后,批发市场规模小、交易量小,蔬菜种得出却卖不出、菜好价格低的现象时有发生。同时缺乏现代新型经营主体,种植户多自发销售,主要满足本地市场,外销少,致使蔬菜产品养在深闺无人识。

4 当前探索发展成功模式

4.1 越夏长茬设施茄果类栽培模式

采用双拱双膜钢架大棚探索越夏长茬设施茄果类高产高效栽培模式,以辣椒、番茄等茄果类蔬菜品种为主,采取嫁接技术培育出优质嫁接苗。3月气温回暖开始育苗,4~5月移栽,6~7月蔬菜产品即可上市,11月底采摘结束,生长期8个月,采收期可达6个月,产量达75000kg/hm2以上,产值达30~45万元/hm2。商品性性好、产量高、效益好,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强。

4.2 越夏连秋模式

凉山州高二半山区在3~4月开始温度回升,此时采用设施育苗大棚进行分批播种培育优质种苗。4月底至5月初开始定植,以莴笋、甘蓝、花菜、菜心、辣椒、豇豆等品种为主。6月开始上市,陆续采收至11月,上市期长,收益较高,而不同批次采摘也降低了市场风险,确保收益稳定。

4.3 春薯秋菜模式

高二半山区2~8月为马铃薯生产季,常年马铃薯种植面积达1.3×105hm2以上,按照传统种植习惯,马铃薯收获后土地基本闲置或撒播圆根作家畜饲料用。“春薯秋菜”生产模式是在7~8月份大春马铃薯收获后,充分利用闲置土地再种植一茬商品蔬菜,在保障粮食生产安全的同时,增加山区农民经济效益,是凉山地区典型的绿色高效轮作生产模式。通过薯蔬茬口高效匹配、选用早中熟马铃薯品种和生育期短的白菜、萝卜、牛心甘蓝的等蔬菜种类,配套壮苗培育、土地耕整、起垄施肥、病虫害绿色防控、采后商品化处理等关键技术,实现“粮增产、菜增收”的高效复合型种植,既减轻了马铃薯晚疫病连作危害,又提高土地利用率、生产效率和综合效益。

4.4 “菜-菌-菜”或“稻-菌”轮作模式

5~10月开展高山夏秋蔬菜生产或水稻种植,11月至次年4月种植羊肚菌,实现菜菌轮作或稻菌水旱轮作。菜菌轮作有效填补了蔬菜生产空档期,提高了土壤利用率和综合收益,而羊肚菌收获后,废弃的营养袋就地还田,能有效改善土壤团粒结构,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同时促进下茬蔬菜增产增收。稻菌水旱轮作模式通过水流的冲刷,降低了土壤中盐分及有害物质的含量,改变土壤理化性状,改善土壤通气条件,促进有益生物活动,从而达到提高地力和肥效的作用,为羊肚菌的高产高效生产奠定基础。稻菌轮作模式已在昭觉县竹核乡大温泉村以“公司+农户”的方式,成功推广30hm2以上,快速带动该村100余户百姓实现产业脱贫致富。

5 对策建议

5.1 优化蔬菜品种结构与产业布局,探索高效生产模式

开展蔬菜新品种引选试验,筛选出适宜高二半山区独特气候条件的优新蔬菜品种,不断推动蔬菜品种结构优化。开展蔬菜播期试验及高效生产模式探索,精准掌握高山蔬菜主栽品种及茬口安排,合理轮作套种,实现蔬菜产品多元化、差异化、空档期供应,提高综合效益。

5.2 强化科技支撑,提高产业发展水平

强化与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四川农业大学、西昌学院等科研院所合作,建立专家大院或专家工作站。依靠科技力量,密切联系试验示范点生产管理情况,增加深入田间地头指导服务频次,对蔬菜生产开展全程技术指导,及时解决蔬菜生产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难题。强化技术培训,着力为当地培养一批懂技术、会操作、能带动且带不走的专业性技术人才。大力推广蔬菜优新品种、蔬菜集约化育苗、精准精量施肥、病虫害绿色防控、产品商品化处理等现代技术,加快高二半山区夏秋蔬菜产业现代化进程。

5.3 培育经营主体,扩大产业生产规模

大力培育家庭农场、合作社、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引导蔬菜规模化标准化种植。制定政策引导、资金扶持等优惠政策,吸引、培育一批有技术、有实力、有市场、懂经营、善管理的新型经营主体,建成一批规范化、标准化的生产示范基地,培育省级、州级现代农业园区,引领高山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

5.4 延伸产业链条,增强市场竞争能力

以育苗体系、冷链物流、采后处理等环节为重点,补齐产业链短板。一是大力开展蔬菜良种繁育体系建设,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向导,加快建设一批区域性现代化蔬菜集约化育苗中心,推动蔬菜种苗种统育统供。二是合理配套冷链物流基础设施设备,重点建设蔬菜采后商品化处理中心,完善分等分级、清洗、包装生产线,提高蔬菜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延伸蔬菜运输和销售半径。三是充分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和电商平台,培育新型流通主体,支持直播带货、网红打卡,多形式宣传,多渠道销售,转被动销售为主动销售。

5.5 完善流通体系,促进产销有效衔接

围绕建设蔬菜集散地的目标,加快推进高山蔬菜一级批发市场规划与建设。大力培育蔬菜购销经纪人队伍,支持发展蔬菜流通企业。鼓励现有运输、联运、快递企业拓展服务项目,扶持工商企业及社会力量从事蔬菜配送、连锁经营、电子商务等业务。加强与目标市场的交流合作,发展对口供应的夏秋蔬菜基地,建立互利合作的产销关系。鼓励夏秋蔬菜生产重点县、专业乡镇在目标城市设立蔬菜销售窗口,为蔬菜销售提供便利条件。引导企业、学校、酒店、社区居民与蔬菜生产合作社、企业开展直供直销,实现生产与销售无缝对接。

猜你喜欢

凉山州高山蔬菜
奇怪的蔬菜
凉山州创新生物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蔬菜
高山从何而来?
高山生态扶贫搬迁
凉山州蚕种场简介
凉山州蚕种场简介
凉山州蚕种场简介
高山台防雷实践
蔬菜也“疯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