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职业本科《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课程思政的教学改革与研究

2023-04-05邓荣宴宁邵娟李文杰

时代汽车 2023年7期
关键词:汽车底盘实训思政

邓荣宴 宁邵娟 李文杰

广西城市职业大学 广西崇左市 532200

1 引言

《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是一门实践性与理论性都很强的课程,作为汽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汽车底盘中包含了制动系、转向系、行驶系、传动系等一些汽车的重要系统,随着近年来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各项汽车技术都快速更新,电控技术在汽车行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关于汽车故障诊断不管是在难度上还是复杂性上都有了明显的提升,这导致传统的汽车底盘故障检修技术已经难以满足实际的工作需求[1]。而高校在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除了基本的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之外,对于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课程思政”的概念应运而生,要求在开展教学过程中,挖掘与积累课程中所包含的思政元素,将各类课程与思政理论教育资源相融合,实现协同教学。而放在《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的教学中,融合思政元素,要求教学时不仅要开展汽车底盘各个零部件制造安装于检测、故障诊断、工作原理、各个系统组成及功用等专业技术的讲授,还要强调学生综合素养、职业习惯、职业道德、职业标准等的培养,这就对该门课程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 《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课程特点

《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课程中包含了大量的与汽车底盘有关的理论知识,其中详细讲述了汽车底盘中所包含的各个零部件的名称、运行原理及功能,要求学生能够在掌握汽车底盘结果及运行原理之后能够准确的判断出各种不同故障的类型及原因,并提出具有针对性的维修方案。通过开展专业课程学习,该专业学生能够对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有一个系统性是认识,并要结合专业实训来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以便于促进学生理论知识水平与专业技能。但今年类汽车行业快速发展,不断融合各类新技术,导致汽车底盘的构造及运行原理在不断发生变化,而教材的更新速度滞后于实际市场的更新速度,导致该专业的教学内容有滞后于市场发展的趋势,汽车维修的难度也在不断增大,汽修人员需不断的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才能够满足实际的市场需求[2]。

3 《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课程教学当前存在的问题

3.1 师生之间缺乏沟通、交流

当前,老师在课堂上讲授是汽车底盘结构与维修课程的主要教学方法,由于授课内容和课堂授课时间非常有限,因此课堂内的短短几十分钟授课时间里,学生们很难有充分的时间同老师进行有效的学术交流和沟通,对每一位同学的学习效果更不可能做到全面顾及。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差是目前高职学生普遍存在问题,再加之学生们课堂听课无方,课前预习无门,且课后不愿意主动同授课老师进行学术上的交流,虽然有一小部分学生能够主动向授课老师请教一些课程专业疑问,但大多数提出的疑问不够深入,且停留在表层[3]。长此以往师生之间的这种无效交流或者无交流,让授课老师对学生们的课程学习情况不能全面了解,对学生们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知识难点很难摸清楚,使得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不能够有效解决。由于汽车底盘结构复杂且零部件比较多,所以在同学们的学习过程中课程知识点没有明显的层次感,这就使得那些缺乏实践经验,基础知识不牢的学生容易感觉到枯燥乏味,若教师没有及时与学生沟通,发现学生的问题所在,并及时予以积极引导,很容易导致学生对这门课程失去兴趣,影响到整体的学习效果。

3.2 可利用规范性教学资源较少

实际开展教学过程中,要想高效的完成某一学科的教学,除了课堂教学与课后复习之外,课前预习也显得非常必要,但是在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课程教学中,往往课前预习做的并不好,这主要是因为课前预习能够利用的资源比较少,主要局限于教材,而教材中的内容本就比较枯燥,若是不能丰富教材内容,学生的预习往往缺乏积极性,而没有充分的预习,直接进入到课堂教学,在面临汽车底盘各个系统比较复杂的构造与深奥的工作原理时往往难以透彻的理解,一些学生在教师多次讲解之后仍然难以透彻理解相关知识点,这极大了影响了教学效率与教学成果。

3.3 课程考核体系不够新颖

大多数高校的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课程考核还沿用的传统考核方式,对学生学习成果的评估依赖于习题作业的完成情况,不管是期中还是期末的测评都倾向于对理论知识的闭卷考核,在这种考核体系之下,学生为了能够取得好成绩,日常学习中就会花大量的时间去完成习题作业,一些学生甚至一味的为了完成作业去抄袭别人的答案,在考前复习时也是花大量时间去死记硬背,很难对所学内容进行深入的巩固、分析,更难以建立起符合自身实际情况的知识体系,再加上该考核体系当中没有重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考核,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没有重视自身动手实践能力的训练,导致一些即便是理论知识成绩很好的学生在进入到工作岗位之后也难以很好的适应实际的岗位需求。

3.4 教学方法不够创新

在传统的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课程教学中,最为常用的教学模式就是教师先进行理论知识的讲授,后辅以一定的实训内容,而理论知识讲授所占据的课时更多,且在理论教学过程中采取的是教师主动讲授,学生被动听课、做笔记的方式,这种缺乏创新性的教学模式当中,学生的课堂参与性比较低,师生在课堂上也很少互动,汽车底盘构造又比较复杂,所涉及的知识点比较多,这种被动的教学模式很难确保学习效果,再加上虽然教学过程中会有一定的实训课时,但是作为初学者,学生很难在短时间内将所学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

3.5 教学内容与社会需求衔接不紧密

我校对教学内容以及教材给予了高度重视,每个学期开学之前都对教材进行了有效征订,教材的出版要求必须订购三年以内的,即便如此当前很多教材内容同社会各大企业要求的技术水平、知识能力还存在较大差距。因此根据当下社会各大企业人才培养要求,现有的教材教学内容已不符合当下的时代需求,同时教学内容的千篇一律对同学们知识水平层次高度也有了较大限制。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新理念、新技术在汽车行业的发展中应运而生,汽车市场不再仅仅以单一的燃油车为主了,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份额也越来越大。因此新能源汽车的维修也成为了汽车维修的新需求,然而在当前的课程教学中却很少涉及到新能源汽车底盘结构及维修,从而导致教学内容与社会需求出现空缺。

3.6 师资力量缺乏

当前,在汽车底盘结构与维修的课程教学中,理论与实践的课程配置比例几乎接近一比一,开展一体式教学是该门课程的主要教学方式,对该门课程的教学仅仅只安排一名老师授课,再加上有限的实训工位,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对学生进行合理分组,从而轮流实训,所以授课老师既要对正在实训学生的实训任务进行有效安排,同时也要对在等待的学生进行有效的任务安排,授课老师就不得不两组来回跑,从而无形中加大了授课老师的工作量,因此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课程的教学相对于其他学科的教学而言其师资力量需求要大,进而出现师资缺乏现象。

3.7 实训设备落后

汽车专业是一个十分注重学生操作实践能力的专业课程,要求学生必须具备较高的实践和动手能力,然而在学生们的实训课中,所需的实训车辆都是以过时和老旧车俩为主,绝大多数实训设备都比较破败老旧,并且这些实训车辆和实训设备经过之前多届学生的反复拆装和使用,不少实训车俩和实训设备存在一定程度损坏,久而久之这些车辆和设备已不能得到有效维修。因此当前的实训车俩和实训设备不能对综合性较强的实训内容进行有效满足,只能满足一些基础性的实训课程,从而导致学生们的实际解决问题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不能够得到有效锻炼。

4 《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课程教学与思政元素融合的可行性

为了将思政元素能够有效融入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的教学课中,授课老师需将课程特点作为有效出发点,将价值引领与教授专业知识进行有效结合,挖掘专业课程中所蕴含的思政教育内容,从而对学生的德育进行有效教育,引导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有效践行[4]。授课老师在对学生专业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需将思政教育有效贯穿其中,无论理论课程还是实践课程,授课老师都得将学生的德育教育进行有效渗透,从而对学生的思想形成起到潜移默化影响,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社会核心价值观,在将来的工作中不仅要具备过硬的专业知识,还得有工匠和爱国精神,让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有效提升。

5 《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举措

5.1 完善课程思政教学制度

为了能够取得较好的课程思政教学效果,需对教学制度进行有效加强。为了能够对学校各方面资源有效调配和统筹,确保课程思政的顺利实施,需完善课程思政领导体制,并成立课程思政领导委员会。将师资队伍建设、教材编写以及教学改革等形成制度化,教学考评、教学大纲设计、人才培养等各个环节中必须将课程思政理念有效贯穿其中,每个环节的负责人都必须严格把关其运行质量[5]。将育人和教书作为选拔授课老师的双重考核标准。

5.2 丰富课程教学内容

教材不仅是学生的重要学习资料,也是授课老师教学的载体,所以有效挖掘和提炼思政教育资源,并将其纳入教材中,从而起到优化教材的效果,为学生的学习和老师的教学提供良好引导。授课老师在对学生的授课过程中要学会将社会热点有效融入到思政教育中,从而有效提升课程思政教育效果。

5.3 强化专业知识与思政教育融合

授课老师在对学生的教学过程中,需将隐含在教材中的思政教育内容进行有效挖掘,并融合到专业知识中。例如在汽车故障检测与维修模块知识的教授过程中,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汽车故障检测仪器使用方法以及常规的维修方法,还需要对学生的职业道德培养予以足够的重视,以便于学生在未来工作中能够树立起良好的职业道德,避免在今后的工作中发生隐瞒欺骗客户、向客户过度推荐、偷工减料、过度维修、夸大故障等问题,从而为客户提供良好的服务,这对于学生今后的发展也是十分重要的,这也提示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应重视向学生渗透这种思政理念,注重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6]。

5.4 提升教学设计合理性

鉴于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在新的改革背景下,应重视教学设计的改革,尤其是要改进传统课堂理论知识与实践融合度不够的问题,重视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实际教学活动中,可以采用启发探索的教学方式,改以往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点的方式为学生主动探索知识,根据本节课程所要教授的内容设置相应的学习情境,如:汽车底盘在何种情况下发生率何种故障,让学生自行探讨故障类型及原因,并给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掌握相关知识,还有利于学生自主能力及团队合作意识的培养。

5.5 完善课程考核体系

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要想对学生的学习成果做出客观的评价,除了理论知识的考核之外,还应注重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考核,这就要求实际教学活动中应不断完善课程考核体系,加大实践动手能力所占比例,以便于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注重自身动手能力的训练,从而提升其实践操作技能水平[7]。此外,从课程思政的角度出发,所制定的考核体系中还应包含与学生职业素养、团队写作能力等有关的考核,以便于能对学生综合能力水平给出客观评价。

5.6 强化工学结合

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课程旨在培养高素质的一线技能型人才,那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就应该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始终将培养学生实际应用汽车专业知识的能力放在首位,那么可以应用工学结合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能够做到学以致用[8]。根据学校实际情况,积极开展校企合作,与当地4S 店、汽车企业开展合作,融入课程思政理念,将教学内容与实际工作岗位密切结合,以便于所培养出的学生能够很好的适应实际的岗位需求。

5.7 提升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能力

要想课程思政教学效果能够得到切实提升,就应该积极提升相关专业教师的教学能力,使其认识到新时期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专业课程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的重要性,以便于其能够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思路,从而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积极调整传统的教学方法,提升自身课程思政教学的能力水平与理论素养,从而更好的开展课程思政教学,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

6 结语

总的来说,为了很好的顺应当下时代发展需求,在《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课程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非常必要。本文就结合当下《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几种落实课程思政教学的举措,对于实际的《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课程思政教学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猜你喜欢

汽车底盘实训思政
汽车底盘系统的控制技术简介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虚拟情景实训环境三维模拟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数控技术在汽车底盘生产中的应用
微课在数控实训课中的应用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