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班干部轮换制在班级管理中的应用

2023-04-05黄蕾江苏省扬州市文津中学

教书育人 2023年7期
关键词:班委班长班干部

黄蕾 (江苏省扬州市文津中学)

班干部轮换制指的是班干部的任选由班级学生轮流担任。因此,班级适当增加班干部的名额,扩大班干部数量,这种班级管理模式打破了班干部终身制,让更多学生可以获得担任班干部的真实体验,试着为同学服务。运用这种管理制度,学生可以自主组织、解决班级事务,解决了班主任包办一切的问题。这样每一个学生都能成为班级的主体,有助于班级和谐发展。在初中班主任工作中,教师要尝试引导学生运用班干部轮换制管理班级,构筑有凝聚力的班集体。

一、激活主人意识,丰富班干部的产生方式

(一)常务班长,拓展实践空间

设置班干部轮流制的目的是唤醒学生的主人翁意识,让他们认识到人人都可以成为班干部,为优化班级管理做出贡献。然而,在教学实践中也常常可以看到部分学生的主人翁意识不够浓厚,他们有的性格比较内向,有的认为班级管理和自己无关,有的认为自己的学习较差,无法胜任班干部。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设置常务班长,让更多同学拓展实践空间。常务班长由全班同学轮流定期担任,这使得每一个学生都能在班长岗位上锻炼自己。

在新学期开始的时候,教师可以先组织学生讨论班长需要承担什么责任,在他们都明确班长的责任后,再给他们介绍常务班长轮流工作制,鼓励所有学生都大胆参与到其中。此后每周由若干名学生担当常务班长,并认真记录工作日志,看看是否做到了此前设定的“班长职责表”。在每周的工作后,学生还要说说自己的感想,有学生表示:“原本我觉得班长高高在上,但是现在我才知道,原来班长最重要的责任是服务班级同学。”还有学生认为:“我本来一点都没有自信能当好班长,但是同学们都那么鼓励我,让我有了信心。”

利用常务班长职位,学生认识到每一个人都有能力胜任班长的职位,他们对自己的自信心更足了。同时,他们也认识到班干部的工作不易,以后也会积极配合班长的各种工作。

(二)双套班委,监督实践过程

双套班委也是班干部轮流制的好方法。学生可以让学生通过自我推荐、师生推荐、民主选举等方式,产生两名班长,然后由这两名班长分别组建班委。两套班委轮流管理班委工作,相互监督对方的工作情况。

通过毛遂自荐和票选活动,班级选定了两名班长,此后,教师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向其中的一位班干部提交“求职申请书”,两个团队各自决定选择哪些成员担当班干部。通过监控他们的选拔过程,班主任可以看到两名班长的人气,看到他们团结班级成员的能力,这有助于进行后续引导。此后,两个团队要相互监督,一旦发现对方存在问题,则要加以指正。有学生提出:“A 团队的劳动委员不如B 团队,他在大扫除期间没有参与劳动中,也没有积极检查同学们的劳动情况。”在得到了同学的反馈后,如果A 团队的班长能及时引导班委成员讨论此问题,加以改进,则说明这依然是一个有竞争力的团队。相反,如果A团队的班长没有做出及时反应,那么班主任就要介入其中,帮助他们发现这个问题,并从根源上启发他们思考,让班长认识到自己的管理存在漏洞。

在这种制度中,班长的产生虽然用的是传统的方法,但是,两套班委则体现出了轮换制的特点,具有新意。双方可以相互监督,看看对方能否优化班级管理效率,这样能促进班级发展。

(三)三制三会,创新实践举措

“三制三会”是班干部轮换制中的重点。所谓的“三制”指的是全员参与管理制、值日班长制、小组值周制。“三会”指的是“班会、班委会、班级监督考评委员会”。只有完善了“三制三会”的工作,才能有助于班级管理不断推陈出新,创新优化。

“全员参与管理制”指的是班级所有成员都要参与到班级自主管理中。当某些学生因为性格或学习成绩等原因,不愿意参加管理的时候,教师要鼓励他们,激发他们的参与意识。在此基础上,班级要实行“值日班长制”,按照学号,每一个同学都担当一天班长,按照此前拟定的“班长工作任务”,填写好“班长工作手册”。“小组值周制”指的是由若干名学生组成小组,进行班级内外观察,看看是否有班干部不履行职责、班级同学不愿意协助班长工作等问题。“班会”指的是定期开展班级大会,分析一段时间内班级管理工作情况,找到有待提高之处。“班委会”指的是在一套班委开始或结束工作的时候,要开展计划或总结大会。“班级监督考评委员会”则由全班同学民主选举产生,在任期内要监督班干部的工作,如果发现违规情况,要及时向班委反映,及时解决问题。

班干部轮换制并不是简单地按时调换班干部,而是要积极运用“三制三会”等创新管理手段,科学辅助,这样才能提升班级管理效率。

二、重塑角色意识,提升班干部的工作效率

(一)服务者,承担更多责任

在班级管理工作中,班干部的自我角色定位是十分重要的事情。部分学生错误地认为班干部“凌驾”于所有学生之上,带着盛气凌人的姿态管理班级,那么自然很难得到同学们的认可。所以在开展班干部轮换制的工作中,教师要想提升班干部的工作效率,就要帮助他们重塑角色意识。要让班干部认识到,自己是同学和老师的服务者,而不是“官”,不应该享受,而主要应该承担更多的责任。

班级中有一名学生担任劳动委员,他对自己的角色定位认识不够,错误地认为劳动委员可以随意发号施令。在大扫除中,他只给其他同学安排了工作,但是自己却并没有承担劳动的责任。在被同学质疑后,他故意踢翻了水桶,让对方清理干净,表示“惩罚”。这种行为引起了更多学生不满。班主任可以把握住契机,组织“班级监督考评委员会”评价该同学的行为,批评指正。在会议上,学生们比较了该劳动委员的行为和另一套班干部中的劳动委员,发现他们的工作态度截然不同。在对比中,该劳动委员也认识到自己的行为太过分,伤害了同学的自尊心,破坏了班级的安定团结,他明确了自己的责任,决定改正自己的行为。

在端正了思想认识后,学生明白担任班干部后,自己的身份和其他同学依然是一样的,自己依然是班级同学中的一员,要为班级、同学服务,尽到自己的责任。

(二)体验者,获得生命成长

叶澜认为:“教育是直面人的生命、通过人的生命、为了人的生命质量的提高而进行的社会活动,是以人为本的社会中最体现生命关怀的一种事业。” 班干部是自我生命成长的体验者。教师要鼓励大部分学生参与到班级自主管理中,获得集体生活的丰富经验,获得生命成长。

部分学困生在班级自主管理工作中,常常游离在外,他们觉得自己只是被管理的对象,而不是管理他人的班干部。对此,班主任要积极引导,给他们自信,可以鼓励他们先从参加“班级监督考评委员会”开始做起,让他们认识到人无完人,班干部也有可能会犯错,也需要班级同学的监督。同时,学生也慢慢认识到学习成绩并非衡量“好学生”的唯一标准。在学困生激发了自信后,教师还可以鼓励他们参与小组长等班干部的竞选工作,让他们也试着承担一部分班级管理工作。一名学生在活动后发表了自己的感慨:“担当小组长的过程中,我监督了同学们的学习,同时同学们也监督了我,让我的学习态度也提升了不少。”

学生是主动发展的个体。如果他们因为某些原因而没有参与到班级自主管理工作中,那么,他们就会缺失相应的人生体验,这对他们的成长会带来不利影响。故此,教师要给所有学生平等的体验机会,促成他们的成长发展。

(三)合作者,实现共同进步

班干部是班级管理的合作者。在不少学生看来,班主任才是班级工作的管理者和控制者,其实,不管是班主任,还是班干部和普通学生,都是班级管理工作的合作者,要共同努力,实现共同进步。

在班级管理工作中,教师要成为新管理理念的传播者和支持者,给学生介绍班干部轮流制的优点,指导他们掌握具体方法。有的学生自信心不足,班主任要鼓励他们,让他们也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此外,全班学生都要成为轮换制的合作者,他们要积极配合班主任,设定每一个岗位,清楚认知每个岗位的职责是什么,然后各司其职,让班级能顺利运转起来。如某名学生在活动中发现学习委员的任务过重,一名班干部很难顺利完成,于是就向班委会提出申请,希望能增加两名辅助干部。这是一个激发学生合作意识的好机会,班主任可以组织学生讨论此问题。在探讨后,同学们一致认为该同学的想法很合理,于是他们商讨了助手的主要职责是什么。此后班级举行了补选工作,选定了学习委员助理。在实施了一段时间后,他们发现这是一个很有必要增设的职位,于是就将“临时增设”改成了“确定增加”,丰富了班干部的内容。

班主任要和全班学生合作,实现共同进步和发展。全班学生分别担任不同的工作,共同合作完成班级管理。

三、优化介入意识,解决班干部的实际问题

(一)主题动员,凝聚集体力量

由于初中生的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工作经验等都有可能存在不足之处,所以他们在执行班干部轮流制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各种问题。班主任不能置之不理,应该找到契机,把握具体例子介入引导,帮助学生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在初次开展班干部轮换制的时候,学生的积极性不大。教师在调查分析后发现,有不少学生认为这只是走一个形式,班干部还是会被某些成绩好的同学“垄断”。针对此问题,班主任可以组织召开“如何凝聚集体力量——班级活动动员大会”。主题活动分“讲述凝聚力故事”“找班级问题”“誓师大会”这三个环节。在“讲述凝聚力故事”中,学生要收集各种能体现凝聚力的故事,讲述给同伴听。如:科学家正是因为有凝聚力,所以才能团队合作,获得新的发现。在“找班级问题”中,学生针对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讨论,并思考如果改用班干部轮换制的话,是否能解决这样的问题。在“誓师大会”中,学生通过举行有仪式感的活动,坚定自己的信念。他们通过宣誓、喊口号等方式,感受到团结的力量。通过这样一系列活动,学生对开展班干部轮流制有了更大的信心,教师可以顺势开展下一阶段的工作。

召开主题班会的方式,有助于提升学生的集体凝聚力,让他们认识到任何个体都不能脱离于集体之外,都是集体的一员。

(二)打开心结,处理矛盾冲突

由于班级成员都由各种不同的个体组成,所以每个人的心理承受能力都不一样。故此,在班级自主管理工作中,可能会出现各种矛盾。针对此问题,教师要及时解决各种问题,帮助学生打开心结,消除彼此的矛盾冲突。

在竞选双套班委的过程中,一名成绩相对较差的学生也想担任学习委员助理。他认为这样可以给自己激励,督促自己端正学习态度。但是,有同学对他的发言冷言冷语,怀疑他竞选是为了“方便抄作业”,认为“学习差的学生没有资格担当学习委员助理”。该同学的发言严重地伤害了同伴的自尊心,两人因此而争吵了起来。对此,教师选择用“冷静思考”“深入恳谈”“找到方案”这三个方法加以引导。在“冷静思考”中,双方都要沉思一下,看看自己此前的言论是否存在问题。在“深入恳谈”中,同学可以说出对同伴的质疑,也可以表达自己的想法,但是要注意避免人身攻击,要尽量客观、理性地分析问题。在“找到方案”阶段,教师安排全部学生共同讨论,看看能否找到一举两得的解决方法。结果,大家认为可以给该学生机会,让他担任学习委员助理。但是同时要加强“班级监督考评委员会”的管理功能,一旦发现该学生存在问题,就要及时批评指出。

通过教师的调解,学生认识到在复杂的人际关系中,出现矛盾是在所难免的,要及时解决各种矛盾冲突,这样才能让班级和谐发展。

(三)整理反馈,建构评价体系

在实行班干部轮换制后,教师还要组织学生辨析讨论,展开自评和互评,看看能否完善提升该制度。

在定期开展班会和班委会的过程中,教师组织学生辨析讨论,看看如何才能提高班级管理效率。首先,学生要探讨如何评价当前的管理工作存在哪些问题。他们可以从“日常工作的完成度”“处理突发情况的敏捷度”“协调班级同学关系的效能”这三个角度入手,分列出若干细则,并设定打分标准。其次,他们要结合自己班级的执行情况进行打分,找到亟待解决的问题。最后,他们要结合该问题,找到优化管理制度的具体方法。如某次打分评价后,学生发现本班级在处理突发情况的时候,反应不够及时。他们决定从两个方法入手解决这个问题:方法一是在班内自主编写班本课程,展现各种问题,帮助班干部了解该如何应对;方法二是设立“紧急事件处理小组”,在遇到突发事件后,小组成员要快速联络相关班干部、老师,咨询多方意见,找到快速而高效的解决方法。这样就通过反馈消除了班级管理中的漏洞。

在不断优化和改进的过程中,学生个人的管理能力提高了,班干部轮换制的效率也有所提高,班级的凝聚力得到了显著提升。

如果学生能轮流担当班干部,所有学生在班级管理工作上,都有平等的地位,那么,就能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在班级任期中得到锻炼,从而提升班级学生的整体水平。班主任要结合实际情况加以引导,帮助学生解决轮换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切实提升自主管理水平。

猜你喜欢

班委班长班干部
差一点儿当班长
班长的烦恼
换位思考·民主协商·和谐发展
——“班服风波”折射出的带班理念
换位思考·民主协商·和谐发展
竞选班干部
竞选班干部
班干部制度:好经别念歪
每天一个新班长
“终极班委”诞生记
我的班长我的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