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为冷知识“辟谣”

2023-04-04高塬

环球人物 2023年7期
关键词:辟谣科普历史

高塬

2023年3月,安森垚在北京接受本刊記者采访。(本刊记者 张森绚 / 摄)

前段时间,北京又刮起了沙尘暴,车顶、窗台铺上了一层薄薄的细沙,空气中弥漫着尘土味道。“这次的沙尘暴主要来自蒙古国。我寻思那嘎达人口才320多万,什么概念呢?还没北京朝阳区人多,我现在每期视频的播放量都比这个数高。”

别听“95后”科普博主安森垚说话一股“大碴子味儿”,讲起地理、历史知识来,他可是一本正经,毫不含糊。关于北京的沙尘天气,他在两年前就科普过:“很多人想到蒙古国,就认为是一望无际的大草原,其实从卫星云图能够看出来,偌大一个蒙古国,七成以上的土地都是戈壁和沙漠。”

500多条视频,700多万粉丝,1.2亿次播放,截至目前,安森垚已是互联网上的头部科普博主。从“土耳其是个什么样的国家”“为什么我们看外国人都长得一样”到“圆周率咋算出来的”“为什么茶叫做Tea”,等等,但凡和地理、历史沾边的冷知识,都在安森垚的讲解范围之内。

作为一名非专业人士、一个“喜欢唠嗑”的毛头小伙,他在2015年从图文科普做起,带着对知识的好奇出发,从知乎的长图文,到如今的短视频,一路走到现在。科普的过程是“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的学习过程,而他做科普的过程,更折射出被互联网深刻影响的这一代“原住民”,如何看待知识,如何进化学习行为,又如何理解他们眼中的世界。

2015年年底,20岁的留学生安森垚背井离乡,独自待在日本京都一处偏远的小房子里。这里经常下雨,天色阴沉,窄窄的街道上都是陌生面孔。一股强烈的孤独感笼罩着这个年轻人,导致他总是失眠。

一天,心情抑郁的安森垚拿起手机,打开知乎,在网上闲逛,无意间看到一个问题:大化改新(古代日本社会政治变革运动,发生于645年)之前的日本是什么样的?往下翻看,几个简单、零散的回答,都不得要领。他心想:“这我也能行。”于是,拿着手机敲了2000多字,从日本人种的组成、部落时期、农耕文明一直讲到改革的核心人物中臣镰足,把大化改新前的日本历史脉络顺了一遍。

“写完再去看发现有100多个点赞,觉得挺不可思议的。因为知乎刚兴起的时候,大家都以为得是很专业的人才能被邀请回答问题。其实有些回答并不专业,也不严谨,所以当我把很多人不甚了解的历史知识梳理出来的时候,我觉得自己挺适合干这件事的。”安森垚回忆道。从小他就有把一件事情讲明白的天赋,不管是同龄人还是长辈,都喜欢和他聊天,因为他总能讲出一些让人感叹“原来如此”的“冷知识”。

为啥食物一染上蓝色看起来就让人没食欲?因为不同的色彩带给人的心理感受是不同的,暖色调让人感到温暖,冷色调带有寒意,黑色尤其让人感到压抑。所以保险柜大多是黑色,食品店暖黄色的灯光激发食欲,而许多人喜欢蓝色的床单被套,是因为冷色系镇静安神,能让人更快速地入眠。

有人说抽干地球表面所有的水,地球看起来就像个土豆一样歪歪扭扭,根本不是球体形状。事实上,世界上最高峰珠穆朗玛峰海拔8848米,最深的马里亚纳海沟在海平面以下11000米左右,两个地方的高度差不到20公里,而地球这一不规则球体的最小半径也有6300多公里。“这是什么概念呢?如果把地球等比缩小成一个乒乓球那么大,别说土豆了,它比你大爷盘了20年的珠子还圆润。”安森垚随口讲道。

“其实所谓的冷知识,在我看来很多都是常识。我这不是在‘凡尔赛’。”安森垚笑着说,“在知乎写文章多了以后,我慢慢意识到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普通人对于很多东西缺乏常识,这个程度甚至超出我们的想象。比如,大家可能以为欧洲在我们的正西边,但其实英国伦敦和黑龙江漠河的纬度差不多,欧洲整体要比我们更靠北。上海对应埃及开罗,所以中国很多区域是跟非洲在同一纬度范围的。”

就这样,将冷知识娓娓道来,3年间,安森垚在知乎上回答了近200个问题。但他并不满足于图文科普的形式,“密密麻麻一大段文字,读起来很辛苦的。”2019年1月,安森垚转战短视频平台,开始把他珍藏的各种冷知识放到抖音上,而这产生的效果大大出乎了他的预料。

“都说中国是世界面积第三大的国家,到底有多大呢?”只见视频中,安森垚站在素净的背景墙前,他一边讲,头上的地图一边转动,连接起中国西部的喀什、北部的黑龙江抚远和美国最北部的阿拉斯加,发现阿拉斯加到抚远的直线距离比喀什距后者还要短1000公里左右。而从新疆阿勒泰出发,到广东湛江的直线距离和到芬兰赫尔辛基差不多。“我们说北欧是看极光和驯鹿的神秘地方,但这么一看好像没有那么遥远。”经安森垚这么一对比,960多万平方公里的抽象概念,突然变得清晰具体起来,原来中国国土的跨度如此之大。

2021年,安森垚科普北京的沙尘暴到底哪来的。

2017年,安森垚将自己在知乎的专栏内容集结出版为《祖先》一书。

“福建人为什么总喜欢往外跑”“‘汉族’这个名字是怎么来的”“甘肃为什么这么长”……几个短视频下来,不到半年时间,他就轻松积累了几十万粉丝。刷他的视频,既能听历史,也是看地理,讲到哪儿,地球转到哪儿,古往今来、世界各地的知识空白就被填补到哪儿,这样的学习方式直接、高效,像拼图一样充满乐趣。

用地圖串联知识点,不只是安森垚做视频的方式,更是他的“学霸秘诀”。安森垚从小的路线就和别人不太一样,小学连跳了3级,8岁上初中,15岁参加高考,进入北京化工大学工业设计专业学习,而后升入日本京都工业大学就读建筑史研究生。

“我小时候就特别喜欢看地图”。安森垚记得,自己曾和母亲坐火车到海南度假。车厢里,母亲开心地告诉他:“你姥姥的车已经过湖南了,估计要到山东了。”母亲对地理的认知几近于零,而上一代人的知识盲点,恰恰成了对下一代的教育抓手。“老妈从小就给我屋挂了一墙的地图,还买了厚厚的地图册让我学习。我没事就爱站在地图前看呀看,看到这些奇奇怪怪的国家、山川、河流,我就开始好奇这一切到底都是怎么形成的,这些地方的人又在过着什么样的生活。”

在安森垚看来,一幅世界地图,浓缩了人类这几千年文明发展,如果要把“历史”这个线性的东西加以串联,正好可以拜托“地图大哥”这个二维平面。所以刚开始做科普时,他就养成了用地图说话的习惯。无需画得巨细无遗,简易的色块反而更容易让人抓住重点,方便理解。“过去大家看地图是那种山路十八弯的,非常精细,一大堆地名摞在一起,但是我给它抽象化、结构化,反倒效果更好。”

关于历史、地理的知识储备,很大程度上要归结于他对地图的一究再究。而一究再究的动力则来源于安森垚的“强迫症”——不允许自己的知识体系出现大面积空白。

“有人对很多东西都不求甚解,只想着差不多得了。”安森垚说,他却是连打游戏时都要问个为什么。他曾经玩过一个游戏,里面的怪兽以《山海经》中的异兽命名,武器也都效仿古代名器。好奇心驱使下,他开始研究《山海经》、炼金术、传奇小说等奇怪的知识。“为什么它叫饕餮,这个叫干将?我的强迫症让我不停地看书、上网查资料、请教别人,每发现一个认知空白我就会希望赶快把它填满。同时在遇到新的知识的时候,我也不允许它是孤立的,会把它归档到自己知识体系里对应的位置。慢慢地,就懂得越来越多。”

“科普的过程也是学习的过程。”安森垚的科普受众不断扩大,700多万粉丝里有“95后”“00后”,也有青年教师、都市白领。他让冷知识热了起来。

粉丝们在评论区热火朝天地探讨视频中的知识点,也分享自己的学习体会:“我是个初中地理老师,听你讲觉得特别有意思,下次讲给学生听”“不说地理说不明白历史,小安哥带我打开了新世界大门”“每天打卡一个知识点,我也能成学霸”。

在安森垚看来,学习的最佳状态就像在建造大楼,每次学习新知识就像是在大楼的钢筋框架上,浇筑混凝土,前提是必须搭牢框架。“所以做科普的人,知识脉络必须扎实完善。我讲的很多是历史比较语言学、历史地理学的东西,但很多人其实不需要了解那么学术的内容,我就负责把这些知识讲给人们听,还要讲得有趣。”安森垚如此定义自己的工作。

“当你感到人生失去目标的时候,不妨去开拓一下自己的大脑。知识的积累比任何财富的积累都容易,只有知识是只要去学,就能够获得的。”安森垚说。

当古往今来的历史变迁遇上一幅幅五颜六色的地图,学科之间的边界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人们脑海中碎片化的知识渐渐串联起来,变得越来越系统化。这正是安森垚一直在乐此不疲做的事,“就像大脑里的神经元一瞬间被激活的感觉,这就是获得知识时的快乐。”

1995年出生于黑龙江哈尔滨,15岁进入北京化工大学工业设计专业学习,后留学日本。2015年开始创作历史、地理等知识分享内容,现为一名拥有700多万粉丝的科普博主。

猜你喜欢

辟谣科普历史
科普达人养成记
“最强辟谣101条”引发质疑
关于拍卖的辟谣
新历史
科普连连看
科普连连看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
历史上的4月
辟谣是为方便面“正名”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