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李显龙,常来走动的“老邻居”

2023-04-04刘潇冯璐

环球人物 2023年7期
关键词:李显龙新加坡

刘潇 冯璐

李显龙

新加坡总理李显龙飞抵广州时,春雨潇潇。 他与夫人何晶在星星点点的雨中走下舷梯, 从欢迎的小朋友手里接过鲜花,满面笑容。

这是2023年3月27日。李显龙开始了 为期6天的国事访问。3天后的3月30日,他将和马来西亚 总理安瓦尔、西班牙首相桑切斯一起,在海南出席博鳌亚 洲论坛年会开幕式,随后到访北京。

这些访问广受关注。安瓦尔是就任总理后首次访华, 而今年是中马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建立10周年,明年两国还 将迎来建交50周年。桑切斯也是首次访华,而今年是中西 建交50周年。李显龙则是来华访问次数最多的外国领导人 之一,但他也已时隔4年未曾访华了。上一次还是2019年, 他应邀到北京出席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 和世界园艺博览会。

虽然天气不好,但李显龙显得心情不错,还在社交媒 体上贴了一张自己拍摄的雨景照片,开玩笑说“新加坡也在下雨”。当天下午,他兴致勃勃地参观了一家科技公司, 了解其无人驾驶技术,还搭乘无人驾驶小巴游览了生物岛。 据悉,这家企业有意今年在新加坡试营运。

也是这一天,外交部发言人毛宁谈到李显龙访华时说: “中国和新加坡互为友好近邻和重要合作伙伴,两国务实 合作走在地区前列。中方期待通过此访,推动中新关系提 质升级,推动两国合作朝着更高质量发展。”

访华前夕,李显龙接受中国媒体采访时这样说 :“我 觉得(新中)两国的关系非常好,广泛且涉及多个领域。 两国合作多年。新中两国在1990年,也就是33年前建立了 外交关系,但其实两国在建交之前就有多年的合作,所以 互相了解。我认为两国有互信,能够相互理解。”他回顾 中新关系时说:“虽然我们有不同的看法,但我们一起合作, 推动实施了实质性的项目。”

在李显龙眼里,中国是“我们区域内最大的经济体,与中国建立开放、可持续和互惠互利的关系非常重要”。 他评价东盟和中国的关系“很好”,并说“我们在非经贸 层面的关系越好,双方经贸关系就会越紧密”。

他认为,中国的发展给东南亚带来了巨大的好处。对 大部分东南亚国家来说,中国都是最大的贸易伙伴。这是 一个巨大的经济机遇。新加坡非常重视与中国的贸易关系。

这些话,源自一位常来走动的“老邻居”细致的观察。 新冠疫情之前,他经常借各种机会访问中国,以保持对中 国的感知和了解。

李显龙祖籍广东梅州大埔县,广东是他熟悉的地方, 也是他眼中“一个开放和富有活力的地方”。早在1991 年,他就到访过深圳。任总理后,他在2006年访问广东。 2014年访粤时,带了50来人的经贸代表团。当时他表示, 自己每次重游广州“都看到不一样的广州”。他专程前往 中新廣州知识城考察,称赞那里“企业带头、政府支持” 的新合作模式,并认为“广州知识城致力于知识产权的发 展、管理和保护方面工作,这是发展知识经济的重要基础”。 这次来访,他参观了位于知识城中新智慧园内的新加坡企 业,了解这些企业如何利用知识城生态体系,在数字、农 业科技等领域发展业务。他还去了广州老城区中心的永庆 坊,赞叹广州对实现“老城市新活力”的重视。

一次次访华,李显龙参与和见证着两国合作的发展。

除了广州知识城这个国家级项目,中新还有苏州、天津、重庆3个政府间项目。1994年启动的苏州工业园区是 中新第一次合作。2004年,李显龙出席工业园区成立十 周年活动,称之为“新中之间最重要和值得骄傲的合作项目”。2010年,他参观工业园区时表示,项目的成功“远 远超过我们原来的计划和梦想”。不久前他受访时,再次 点赞 :“明年就是苏州工业园区成立30周年。这是个非常 成功的项目,已连续7年被评为中国最佳经济开发区,充 分实现了我们启动该项目时的愿景。”

2023年3月29日,新加坡驻华大使馆发布的李显龙在广州访问的照片。

2014年,李显龙考察中新广州知识城。

2008年开工建设的天津生态城是世界上首个国家间合 作开发建设的生态园。李显龙称之为“城市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友好的示范案例,这两方面对中国和世界都很重要”。

2015年,中新步入“与时俱进的全方位合作伙伴关系” 时代。这一年,中新(重庆)互联互通项目正式启动。这 是中新第三个政府间合作项目。李显龙说,这一项目是从 重庆到广西、再到北部湾的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一体化运 输走廊,是“一带一路”倡议的一部分,开拓了中国内陆 连通国外的新线路。

在东盟成员国中,新加坡是第一个公开支持“一带一 路”倡议的。李显龙表示,“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为地 区发展作贡献的一种方式。它助力中国融入这个合作和相 互依存的区域网络,互利双赢,因此受到整个地区的欢迎。

从2013年起,新加坡连续9年成为中国最大新增投资 来源地。去年4月,新加坡首次超越日本,成为中国最大 投资来源国。2008年,新加坡成为第一个与中国签署自贸 协定的亚洲国家,2018年签约升级双边自贸协定,2020 年启动后续谈判。2022年,中新贸易额达1151.3亿美元(约 合7931亿元人民币)。新加坡近年来还发挥了其地区金融、 经贸枢纽作用,吸引中国企业进军东南亚。

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研究员、东南 亚研究中心主任许利平告诉《环球人物》记者,李显龙此 次访华的意义之一,是协商签订中新自贸协定的“再升级 版”,扩大对华服务贸易投资,提升新加坡在区域中的竞 争优势。“李显龙把中国视为新加坡的经济发展机遇,和 中国发展良好关系,是新加坡作为一个小国的生存之道。”

李显龙常说,新加坡必须居安思危,如果不小心谨慎, 一有风波就会翻船。危机意识深深嵌入他的治国理念中。

到访广州的当晚,李显龙与在当地生活的百余名新加 坡人会面。他表示,世界局势让人担忧,大国关系也让人 忧虑,中美关系充满紧张和对立。“情况可能会变得更糟糕, 但希望情况会稳定下来、变得更好。”

在李光耀时代,新加坡就选择了融通中西的道路。李 显龙也延续了这条道路,许利平认为,这与新加坡特殊的 历史与文化相关。一方面,新加坡以华人为主,深受儒家 文化影响,并形成了独特的政治传统。李显龙就曾以英美 民主制度的衰败为例,强调新加坡坚持儒家“礼义廉耻”、 发展贤能政治的重要性。另一方面,新加坡又沿用了英国 式的议会民主制度,李显龙等新加坡领导人也都接受西方 教育,在思想上受西方影响。这些因素叠加起来,决定了 新加坡在东西方之间选择走平衡道路。

2023年3月,李显龙与到访新加坡的印尼总统佐科会面。

“安全上依靠西方,经济上依靠中国”,这句话在冷 战后的新加坡曾颇为流行。新加坡与美国关系密切,美国 是新加坡最大投资国,占比超过20%。新加坡长期奉行平 衡外交政策,但随着美国竭力将东南亚拉入中美竞争,风高浪急的中美关系冲击着这种平衡。

李显龙认为,东南亚地区经不起中美发生激烈的冲 突,希望中美能够负责任地处理矛盾。他多次表达对中美 关系恶化的忧虑。2019年8月,李显龙在演讲时表示,如 果中美关系恶化,世界将进入多事之秋,新加坡也会面临 严峻考验。他说,美国必须容纳日益强大的中国,中国作 为一个正在崛起的大国,也必须考虑到其他国家的利益和 观点。

2021年10月,李显龙出席东盟峰会时表示,不希望这 个区域成为竞争和冲突的地方,也不希望被迫选边站队。 去年11月的东盟峰会上,李显龙一方面表示“东盟受益于 美國在本区域的存在,同时也相信自己是对美国有用的合 作伙伴”,另一方面又表示,中美关系影响到本地区的和 平稳定,包括新加坡在内的本区域所有国家,都希望同华 盛顿和北京保持良好关系。“我们希望美国能与中国合作, 管控紧张局势”。

希望与中美两国交好的李显龙,表达观点的时候往 往会选择温和的甚至是微妙的方法。一年前的3月,他出 访美国,在与拜登会面后的记者会上,拜登至少6次提到 了“印太地区”,而李显龙在发言时用的则是“亚太”一词,称自己与拜登讨论了美国在亚太地区同时加强战略和 经济投入的重要性。有分析称,“印太”一词含有反华意味, 李显龙字斟句酌,自有其考虑。

那次访美时,李显龙还表示,要有预防亚太热战的和 平解决机制,反对将中国排除出国际体系。他还劝说美方: 中国是美国最大贸易伙伴之一,是全球供应链的基础,一 旦与中国脱钩,美国将承担巨大的经济成本。

去年5月,李显龙到美国参加东盟—美国特别峰会。 他委婉地表示 :“从投资和贸易的角度来看,(美国提出的) 印太经济框架的内容比较少,但从其他方面看,它有它的 价值”。他还说,美国也知道在亚太地区“不能只限于安 全或防务领域,还必须有经济以及生态环保方面的合作”。

去年10月,李显龙出访澳大利亚。此前,拜登政府以 国家安全为理由,宣布限制对中国的芯片出口。李显龙在 记者会上称,国家安全问题是真实存在的,但如何定义要 看不同政府的判断。虽然自己相信美方是“经过深思熟虑 的”,但它可能会造成非常广泛的影响。“我们确实担心国 家安全考量可能带来进一步的后果,削弱经济合作、相互 依赖和互信,最终导致世界不稳定。”

新加坡是美国的“主要安全合作伙伴”。其樟宜军港 是美军撤出菲律宾苏比克湾后在东南亚的第一处航母驻泊 基地。对于和美国的防务合作,李显龙在访美期间做过阐 述。他说,美国参与东南亚事务“是件好事”,“但这并不 表示我们会参与你们涉入的战争,或在我们出事时会要求 你们前来搭救”。他还说,本地区的国家并不是都想和各 方对峙,大家有各自的朋友,也有共同的朋友。

面对中国媒体时,李显龙则更愿意强调“交朋友”的 价值。他说 :“如果说到我们的主要市场在哪里,一般会 提到中国、欧洲和美国。但是如果您问谁是我们的朋友, 这些国家都是我们的朋友,很多小国也是我们的朋友。”

李显龙是客家人,会说客家话。童年时,家中保姆来 自广东,教他粤语。他母亲祖籍福建,他也会说福建话。 生长在新加坡这个多元种族聚集地,14岁时他就掌握了英 语、马来语和俄语。

2004年出任总理后,李显龙呼吁新加坡华人多用华语。 他说,中国在崛起,全世界都在积极学中文。华人多用华语, 能了解自己的根和文化,保持双语优势。他还在新加坡启 用了一个独有的中文术语数据库。

2017年3月,李显龙(前穿红衣者)出席新加坡植物园活动。

他喜欢华语老歌,多次一展歌喉。“月光光,照地堂 ; 年卅晚,摘槟榔。”今年初,一则“李显龙清唱广东经典 儿歌”的短视频,走红中国社交媒体。而这并非李显龙首 次“登台秀歌”,他还曾经在万人现场唱《城里的月光》。 2021的新加坡国庆节,他唱起了一首老一辈华人耳熟能详 的歌曲《春天里》,以激励大家共同抗击新冠疫情。他也 熟悉历史,曾讲述往事 :“百多年前,孙中山先生创立同 盟会,而南洋总支部就设在新加坡。上世纪30年代当日本 入侵中国时,新加坡华社再次组织起来,加入抗日运动。 华社领袖陈嘉庚带头筹钱,号召华侨支援中国抗战。”

疫情期间,新加坡国内发生过因种族和宗教矛盾引发 的社会事件,对此,李显龙多次呼吁 :新加坡华人多,更 需注意各族平等,“在新加坡独立的初期,建国领袖坚决 采取对各个种族一视同仁的总体方针”。

1974年,李显龙以优异成绩从英国剑桥大学数学系毕 业。他收到了导师继续深造的邀请,但他写信婉言谢绝:“对 于世界和国家的发展,数学家能做的实在有限。个体对于 英国这样的大国来说,或许无足轻重,但在新加坡,一个 人的贡献是很重要的。”半个世纪后,他仍然保持着某种 “数学情结”,工作之余会研究数学问题。

李显龙说,治理国家不像解数学题,没有一劳永逸的 时候。“你解决了一个问题,其他问题又会出现,或者老 问题会以另一种形式出现。你解决了贫困问题,然后又需 要解决贫富不均的问题。永远不可能说大功告成。”

1952年生,新加坡开国总理李光耀长子。先后就读于剑桥大学、哈佛大学,从政前在军中服役13年,准将军衔。1984年当选国会议员,1990年任副总理,2004年起任新加坡总理。

猜你喜欢

李显龙新加坡
接棒李显龙,“草根”黄循财何以脱颖而出
新加坡
五彩斑斓的新加坡
新加坡的魅力
在新加坡乘公交车
李显龙身体突然不适 演讲提到接班人
我在新加坡过冬天
新加坡:将推出新食品安全认证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