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症状”是渴望父母关爱的积极信号

2023-04-03王平

江苏教育·班主任 2023年2期
关键词:心理咨询症状

【关键词】积极关系;适应性行为;心理咨询

【中图分类号】G416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23)08-0062-02

【作者简介】王平,苏州大学(江苏苏州,215006)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中心教师,副教授,中国心理学会注册督导师。

高质量的亲子关系是充满爱意和安全感的,而父母的爱是孩子健康成长的积极心理资本。如果孩子在亲子关系中产生了不安全感,其心理健康发展则会受到威胁。

本期的三位来访者虽然“症状”表现有所不同,但是在亲子关系中均有不安全感,社会功能也有所损害。三位来访者的心理咨询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得益于咨询师与来访者建立了积极关系。这种关系让来访者感到咨询师是安全的、可信任的、专注的、投入的。已有的临床心理研究发现,咨访关系是咨询疗效最重要的影响因素,超过任何的咨询技能。事实上,每个人的健康发展都离不开有意义的积极关系。个体只有在积极关系中才能正常发展和学习,不断适应周围的物理环境和人际环境。依恋理论指出,如果孩子与重要抚育者建立起安全型依恋关系,那么在人际交往中会感到轻松、愉快,乐于与他人相处。相反,如果孩子与重要抚育者未能建立起安全型依恋关系,则会通过压抑、回避、幻想、攻击、反向形成等僵化的非适应性方式与人交往。三位来访者都没有与父母建立起安全型依恋关系,导致他们都不能用适应性方式满足自己的正常人际交往需求。

一、“症状”是来访者渴望安全感的积极信号

案例1中的小祐在妹妹出生后感觉被父母忽视,通过攻击、幻想、反向形成的方式表达自己的交往需求。由于父母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妹妹身上,他感到失落,加上父母对他有较高的期望,他也有压力。此时,小祐从幼儿园升入小学,人际关系比幼儿园时更复杂些,让他感到混乱。在家里得不到父母的关爱和理解,在学校也缺少舒适、满意的人际关系,小祐“失控”了。咨询师通过“无声地陪伴”“默默地观察”“真诚地欣赏”“无条件积极关注与投入”与小祐保持同步,并给予积极反馈。一方面,咨询师帮助小祐恢复了人际关系中的安全感和信任感;另一方面,咨询师重塑了小祐在父母眼中的重要性,坚定了他是值得被爱的信心。最终,咨询师帮助小祐完成了从抗拒咨询到投入咨询的转变,与咨询师建立了积极的咨访关系。在积极关系中,小祐开始表达自己,回归理性认知,逐步学会在现实中调控情绪。

二、“症状”是来访者渴望表达情绪的积极信号

案例2中的小艾有个严苛的“女王母亲”以及绝对支持“女王母亲”的“指责型父亲”。小艾在家中是被忽视的,做不到“越挫越勇”时便认同自己是个无能的、没有未来的、无价值的人,觉得自己没有资格获得父母真正的爱。父母以爱的名义对她提出的高要求,让她感到无奈、焦虑、紧张。她一直没有机会合理表达这些负面情绪,最终出现了“症状”。咨询师精准地满足了小艾的内在心理需求。首先,积极倾听满足了她一直被压抑的情绪表达需求。其次,无条件积极关注提高了小艾的自我接纳度。最后,积极反馈提升了小艾的自我价值感和自信心。小艾原本紧张失控的情绪逐步缓解,可以合理地表达对父母的真实情绪感受和体验。当小艾压抑已久的情绪正常“流动”时,“症状”的消除也就水到渠成了。

三、“症状”是来访者渴望得到鼓励的积极信号

案例3中的小刚在家庭关系中深刻感受到不被关爱和不被重视。他模仿同伴“玩鼻涕”,想与同学建立联结。他想通过“邋遢行为”引起老师关注,希望老师联系家长,这样,他就可以获得家长的关爱。咨询师了解到小刚在家庭中缺少爱和陪伴,在学校没有同伴,有自卑感。在“症状”出现时,咨询师的耐心陪伴和等待给予小刚极大的鼓励和肯定。另外,咨询师是一个稳定安全的“容器”,充分尊重小刚处理情绪的节奏和方式,温暖了小刚在家庭和同伴那里受伤的心。在此基础上,小刚尝试绘画,勇敢地表达出自己想与同伴交往,也想获得父母疼爱的想法。在咨询师的积极关爱下,小刚借助“空椅子”咨询技术更多地理解父母的行为,发展出更多的适应性行为。

上述三位来访者的咨询师都能形成科学且合理的个案概念化。在建立积极关系的基础上,咨询师收集到较为详细的来访者成长资料,这有助于形成正确的个案概念化。在此基础上,咨询师与来访者共同制定合理的咨詢方案,首先耐心倾听、充分理解、恰当共情,为来访者构建安全的表达空间。其次,帮助来访者挖掘内生的积极资源。最后,运用沙盘、绘画等表达性艺术治疗取得良好的咨询效果。

在整个咨询过程中,三位咨询师是修复“亲子关系”的桥梁和纽带。一方面,咨询师通过“临时替代父母”角色让来访者感受到父母的真爱,帮助来访者在咨询室中学会如何表达对父母的需求。另一方面,咨询师与父母合作,帮助父母发展亲子养育的适应性行为,与父母建立了有效的合作型支持系统。

作为父母,我们要明白,随着孩子长大,他们表达内心需求的方式会变化,对父母的关爱会更加敏感和细腻。因此,我们要做好以下四件事:与孩子建立积极关系;敏锐地觉察到孩子的“症状”,并将“症状”看作是他们渴望父母关爱的积极信号;在养育子女的过程中,要与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发展保持同步成长;充分利用学校、政府等资源,建立合作型“家校社”支持系统,共同促进儿童青少年身心健康和谐发展。

责任编辑:包俊莉

猜你喜欢

心理咨询症状
有症状立即治疗,别“梗”了再抢救
茄子主要病虫害识别与为害症状
可改善咳嗽症状的两款药膳
法科大学生心理咨询案例研究
心理咨询:架一座心灵的彩虹
夏季猪高热病的症状与防治
高校心理咨询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构建校园心理咨询干预体系为德育保驾护航
心理咨询广播节目如何保持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