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看得见的创造力
——论创造教育理念下的运动游戏生长

2023-04-03吴旖琳

好家长 2023年3期
关键词:陶行知经验游戏

文 吴旖琳

幼儿园的运动有别于中小学的体育活动,以游戏的方式进行,注重情景、趣味与挑战,渗透在一日活动之中,随时随处可能发生。幼儿在游戏中创生运动,也在运动中生成新的游戏。那么,幼儿在运动游戏中获得了什么?教师又该如何支持呢?我园认真践行陶行知创造教育论,依托运动游戏项目的生成与改造,从儿童视角出发,统整户外环境资源,充分发挥幼儿的主观能动性,在优化运动区游戏的同时助力幼儿创造性思维发展。

一、在分享中拓展游戏经验

陶行知先生论创造的儿童教育经验之一:“把我们摆在儿童队伍里,成为孩子的一员”。要成为幼儿的一员,首先要知道他们内心的想法与需求。教师要实地考察,参与幼儿的活动,玩一玩幼儿的游戏,使一使幼儿的材料,感受幼儿所处的游戏场环境……如果运动游戏缺失了游戏的特性,就会失去魅力,没有可持续性。

教师不妨和幼儿坐下来一起聊一聊,交换想法、分享经验,梳理运动区游戏材料的种类与数量,回忆每一种材料曾经是如何被使用的。例如,轮胎可以滚,也可以堆叠成梯;竹梯可以架起来爬,也可平铺下来跳;椅子可以坐,也可以成为标志物与障碍物……如果将这些抽象的经验转变成形象的绘画、符号表征展示在同伴面前,幼儿就能对运动区的材料进行新的组合。于是,单元化的材料组合游戏玩法就出现了,如轮胎山、竹梯桥、椅子梅花桩、梯子跷跷板等。

实地考察、经验共享是教师与幼儿、幼儿与同伴间合作学习的过程,师幼协作、幼幼协同,以儿童的视角对运动区游戏情况、资源利用情况进行一次梳理,也就是对已有经验的调查与分析,为后期资源重组、游戏创生、经验迁移等创造性思维发展奠定基础。

二、让游戏在试错中发展

陶行知先生论创造的儿童教育经验之二:“认识小孩子有力量”。

教师要认识到幼儿的力量,必须承认幼儿有解决问题的能力,首先要做到耐心观察,给他们足够的时间探索,而不急于介入游戏或过多表达自己的想法。

幼儿发现攀爬游戏的梯子与油漆桶接触处很滑,运动时可能存在危险,便求助教师。这时,教师“佯装”不知道怎么办,而是求助更多幼儿,向班级征集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教师通过观察幼儿此后的行为,会发现他们尝试用绳子、抹布、衣服、泡沫塑料等多种材料衬垫或用轮胎、木板等重物压住竹梯……形成了若干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法。例如,需要“裁判”“志愿者”扶好梯子,或是在打滑的地方用厚实而柔软的材料衬垫,增加摩擦力。当这些材料组合的问题不再难倒他们时,更多材料的组合就会大胆出现。

通过适当“示弱”、耐心观察,教师能够看到在尝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乏遭遇到同伴间的分歧,也不乏反复试探多种材料而以失败告终。凡此种种经历之后,他们最终能够达成一致并让问题得到解决。教师的“后退”和“示弱”,促进了幼儿的自主探究和能力发展,支持了幼儿经验的迁移与提升,让幼儿举一反三的创造性思维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萌发。

三、让游戏在资源对接中联动

陶行知先生论创造的儿童教育经验之三:“解放儿童的创造力”之“解放小孩子的空间”。

为什么要解放幼儿的空间?陶行知先生说得好:“解放了空间,才能搜集丰富的资料,扩大认识的眼界,以发挥其内在之创造力。”换句话说,如果能够开放幼儿的游戏场域,使各个游戏区产生联动,就能实现资源的整合与对接,为幼儿提供更多运用资源、丰富游戏经验的机会,从而支持幼儿的创造性行为。这时,教师需要成为幼儿探究过程中的摆渡人,引导他们链接场域、对接资源,支持幼儿的游戏向更有深度、更具广度的方向延展。

幼儿园里的一棵果树引发了幼儿采摘的兴趣,树的周边不仅有花田、沙水池等材料丰富的户外游戏区,还有晨间锻炼的各种运动器材。此时,如果教师组织幼儿参加劳动实践,引导他们进行一次采摘方法的探讨,就能从一棵树联动一片场,盘活各方资源,从劳动中获取游戏创生的灵感。

教师支持幼儿的采摘行为,引发了关于采摘方法的讨论;教师积极回应和肯定幼儿尝试运用工具的想法,启发了幼儿扩大范围去寻找更多材料;教师支持幼儿将上述思维带回室内,便有了对教室里其他工具的使用。教师这些看似不动声色的引导,不仅将树与周边区域进行了链接,还打破了室内外的界限,形成资源网。幼儿在这张不断扩张的网络图中,通过搜集、运用资源,提升了问题解决的能力,获得了更多运动游戏的创生灵感。

运动源于劳动生活,运动游戏从劳动实践中演变而来。通过联动场域、对接资源,幼儿又将运动作用于他们的劳动,服务于他们的实践,形成了创新的游戏项目,创造地劳动、创造地运动、创造地解决问题。

四、让游戏在项目活动中创生

陶行知先生论创造的儿童教育经验之四:“需要因材施教”。

要做到“因材施教”,教师需关注到幼儿的个体差异,带着一双会发现的眼睛去捕捉每个幼儿的闪光点。同时,教师关注到他们各自不同的需求,包括感兴趣的事情与可提升的经验。教师可以策划一场属于幼儿自己的节日活动,让幼儿各展所长,将过往实践中日积月累的游戏创意与问题解决经验学以致用,回馈到实践中去。以儿童节为例,教师和幼儿策划游戏活动,尝试征集幼儿的游戏意向、组成对应的项目小组、实施各自的游戏计划。在以项目组为单位的策划实施过程中,有的幼儿充分展现了组织与领导的才能,成为项目组长;有的幼儿提供了有用的想法得到同伴的认同,成为组内智囊;有的幼儿发挥绘画表征能力,完成游戏设计稿,成为项目组的设计师;有的幼儿运用他们惊人的建构能力还原了图稿中的游戏场建设,成为项目小组的工程师,等等。

通过关注差异、优势互补,教师可以看到每个幼儿在过往的游戏经历中有着不同程度的发展。项目小组的活动方式给幼儿搭建了发挥所长、展示自己的平台,合作探究的形式让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在碰撞中发展,带来了更多元的创造可能。

在创造教育理念引领下,我园运动区一改以往单一的体锻形式,形成了根据变化的多单元组合式、根据挑战的劳动实践式、更有趣味的情境体验式等多样化的运动游戏项目。与此同时,伴随着幼儿经验的积累与问题解决能力的提升,这些游戏项目仍然在持续改造、优化与延展,并通过游戏提示板方式得以呈现,形成互动性的运动环境,促进幼儿在运动游戏中的自主管理。这正是幼儿能激发创造力的环境。

猜你喜欢

陶行知经验游戏
陶行知研究四十年,桂子山成果丰硕
2021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
我们的100期纪念2011-2020
陶行知教育名录
经验
2018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
数独游戏
疯狂的游戏
爆笑游戏
第八章直接逃出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