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社科联在公共基础课程建设中的作用研究
——以S高职院为例

2023-03-29顾卫华杨春霞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1期
关键词:社科联基础课被调查者

■ 顾卫华,杨春霞

(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无锡 214153)

教学管理工作是高职院校的中心工作之一,教学管理工作的根本目的在于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出更多合格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公共基础课是整个高职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以及人文素质、身心素质和创新素质等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在群团工作会议上对相关工作提出总体要求,为高校社科联工作指明了方向[1]。高校社科联是校党委领导下的社会科学学术团体,其主要任务是组织开展理论研讨、学术交流等,在学校管理中担任领导者、联络人和监控者的角色,对促进学校人文发展、公共基础课程建设等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2]。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纵观国外对职业教育公共基础课的研究,大都是针对课程改革理念进行研究,其课程改革理念呈现出“学科本位—能力本位—人格本位”的发展总趋势。德国“双元制”教育模式要求学生在进入“双元制体系”学习前,必须先通过公共基础课程考核。以美国、加拿大社区学院为代表的模式强调将公共基础课纳入整个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学生入学后须参加公共基础课评测,通过后才能选修对公共基础课有一定要求的课程。英国“BTEC”模式职业教育在其课程体系构建中,突出加强公共基础课教学,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国内对公共基础课的研究大都是关于教学内容优化、课程思政、教师能力提升等方面的探讨。朱军明等[3]阐述高职院校公共基础课教师职教能力的提升策略。赵明慧[4]提出要加强公共基础课与专业课的融通,树立公共基础课为专业课服务的理念。闫新红[5]围绕对公共基础课思政元素挖掘等方面进行了阐述。赵利娟[6]针对公共课程教学改革与创新研究途径进行分析。

综上所述,国内外学者从公共基础课程改革的理念、教学方法、课程思政等方面对公共基础课教学进行了相关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研究成果,但是对高校社科联在公共基础课程建设中的作用发挥方面的研究鲜有涉足。本文将从高校社科联视角,对公共基础课程建设进行研究,在分析相关问题、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强调通过社科联平台作用的发挥,提出完善公共基础课程保障机制、构建模块化公共基础课程体系、促进公共基础课与专业课融合、强化公共课程“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建设等具体改进措施。

二、高校社科联在公共基础课程建设中的重要性

公共基础课是整个高职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专业课的重要支撑。由于相关政策的刚性要求,以及高职院校部分教学管理人员的认识偏差,造成当前高职公共基础课地位普遍比较低下,没有得到相关层面的足够重视;此外,受教师考核评价制度、师资队伍建设水平等因素影响,公共基础课程建设严重滞后,在人才培养中难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高校社科联是高校学术管理组织,在整合社科资源、促进课程建设和强化人才培养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公共基础课程建设中,引入社科联,在社科联的指导和协调下,将公共基础课程建设融入专业建设,从专业的视角重新审视公共基础课课程建设与课堂教学改革,在课程标准完善、授课计划制定、教学内容选取、教学方法选择、“双师素质”队伍建设等方面与专业课统筹设计,同向同行,真正实现公共基础课与专业课相互融合,协同育人。通过其桥梁纽带作用的发挥,高校社科联能进一步促进公共基础课程建设,巩固公共基础课在整个高职课程体系中的基础性地位和作用。

三、S高职院校公共基础课教学的现状调查

(一)调查问卷的设计

本研究采用文献检索法,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的检索查阅,结合高职院校公共基础课教学现状影响因素的可能维度找到类似的量表题项。在变量测量项目设置中,根据变量的定义和已有的量表,结合公共基础课教学实际问题进行项目设置。高职公共基础课教学现状调查指标体系第一层由五个维度构成:对公共基础课的认识、教学现状、师资队伍、职业教育中的定位以及改进公共基础课教学的举措。在第二层上,对公共基础课的认识由其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以及对课程现状的认识两个子维度构成。公共基础课教学情况由五个子维度构成:课程结构、课时安排、课程内容、课程评价和教学秩序;公共基础课师资队伍现状由教师整体结构和师资水平两个子维度构成;公共基础课在职业教育中的定位由公共基础课的职教特征和公共基础课与专业课之间的关系两个子维度构成;改进公共基础课教学的举措由三个子维度构成:公共基础课的教学效果、教学方式、改进举措。题目采用李克特量表的形式,以5级量表为主。为确保答题的效率和质量,题项数控制在23题,答题时间控制在5分钟内。

(二)调查问卷的发放与回收

本次调查采用线上调查形式,主要针对S高职院一、二、三年级学生进行了调查,调查过程中共发放问卷230份,收回问卷230份,有效问卷223份。

通过对本次调查问卷所收集到数据进行整理,得出样本基本情况如表1所示。

表1 调查问卷样本基本信息

(三)调查问卷的统计与结果分析

本研究通过Excel、SPSS等统计软件对调查问卷结果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通过对S高职院公共基础课教学现状的调查和分析,发现公共基础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课程管理机制不够完善,教学保障不到位;课程体系不够完善,教学内容滞后,教学手段和方法单一;与专业课结合度不足,课程地位呈现边缘化倾向;“双师素质”建设成效不显著,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等方面。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制约着公共基础课程建设成效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四、公共基础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观念意识存在偏差

高职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在课程教学安排上,很多高职院校对学生专业知识学习和技能训练非常重视,对专业教学投入也越来越多,但无形中淡化了对公共基础课教学投入的意识,对公共基础课教学不够重视[7]。当前,在部分教学管理人员中,仍然存在重视专业课、轻视公共基础课的观念。观念意识的偏差不仅存在于教学管理人员中,在相当一部分学生中也普遍存在。本研究在对“你认为公共基础课对学生未来发展的作用”的调查中,15.07%的被调查者认为非常重要,50.22%的被调查者认为比较重要,5.38%的被调查者表示不清楚,26.01%的被调查者认为不太重要,2.69%的被调查者表示完全不重要(见图1)。从调查结果看,不清楚、认为公共基础课不太重要以及完全不重要的占34.08%,表明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对公共基础课的认识还存在偏差,观念上的偏差导致部分学生变得更加功利,以课程对自己未来所从事的职业、未来的发展是否有用作为他们衡量该课程是否重要的标准,以至于他们在专业课学习中投入较大精力和时间,而对公共基础课学习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对公共基础课学习敷衍了事。

图1 公共基础课对学生未来发展的作用调查情况

(二)学校对公共基础课投入机制不够完善

公共基础课投入机制是有效开展公共基础课教学管理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完善的公共基础课投入机制不仅能够节省人力物力等办学成本,还能有效提升教学管理工作效率。在学校管理中,部分高职院校在人力、物力、财力投入上侧重于专业课,对公共基础课开设重视度不够、管理不到位,在管理中不断压缩和削减公共基础课办学经费,导致公共基础课教学场地受限,教学基础设施不齐全、课程建设滞后,师资数量不足且力量薄弱。在教学管理中,公共基础课合班现象突出,线上授课形式也较为普遍,公共基础课呈现边缘化的倾向。在教学中,许多项目化教学因教学班级人数众多难以实现,很多情形下被迫采用灌输式教学,教学效果得不到保证。

(三)教师考核评价制度不完善

受高职院校年度综合考核导向的影响,高职院校在一定程度上存在重科研社会服务、轻教学的评价导向。在对教师个人考核中,学校从师德表现、常规教学、日常管理、教学建设、科研工作等方面评价教师的工作业绩。其中,对师德表现、常规教学、日常管理工作的评价,大都注重是否达到教学基本工作量要求和一般性的质的评价,基本以软性指标为主,只要完成教学基本工作量,不出现师德问题和教学事故,考核结果都是“合格”及以上。而对教学建设和科研工作的评价,以硬性指标为主,突出奖惩性评价,如对教师的绩效考核中有一定数量、级别的教科研项目和论文撰写要求。在这种考核评价体制下,教师教学业绩评价结果呈现趋中倾向,但科研业绩考核结果差异较大。这种考核评价制度导致教师只关注与自身职称、岗位晋级相关的教科研工作,对教学工作仅仅满足于完成基本教学任务,对课程建设、课程教学重视不够,这种现象在公共基础课教学中尤为突出。

五、充分发挥高校社科联在公共基础课建设中的作用的举措

(一)重塑公共基础课程价值观

高职院校应该首先重塑公共基础课程价值观念,在教学管理中要摒弃对公共基础课的成见,将公共基础课与专业课摆在同等重要的地位。在重塑公共基础课程价值观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社科联“联”字作用,凝聚校内外一切资源,服务大局,转变观念,适应新形势。对于教学管理人员来说,要有公共基础课与专业课同等重要的意识,在工作中要主动思考、主动作为,做好国家、省、市有关公共基础课程教学政策和文件的落地、推进。

本研究在对“你认为公共基础课的教学内容”的调查中,12.21%的被调查者认为非常合理,47.53%的被调查者认为比较合理,7.17%的被调查者表示不清楚,21.08%的被调查者认为不太合理,12.11%的被调查者认为很不合理。总体来看,认为教学内容不太合理和很不合理的共占33.19%,达到被调查者总数的三分之一。从调查情况来看,当前公共基础课的教学内容陈旧,与高职学生实际需求相脱节,不能满足学生当前实际和未来发展的需要,需要进一步充实和优化相关课程的教学内容。因此,对于教师而言,不仅要重视公共基础课的课堂教学和教学研究工作,还要认真做好“学情分析”,因材施教,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和引导,明确公共基础课教学的定位及其重要性,让公共基础课堂真正走入学生内心世界,激发学生对公共基础课内在的学习需求和活力,培养其良好的学习习惯。

图2 公共基础课的教学内容调查情况

(二)完善公共基础课程投入保障机制

学校要制定、完善各项公共基础课保障措施。依托社科联整合社科研究资源,将公共基础课教学改革、教学环境、教书育人进行有机结合。在管理中,通过社科联桥梁纽带作用的发挥,科学规划,做好现有公共教学资源的统筹与整合工作,改善办学条件,逐步加大对公共基础课教学的投入,推进公共基础课教学配套设施建设。一方面,要改善硬件条件,满足公共基础课的理论、实验实训教学的实际需求。确保教学仪器设备齐全到位,加大智慧教室、实验实训室、体育场馆的建设力度;另一方面,要保障对公共基础课师资队伍建设,课程资源的建设、开发和维护,公共基础课教学专项研究、交流以及日常管理等的经费投入。

(三)构建模块化公共基础课程体系

在对“公共基础课的教学方式”的调查中,有23.9%的被调查者选择教师主导组织课堂教学,24%的被调查者选择专家讲座或专题讲座,24%的被调查者选讨论、辩论、专题发言,选择案例式教学的占19.3%,选择其他占8.7%,从调查结果来看,选项比较分散,表明被调查对象更希望教学方式多样化,满足学生的差异化需求(见附表 1)。

附表1 公共基础课教学方式的调查情况

通过问卷调查和座谈,发现在公共基础课教学中,存在多年来使用相同的教学内容、单一的授课方式现象,导致公共基础课教学质量低下,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根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总体要求和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构建模块化公共基础课程体系,如根据理工科、商科、艺术等专业大类,采用模块化教学。教师要树立教学研究意识,根据课程标准,拆解课程知识体系,进行系统设计,开发适应不同专业人才培养需求的教学内容。当前高职院校非常注重集体备课,通过集体备课发挥集体智慧,实现资源共享,但此举无形之中也影响了教师的创造性发挥,导致其在教学中使用同一份教案、采用同样的教学方法。在教学模式上,根据不同课程性质和特点,教师采用“线上”与“线下”教学相结合的模式,推进线上协作式自学和线下体验式教学有效衔接。在整个模块化课程体系构建中,充分发挥高校社科联正确导向作用,对教材、授课内容、教学资源等意识形态进行审核与把关。

(四)推进公共基础课与专业课有机融合

本研究对“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背景下,公共课与专业课之间的关系”的调查中,17.04%的被调查者认为完全服从服务于专业教学,6.28%的被调查者认为独立完成教学,68.16%的被调查者认为既服务于专业教学,又要坚持自身的规律的特点,1.79%的被调查者认为重要性大于专业课,6.73%的被调查者选择了“其他”(见图3)。从调查结果来看,绝大部分学生希望能加大公共基础课与专业课的结合度,发挥两类课程的协同育人功能。

图3 公共课与专业课之间的关系调查情况图

高职公共基础课是课程体系构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专业课的重要支撑。在课程建设中,要从专业的视角重新审视公共基础课程建设,在课程设置、课程标准、课程内容安排等方面与专业课统筹设计,做到公共基础课与专业课相互融合,协同发展,树立公共课为专业课服务的理念。公共基础课教师要主动参与专业建设,加强与专业教师沟通交流,尝试跨部门、跨学科组建虚拟教研室,依托实体和虚拟教研室联合开展教研活动,将公共基础课融入专业课,重新编排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模块化,针对不同专业和职业岗位要求,选取不同模块进行教学,使公共基础课与专业课的教学目标、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同向同行,真正体现公共基础课为专业课服务的理念[8]。

由于专业课、公共基础课及教师归属不同教学单位管理,在教学管理制度中也没有明确具体实施与考核细则,导致两类课程的融合过程中遇到较大的困难,融合效果不佳。而作为高校社会科学学术团体的社科联,可以通过其灵活的管理模式,制定可操作性的公共基础课与专业课融合方案,推进公共基础课与专业课有机融合。

(五)强化公共基础课“双师素质”队伍建设

由于公共基础课的学科特点,公共基础课教师除了本学科的知识外,很少具有专业知识以及企业实践经验。此外,受种种条件所限,公共基础课教师普遍企业就职经验不足,部分企业工程实践也流于形式,导致教师跟不上高职院校发展的趋势。高职院校要加大教师工程实践推进力度,让公共基础课教师深入到企业生产和运作一线学习,用企业所学知识、经验指导公共基础课理论教学。鼓励公共基础课教师参与专业学院的职教活动,通过深度参与,掌握与专业相关的职业素质、创新素质等,更好地提高公共基础课教学的针对性、实践性。公共基础课教师要加强学习,不断完善自身知识结构,提升自身素质。在“双师素质”队伍建设的推进中,通过高校社科联定期举办一些交流活动,促进教师及时分享和交流参与专业建设、职教活动的教科研成果,拓宽他们的研究领域[9]。

高校社科联是校党委领导下的社会科学学术团体,是学校开展科学研究的平台。公共基础课是高职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学分课时数占总学分课时数的近三分之一,在专业人才培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高职院校要多措并举,加强社科联建设,通过充分发挥社科联的指导协调作用,更好地促进公共基础课程建设。

猜你喜欢

社科联基础课被调查者
我校社科联第二届代表大会圆满举行
一个可供选择的全随机化模型
谈“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的英译
湖北省社科联八届四次全委会暨颁奖表彰大会在武汉举行
山东国际孙子兵法研究交流中心被表彰为“全国社科联先进学会”
关于音乐基础课教学与学习中的几个问题
道德叙事在“基础课”教学中的应用
高职学生社会责任意识调查报告
现代职教体系下公共基础课改革探索
高等医学院校计算机基础课教学改革浅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