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爱仁医”马海德

2023-03-28何氏璧

小星星·阅读100分(低年级) 2023年2期
关键词:麻风病人海德麻风病

何氏璧

亲爱的小读者们,你们好,欢迎来到“伟大的友谊”影像记录站。

在这里,我们将看到许多珍贵的影像,共同感受相片中人物平凡而伟大的生命历程,了解他们和中国人民之间伟大而纯粹的友谊。

本期人物:马海德

1933年冬季的一个早晨,随着汽笛鸣响,一艘客轮在上海吴淞码头靠岸,乘客们纷纷下船,码头上一时热闹非凡。

在拥挤的人潮里,一个年轻的外国人拎着行李箱,好奇地四处张望。他是时年23岁的乔治·海德姆,一个刚从瑞士日内瓦大学毕业的临床医学博士。

年轻的海德姆听闻东方流行一种热带病,作为医学生,他非常想对其进行考察研究,便和两个同学一起来到中国上海。

当时的海德姆一定没想到,原本只计划在中国停留一年的他,会长长久久地留在中国。

这个年轻人一到上海便投入到工作中。他和同学一起开了诊所,救治各种病人。在行医过程中,他见到了许多深受病痛和战争之苦的普通老百姓。出身于普通家庭的海德姆感同身受,他希望用自己的医术给更多人带去帮助。

机缘巧合下,海德姆在行医过程中结识了宋庆龄和一些进步的外国人士,他开始阅读进步书籍,了解了中国共产党,知道了革命根据地,他感到热血沸腾,决定做些什么。

海德姆用自己的诊所做掩护,给党的地下工作者提供联络点和会议场所;他还通过自己的所见所闻,在美国和上海的进步报刊上发表文章,揭露黑暗现象,介绍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进步性。

海德姆仿佛还听到远方有一个声音在呼唤他,那个声音和自己内心的渴望遥相呼应。于是,他向宋庆龄提出:“我想去革命根据地,去为战斗在一线的广大将士们服务。”

在宋庆龄的引荐下,1936年6月,海德姆如愿来到中国工农红军临时驻地保安,受到军民的热烈欢迎。海德姆深受鼓舞,随军辗转陕北、山西等地,除了治疗病人外,还不断进行研究总结,汇集成书面报告交给上级部门,向他们提出各种建议。

海德姆认真又求实的工作作风深受毛主席的肯定,他被任命为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卫生部顾问,还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海德姆非常乐于学习。他认为,医患之间的交流特别重要,在行医期间,他学会了普通话,学会了陕北方言,还给自己取了中国名字“马海德”。周恩来总理听说了,称赞他这个中国名字取得好,于是,马海德的名字便固定下来了。

新中国成立后,马海德申请加入中国国籍。申请获批的他成为第一个加入中国国籍的外国人。

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马海德一心扑在医疗卫生事业上;新中国成立后,马海德投身到消灭麻风病的工作中。他积极开展中外医学界的合作交流,身先士卒投入救治第一线。

当时社会上对麻风病人充满歧视,马海德却丝毫不以为意,他主動和病人握手,对病人嘘寒问暖,以身作则打破对麻风病人的偏见。到1985年,全国50万麻风病患者得到有效救治,40万病人完全治愈。

时光流转,年轻的海德姆渐渐变成白发苍苍的老人,但他脸上的笑容一如从前,那是奉献者发自内心的朴实而无私的微笑。1988年,马海德在北京逝世。我们将永远铭记这位仁医,铭记他为中国医疗事业做出的贡献。

猜你喜欢

麻风病人海德麻风病
独一无二的海德
海德汉EMO2019展品预览
独一无二的海德
国际麻风节
EMO HANNOVER 2017之海德汉
花溪区2016年麻风病治愈者生存与健康状况调查分析
麻风病医生肖卿福:忘己爱苍生
麻风病低流行状态下的流行特征与防治对策
麻风病人的守护神
吴江市麻风病基本消灭前后病人发现方式调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