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记叙文的蓄势技巧

2023-03-28楼雪映

语文世界(初中版) 2023年2期
关键词:蓄势铺垫桃树

楼雪映

记叙文的蓄势,是指在事件高潮发生前,或人物出场前,先安排某些人物或情节、场景作预设征兆,铺垫渲染某种气氛。在叙述情节发展时有意识地控制情节,延缓高潮的到来,控制就是蓄积势能,能增加思想情感表达的力度,使情节形成悬念,造成意外,引人卒读。这种技法通常由蓄势和喷发两部分构成,我们可以运用这四种蓄势方式。

一、抑扬结合,形成反差蓄势

以歌颂为主的文章常用先抑后扬的方法,此法扬是抬高,抑是压低,扬是目的,抑是手段,抑得充分,扬得就有力。抑与扬形成对比反差,能有力地突出人物形象。

鲁迅散文《阿长与〈山海经〉》就是典型一例,本文先用了许多“抑”的笔墨,如,地位低:无名无姓;外貌丑:肤黄,体胖,身矮,颈有灸疮疤;饶舌多事:说话啰唆,压制“我”天性,不准随意行走、拔草、翻石头等,常以“顽皮”之名,找大人告状;习惯差:夏天酷热,床上摆“大”字睡相,影响“我”睡觉;迷信:教“我”烦琐的规矩和礼节。最恶劣的是谋死“我”的隐鼠,以致“我”特别恨她,当面叫她阿长。文章从多方面铺垫蓄势,渲染了作者对阿长憎恶和讨厌之情。文末陡转笔锋,写阿长为“我”买急盼的图画《山海经》,她淳朴善良和对“我”真挚的爱,如被压的弹簧一下子高“扬”起来,前抑后扬形成反差,蓄足势能,突出了人物品质。

有名学生作文《路遇》就用了这种技法,写的是放学路上遇到一个陌生中年男子,他高大个,络腮胡,脸有刀疤,穿着花衫。一路跟着她,主动与她搭讪,问这问那的,说话粗声粗气,还爱带“他妈的”口头禅。她很害怕,感觉像流氓,又像逃犯。她想摆脱他,可他紧跟不停。好不容易上了公交车,以为这下再也看不到这个讨厌的人了。不料他也上车了。可在车上发生的事让她改变了看法,先是让座位给一个怀抱孩子的女人,后来有两个小青年不知为何先吵后打起来了,车上无人敢管。中年男子挤到他们身边,咧嘴一笑:“兄弟,有什么过不去的坎儿啊,非要动手?”可他的话并没有让两个小青年罢手,他一把攥住还要动手的胳膊,痛得小青年只咧嘴,这才平息了一场恶斗。前“抑”为后“扬”蓄势,增加了表达力度。

二、渲染背景,烘云托月蓄势

给故事设置自然环境或社会环境,并加以渲染,也能够起到铺垫蓄势作用。《一棵小桃树》就是这样,散文要突出的是小桃树坚强奋斗的精神,作者从多角度写了它的生活背景——出身卑微:长在偏僻的院子角落;形象猥琐:弯头,又黄又瘦;备受歧视:奶奶说树没出息,爷爷不愿看它,都嫌长错地方,欲砍之而后快;命运坎坷:猪拱折过,枝干屡遭风雨摧残,花瓣凋落。待蓄势已足,一转笔锋,推出一个与风雨顽强抗争的形象,尽管全身赤裸,高树的顶端却出现一个欲绽的花苞,作者称之为“梦的精灵”。文章将小桃树置于凄怆的生活背景下加以渲染,起到烘云托月作用,有力地凸显出小桃树的精神特质,给人一种奋发向上的力量。小桃树的形象是作者的化身,他把自己的遭遇和精神寄托于小桃树,增强了艺术感染力。

学生佳作《可敬的老奶奶》也用了这种技法。写的是一位60多歲的老奶奶,每天在街头卖小菜,以赚钱维持生计,供应孙女读大学。为了突出老奶奶对孩子的爱,文章设置了这样的背景:老奶奶的老伴和唯一的儿子患肝癌先后去世,家里曾为治病欠下不少债,儿媳丢下老人和孩子出远门打工一去不回。老奶奶也患有严重的糖尿病,经常要注射胰岛素。她既要还债,又要供应孙女学费。她自己种蔬菜,每天上街摆菜摊卖菜。这天卖菜到暮色降临,天气十分寒冷,摆摊的人难耐风寒,纷纷收摊回家了,她还苦苦等待着顾客。文章渲染了家庭环境和自然环境,为突出人物精神蓄势,烘托了一个感人的形象。

三、拾级登高,铺垫情节蓄势

这种技法就像我们登山一样,沿着石级步步攀高。写作时先把次要内容(石级)放在前面,再把主要内容(登高所见风光)放在后面。前面的内容是铺垫,为后面内容蓄势。就写人来说,要写出一个人某种特质,就先写其若干小事,而把最具感染力的事放在后面具体写。

如朱自清散文《背影》,前面先写了父爱子的事做铺垫:一写祖母去世,父亲赋闲,家庭借债,而作为家主父亲,压力山大,但他安慰“我”不要难过;二写父亲事忙,并已托付茶房护送,但仍觉不妥,决定亲自送;三写护送时多次嘱咐路上小心,夜里要警醒,还嘱咐茶房要好好照应“我”。这步步“石级”把情节铺垫得很扎实,父亲的形象逐渐清晰、高大,最后才推出精彩镜头:一位老态龙钟、步履艰难的老父亲爬月台买橘子。父爱子的深情就达到了饱和状态。试想,如果没有前面情节铺垫蓄势,下笔就写父亲为儿子买橘子,其感染力就要大打折扣。

有名学生佳作《童年趣事》就用了“拾级登高”的技法。文章先写田园风光幽静迷人,田间小路散发芳香,山路蜿蜒曲折,青松随风摇动,河流潺潺流淌。再写发生在这里的趣事:春天开满白色野茶花,伙伴们折花装饰花瓶;夏天男孩冲浪,女孩光着脚丫在沙滩上寻觅美丽石子、贝壳;秋天人们在这里举办盛大清明会,有各种好看的游戏和产品;冬天春节来临,各家各户忙着准备年货,小孩堆雪人,打雪仗。最后用“最令我难忘的是夏日去小河边钓鱼”一句过渡,引出全文的重点“趣事”,并加以浓墨重彩的描写。全文就像拾级登高,内容步步具体,“风光”越来越美。前面的铺垫蓄势饱满,后面的重点“趣事”就更显突出。

四、设置悬念,层层诱引蓄势

在记叙过程中,亮出或暗示出后面要表达的内容,但不急于交底,使其悬而未决,以形成令人关注的疑窦,勾起读者的好奇心,产生急于知道结果的欲望。层层设悬就是蓄势,旨在让人最后恍然大悟,明白事情真相,突出重点要表达的内容。

《驿路梨花》就是这样,文章围绕“谁是小茅屋主人”步步设悬,让悬念诱引着读者阅读。“我”和老余正为无处吃饭和住宿时,却发现无人无灯的小茅屋,是谁在这深山老林里建造的茅屋呢?这是一悬。茅屋里备好日常生活用品,当“我们”吃饭洗脚后,瑶族老人回来。“我们”忙说感谢,他却说自己也是过路人。那么主人是谁呢?这是二悬。瑶族老人听说叫梨花的哈尼小姑娘是主人,当一群哈尼小姑娘现身梨林时,“我们”又忙说感谢,有个姑娘说是解放军盖的茅屋,他们才值得感谢。误会消除后接着产生三悬:解放军在这里盖房的用意是什么?直到文末大家才明白:是解放军为了方便过路人,是梨花姑娘及其妹妹和妹妹的朋友、瑶族老人等所有过路人照料着这茅屋,他们都是茅屋主人。文章开始没有直接揭示谜底,而是步步诱导,层层蓄势,目的在于突出雷锋精神在边区发扬光大。这样曲折推进情节,内容不断丰富,作品感染力逐步加强。

学生佳作《“怪老头”》,围绕“老头儿”的“怪”设置了几个悬念:门口路灯坏了,也不知是谁换了新灯泡,下水道受阻,也不知是谁疏通。这都是谜。过年家家团聚,“老头儿”大门紧锁,足不出户。谁家丢东西,他有些“幸灾乐祸”,其行为让人疑心。接着写自己门口放着一个小纸包,里面有一把自行车钥匙和让其及时锁车的提醒。后来又发现他从家里拿出铁锤和钳子,弄开了人家的门,在屋里一阵叮当后,他锁好门回到自己家里。“我”走到门口一看,门上有字:“水龙头未关紧,水已流出门,已帮你关好。”字迹与收到的信一样。这是怎样的一个人呢?母亲的话解除了“我”的悬念:老人本是干部,“文化大革命”期间被造反派打坏了头,神经不正常,一直孤独一人生活,他经常默默做好事,换灯、疏水道都是他所为。本文写人物种种怪异,是蓄势,目的在突出老人骨子里的崇高品质。

蓄势技法不是单一的应用,可融入多种技法。运用时要注意蓄势内容与情节的内在联系。根据刻画人物和突出主题的需要,不妨放纵笔墨,多角度多层次地渲染,让饱满的蓄势对读者产生思想情感的冲击力。

猜你喜欢

蓄势铺垫桃树
蓄势待“飞”
河边的桃树
桃树秋管 来年丰收
桃树咋样冬剪好
我的年度汉字
——宅
四十载往昔,蓄势未来
——2021新年寄语
蓄势蓄能再出发
出 气
下雪了
桃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