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鸡鸣将旦

2023-03-28蒋恬力

东方收藏 2023年2期
关键词:越窑造型

摘要:本文通过对东晋越窑鸡首壶相关出土资料的整理与收集,并实地考察了江浙两地的多家博物馆馆藏,从鸡首壶鸡首的造型艺术角度进行归纳与总结,整理出包括影响东晋越窑鸡首壶鸡首造型的直接与间接影响因素、造型艺术特点以及艺术审美特征,得出东晋越窑鸡首壶作为当时的典型器物,其造型集中体现了时代审美对于器物的影响,而鸡首作为鸡首壶身上独具特色的部分,更是实现了实用与审美的高度融合。

关键词:东晋;越窑;鸡首流;造型

越窑在中国陶瓷史上占据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受到国内外专家学者的重视。越窑始于东汉晚期,止于宋代晚期,期间经历了兴盛与衰落。在东晋时期,越窑受到当时社会不安定因素的冲击,较前朝整体出现衰落的趋势,但鸡首壶在这一时期从功能上由明器转向实用器,在江浙两地仍有大量的生产,且在造型、工艺等方面具有了更高的艺术水平。

东晋越窑鸡首壶出土较多,在各地区博物馆中拥有比较大的馆藏数量。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器物多动物造型,其中,鸡首壶作为当时的典型器物,具有强烈的时代性。鸡首作为壶身的重要部分,其造型本身也具有较大的趣味性与研究价值。

近年来,笔者走访了江浙两地的多个博物馆,收集到较多的实物资料,并通过手绘、列表等方法进行了归纳和总结。笔者在此从东晋越窑鸡首壶鸡首造型的角度,对其产生的时代背景、影响因素、制作工艺、审美特征等加以论述。

首先,东晋越窑鸡首壶鸡首造型受到西晋时期主要作为明器出现的鸡首壶鸡首造型的直接影响。有考古资料表明,鸡首壶最早以“鸡首罐”的造型出现于三国末期,西晋时期受到盘口壶影响,逐渐演变成西晋鸡首壶这一形制。在整个器物上最具特征的鸡首贴塑,主要呈现出低矮无颈、具有母鸡形象特征的鸡首造型,且与腹部不相通。三国至西晋的鸡首壶体量普遍较小,鸡首的体量也较小,但在制作工艺上与东晋越窑鸡首壶鸡首基本相似。虽然三国到西晋鸡首壶鸡首没有运用捏塑、刻划等工艺,但在大致形体造型上都是以模印为主,其造型也直接影响了东晋时期越窑鸡首壶的鸡首造型。

图表1、图表2均是笔者根据自己考察收集到的图片资料,将越窑鸡首壶鸡首中比较典型的造型进行绘制整理和归纳。对照之下,不难看出西晋时作为明器的鸡首壶,到了东晋时转变为实用器,失去了宗教祭祀的意義。鸡冠高耸鸡首,加之颈部的长度呈引颈高歌的姿态,整个体量上变大,壶身变得挺拔,气势上扬,给人以不同于西晋鸡首相对内敛的感觉。

东晋鸡首壶在整体造型上仍然保留了鸡首具体客观的自然形态,如眼睛、喙、鼻孔、鸡冠等,并在眼睛与鸡嘴上有了更加突出的表现:在眼睛的塑造上添加了贴塑工艺,一部分鸡首在塑造眼睛时继承运用了刻划工艺,但鸡眼更加突出,有很大一部分使用立体的泥珠表现眼睛,眼睛的突出使得壶上的鸡首变得更加精神,增强了表现力;对于鸡嘴的表现则更加具有突破性,中空的鸡首将鸡嘴和器腹部联通,鸡嘴便起到了实用的功能,因此大部分鸡首造型由尖嘴发展成更加实用的圆嘴。圆嘴造型始于东晋时期,后世更是加以诸多变化,直至发展到宋代注子,在本文中笔者不再加以论述。

其次,东晋越窑鸡首壶鸡首受到主要以汉代画像石画像砖为主的绘画艺术的间接影响。公鸡破晓打鸣报晨,“鸡既鸣矣,朝既盈矣”,被视为驱逐黑暗带来光明的吉祥之物,东汉画像石上便出现过鸡首人身守护神的形象,山西省离石区马茂庄村东汉墓葬中发现的鸡首人身形象,画于东王公下方,被描绘成执符节着襦袍的神人,鸡首呈尖嘴高冠,借鸡的形象守护逝者灵魂,这在中国古代较为常见。除此之外,先民有敬日崇鸟的民族崇拜,对于太阳的崇拜源自于对大自然的敬畏,越族人又把鸟看成是祖先的化身、越巫之祖,并将凤鸟和太阳联系在一起。三足乌也是汉代画像石画像砖上经常出现的形象,通常出现在太阳中,也有代表光明的寓意,其造型特征明显,尖嘴三足。鸡和鸟的造型被反复描绘,说明这一形象的精神意义在民众心中的地位是比较高的,对于鸡首壶上的鸡首造型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东晋越窑鸡首壶鸡首还受到主要以陶塑鸡与鸡笼为主的陶塑的间接影响。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田园牧歌式的生活一直是古代农业社会的理想状态,而其中鸡的饲养历史悠久,在农业生活中一直充当着重要的角色。作为动物陶塑,陶鸡与鸡笼的作用都是充当明器,造型生动简洁,鸡的特征明显。湖北省博物馆馆藏一件商代陶鸡,通高6、底长5.6、宽3.7厘米,高岭低温焙烧,制法是先雕刻制模晾干,低温焙烧后结成陶范,之后将土填入模范中,定型晾干脱模后烧结而成。魏晋时期鸡首壶鸡首的制作工艺也运用此方法。

东晋越窑鸡首壶鸡首还受到前代兽首壶、堆塑罐等陶瓷器物上装饰造型的间接影响。南京博物院存有一个出土于苏州相城区的新石器时代陶壶,其壶肩上塑一个兽首,兽首上有两耳,形态十分真实,说明器皿与动物相结合的造型自新石器时代便已经产生。

堆塑罐又名魂瓶、谷仓,是一种三国西晋时期的青瓷明器,西晋后消失,在其上堆塑人物、飞鸟、亭台楼阁等。采用堆叠装饰和实用器相结合的方式,也影响了同时期的西晋鸡首壶以及东晋时期附加实用性功能的越窑青瓷鸡首壶。

西晋鸡首呈现出母鸡造型,到了东晋则变为鸡首颈长冠高的公鸡造型,整体造型感觉变得愈加舒展。到了东晋晚期甚至出现了鸡首极为高耸、颈部修长的造型,这与南朝更为修长挺拔的鸡首造型亦有承上启下之意。笔者认为这一转变也可能受到当时社会上强调潇洒仪态、崇尚自然洒脱的时代审美的间接影响。

东晋鸡首壶鸡首上呈现鸡嘴中空圆直的特点,这一点是出于实用的考虑。西晋末东晋初尖嘴的造型仍有出现,但从现在存世的数量来看,远不如圆嘴直口的鸡首壶来得多。

西晋时期鸡嘴尖尖的造型和鸡的自然形态相似,是出于对客观的描摹塑造,但是到了东晋,情况就不一样了:圆嘴直口,更多的是运用了一种较为抽象概括的造型手段。实用器上的流与表面鸡首的造型相结合,更是带有一种人的主观创作意图。

圆口鸡首中藏有流,在倾倒液体时水流更加流畅。笔者在浙江上虞博物馆标本馆见到一片鸡首壶鸡首与肩部衔接处的断面标本,发现壶中的流口比较窄小,鸡首内壁比较厚。越国文化博物馆中馆藏一件出土于绍兴平水镇杨滩村的东晋越窑青瓷鸡首壶,在鸡嘴处有破损,其流的断面也较小,和在上虞看到的与壶肩部的断面口径较为相似,由此可以看出,鸡首内的流管比较窄小流畅,这样的构造是出于无论外部造型如何变化,其中鸡首内部流的结构均能保证其倾倒液体的实用性。

六朝艺术在整体上特别重视人的审美感受,建立了以“传神写照”“气韵生动”为核心的美学艺术观。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是传达神韵的最有力表现,其在鸡首上处于突出的位置。西晋鸡首壶整体雕琢主要是模具成型,着力点比较平均,到了东晋,鸡首上的眼睛被明显放大,拎出来进行重点强调。

东晋鸡首壶鸡首制作工艺中的一大特点便是刻划捏塑并重,这也使得鸡首在眼睛部分的表现力增强。出土于南京中央门外老虎山颜琳夫妇墓的东晋鸡首壶,鸡首眼睛为贴塑一块圆形泥饼,加以竹刀刻划,将鸡目的比例放大,鸡首显得神采奕奕。

褐彩装饰始于西晋时期,将含铁较多的釉料于器物表面略按规则地点施褐斑或绘出条形斑纹。入窑烧成后,点彩处呈酱褐色,与青釉交相辉映,更具有突出的艺术效果。褐彩在圆形鸡眼上显得十分自然,且此局部的装饰使得器物整体更显得灵动。东晋末期褐彩装饰被普遍运用在鸡首壶的表面装饰上,一般集中在壶肩和鸡首的眼睛部位,起到了画龙点睛的效果。褐彩工艺的运用可以促使鸡首更加突出且生动的一种时代特有的手法。

笔者认为,东晋越窑鸡首壶主要有三个方面的艺术审美:

1.薄葬风气下的实用美

“不幸之日,敛以时服。一遵先度,务从简约。”在古代中国以儒家思想为主导的社会中,一直强调的是“尚礼重孝”,丧葬习俗多为厚葬。汉代“视死如生”的丧葬观,到了东晋,在有识之士倡导下逐渐变为薄葬。

实用器和装饰产生交相呼应的美,在东晋时期极为普遍,同时期不仅有作为实用器出现、装饰鸡首的壶,还有大量动物形装饰的实用器,这些动物造型出现在器皿上,往往具有一定的使用功能。如收藏于浙江省博物馆的东晋青瓷牛形灯,灯柱作直立牛形,牛头前伸,作探视状,环眼暴珠,四肢上下交叠作支撑状,下为灯盘,从牛背后伸出一个环状把手,将实用与装饰结合得淋漓尽致。

2.追求个性的趣味美

鸡首壶是东晋最具实用美的典型动物装饰器物,其自身功能由明器转为实用器的过程中便带有实用性的审美特征,神异与世俗同在、古拙与精巧并存的时代特征,具有现实品格的形象,使得生活感特别鲜明。

汉末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民众渴望和平安定,在精神上追求极度自由与解放。人们崇尚自然、注重思辨,形成了超然自得的“魏晋风度”。东晋作为其中一个朝代,承前启后,最能体现魏晋风度,因此笔者将本文聚焦于東晋。动物纹饰在这一时期大量出现,同时期不仅有鸡首造型器物,还有牛、羊、蟾蜍等动物与器物相结合的大量实物出现。

这一时期的鸡首壶整体造型变得挺拔修长,鸡首局部装饰与造型更加生动自然,一些在制作过程中自然产生的痕迹被保留了下来。鸡首形制上没有严格的要求,加之模印、刻划与捏塑结合的制作方式,也使得现在留存下来的鸡首都不尽相同,很难找到两个全然一样的。人的自觉成为魏晋思想的独特精神,重视个性解放,向往返璞归真。陶工在制作过程中将自己对于生活的灵感和个性追求在陶瓷上表现了出来,随性、自由、生动,使其成为具有高级趣味美的艺术品。

3.玄、佛影响下的神韵美

宗白华先生曾说:“六朝是精神上极自由、极解放、最富于智慧、最浓于热情的一个时代,也是最富于艺术精神的一个时代。”西晋末中原战乱不断,王室为躲避战乱渡江在南方以建康为都城建立了东晋。北方世族的南迁将魏晋玄学引到了南方,玄学不同于汉代经学,因为动荡恶劣的政治环境,社会上的名士崇尚虚无,清谈玄言,玄妙无为,反映在艺术上便是注重内在神韵而简化了汉代带有浓郁楚风的繁缛装饰。外来佛教中表现清瘦修行者的造型在东晋被发展成讲求“秀骨清像”的审美要求,即“外清内秀”形神统一,并与玄学家的“瘦形而神气远”相合。

鸡首壶上的莲瓣纹最直接体现出了这一特征,如浙江省博物馆馆藏的越窑青瓷莲瓣纹龙柄鸡首壶,通体施青釉,和壶身上线条流畅的莲瓣、昂扬的鸡首、修长挺拔的壶身一起营造出禅意悠长的神韵美。

东晋是中国古代个性最为鲜明的时代之一。越窑作为中国早期窑口,烧造出了大量精美瓷器。越窑鸡首壶作为魏晋时期特有的器物,从一个侧面表现出了时代的审美特性,鸡首壶鸡首造型的演变体现出了时代背景下的陶瓷艺术审美。

通过对于东晋越窑鸡首壶鸡首造型的研究,我们可以看出鸡首造型的演变受到工艺、材料、审美、功能需求等方面的影响,这些生动有趣的变化、兼具实用性与观赏性的美,正是陶瓷造型艺术的魅力所在。

参考文献:

[1]魏建钢.越窑制瓷史[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

[2]吴功正.六朝美学史[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

[3]张承宗,魏向东.中国风俗通史:魏晋南北朝卷[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1.

[4]熊寥.陶瓷美学与中国陶瓷审美的民族特征[M].杭州:浙江美术学院出版社,1989.

作者简介:

蒋恬力(1994—),女,汉族,浙江绍兴人。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浙江特殊教育职业学院工艺美术品设计专业教师,研究方向:陶瓷艺术。

猜你喜欢

越窑造型
越窑青釉直颈瓶
青瓷出越窑
越窑青瓷技艺活态传承与产业化发展策略研究
唐 越窑秘色瓷八棱瓶
基于内外流场仿真分析对整车性能研究和优化
北魏佛教石窟雕塑造型与装饰风格的分析
美术审美特征论
汉代造型艺术与当代中国画发展问题研究
浅析“浙派人物画”的艺术特征
浙江上虞禁山早期越窑遗址考古发掘 青瓷溯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