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教育信息技术应用现状的探讨

2023-03-27任嘉昕

电脑迷 2023年24期
关键词:高校教育云计算基础设施

任嘉昕

【摘  要】 文章分析了“互联网+”教育的内涵和特点,如强化交互性与实时性、提高资源利用率和降低教育成本等;阐述了“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教育信息技术应用现状;对教育信息管理系统的应用与发展进行了展望,包括云计算、大数据和智能化技术等,以促进高校教育信息技术应用的普及和发展。

【关键词】 “互联网+”背景;高校教育;信息技术;基础设施;云计算

一、“互联网+”教育的内涵和特点

(一)强化交互性与实时性

“互联网+”教育融合了互联网技术与传统教育资源,极大地强化了学习者、教师和教学内容之间的交互性与实时性。在传统教育模式下,教师和学生通常只在课堂环境中予取予求,限制了学习者个体的需求和作用。而“互联网+”教育突破课堂环境限制,学生在任何时间、地点,均能通过在线平台与老师互动、求问,平台支持语音、图像、视频等多种形式的信息传输,提高沟通效率,丰富了教学途径,给教学资源开展带来更多可能。实时讨论和反馈更有助于提高学生参与度,使教学过程更加精确、针对性强。

(二)提高资源利用率和降低教育成本

“互联网+”教育作为一种崭新的教育模式,充分利用了网络资源和信息技术,实现了教育资源的共享与优化配置。在这种背景下,教育部门和高校能更加精细地进行课程设计和资源整合,大大降低了重复性建设和使用成本。学习者通过在线平台获取知识,无须纸质教材、昂贵的硬件设施等,可有效降低教育总体成本,在教育资源配置方面,“互联网+”教育为专业特长、独具特色的合作共同推进提供了良好条件,从而进一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三)引入个性化学习和智能评估

“互联网+”教育带动了创新教研模式的拓展,其中最突出的特点是实现了个性化学习与智能评估。借助大数据技术和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教育平台能够为学生量身定制学习計划,实时监控学习进度,调整教学内容和策略,分析学生在线学习数据,智能评估系统能够提炼学生掌握知识的薄弱环节,督促学生及时弥补,提升学习效果,此模式的实现不仅提高了教育质量,还为学生营造了更具针对性、更注重成长性的学习环境,有力拉近了教育公平差距。

二、“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教育信息技术的应用现状

(一)高校教育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建设

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高校教育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显著的发展与突破,作为推进现代教育的关键因素,教育信息技术不仅提升了校园网络环境的质量和性能,而且也为在线教育应用提供了可靠的支撑,为确保无缝连接,高校在全校范围内完善无线网络部署,提高数据传输速率,让广大师生能够随时随地获取所需的学术资源和知识体验。高校正在积极推动教育应用服务系统的整合建设,各种多元化的教学平台得到了快速发展,为教育信息技术应用创建了良好的基础,在保障信息安全方面,各类操作系统都在定期进行安全更新,以防止潜在的安全隐患。高校在基础设施建设中也强调与各领域的交叉融合,数据中心、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相互结合,共同构建起高校教育信息技术基础设施的全新生态体系,这一生态体系不仅提高了师生间的信息沟通效率,而且为创新教学方式和培养人才提供了更多可能性。当然,仅靠硬件和软件的升级还不足以实现教育信息技术的深度应用,必须强化师生培训,提高他们的信息技能,实现与现代教育要求的有效对接,为此,高校不断优化教育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建设,强化系统培训,全面提升师生的信息技能水平,以真正实现教育教学的现代化和高质量发展。

(二)教育信息管理系统的应用与发展

作为教育信息技术的核心组件之一,教育信息管理系统将教务管理、学生档案、课程资源等各个方面紧密结合起来,显著提升了教学管理的效率。教育信息管理系统方便教师在日常工作中无缝进行作业发布、公告通知以及课程进度规划,从而实时关注学生的学习状况,对学生而言,这个系统也提供了一个便利的平台,让他们可以迅速获取选课信息、成绩查询和各类通知。教育信息管理系统的数据统计特性使其具备深刻洞察教育状况和挖掘问题的能力,以指导不断优化教育管理,管理系统之间的数据共享和整合功能强化了部门之间的协同合作,保证了信息的准确性与透明度,运用云计算和微服务技术,教育信息管理系统更好地适应了教育领域应变不断的需求。进一步来说,教育信息管理系统为高校提供了方便快捷的决策支持工具,促进了教学、研究与管理的协同创新,这样一来,可以确保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实现教育质量的持续提升。在未来发展中,教育信息管理系统将继续发挥关键支撑作用,助力高校实现教育科技与管理水平的协调发展。

(三)数字化教学资源与教学平台

运用先进的数字技术整合多媒体资源,如文本、图片、音频和视频等,为师生提供了丰富的教育内容,面向教育创新的开放课程、在线教育平台以及资源库展现了教学资源的多样性与拓展性。在线教学平台的应用不仅促进了知识的共享和交流,还为教师和学生搭建了一个具备灵活互动特性的学习环境,这有助于打破教育形式的局限,促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有效沟通,数字化资源的丰富性进一步推动了个性化教学和差异化教育的实施,使学生能有针对性地制订学习策略,充分发挥自身潜能。数字化教学资源及平台的发展带来了传统教育模式的转型,使教育环境日益拓展和多元化,这种变革有力地提高了教育的普及程度和质量,使学生在追求知识的过程中能够拥有更广泛的途径和更方便的资源获取方式。数字化教学资源与平台还促进了教育生态的平衡与可持续发展,提高教学资源的利用率,减少纸质教材的消耗,不仅有利于环保,还能降低教育成本。在这一背景下,高校教育信息技术应用的广泛发展有助于实现教育公平,使更多人能够受益于优质教育资源,提升整体社会的教育水平。

(四)高校教育信息技术与教学质量评价

高校教育信息技术在教学质量评价方面起着关键作用,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对学生学习行为、课程反馈以及教师教学方法等多方面的数据进行深入分析,从而改进教育策略并提高教学质量,这一基于动态和数据的评价方式使得教育现状得以更为客观和科学地呈现。为适应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变革和创新,高校已经在优化教学环境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步,其中包括积极推动良性竞争和激励机制的实施,定期对评估结果进行汇总与分析,持续地改进相关制度和策略,确保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视和严格监控,结合高校教育信息技术的应用,已经成为推进高校教育现代化的基本需求。在这一过程中,多元化的评估指标和方法正在逐步实现。例如,除了传统的学分绩(GPA)之外,学习分析等综合性评估工具也得到广泛应用,用以更全面、准确地衡量学生的学业成就,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也由单一的学生评价向多角度评价转变,如教职员工的同行评价、校外专家评审等,从而更好地把握教学实效。

三、“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现状

(一)调整教学观念,完善课程教学内容

学生作为高校教育的核心对象和服务对象,学校需在教育过程中确立“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并将其与高校文化建设紧密结合。在“互联网+”背景的驱动下,教育教学改革需融入互联网思维,强化互联网思维和教育规律的融汇,实现深度整合。教师需站在“互联网+”时代的视角,推动教学工作的创新。此外,在设计课堂提问及课后作业时,应遵循个性化设计原则,在信息化技术支持下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以确保高校教育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教师须时刻更新教学理念,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与交流。通过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充分认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使教师能够将卓越观念传授给学生,并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为他们提供针对性的教学方案。这样,各个层次的学生均能取得进步与发展。

(二)全面研讨教学内容,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在高校教育教学改进过程中,可将研讨式教学方法融入课堂,以解决问题为核心,借助网络资源支持,推动新型教学模式的落地生根。对高校的教育体系而言,通常具有理论化特点。为更好地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在“互联网+”背景下,创新高校教学方式,确保小组协作教学的成效。教师应结合课程实际,设定有针对性的问题场景,关注课程的关键知识点或重点内容,设计专题研讨课程,引导学生在课堂中独立思考或通过小组合作。教师可运用启发性教学方法,充分拓展学生的思维和意识。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结合学生背景和学习信息,科学划分小组,并为每组设置相应的研讨主题。此外,学生还可查阅文献、搜索资料等方式,在小组成员共同努力下完成提纲撰写。通过制作课程资料的PPT展示,在课堂演讲中从过程、结果和成果三个层面,保证信息共享。同时,小组内部成员合作推选小组长,由小组长负责研讨活动,确保小组成员各自履行研讨责任。采用此类教学模式,不仅增强学生间的沟通与交流,还通过整合不同思维与观念,强化学生的表达及人际交往能力,进而培养团队意识和协作精神。这种方式有助于促进学生全面成长,提升专业素养。

(三)拆分课堂知识要点,合理改革教学时间

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平台获取丰富多样的信息和资源,打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开展学习。由于网络平台所含信息具有丰富和多样性,学生注意力难以保持高度集中,导致有效学习时间有所减少。在传统高校教学中,每节课通常约45分钟。然而,学生在这段时间里很难保证持续集中注意力。因此,在高校教育教学改革中,需要考虑教学时间安排,建立适应新时代的课程体系。微课程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方式,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内帮助学生解决学习问题。教师需依据课程的关键点和难点,进行提炼和整合,制作成5~10分钟左右的微课程,并及时上传至学校教育平台。教师应引导学生在平台上获取教学资源,强化他们的自主学习和探究意识,运用预习和自学方式分析学习难点,将其置于课堂交流环节,以促进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与沟通,推动所有学生共同进步。

四、高校教育信息技术应用的未来趋势

(一)人工智能的应用

人工智能(AI)技术的迅猛发展为高校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变革机遇,借助AI技术,教学过程中的重复性和琐碎性工作得以减轻,使教师聚焦在提升教学质量上,智能辅助教学系统能够为每个学生提供定制化课程,满足个性化学习需求,从而提升学习效果,AI技术在智能问答、语音识别和作业批改等方面的应用能提高教育信息技术应用效率。AI技术在学术研究领域中的应用也显著提升了研究水平。实验室自动化与机器人技术的引入,可减少烦琐的实验操作,释放研究者的创新力。机器学习与深度学习算法在数据挖掘中的运用则有助于从海量学术文献中提取有价值信息,精准定位研究方向。

(二)大数据与智能分析的运用

大數据技术和智能分析方法在高校教育评价中的应用,有助于缩小评价标准的主观差异,提高评价的公平性,分析学生的学习行为、成绩变化及教师的教学策略,对教育评价指标进行精细化、多维度呈现,使评价结果更加客观、科学,比对以往相似评价情景,智能分析方法能够有效帮助教师识别潜在问题,精确找出需要改进的关键环节。随着大数据技术在高校教育评价领域的运用,学校管理层能更深入地洞察教育现状,制订针对性强的教学政策。据大数据分析结果,教师优化教学方法,学生提升学习效率;从而共同促进高校教育水平的提高。

(三)云计算的应用

云计算技术在高校教育领域的普及和应用,为教学与学习带来变革,借助分布式计算和存储能力,云计算提供了丰富的教育资源,满足学生多样化和个性化的学习需求,教师得以实时访问及更新课程资料,使教学内容保持最新、最精准。云计算技术弥补了设备局限性,为学生及教师提供了灵活性与高可用性的学习环境。借助云计算平台,学生和教师可在任何时间、地点获取教育服务,此外,云计算技术为跨校合作、资源共享创造新的可能,丰富了高校教育的内涵与外延。

五、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高校教育信息技术在教学、管理、评价等诸多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果。为期不远的未来,高校教育将与现代信息技术进一步紧密地结合,实现教育模式的创新转型,这将为创造符合新时代需求的人才和知识体系,催生更多生动、高效、个性化的学习机会,逐渐实现教育公平与普及。期待信息技术为高校教育带来更为广阔的前景,共同推动高等学府不断助力国家、社会的科技与文化进步。

参考文献:

[1] 笪笑,王晔. “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教学运行管理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 大学,2022(01):50-53.

[2] 王龙耀,王岚. 互联网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J].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4(04):45-47.

[3] 毛姣艳. “互联网+”时代高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研究[J]. 科技广场,2016(03):90-92.

猜你喜欢

高校教育云计算基础设施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有望加速
公募基础设施REITs与股票的比较
振动搅拌,基础设施耐久性的保障
充分挖掘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潜力
高校设计教育网络平台的服务系统设计研究
“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电子商务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研究
高校体育开展拓展训练课程教学思考
基于云计算的移动学习平台的设计
实验云: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深度融合的助推器
云计算中的存储虚拟化技术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