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江西滕王阁景区日语翻译研究

2023-03-27罗贤英

现代商贸工业 2023年5期
关键词:翻译目的论滕王阁

罗贤英

摘 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不断倡导“文化走出去”,在此背景下,江西滕王阁在中国文化名片的打造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作为5A级景区的滕王阁,其内部的日语翻译存在诸多问题。本文从翻译目的论视角出发,从目的原则、连贯原则、忠实原则三个维度分析滕王阁的景区翻译,以期为江西为中国的“文化走出去”尽微博之力。

关键词:翻译目的论;滕王阁;景区翻译

中图分类号:F7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3.05.017

滕王阁位于中国江西省南昌市赣江东岸,是江南三大名楼之一。始建于唐永徽四年,为当时任洪州都督的唐高祖李渊之子李元婴所建。貞观十三年(639)李元婴被封为“滕王”,其传,永徽四年(653),滕王任洪州都督时建此阁以为别居,故名“滕王阁”。20多年后,当时的洪州都督阎公首次重修。竣工后,阎公聚集文人雅士作文记事,途经于此的王勃就是于此时写下了其代表名篇《滕王阁序》,并由此令滕王阁名扬四海。历史上,滕王阁经多次修葺,现在的滕王阁是1982年按照梁思成绘制的《重建滕王阁计划草图》,于1989年10月8日建成。现为南昌市的标志性建筑、豫章古文明之象征。2018年,江西省南昌市滕王阁旅游区被全国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正式批准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然而,就是在这样的5A级景区中,存在诸多日语翻译不准确不到位的问题,阻碍了江西省借助文化旅游进行外宣的工作。在旅游景区中,翻译发挥着重要的桥梁作用,甚至决定了外宣工作的好坏。本文通过翻译目的论视角来观察滕王阁景区的日语翻译,不仅对于推进翻译理论与当地实践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对于促进中国“文化走出去”有一定的帮助。

1 翻译目的论

1978年,弗米尔在《普通翻译理论框架》(A Framework for a General Theory of Translation)一书中首次提出了翻译的目的论,该理论后来成为功能主义的核心理论。翻译的目的理论认为翻译是一种人类行为,旨在建立一种可适用于所有翻译体裁的一般理论,包括口译和文学翻译。根据翻译目的理论,决定任何翻译过程的最重要原则是整个翻译行为的目的。翻译行为是在特定的文化环境中发生的一种有意识、有目的的人类行为。不同的文化有不同的习俗和价值观,所以翻译不能是一对一的语言转换行为。然而,作为人类的行为活动,翻译的目的与其他人类行为相同,而且翻译的目的是在翻译行为开始之前就确定好的。具体翻译模式如下。

之后,弗米尔根据翻译目的论,提出翻译过程中必须遵守的三条原则:目的原则,连贯原则和忠实原则。

1.1 目的原则

翻译的目的原则指的是翻译这一行为取决于其目的(Skopos),即目标文本在目标文化中的交流目的。目的性原则要求翻译过程应基于以下事实:目标文本在目标文化中达到其预期的功能,而翻译仅是基于源文本的翻译行为。在整个翻译过程中,翻译人员不再以原文及其功能为标准,而是注重在目标文化环境中要实现的一种或几种交际功能。目的原则是决定翻译过程的基本原则。

1.2 连贯原则

目标文本必须具有内部凝聚力。换句话说,如果目标文本有足够的意义,在接受者的语境中可以解释,那么翻译就成功了。

1.3 忠实原则

在目的论中,忠实原则仅意味着源语文本和目标文本应有一定的对应关系,并且不要求源语文本和目标文本在内容上是逐字对应的。忠实的程度和形式取决于译者对原文的理解和翻译的目的。翻译的目标是产出与源语文本相关联的译文。

这三条原则是有顺序的,即首先采用原则1,即目的原则,参照翻译的功能来确定重要因素,再运用连贯原则和忠实原则为这些因素按重要性排序。

2 滕王阁景区日语翻译中存在的问题

本文将滕王阁景区的日语翻译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滕王阁主阁内文化相关的日语翻译,第二部分是在整个滕王阁景区内标识的日语翻译。针对这两大部分,从翻译目的论视角进行解读和分析。

2.1 文化相关的日语翻译问题

如引言中所述,滕王阁的历史悠久,文化重要性不言而喻。那么滕王阁内的文化相关日语翻译,是否也达到了充分展示滕王阁文化地位的目的呢?笔者认为,从目的论视角出发,其翻译还存在以下两个问题。

(1)日语翻译覆盖不均,部分缺失。

从滕王阁景区大门进入,直至主阁内的最高层,对滕王阁的大体介绍共六处,分别为“滕王阁介绍(滕王閣のご紹介)”“滕王阁文物(滕王閣の文物)”“滕王阁与梁思成(滕王閣と梁思成)”“滕王阁地址变迁(滕王閣閣跡の変遷)”“滕王阁建筑构件(滕王閣構築構造)”以及最后的“滕王阁兴废(滕王閣の興廃)”,对滕王阁建筑的历史演变介绍相对完整,然而和滕王阁相关的历史人物和文物翻译则相对较少,甚至很多都没有进行日语翻译。比如滕王阁的原始建造者李元婴和《滕王阁序》的作者王勃,这两位至关重要的历史人物只有中文介绍,但是没有英、日、韩的辅助翻译。再如在四楼的侧展厅中,展示了中国“八大名窑”的历史和藏品,其中藏品的名片中虽有对应三语翻译,但是中国“八大名窑”的系列介绍也只有中文。最后,对每一层主展厅的历史事件介绍中,“王勃作序(王勃序文)”和“朱元璋大宴会(朱元璋大宴会)”有对应的英、日、韩三语翻译,而“青铜器”和“百蝶百花图”的介绍中,却只有中文和英文翻译,没有日语翻译和韩语翻译,对比缺失明显。相对于完整的中文介绍,日语翻译则缺失很多,故而不能充分完成文化的传达目的。

(2)文字排版不统一,格式较乱。

景区入口处的“滕王阁介绍(滕王閣のご紹介)”各语言排列顺序为:中—英—日—韩,各层主展厅的介绍,比如“朱元璋大宴会(朱元璋大宴会)”中的翻译排序也是中—英—日—韩,而“滕王阁文物(滕王閣の文物)”等的排版顺序则为:中—英—韩—日,在为数不多的三语翻译齐全的展示中,三语的排序不够统一,日语翻译和韩语翻译位置不稳定。

除此之外,各语言文字的格式也较乱。中文编排讲究段首空两格,而日语则是空一格,在滕王阁的所有三语翻译展示中,不管是英文翻译、日语翻译还是韩语翻译,大都是段首空两格,其中,“滕王阁与梁思成(滕王閣と梁思成)”“滕王阁地址变迁(滕王閣閣跡の変遷)”和“滕王阁兴废(滕王閣の興廃)”,这三处中的韩语翻译直接顶格。

中国是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全国各地旅游景点不胜枚举,对景区的语言文字更是有严格的规范要求。景区语言文字不规范现象影响游客的旅游体验,影响景区的形象和文化品位(王银泉,2006)。所以,从连贯性角度出发,滕王阁景区翻译中各语言排版和格式有待统一,需规范化建设,从而促进滕王阁景区的健康持续发展。

2.2 景区标识的日语翻译问题

除了滕王阁主阁的文化翻译外,作为一个5A级景区,景区内的公示语和基础设施等的翻译也是一个重点。笔者实地考察,发现滕王阁景区内日语翻译存在以下三个问题。

(1)表达不准确,难达提示目的。

在景区四周的绿化带中,有“青青小草,请勿踩踏”的提示牌,意在提醒游客爱护自然环境,不要踩踏草坪,其日语翻译为“青青小草は踏まないでください”,“青青小草”接了提示助词“は”,让人误以为进行踩踏动作的主语是小草,而不是游客,在此句中,“青青小草”是动词踩踏的宾语,故翻译的表达不够准确,容易引起歧义。正确表达可以参考日本各公园区域内的提示牌翻译“芝生に入らないでください”。

另外,在景区内各景点的导向柱上,部分翻译也不够明确。比如“游客中心”的对应日语翻译为“の観光客中心”,不仅语法结构错误,还中式翻译,实难达到指示牌的指引作用。故准确翻译应为“サービスセンター”。

最后,位于南门附近的水池边,有一块很大的警示牌“水深危险,当心落水”,其日语翻译为“水深危険、落ちに気をつけ”,而水池周围被绿化环绕,水深肉眼不可测,故为了避免危险,可以直接将警示牌翻译成“転落注意”或者“危ない”,这样更加有利于提高游客的危险意识,减少事故的发生。

(2)日语语法错误,缺乏连贯性。

滕王阁采用仿宋木结构样式,各层外有回廊可俯瞰赣江美景,内有一个天井,故栏杆遍布,若是攀栏而出,则相当危险。故景区多处设有“禁止攀爬”等警示牌。然其对应的日语翻译均为“よじ登るないでください”,其中“よじ登る”是五段动词,根据日语动词的ない形变形规则,其否定形式应为“よじ登らない”,而不是保留动词基本形的词尾“る”直接加句型“~ないでください”,此处为日语动词变形的语法错误。

此外,还有贴在楼梯处的“小心台阶”,日语翻译为“階段を注意してください”,其中“注意”为自动词,注意什么的日语表达中,助词搭配为“に”,而不是“を”,此处为日语助词的语法错误。故“小心台阶”的对应日语翻译为“階段に注意してください”。多处翻译错误,影响读者的连贯理解。

(3)中式日译,忠实性欠佳。

从6楼开始往下的楼梯口,都有相应的提示牌,比如“由此下五楼”,对应的日语翻译为“ここから5階へ降りる”。在日语中,助词“から”是表示起点,助词“へ”是表示方向,也即“ここから5階へ降りる”翻译为:从这里下到五楼去,这里的位置应为6楼。而实际情况是,笔者当时就站在5楼,指示牌的目的是提示游客可以从这里下去,下到4楼。故原翻译解说呈现给外国游客的话只会令他们感到迷惑,正确翻译为“5階から下へ降りる”或者“ここから4階へ”。

又如“金阁”模型的日语介绍,原文是“台座采用桂林白矾石打制”,日语翻译为“台座採用桂林ミョウバン石打製”,翻譯顺序和中文一样,而日语的语序是主宾谓,不同于中文,故谓语“採用”不会直接出现在宾语“桂林明矾石”前面,正确翻译为“台座は桂林ミョウバン石を採用した”或者“台座は桂林ミョウバン石で打製された”。

除了主谓语序翻译直接照中文直译外,在“明阁”模型的具体介绍中,更是把长宽高的度量单位“米”直接翻译成“米”,比如“明阁建于明嘉靖五年(公元1526年),长23.014米,宽13.062米,高13.062米”的日语翻译为“明嘉靖の五年(西暦1526年)、長23.014米、幅13.062米,高さ13.062米”。在日语中,“米”代表的是稻米,大米,并没有度量单位的含义,日语中表长度的单位对应为“メートル”。“滕王阁介绍(滕王閣のご紹介)”中写“主体建筑共9层,净高57.5米”,其日语翻译采用的是“57.5メートル”,为正确翻译。故此处“明阁”模型的规格介绍正确的日语翻译应为“明嘉靖の五年(西暦1526年)、長さ23.014メートル、幅13.062メートル,高さ13.062メートル”。

3 翻译目的论对滕王阁景区日语翻译的指导

针对以上滕王阁景区日语翻译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从翻译目的论视角出发,可以从对等翻译目的,提高翻译连贯性和加深忠实程度三个方面来解决。

3.1 对等翻译目的

景区翻译中的最大困难是向外国游客充分展示我国的优秀历史文化。通过对滕王阁景区的日语翻译考察发现,中文介绍非常详尽,然而对应的日语翻译则是部分选取,历史人物,背景介绍,文物的介绍等都没有相应的日语翻译。即日语翻译未能和中文形成很好的对等,故不能充分达到文化介绍的目的。解决办法则是弥补相应缺失的日语翻译,多方位多角度展示滕王阁这座文化名楼。

3.2 提高翻译连贯性

从景区标识中的语言排版出发,统一各翻译语言的排列顺序,同时严格按各语言的书写要求,进行格式修改。对于语法错误的标识翻译需及时修正,尽早撤换。

3.3 加深忠实程度

本次考察的滕王阁景区翻译中,不仅文化相关的翻译欠缺忠实,景区公示语和标识牌等的翻译也缺乏忠实。在文化翻译中,日语翻译虽不能过分追求意译,但也不能盲目直译,甚至直接中式翻译,要掌握中日两种语言的内在差别,用忠实于原文的准确日语来进行翻译。同时标志牌的翻译也应忠实于中文原意,不可随意篡改。

参考文献

[1 ]刘庆连,马莉.翻译目的论视角下的乡村旅游资料翻译策略研究 [J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21,38(12):7579.

[2 ]李昱.滕王阁诗文的文化意涵及其现代表达 [J ].老区建设,2012,(14):3436.

[3 ]张少芳.景区语言文字规范建设体系构建 [J ].语文建设,2016,(2):4142

[4 ]李睿.生态翻译学关照下的文化旅游外宣翻译策略探析——以滕王阁景区为例 [J ].北方文学,2018,(9):208210.

[5 ]李思逸,徐欣悦,徐筱秋.翻译目的论视角下南昌市民公园赣文化长廊英文旅游解说的问题与对策 [J ].文化产业,2022,(12):100104.

[6 ]王贝,杨钢.论旅游标识日语翻译之语言功能的实现和针对性地提高 [J ].安徽文学,2017,(4):9293.

[7 ]陈晓艳.跨文化视角下的旅游日语资料翻译 [J ].科技视界,2017,(1):154.

猜你喜欢

翻译目的论滕王阁
滕王阁 我心中的歌
第三届“滕王阁杯”童谣大赛获奖名单
滕王阁,我心中的歌
经典吟诵第七期《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经典吟诵第八期《滕王阁序》(节选)
屡毁屡建,你猜滕王阁重建了几次
从目的论看戏剧《理想丈夫》的三个译本
从翻译目的论浅谈《黄土大塬》字幕翻译
《滕王阁序》同文异名考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