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拆手机的女孩

2023-03-26鳄鱼zoe

海峡姐妹 2023年3期
关键词:林西大哥大电子产品

文/鳄鱼zoe

林西在工作中

手机装裱师林西,总是收到各种稀奇古怪的电子产品。有人寄来乔布斯设计的初代iPhone,也有人寄来早已停产的索尼初代“掌中宝”或是70年代生产的摩托罗拉“大哥大”。

每件产品背后,林西还会收获一个故事:在布满星辰的夜晚,妈妈离世前,他用红米手机完成了和母亲最后一次通话;一部iPhone6,见证了一对情侣相知相守的10年;外卖小哥的iPhone7,则陪伴着他送过数不清的外卖……

这些载满记忆的电子产品,历经迭代逐渐被淘汰,但人对于旧物的情感却很难抹去。他们希望林西将它拆解、装裱,给自己留下纪念。

“装裱的意义不在于这个东西是什么,而是承载了什么,我们装裱的是一些看不见摸不着的情感。”林西颇为感慨。

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手机社会保有量高达18.56亿部,而手机废弃后闲置留存率仅有50%左右。

伴随着手机回收规模的扩大,手机装裱行业也逐渐走进公众视野。在这条新兴赛道上,26岁的林西跑出了自己的成绩。凭借一股折腾劲,她的工作室,在去年实现年营收300万元。

这是一个敢在风口上起舞的“95后”女孩,在她身上有着同龄人鲜有的远见和果敢。

01

林西的办公桌上,总是堆满工具——拆解手机用的螺丝刀和小镊子、收纳小零件的盒子、清洗机器的超声波酒精,粘底板的结胶液……小小方桌,是林西自由创作的天地。

手机装裱,顾名思义是将手机零部件重新组合设计,装裱成艺术品的过程。从2020年至今,林西的装裱业务逐渐扩大,“万物皆可拆,万物皆可裱”,从手机、电脑、游戏机等电子产品,到军功章、热水器、电动牙刷等物件,均在林西的装裱范围。

装裱前期是一项技术活儿。当拿到一个电子产品后,林西需要和客户确认能够拆解的部分,然后对零件进行清洗、收纳。装裱前,她还会仔细了解每款机型背后的历史,哪一年上市、芯片类型、研发历程等信息,都会以简介的方式备注在零件旁边。

遇到超出大众认知范畴的电子产品,如挖比特币的矿机或是很久以前的相机等产品,林西需要花费5到15天的时间做调研。

前期工作准备完毕,装裱便进入天马行空的设计环节。在设计初期,林西会拿出一张白纸,将零部件放置一旁,根据零件的形状、大小手绘一张草图。草图绘制完成后,林西将设计图纸上传至电脑,和客户确认是否需要其他元素加入。林西习惯问客户有没有特别的故事,这些故事,将成为林西设计作品的灵感来源。

拆解一部电子产品价格并不便宜,手工费598元,设计费300元,而这只是基础定价。“我们的天花板价格比以前又高了,以前最贵的封顶两三千,现在两三万都可以做。”林西介绍,手机、游戏机这样相对简单的电子产品设计费在300元,而单反相机等难度较大的电子产品,设计费则1000元起步。

她的工作室订单供不应求。2022年3月,林西发了一条朋友圈,灰蒙蒙的天空下,一幢砖红色的独栋三层小楼,看起来简约而有设计感,配文“这个以后就是小西设计所了”。

这是林西的第二间工作室,占地500平方米。

02

林西是北京人,有着北方人爽朗直率的性格特质,总是想到什么便去做什么。相比于传统的中国式家长,林西的父母对女儿的管教颇为随性,“小时候父母的教育让我觉得自己很自由,有一个很宽松的成长环境。”大学时代,林西也爱去尝试自己真正感兴趣的事。

这样的成长路径,让林西显得“不务正业”,但也多了同龄人少有的果敢和试错精神。她说:“人生爱好这件事,不是想出来的,而是慢慢碰出来的。”

大学毕业后,林西没有按部就班的工作。“我比较崇尚自由,不然我可能就去外贸公司做翻译了,但我觉得我的本专业土耳其语不是我想要的人生方向。”

2020年9月,24岁的林西误打误撞进入手机装裱行业。彼时,林西刚刚从英国留学归来,发布了第一条关于手机装裱的视频。那是一台iPhone4,从拆解、设计到装裱,林西只用了3天时间。

一分钟左右的视频让林西获得了意想不到的收获,几千的点赞和两万多的粉丝。随后,不断有人加林西的微信做手机装裱。

“我记得那会儿手机爆了,很快就加满了一个微信号,很多人直接转账。”最大的一单有5000元,一个“老板”做了6个不同型号的手机。

林西一个人的生产力岌岌可危,直到半年之后,她才陆续将这批200多个订单交付完成。

此前,林西的工作经验寥寥无几。她曾在凤凰卫视做导演助理,也曾在政府机构实习,但总是觉得人生没有着落。源源不断的手机装裱订单让林西感到“终于找到个正事干了”!

做手机装裱一年多后,林西开设了自己的第一间工作室。正值事业起步期,为了节省人员和场地的开支,林西将工作室开在了山东潍坊,房子是朋友的,可以免费使用。创业初期投入的资金只有几万元。

即便是小而美的创业项目,问题还是一个接一个出现,拍摄角的装修、工作流程的梳理都让林西感到应接不暇。“做生意该面对的问题都会有。”

但最难的还是招聘。懂设计的人却不懂数码产品,而懂数码产品的未必懂设计,培养设计师是一项投入巨大成本和精力的事。创业的一年多里,林西总有“生死未卜”的感觉。

随着工作室逐渐步入正轨,林西的工作室已经培养出一批符合要求的设计师。在装裱之余,林西设计了一套装裱课程,在短视频平台卖课,收费在2000元左右。

手机装裱看似门槛低,实则不然。“如果是单纯来学技术我会教,但如果想像我一样创业我并不建议。”在林西看来,手机装裱融合了设计、审美以及对数码产品的独特理解,这是一份可以学习但难以复制的职业路径,在技术之外更需要有网感。

林西每个月会直播带货,也会通过在短视频平台发布视频引流。2021年,在核心设计成员只有四五个人的情况下,她的工作室创造出近300万元的年营收。

林西和作品合影

林西工作室装裱的华为荣耀10 手机

03

2021年夏天,林西收到一批特别的电子产品——几部生产于上世纪70年代的摩托罗拉DynaTAC8000x,俗称“大哥大”,这是中国第一代移动通讯工具。一块充满电的大哥大,仅能维持通话30分钟。

据主人介绍,当年一部大哥大的售价在2万到3万元之间,最火的时候,黑市价格能炒到5万元。彼时,北上广等大城市的平均工资只有几百元,而3万元,足够在杭州市区买一套房。

这是林西第一次真正摸到大哥大。“感觉它真的好大,体积足有智能手机的三倍。”因为大哥大芯片颜色是霓虹绿,很有上世纪90年代霓虹闪烁的复古氛围,所以林西将大哥大的芯片当作整个装裱的底板。

做手机装裱,林西经常收到“古早”的电子产品,除了大哥大,还有像BP机(寻呼机)这样早就消失在记忆里的通讯设备。林西是个恋旧的人,她喜欢收集关于电子产品的故事,然后将这些故事拍成视频发到社交媒体上。“可能觉得回忆都是美好的,所以才会恋旧。如果是痛苦的,大家就不会恋旧了。”

“装裱只是表象,内在的价值在于它记录了时光的痕迹。”林西说道。除了日常装裱外,林西还会将装裱背后的故事做成视频发布在社交媒体。

在林西看来,电子产品的更新迭代会越来越快,但总有些感情,停留在不远的曾经。装裱这门生意逐渐为人们所关注,背后折射出的是,人们在电子产品上投注的时间和情感越来越多。在不断迭代的电子产品中,人们无处安放的不止是手机、相机等设备,而是拼命留存的记忆。

猜你喜欢

林西大哥大电子产品
手机装裱师,年入300万
正确使用电脑等电子产品
火星是个大哥大
林西矿业煤场网壳抗推支座设计与受力分析
烧不掉的兄弟情
摭谈中小学生使用电子产品的利弊
帮孩子减少对电子产品的迷恋
我国小型废弃电子产品的回收模式
“大哥大”史话
长大了怎么得了等2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