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篆书创作成为书法统考必考科目对高校篆书教学的影响

2023-03-24丁成东

大学书法 2023年6期
关键词:文字学篆书书法

⊙ 丁成东

引言

近年来,教育部为了建立艺术人才全面发展的选拔评价体系,一直在大力推进省级统考的改革,并于2021 年9 月24 日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普通高等学校艺术类专业考试招生工作的指导意见》,在指导意见的总体目标中明确指出:“从2021 年开始推进相关改革工作,到2024 年,基本建立以统一高考为基础,省级专业考试为主体,依据高考文化成绩,专业考试成绩,参考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高校艺术类专业考试招生制度,基本形成促进公平、科学选才、监督有力的艺术人才选拔评价体系。”[1]换而言之,2024 年将是全国普通高等学校6 个艺术类专业统一考试的大改之年,其中在书法类省级统考中的“篆书创作”成为必考科目,引起了教育界及社会的广泛关注。

篆书在书法史上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它的发展与古文字的发展紧密相连,是研究我国古代文明,追溯历史的重大课题。同时,篆书是其他书体的基础,对书法学专业的学生来说,学习篆书,尤其是对甲骨文、金文等大篆的学习,能够帮助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其他书体的要领和特点,打下扎实的书法基础,同时也能弥补一部分学生在书法史中所不能解决的缺乏文字学知识的问题。

统考的“篆书必创”,表面上突显的是对考生艺术创造力的考查,但其实质是考查考生的文字学基础与综合素养,同时也是为了扭转艺考历来“重专业轻文化”的现象。这一改变不但在当下的书法艺考培训市场引起了较大的反响,而且对高校书法学科的建设起到了较大的推动作用,促使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当前高校书法专业的篆书教学,对如何培养出既符合传统又适应时代需求的书法合格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它对书法学科的发展而言既是一种机遇,更是一种挑战。

笔者认为,针对省级统考的“篆书必创”这一改变,高校应对书法专业篆书教学的课程设计、教学方法等做出相应的改革与调整。

一、“篆书必创”凸显篆书在书法教学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篆书是高等书法教学专业课程设置中重要的基础性课程之一,是五体之首,是隶、楷、行、草书的源头,对书体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虽然随着时代的变迁,篆书在文字的实用性方面已经退出主导地位,但伴随着文字学研究成果的不断深入,篆书独特的艺术风格和艺术表现力并没有因现代社会的进步而退出历史的舞台,反而给书法的发展和创作带来巨大的艺术表现空间。由于篆书具有较强的规律性和规范性,对篆书的学习不但有助于学生了解汉字的发展演变过程、汉字的结构特征与造型原理,而且在书法的用笔上,篆书相较于楷书、隶书、行书具有更加简洁,更易入门的特点,对于学生的基础训练,尤其是在把握中锋用笔方面有着不可比拟的优越性。正如王羲之在《笔势论十二章》中所云:“穷研篆籀,功省而易成。”[2]此外,篆书也是篆刻艺术的基础和重要支撑,可以给篆刻创作提供丰富的素材和灵感。若治印者不善篆书,不谙篆法,则很难正确地运用篆文,篆刻艺术的创作则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今文字入印除外)。故而明人甘旸曾在《印章集说》中指出:“印之所贵者文,文之不正,虽刻龙镌凤,无为贵矣。”[3]言简意赅地道出了篆书对篆刻艺术的重要性。

众所周知,书法的学科化教育虽然经历了50 多年的发展,但其学科体系仍需进一步地建立与完善。省级统考是艺术教育的“指挥棒”,既要满足大学对艺术人才选拔的需求,又要对基础教育产生正向的引导。篆书成为书法统考的必考科目,不但使篆书的重要性得到了空前的彰显,提升了篆书在书法教学中的地位和影响力,而且通过加强篆书教学,可以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书法基本功和文字学素养,提高高校书法专业教学的整体水平和质量。同时,这一举措也进一步表明国家对书法人才的培养、书法学科的建设以及对篆书的教学工作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

二、优化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增强篆书课程的专业特色

目前,全国各高校对篆书的课程设置及教材的使用并无统一的标准和要求,且在教学上多重“技”而轻“道”,教学内容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化,大篆的教学显得相对薄弱,比重失衡,因而在“篆书必创”艺考改革的背景下,高校亟需根据自身的教育理念和特色对现有的课程设置、教学方式以及考核机制进行有效的调整与更新。具体而言,高校可根据培养目标和学生需求,对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教学进度和教学方法等进行科学的规划和安排,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鼓励教师采用混合式教学、互动式教学、反转课堂等多种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提升审美能力与综合文化素养。以增强篆书课程的专业特色,提高和巩固篆书课程的教学效果。

笔者认为,目前各高校的篆书教学仍然存在着一些困境和瓶颈,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教学师资力量薄弱。各高校间存在教师的教学水平参差不齐的现象,部分高校篆书教学的师资力量不足。在篆书教学中,部分教师由于专业素养不足、专业背景错位以及自身文字学知识匮乏的问题,无法给予学生有效地指导,故而难以在更高的维度上满足篆书(尤其是商周甲骨文、两周金文、六国古文等)的教学需求。要解决这一问题,除了引进优质师资、增加教学资源投入和弥补教师自身不足外,还可以鼓励各高校的教师进行跨校、跨地区的交流合作,分享教学心得、探讨教学方法,通过交流,取长补短,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此外,各高校可以建立篆书教学的评价与反馈机制,定期收集学生对教师教学的意见和建议。根据反馈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从而形成各自的篆书课程教学特色。

其次,课程设置不合理、成果考评宽松。第一,部分高校存在无法为篆书教学提供足够的教学资源和支持的问题,忽视了篆书艺术的多元性和丰富性,使篆书课程的设置较为单一,甲骨文和金文等大篆的教学所占比重较低,多流于形式;第二,篆书实践课程的课时量不足,在大学四年中,篆书教学仅有一次,缺乏系统性和连贯性,难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导致学生对篆书的了解既不全面也不深入,往往停留在初级的临摹层面,加之由于受识篆和用篆的制约,学生的篆书创作多以小篆为主;第三,学校对学生篆书的学习成果考评较为宽松,在结课阶段,任课教师多以学生提交作业结合平时的课堂表现予以评价给分的形式进行结课,缺少对学习成果的反馈和指出存在问题、解决方案的引导。笔者认为,可以邀请两至三名教师予以打分,并举办结课展览和小型学术研讨,以便更好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成果,从而更好地促进篆书课程的开展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最后,创作能力不足,取法单一。近年来,学生的篆书创作能力虽有所提高,但与其他书体相比依旧显得薄弱,且取法单一现象也较为突出,多以清人小篆为主,对商周甲骨文、两周金文、六国古文等大篆的涉猎不多。据笔者统计,“全国第二届大学生书法篆刻展”共入选作品197 件,其中篆书为13 件(大篆4 件,小篆9 件),仅占约6.6%,“全国第三届大学生书法篆刻展”共入选作品203 件,其中篆书为29件(大篆14 件,小篆15 件),虽与“二届展”在数量上相比有了大幅提升,但占比仅为14.3%。由此可见,篆书的创作依然有巨大的提升空间。此外,笔者在教学中发现,学生在篆书创作时大多依赖“以观书法”等软件进行集字式的创作,缺乏创造力和想象力,因这些软件是根据一定的规则自动组合而成,所以无法针对学生的具体需求和问题进行定制和指导。值得关注的是,这些APP自身就存在着一些对古今字、通假字、假借字等不能识别的问题,如对“里”与“裏”、“云”与“雲”、“發”与“髮”、“余”与“餘”、“腊”与“臘”、“才”与“纔”等,在查寻时皆放于同一字头下,学生如果没有一定的古文字知识则极易用错,这不但不利于学生艺术创造力的培养,而且还会产生用字上的误导。因而教师需要给予学生专业的指导和引导,并鼓励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以便促进他们在篆书学习中的多元化发展。

三、突出课程的跨学科性,强化文字学与篆书教学的深度融合

书法学与文字学是两个相互关联、相互促进而又相互独立的学科领域,两者在研究的内容和目标上虽然有所不同,但存在紧密的跨学科联系。书法艺术的核心是文字的书写和艺术表达,而文字学的研究重点则在文字的音、形、义、用等方面。书法学的研究,尤其是篆书的创作离不开文字学的基础,篆书的创作只有在深入了解文字的构造原理基础上,才能在展现文字艺术魅力的同时正确地运用文字。因此,可以说文字学为书法学和篆书创作提供了基础和支撑;反之,书法学在探索文字的应用和艺术表达上丰富了文字学的内涵,书法艺术的发展也为文字学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因书法学和文字学的研究对象皆为汉字,所以篆书的教学必须与文字学的教学进行深度融合,才能有利于篆书的创作。甲骨文与金文等古文字创作的最大瓶颈是用字问题,据李宗焜《甲骨文字编》统计,至2010 年年底,甲骨单字计有4378 字,隶定2369 字,可释者1682 字;据董莲池《新金文编》统计,以2010 年为限,共收金文4637 字(不含合文),其中正编3063 字,合文105 字,附录一838 字,附录二736 字,可释者2500 字左右。由此可知,这些字头是难以满足篆书创作需求的,如何解决这一问题一直是学界争论的焦点,虽然尚无定论,但只有充分地利用现有的文字学研究成果和不断提高文字学知识的储备才能打破篆书创作的瓶颈。目前,书法学专业的文字学课程所使用的教材多为文字学专业的教材,与书法学专业的教学目标与要求并不能完全匹配,难以满足学生篆书创作需求。所以笔者认为,文字学和书法学领域有必要共同编写一部适合书法学专业的文字学教材,以便共同推动两个学科的交叉与深度融合,促进高校篆书教学的进步和发展。

结语

综上所述,“篆书创作”成为书法类省级统考中的必考科目,其做法的利弊姑且不言,但这一改革对高校篆书教学的影响是积极的,各高校应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加强课程建设和篆书教学,提高学生的篆书水平和综合素质,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以及书法学专业的良性发展。

猜你喜欢

文字学篆书书法
清代文字学大师段玉裁
书法
书法欣赏
书法
张晓东《篆书国有岁以团扇》
鲁大东篆书苏轼“人生十六乐事”
邓石如篆书《唐诗集句》
书法欣赏
“文字学”术语的早期使用
清代篆书第一人
——钱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