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实践研究

2023-03-23鲁明

基础教育论坛·上旬 2023年3期
关键词:融合教育初中语文核心素养

鲁明

摘  要:将核心素养理念融入语文课程教学中是教师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和语文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这一教育举措也凸显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育人理念,教师可以从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等不同角度建构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语文课堂,采用科学的教学策略,实现核心素养理念下的语文教学目标。文章提出了专题研究学习、体验式教学、问题探究教学、情境创设教学四种教学策略,以促进语文教学与核心素养教育的融合发展。

关键词:初中语文;核心素养;融合教育

传统的“灌输式”教育忽略了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不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如今核心素养教育进入了广大教师的视野,受到了教师的广泛关注。核心素养教育已然紧跟课程改革的发展步伐,被推广运用到各学科的教学过程中。初中语文教师应该在充分掌握语文核心素养内涵的前提下,寻找能够适用于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科学教学策略。在语文课堂中全面落实核心素养教育,确保学生在习得丰富语文知识的同时,发展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一、通过文化专题活动,增强文化自信

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传统文化教育,导致传统文化教育在很长一段时间以来都是缺位的。教师更多的是让学生学习语文理论知识,不利于促进学生在语文课堂上的全面发展。初中语文教材中有很多課文内容都承载着丰富的优秀传统文化,教师不仅要让学生习得丰富的语言知识,提高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还要让学生提高自身的文化理解能力,承担起弘扬和传承文化的责任。教师可以将专题学习方式引进课堂,让学生以文化教育为核心内容,组织与实施文化专题教育活动,深度挖掘课文中的文化知识,利用课文涉及的各种文化元素,营造良好的文化教育氛围,让学生接受文化熏陶。

例如,在教学统编版《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以下统称“教材”)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围绕“弘扬和传承孔子思想文化”这一文化专题,引导学生自主展开一系列深度学习活动。具体的专题学习内容可以包括以下几点:第一,诵读《〈论语〉十二章》,解析它们的含义。第二,探究《〈论语〉十二章》中主要体现了孔子的哪些思想文化,传递了哪些中华优秀传统美德。第三,从现实生活的角度,说一说《〈论语〉十二章》中承载的传统文化是否依然适用于当今社会。第四,自主搜集更多论语名言,分析和归纳这些论语名言体现了孔子的哪些思想观点,又承载了哪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第五,从自身出发,讨论如何身体力行地弘扬孔子思想文化,又该如何在生活中践行相关的传统美德。

这一专题学习活动既凸显了文化的教育主题,又注重让学生围绕增强文化自信这一核心素养来展开探究学习。学生不仅可以拓宽语文阅读知识面,还能多角度地挖掘课文中的文化元素,发现课文内容的文化魅力,从而主动发挥主体作用,主动学习课文中涉及的文化知识。在充满文化色彩的语文课堂中,学生可以充分体会语文学习的乐趣。在以后的语文学习中,学生会主动从文化角度来挖掘课文知识,塑造自身良好的文化品格,树立文化自信。

实践证明,将文化教育与语文教学相结合,可以更好地实现语文核心素养的教育目标,让学生不再对语文学习感到枯燥乏味,甚至还能充盈自己的精神世界,发展自己的文化素养。

二、结合体验式教学法,强化语言运用

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素养是核心素养理念下教师开展语文教学的育人目标。语文学科本身具有语言教育功能,教师可以组织与实施以“语言运用”为主题的语言实践活动,目的是增强学生的语用意识,提高学生的语用能力。体验式教学法强调了教师要增强学生在课堂中的个性化学习体验,刺激学生的不同学习感官,让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独特的学习感受。教师可以将体验式教学法融入语言实践活动中,让学生在亲身参与的基础上,增强个人的语言感知能力。学生可以根据自己感知到的语言内涵,对课文内容进行深刻解读,然后积累语言知识,进行有效的语言表达。

例如,在教学教材七年级上册《春》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设计以下语言实践活动,让学生完成理解、积累、运用语言知识的学习任务。

任务1:参与有感情的朗读活动,从朗读中感知作者对“春”有着怎样的情感,然后了解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了“春”,并精简地总结作者眼里的“春”是什么样子的。

任务2:找出课文中的好词佳句,说一说自己更喜欢哪些语句,分析这些语句写作手法、修辞手法的妙用之处,并积累词库和写作材料库,然后参与到仿写训练活动中,比一比谁仿写的句子更具创意,更能凸显“春”的独特魅力。

任务3:欣赏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等不同的春日图景,参与到以图促写的学习活动中,让学生根据图片展开想象,用口头语言描述图片中“春”的场景,并抒发个人的内心情感。

在任务1中,学生可以在朗读的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还能提高自身的语言感知能力。这一独特的情感体验与语言感知体验可以帮助学生有效解读课文内容。在任务2中,学生主要负责积累语言知识,并且学会调用知识库、素材库的学习资源来展开书面语言表达。学生在分析课文中的好词佳句时,会得到很好的文学熏陶。在仿写训练时,学生还能发挥创新精神来构筑语言。因此,这部分的教学活动增强了学生的个性化学习体验,能够支持学生在阅读学习中凸显个人的学习特色。在任务3中,学生会在浏览与“春”相关的图片时,获得良好的视觉感官体验,这无疑刺激了学生的想象力。在进行口语表达时,学生可以发挥即兴表达的能力,结合图片中的春景,将自己内心深处的情感抒发出来。这样有利于学生综合性地运用已有的语言知识进行有效的语言表达,促进学生语用能力的发展。

三、巧设探究性问题,提高思维能力

探究学习法是课程改革倡导的一种科学学习方法。学生可以在探究有效问题的过程中,更好地掌握课堂知识。在探究学习活动中,学生的独立思考意识会得到发展。尤其是当学生之间展开思维碰撞交流时,能够形成更好的思维品质。核心素养教育强调了教师要在语文课堂中落实促进学生思维能力提升与发展的教学目标,教师可以巧妙地设计一些探究性的语文阅读问题,让学生一边自主阅读课文,一边通过思维活动来探究语文阅读问题。

例如,在教学教材九年级上册《我爱这土地》这首诗时,教师可以通过不同的途径来巧设课堂问题,启迪学生的探究思维。首先,教师可以抓住诗中的一些重要字眼来设计问题,如“诗人在诗中为什么会选择假设自己是一只‘鸟?为何诗人会用‘嘶哑这个词来描绘鸟的喉咙?其中传递了怎样的炙热情感?诗中的‘暴风雨指的是什么?诗人用‘激怒这个词来形容风,是否能改用‘狂怒这个词?‘土地‘河流‘风‘黎明等词语究竟有什么样的深刻含义?”其次,教师可以将这首诗当成是一个整体,提出合适的课堂问题,引导学生分析诗的局部与整体的关系:第一节与第二节的内容之间存在什么联系?若是删掉第二节的内容,是否会影响整首诗的主题表达呢?在探究这两个问题时,学生应该树立整体观念,对局部内容进行深刻分析与理解。最后,教师可以综观全诗,提出一系列有效的课堂问题,让学生从不同角度继续挖掘诗中深藏的知识。教师可以设计问题如下:诗中究竟哪个句子揭示了全文的主旨?理由是什么?诗人采取了哪些写作手法来抒发自己的热烈情感?你能否用自己的语言来阐述诗人究竟抒发了哪些个人情感?诗中有许多修饰语,它们在诗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诗中的省略号、破折号又起到了什么作用?

教师设计的这些课堂问题能够不断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让学生多角度、深层次地解读诗歌内容。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自主组成不同的学习小组,对这些问题展开合作探究。一方面,学生可以在合作探究问题时彼此交流各自的不同看法,也可以从他人表达的观点中获得启发,产生新的感悟;另一方面,学生在独立思考时会遇到一些自己理解不透彻的问题,在合作探究学习中,学生可以在同伴的帮助下突破思维障碍,在原有水平上提高自己的思维品质。同时,学生还会获得比较丰富的问题探究学习体验,切实提高个人的探究学习能力。

四、基于情境创设方法,增强审美创造

核心素养教育对语文课程教学提出了增强学生审美情趣、培养学生审美能力、让学生进行审美创造等教学要求。为了落实这些教学要求,教师需要采用课程改革倡导的科学教学方法。其中,情境创设法在审美鉴赏与创造教学活动中具有较好的运用价值。因为学生在良好的情境体验下,仿佛置身于真实的生活场景中,各项感官受到刺激,所以学生可以从中获得更好的审美感受。在语文课堂中,教师可以根据实际的教学情况,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例如,在教学教材八年级上册《苏州园林》这篇课文时,教师要重视这篇课文的审美价值,在教学中加强审美教育,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感受美,从而增强学生的审美情趣,形成一定的审美追求。在审美教育活动开展之前,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设备向学生播放各种苏州园林景观的图片,或者播放苏州园林的旅游宣传视频,营造浓郁的苏州园林艺术氛围,让学生仿佛置身于苏州园林中。在此基础上,学生可以走进教学情境中,对课文中蕴含的各种“美”进行多元化的解读。教师可以在学生进入情境之后,向学生布置审美学习任务。

任务1:通读整篇课文,把握结构特点,体验课文的文本结构美。在自主阅读课文时,学生可以了解苏州园林的总体特色,包括布局、配合、映衬、层次等,然后从苏州园林的角落布置、门窗设计和建筑色调等几个角度,进一步感受课文的文本结构美。

任务2:找出课文中蕴含的语言美的重点词句,详细地说一说它们分别体现了怎样的语言美。不同的学生会选择不同的语句来展开审美鉴赏,体现了学生多元化的审美观念。例如,有的学生选择了“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这一语句,“高”与“低”相对,“俯”与“仰”相对,整个语句既给人一种对仗工整之感,又给人一种富有诗意的动态美感。有的学生对“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这一语句产生了深入研究的兴趣:为什么苏州园林的花树给作者带来一年四季不寂寞的感觉?在走进文本时,学生可以根据“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这一语句来展开审美鉴赏,在脑海中浮现那样的画面,体会苏州园林花树相间的美感。

任务3:细读整篇课文,说一说课文中哪些地方阐述了苏州园林的画意美,以及苏州园林究竟具有怎样的画意美。实际上,作者在课文中提到了图画美和图案美,还谈了苏州园林的色彩美。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设备向学生展示苏州园林的门窗图案,或者向学生展示梁、柱子、栏杆、墙壁的相关图片,让学生沉浸在多媒体情境中,从具体图片中细心观察它们的图画美、图案美。

任务4:解读课文,分析作者传递了自己对苏州园林的什么情感,体会这篇课文的情感美。学生可以展开独立思考:作者是出自什么情感,才能如此细致地描绘苏州园林的不同美?根据这一问题,学生可以从课文中找出一些关键字眼或者词句,剖析作者的思想情感,然后从审美的角度分析文本语言的情感美。由此可见,学生在对课文进行审美鉴赏时,可以獲得不同的审美体验,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教师在落实语文核心素养教育时,应该增强对审美鉴赏教学的重视,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审美鉴赏学习空间,不断增强学生的审美情趣。

五、结束语

总之,核心素养教育是初中语文教师提升语文教学有效性、实现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这一教学目标的一条必经之路。需要注意的是,教师要根据语文学科特点及当前语文教学发展需要,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推进核心素养教育与语文教学的深度融合发展,让语文课堂教学实现质的飞跃,提高语文教学的整体质量,也真正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语言能力、思维品质和审美能力。

参考文献:

[1]刘桂芳. 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策略探究[J].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21(18).

[2]钟浩. 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实践[J]. 新课程研究,2022(22).

[3]路志云. 立足核心素养科学优化初中语文课堂教学[J]. 课外语文,2021(1).

[4]马明明. 落实核心素养提高初中语文教学深度的方法探究[J]. 考试周刊,2021(39).

[5]占水芳. 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研究[J]. 名师在线,2020(27).

猜你喜欢

融合教育初中语文核心素养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例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微写作”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初探
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做法
基于融合教育视角下国内学前特殊教育发展对策
农民工子女融合教育:教师的角色与使命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