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血清25-羟基维生素D与原发性BPPV相关性的分析

2023-03-22王宗立朱丽娜聂言臣

当代医药论丛 2023年4期
关键词:耳石规管原发性

王宗立,朱丽娜,聂言臣

(1.青岛市西海岸新区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山东 青岛 266400;2.齐齐哈尔市第一医院检验科,黑龙江 齐齐哈尔 161000;3.湖州市交通医院,浙江 湖州 313000)

原发性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是头位改变时诱发的短暂性眩晕,是一种自限的前庭周围性眩晕,在所有眩晕中占比高达20% ~30%[1],也是发病率最高的耳源性眩晕疾病[2]。原发性BPPV 患者常在起床、上床、床上翻身、弯腰、伸头或抬头时发生短暂的眩晕,一般不伴有耳鸣、耳聋等耳蜗症状,体位诱发试验可见特征性眼震,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40 ~70 岁之间[3]。原发性BPPV 目前高发病率和高复发率的现状,可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造成极大困扰。合并有多种基础疾病的老年原发性BPPV 患者,在发病早期往往难以与后循环卒中相鉴别。因此,如何提高原发性BPPV 的早期诊断率,以及预防或减少BPPV 的复发是临床医师面临的挑战。目前关于原发性BPPV 的发病机制主要包括两种学说,分别为半规管结石学说(半规管内漂浮游离耳石)及壶腹嵴顶结石学说(附着在壶腹嵴上的耳石碎片),即原发性BPPV 的发生是由于耳石脱落移位至三个半规管中的一个所致[4],但目前关于耳石脱落的具体原因或诱因尚未完全明确。近年来,多项研究证实了25- 羟基维生素D 〔 25-(OH)D〕的缺乏与原发性BPPV 的发生有密切关系[5]。然而,国内关于低25-(OH)D 水平与原发性BPPV 复发相关性的文献报道甚少。本研究探讨了血清25-(OH)D 水平与原发性BPPV 发生及复发的相关性,以期为今后BPPV 的预防、诊断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2020 年3 月1 日 至2021 年9 月30 日 在 青 岛西海岸新区人民医院门诊及病房确诊的75 例原发性BPPV 患者为BPPV 组。其病情均符合2017 版BPPV诊断和治疗指南[6]中关于原发性BPPV 的诊断标准:1)相对重力方向头位改变后出现反复发作的、短暂的眩晕或头晕(一般不超过1 min);2)位置试验中出现眩晕及特征性位置性眼震。其中,排除其他类型的眩晕(如中枢性位置性眩晕、心理精神源性眩晕)及由其他疾病(如前庭性偏头痛、梅尼埃病、前庭神经炎、迷路炎、体位性低血压)导致的眩晕,以及近期服用过维生素D、钙剂及激素类药物的患者。本组中有男28 例,女47 例;平均年龄(51.38±12.15)岁。以同期在本院进行健康体检的75 例健康人为健康组。本组中有男30 例,女45 例;平均年龄(49.83±13.76)岁。本研究已获得医院医学伦理学委员会批准,所有受试者均签订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记录两组的一般特征资料,包括:年龄、性别、合并基础疾病(高血压、糖尿病)的情况。对两组均进行血清25-(OH)D 检测,方法是:所有受试者均空腹10 h,采集其静脉血,对血液标本进行离心处理,分离出血清。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清中25-(OH)D 的水平。血清25-(OH)D 的参考范围:20 ~100ng/mL。根据测定结果,将机体维生素D 状态分为维生素D 缺乏〔血清25-(OH)D <20ng/mL 〕、维生素D 不足〔血清25-(OH)D为20 ~29ng/mL 〕和维生素D 正常〔血清25-(OH)D ≥30ng/mL〕[7]。对于1 年内病情复发≥1 次的病例,定义为病情复发。

1.3 统计学方法

所有资料均采用SPSS19.0 软件统计处理,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两组间比较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多组间比较进行单向方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表示,以χ² 检验,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确定低水平的血清25-(OH)D 与BPPV 复发的相关性,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血清25-(OH)D 水平及其他基线指标的比较

BPPV 组 血 清25-(OH)D 的 平 均 水 平 为(21.45±9.24)ng/mL,健康组血清25-(OH)D 的平均水平为(25.15±10.83)ng/mL。BPPV 组血清25-(OH)D 的水平明显低于健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年龄、性别、高血压发生率、糖尿病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 血清25-(OH)D 水平与RBPPV 相关性的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

经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血清25-(OH)D 水平降低更易造成BPPV 复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1 两组血清25-(OH)D 水平及其他基线指标的比较

表2 血清25-(OH)D 水平与RBPPV 相关性的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

3 讨论

原发性BPPV 的发病原因是头位改变导致碳酸钙盐的碎片从椭圆囊脱离出来进入半规管,碎片可漂浮于受累的半规管中并撞击顶部,从而引发眩晕。通过手法复位可使碎石离开半规管,进而能使眩晕发作停止。手法复位是目前治疗原发性BPPV 的首选方法,通常疗效较好,但此病也有较高的复发率。相关文献报道,在1 年内约有1/3 的原发性BPPV 会复发,长期随访发现其复发率接近1/2[8]。有学者通过对原发性BPPV 患者进行长达10 余年的跟踪随访发现,BPPV的复发率高达50%,且其中80% 的患者在1 年内复发,女性的复发率远高于男性[9]。各大研究中心对原发性BPPV 复发率的报道不一致。本研究发现,原发性BPPV1 年内的复发率为21.33%,低于上述文献报道的结果,分析原因可能与研究对象所处地域、环境及选择年龄段不同有关,有待进一步研究。

维生素D 是机体所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然而随着人们日照时间和户外活动的减少,以及现代生活习惯和饮食结构的改变,人体维生素D 普遍缺乏。维生素D 代谢在骨更新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血清25-(OH)D 是反映机体维生素D 营养和功能状况的最佳指标[10]。25-(OH)D 能够有效刺激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的活动,并能促进小肠黏膜中钙和磷元素的吸收。维生素D 在维持耳石的正常功能中同样具有重要作用[11]。正常生理情况下,半规管中低钙水平的淋巴液能够将脱入的耳石溶解,从而不产生临床症状,随着维生素D 水平的降低可引起以下两种异常情况:1)改变耳石表面的立体结构,使耳石囊的耳石黏附力下降,导致耳石易脱落进入半规管中[12]。2)脱落的耳石难以溶解,进而导致BPPV 复发[13]。相关文献报道,血清25-(OH)D 水平降低是导致绝经期女性发生BPPV 的危险因素之一[14]。Ding 等[15]的研究显示,血清25-(OH)D 水平降低是导致BPPV 发生及复发的危险因素。本研究发现,血清25-(OH)D 水平降低与BPPV 的发生及复发有关,这与Ding 等[15]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本研究为眩晕患者的诊治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临床上针对频繁发作的BPPV 患者,我们应检验其血清25-(OH)D 水平,部分患者可通过补充维生素D 来恢复钙代谢受损,减少BPPV 的复发。

综上所述,血清25-(OH)D 水平的降低与BPPV 的发生和复发有关,独立于其他基线标志物;血清25-(OH)D 水平的测定可有助于BPPV 的诊断和预防,给予早期的干预对BPPV 的预防及治疗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猜你喜欢

耳石规管原发性
190例特发性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半规管功能分析
耳石症患者后管复位治疗成功后头晕症状临床观察
颅内原发性Rosai-Dorfman病1例影像学诊断
上半规管裂发生率及其HRCT特征
你了解耳石症吗
动物也会晕车吗
耳朵生病也会眩晕
不同方式半规管阻塞术治疗顽固性梅尼埃病疗效分析
原发性甲状腺淋巴瘤1例报道
原发性肝癌脑转移一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