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成像系统在白内障合并糖尿病患者术后的应用价值

2023-03-22

中华养生保健 2023年4期
关键词:黄斑部黄斑眼压

刘 霞

(南京市浦口区中心医院眼科,江苏 南京,211800)

白内障在临床上比较常见,是由于晶状体代谢紊乱,导致晶状体蛋白质变性而发生视力混浊[1]。随着白内障程度的加重,可引起眼压急剧升高,诱发机体出现血脂代谢紊乱[2-3]。白内障的病因比较多,但是具体的发病机制还不明确,特别是当患者合并糖尿病时,可导致机体出现代谢紊乱、渗透压改变、氧化损伤,可严重影响患者的视功能,导致皮质和后囊膜下混浊,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4-6]。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成像是比较新颖的一种测量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的检查方法,其能重建扫描区域的三维结构,具有更高的分辨率,可提供更精确的黄斑中心地形图[7-8]。本研究具体探讨与分析了OCT 成像系统在白内障患者术后观察糖尿病对视网膜的影响及视力恢复程度,以促进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成像系统的应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20 年2 月—2022 年4 月南京市浦口区中心医院收治的75 例白内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血糖水平把患者分为非糖尿病组55 例(空腹血糖≤7.0 mmol/L)与糖尿病组20 例(空腹血糖>7.0 mmol/L)。两组患者年龄、身体质量指数、病变位置、性别、屈光度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见表1。患者对研究知情同意,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经南京市浦口区中心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n(%)/(±s)]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n(%)/(±s)]

组别 例数 空腹血糖(mmol/L) 年龄(岁) 身体质量指数(kg/m2) 病变位置(左眼/右眼)性别(男/女) 屈光度(D)非糖尿病组 55 5.68±0.33 55.39±3.23 23.39±1.47 23/22 23/22 -4.73±0.22糖尿病组 20 9.29±0.38 55.13±4.46 23.81±2.00 11/9 10/10 -4.81±0.37 χ2/t 40.223 0.277 0.990 0.084 0.007 1.146 P<0.001 0.782 0.325 0.772 0.934 0.255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符合白内障的诊断标准[9],具有手术指征者;②晶状体混浊,且矫正视力≤0.4 者;③临床资料完整者;④年龄48~71 岁;⑤单眼发病者。

排除标准:①视网膜脱离、全身疾病不能耐受手术者;②有心、肝、肾、脑等器质性疾病者;③合并高危传染性疾病者;④患者有精神性疾病;⑤存在黄斑前膜或黄斑裂孔者;⑥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者。

1.3 方法

所有患者均给予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由同一组医师完成手术,在术中把折叠式人工晶体(生产企业:Alcon 公司,型号:MA60MA)植入囊袋内,吸净前房及人工晶体后面粘弹剂,水密切口。术毕结膜下给予抗菌消炎处理,手术均顺利完成,无并发症;术后使用抗生素眼膏涂眼。

所有患者在术后1 个月与3 个月使用美国Zeiss 公司的Stratus 3000 型的OCT 成像系统测定患眼的相关指标(扫描长度为6.0 mm,扫描分辨率为256×256,检查时患者取坐位,采取内注视的方法,下颌置于颌架。采用环形扫描模式对患眼以视乳头为中心进行扫描),包括黄斑中心凹厚度、平均黄斑区厚度(CAT)、平均黄斑部体积(CV)。

术后1 个月与3 个月检测所有患者的最佳矫正视力,采用标准近视力表(国际耶格视力表)测30 cm 距离的视力。在术后1 个月与3 个月采用日本Tomey FT-1000 型非接触式眼压计测量所有患者的眼压。

上述所有检测值都测定3 次取平均值,各项眼科检查由同一有经验的专业技师进行操作。

1.4 观察指标

①比较两组术后1 个月和3 个月视力与眼压变化。②比较两组术后1 个月和3 个月黄斑区视网膜指标变化。③分析白内障患者OCT 成像指标与血糖水平的相关性。④采用多因素分析导致白内障患者发生糖尿病的因素,主要涉及到OCT 成像指标等相关因素。

1.5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22.0 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数据以(±s)表示,行t 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行χ2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 相关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 分析进行多因素分析。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术后1 个月和3 个月视力与眼压变化比较

术后3 个月,两组最佳矫正视力、眼压均明显优于术后1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糖尿病组术后1 个月、3 个月的最佳矫正视力、眼压与糖尿病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术后1 个月和3 个月视力与眼压比较 (±s)

表2 两组术后1 个月和3 个月视力与眼压比较 (±s)

注:与术后1 个月比较,*P<0.05;1 mmHg≈0.133 kPa。

术后3 个月最佳矫正视力 眼压(mm Hg) 最佳矫正视力 眼压(mm Hg)非糖尿病组 55 0.53±0.03 12.47±1.37 0.78±0.08* 10.38±1.74*糖尿病组 20 0.54±0.03 12.00±2.11 0.77±0.02* 10.66±1.22*t 1.277 1.128 0.551 0.662 P 0.206 0.263 0.584 0.510组别 例数术后1 个月

2.2 两组术后1 个月和3 个月的黄斑区视网膜指标变化比较

两组术后3 个月黄斑中心凹厚度、黄斑区厚度、黄斑部体积均显著低于术后1 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糖尿病组术后1 个月、3 个月黄斑中心凹厚度、黄斑区厚度、黄斑部体积均显著少于糖尿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术后后1 个月和3 个月的黄斑区视网膜指标变化比较 (±s)

表3 两组术后后1 个月和3 个月的黄斑区视网膜指标变化比较 (±s)

注:与术后1 个月比较,*P<0.05。

术后3 个月黄斑中心凹厚度(μm) 黄斑区厚度(μm) 黄斑部体积(mm3)黄斑中心凹厚度(μm)黄斑区厚度(μm) 黄斑部体积(mm3)非糖尿病组 55 201.32±12.47 248.14±13.74 8.46±0.34 192.15±13.33* 227.21±10.33* 7.51±0.33*糖尿病组 20 236.33±13.44 286.32±17.14 10.58±0.31 222.14±11.14* 267.00±11.32* 9.21±0.45*t 10.533 9.946 24.421 8.976 14.380 17.835 P<0.001 <0.001 <0.001 <0.001 <0.001 <0.001组别 例数术后1 个月

2.3 白内障患者OCT 成像指标与血糖水平的相关性分析

在75 例白内障患者中,Pearson 相关分析显示术后1 个月、术后3 个月黄斑中心凹厚度、黄斑区厚度、黄斑部体积均与血糖水平存在正相关性(P<0.05)。见表4。

表4 白内障患者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成像指标与血糖水平的相关性分析 (n=75)

2.4 白内障患者OCT 成像指标与糖尿病发生的影响因素分析

在75 例患者中,以糖尿病作为因变量,以术后不同时间点的OCT 成像指标作为自变量,以多因素Logistic 分析显示糖尿病为影响术后1 个月、术后3 个月黄斑中心凹厚度、黄斑区厚度、黄斑部体积的重要因素(P<0.05)。见表5。

表5 白内障患者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成像指标与糖尿病发生的多因素分析 (n=75)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白内障的发病率逐年提高,严重影响居民的视力水平,也对患者及其家庭的生活质量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本研究把75 例患者根据血糖水平分为非糖尿病组55 例(空腹血糖≤7.0 mmol/L)与糖尿病组20 例(空腹血糖>7.0 mmol/L)。白内障合并糖尿病可使眼球房角狭窄,致使眼压明显升高,具有比较高的致盲率。并且糖尿病患者的视网膜微血管由于长期暴露于高血糖环境中,导致血管内皮严重受损,从而可引起一系列的眼部微血管病变[10]。从解剖学上分析,正常人视网膜自外向内可分为10 层,检测视网膜厚度对一些视网膜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研究显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严重程度与病程呈正相关,但关于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与糖尿病之间关系的研究较少[11]。

本研究显示,两组术后3 个月的最佳矫正视力、眼压均明显优于术后1 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糖尿病组术后1 个月、3 个月的最佳矫正视力、眼压与糖尿病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术前糖尿病并不影响视网膜病变患者的术后视力与眼压的恢复。OCT 是精确测量视网膜厚度的重要方法,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主要表现为视网膜出血、微血管瘤、硬性渗出、新生血管、黄斑水肿等,随着视网膜病变的程度增加,黄斑中心凹厚度呈现异常的趋势[12-13]。当前也有研究显示,视网膜病变患者的术后黄斑厚度改变并不影响术后最佳矫正视力,患者术后视力与眼压的恢复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14-15]。视网膜厚度的改变是血-视网膜屏障破坏后视网膜内液体异常积聚,长期高血糖可对血-视网膜屏障及黄斑区视网膜厚度产生显著影响。OCT 成像系统能够在体内进行黄斑疾病形态学检查,直接对黄斑水肿的形态及厚度进行检测[16]。轻度黄斑水肿的OCT 成像改变上皮显著增厚,可表现为反射神经上皮增厚。水分在视网膜内或视网膜下异常积聚,血管与组织间流体静力压差使水分渗入组织,血管内的高糖状态向低糖变化时,可能出现水分渗入组织增多,从而导致黄斑水肿。如果患者伴随有糖尿病,血管中流体静力压也逐渐升高,可导致黄斑水肿及视网膜损伤[17]。

本研究Pearson 相关分析显示,患者术后1 个月、术后3个月黄斑中心凹厚度、黄斑区厚度、黄斑部体积均与血糖水平存在正相关性(P<0.05)。多因素Logistic 分析显示,糖尿病为影响术后1 个月、术后3 个月黄斑中心凹厚度、黄斑区厚度、黄斑部体积的重要因素(P<0.05)。随着检查及治疗技术的发展,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白内障术后生存质量显著提高,但是黄斑区细微变化可能对患者的术后视力造成影响,可见糖尿病依然是影响患者预后的重要负面因素[18]。糖尿病会干扰血-视网膜屏障,最终导致黄斑视网膜增厚,不利于患者预后,也表明OCT 成像系统能有效指导白内障合并糖尿病的治疗[19-20]。本研究也存在一定的不足,观察时间点比较少,纳入的研究对象有限,也没有纳入其他方法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可能存在一定的偏倚,将在后续研究中探讨。

综上所述,OCT 成像系统在白内障患者术后观察糖尿病对视网膜的影响具有重要的作用,也可有效反映患者的术后黄斑中心凹厚度、黄斑区厚度、黄斑部体积动态变化情况,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黄斑部黄斑眼压
高眼压症及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的24 h眼压波动规律
老年好发黄斑部裂孔
裂孔在黄斑
轻压眼球自测眼压
眼前突然一片黑?可能是它出了问题……
眼白的发黄区块是“黄斑”吗
有些头疼是因为眼压高
湿性黄斑部病变成老年人视力隐忧
正常眼压性青光眼24 h眼压测量的临床意义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在眼科视网膜黄斑部体检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