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性化服务在糖尿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2023-03-22赵晓燕

中华养生保健 2023年4期
关键词:人性化血糖研究组

赵晓燕

(莒县中医医院内分泌科,山东 日照,276500)

2 型糖尿病是以血糖水平异常升高为主要表现的疾病,为临床上十分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其危害性较大,可累及神经系统、肾、眼、足、皮肤、心脏、血管等器官和系统[1-3]。2型糖尿病患者若血糖水平得不到良好的控制,长时间的高血糖状态可增加多种并发症发生的风险,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健康与生活质量[4-6]。2 型糖尿病患者需要长期接受治疗。当前,临床上针对糖尿病主要以药物治疗为主,通过药物降低血糖水平,并将其维持在安全、稳定的水平下。而诸多研究表明高效的护理服务(健康教育、心理干预、饮食和用药指导等)有助于改善患者的身心状态[7-9]。人性化服务是近年来在临床中应用较广的新兴护理模式之一,其护理质量相比于常规护理方法更高,患者的接受度也更高,深受医患好评[10-13]。本研究选择2019 年3 月—2020 年8 月莒县中医医院收治的84 例糖尿病患者,将人性化护理模式引入到糖尿病患者的护理中,分析该护理模式对患者负性情绪、遵医行为、血糖水平、护理满意度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9 年3 月—2020 年8 月莒县中医医院收治的84例2 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2 例。研究组男26 例,女16 例;年龄44~80 岁,平均年龄(61.23±4.67)岁;病程2~12 年,平均病程(4.81±1.15)年。对照组男23 例,女19 例;年龄46~82 岁之间,平均年龄(61.92±4.84)岁;病程2~14 年,平均病程(4.93±1.35)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患者及家属对研究知情同意,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经莒县中医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符合《中国2 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 年版)》[14]中相关诊断标准,均确诊为2 型糖尿病者;②病历资料齐全、认知能力良好者。

排除标准:①合并免疫功能异常或恶性肿瘤者;②合并精神类疾病或认知障碍者;③合并急性或慢性感染性疾病者;④对本研究涉及药物过敏者;⑤处于妊娠期或哺乳期的妇女。

1.3 方法

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加强病情监护,认真记录其症状体征和生理指标变化情况,如有异常要及时处理;做好生活护理,告知患者生活中的注意事项,如饮食清淡、保持乐观心态、不得进行剧烈运动等;做好环境护理,为患者提供安静、舒适的病房环境,给予其生活上的帮助;定期为患者检测血糖,以明确其疾病控制情况;给予患者用药指导,告知所用药物的用法用量、禁忌证、不良反应等事项,对其用药情况进行监督。

研究组予以人性化护理服务。(1)收集患者信息。在患者入院后需详细记录其病情、家族遗传史等基本信息,为其建立健康档案,在护理过程中不断更新档案资料。(2)人性化健康宣教。需告知患者糖尿病的病因、临床症状、危害、治疗方法等,积极解答其疑问,嘱咐患者遵医嘱用药,并向其发放健康手册,及时纠正其错误认知,要尽可能提升患者对自身病情的认知度,使其积极配合临床治疗和护理工作。进行健康宣教时要充分照顾到老年患者,老年患者往往理解能力较差、语言表达能力欠佳、对新知识的接受度较慢,护理人员在进行健康宣教时要有耐心,尽量采取通俗易懂的语言,可结合一对一宣教、观看视频等多种宣教方式。(3)人性化心理关怀。对患者情绪状态进行分析评估,护理人员多与患者交流沟通,采取转移注意力的方法缓解其负性情绪,还需给予患者充分的尊重,注意保护其隐私,负性情绪严重者可邀请心理医生进行干预。在开展心理干预时,要持续跟踪了解患者心理状态,并分析其产生负性情绪的原因,从而进行人性化、个性化的心理关怀,对于家庭困难者可给予医疗援助,对于担心自身病情者可通过说理开导、语言安抚、列举治疗成功案例等方式进行疏导,对于害怕增加家人负担者可邀请家属进行劝慰、安抚。开展心理干预时要充分考虑到中老年人的心理特点,充分满足其一切正当需求。(4)人性化运动指导。需根据患者病情给予其运动指导,运动要定时定量,可进行慢跑、散步、打太极拳等运动,注意控制运动强度,如出现不适症状需立即停止运动,还需注意预防低血糖,时刻备好糖果、饮料等,嘱患者饥饿状态及服药后1 h 内不得进行运动。进行运动指导时可优先选择患者感兴趣的运动方式,但需明确各种运动的运动时间、运动时可能出现的不适症状,嘱咐患者在运动时最好有家人陪伴。(5)人性化饮食指导。需合理分配三餐中的热量,限制脂肪、糖分、钠盐的摄入量,注意补充蛋白质和维生素,可增加用餐频率,减少每餐进食量,并适时调整患者饮食方案,鼓励患者多喝水,以加强机体循环。饮食指导要兼顾患者个人喜好,还要注重营养,且不得造成血糖大幅上升,可由专业的营养师为患者设计食谱,定时更新食谱,在设计食谱时要充分征求患者意见。(6)人性化环境护理。需对病房稍加布置,为患者营造轻松、舒适的就医环境,及时调整病房内的温度、湿度,为患者做好保暖措施,以缓解环境对患者的刺激,增加其舒适感,可根据患者个人兴趣爱好在病房内摆放书籍、象棋、收音机等娱乐休闲用品,播放轻柔的音乐,以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指导其正确使用病房内的设备,注意预防跌倒、烫伤等。此外,护理人员还应为患者营造最佳的睡眠环境,适当通风、遮挡光线。要加强对高龄患者的生活关照,给予其日常饮食、洗漱、大小便等方面的指导。(7)人性化用药指导。全面向患者介绍用药常识,指导患者正确应用相关药物,强调遵医嘱用药对改善病情的作用,还应加强对药物不良反应的观察,跟踪患者病情控制情况,并及时调整治疗方案。要了解患者是否合并其他疾病和目前用药情况,明确其药物过敏史,并反馈给主治医生,从而优化其用药方案。打消患者对药物不良反应、医疗开支等方面的担忧,鼓励其积极配合治疗。(8)人性化出院护理。出院前1 d,护理人员应进一步强化对患者与其家属的健康宣教,并建立档案,详细登记患者的住址、联系方式等,以便后期随访;建立患者及家属微信群,不定期在群里发布相关的疾病知识、自我防护方法等,以确保护理的延续性。

1.4 观察指标

①比较两组患者负性情绪改善情况。在入院当天(护理前)和出院前1 d(护理后)分别评估其负性情绪严重程度,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进行具体分析,SAS 评分共20 条内容,每项评分1~4 分,总分80 分。评分>69 分为重度焦虑,评分60~69 分为中度焦虑,评分50~59 分为轻度焦虑,评分越低则表示焦虑情绪越轻微;SDS 评分共20 条内容,每项评分1~4 分,总分80 分。评分≥73 分为重度抑郁,评分63~72 分为中度抑郁,评分53~62 分为轻度抑郁,评分越低则表示抑郁情绪越轻微。

②比较两组患者遵医行为。患者遵医行为由医护人员进行评价,主要包括合理饮食、适当运动、正确用药、血糖监测4 个方面,患者能完全履行医嘱则视为完全依从,患者能基本履行医嘱则视为部分依从,患者不履行医嘱则视为不依从,总依从率=(完全依从+部分依从)例数/总例数×100%。

③比较两组患者血糖水平。在患者入院当天和出院前1 d 分别检测其空腹血糖、餐后2 h 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

④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在患者出院前1 d 评价其护理满意度,由患者自行填写莒县中医医院自行拟定的护理满意度问卷调查表,问卷的内容涉及到护理服务的态度、健康宣教的程度、心理疏导情况、运动锻炼等,总分为100 分,评分≥80 分纳入“非常满意”,60~79 分纳入“比较满意”,<60 分纳入“不满意”,护理总满意度=(非常满意+比较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22.0 统计软件处理分析研究数据,计量资料以(±s)表示,行t 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行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SAS 评分、SDS 评分比较

护理前,两组患者SAS 评分、SDS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SAS 评分、SDS 评分均低于护理前,且研究组患者SAS 评分、SDS 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SAS 评分、SDS 评分比较 (±s,分)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SAS 评分、SDS 评分比较 (±s,分)

SDS 评分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研究组 42 48.73±5.22 31.23±4.88 47.67±5.25 30.20±3.21对照组 42 48.92±5.27 38.42±4.95 47.88±5.30 37.67±2.99 t 0.166 6.704 0.182 11.036 P 0.869 <0.001 0.856 <0.001组别 例数SAS 评分

2.2 两组患者遵医行为比较

研究组患者各项遵医行为总依从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遵医行为比较 [n(%)]

2.3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血糖水平比较

护理前,两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 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 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明显低于护理前,且研究组患者上述三项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血糖水平比较 (±s)

表3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血糖水平比较 (±s)

糖化血红蛋白(%)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研究组 42 10.62±2.63 5.54±1.17 16.53±2.74 8.24±1.43 8.55±2.03 6.61±1.09对照组 42 10.51±2.43 7.22±1.32 16.85±3.01 10.37±1.51 8.59±2.05 7.92±1.21 t 0.199 6.173 0.509 6.638 0.090 5.213 P 0.843 <0.001 0.612 <0.001 0.929 <0.001组别 例数空腹血糖(mmol/L)餐后2 h 血糖(mmol/L)

2.4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护理后,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n(%)]

3 讨论

倪应[15]、李洁凌等[16]研究认为,人性化护理相比常规护理对糖尿病患者更具应用价值,研究组患者护理后SAS、SDS评分更低,证实了人性化护理模式在改善患者心理状态中的作用;应用人性化护理干预的患者血糖控制效果更佳,证明了该护理模式有助于提升治疗效果;而护理满意度的提升有利于减少护患纠纷,营造良好的护患关系。

本研究中,将人性化护理服务应用于糖尿病患者的护理中,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明显改善,研究组患者SAS 评分、SDS 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充分印证了人性化护理对患者情绪状态的积极影响,这表明此护理模式不但关注患者的生理健康,也非常重视其心理健康,能把控心理健康与疾病康复之间的关联。患者心理状态的改善主要与人性化健康宣教、人性化心理关怀、人性化环境护理等措施的实施有关,健康宣教能提升患者对自身病情的认知度,纠正其错误观点,心理关怀能针对性疏导其负性情绪,帮助其建立康复信心,环境护理能为患者治疗和康复营造良好的环境,对改善其心理状态也具有积极意义。

本研究中应用人性化护理服务患者的合理饮食、适当运动、正确用药、血糖监测依从性均明显提升,研究组患者各项遵医行为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主要与患者疾病认知度的提升、心理状态的改善有关,而人性化用药、饮食及运动指导也能提升患者对治疗工作的配合度。患者治疗依从性提升后,其临床疗效自然会得到大幅提升,病情改善情况会更加理想。

本研究中应用人性化护理服务患者的血糖水平相比护理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证实了其病情的改善效果较好,而血糖水平的降低是多项护理措施综合运用的结果,体现了人性化护理服务的优势。患者病情改善也是开展人性化护理服务的主要目标,而本研究结果也证实了人性化护理具有较高的护理质量,能满足患者及临床工作的需要,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本研究中应用人性化护理服务的研究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证实患者对此干预模式非常认可,此干预模式相比于常规护理更加系统、全面、人性化,更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史晓迪[17]、陆凤华等[18]的研究结果与此有一定的相似性。

综上所述,人性化护理服务对糖尿病患者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有利于保障其心理、生理健康,营造良好的护患关系,值得临床应用。

猜你喜欢

人性化血糖研究组
细嚼慢咽,对减肥和控血糖有用么
一吃饺子血糖就飙升,怎么办?
立体几何单元测试题
论如何提升博物馆人性化公共服务质量
人性化
2019届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一)本刊试题研究组
圆锥曲线解答题训练
加入人性化考量令体验更佳 TDG Audio IWLCR-66 & IWS-210
妊娠期血糖问题:轻视我后果严重!
猪的血糖与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