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样化护理方式在2型糖尿病护理中的价值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2023-03-22杨卫红

中华养生保健 2023年4期
关键词:饮食血糖差异

杨卫红

(山东省菏泽市单县中心医院内分泌科,山东 菏泽,274300)

2 型糖尿病(T2DM)是严重威胁国民身心健康的常见慢性终身性疾病,除注射胰岛素、使用降糖药物外,还需通过饮食管理、适度运动等方法控制疾病进展,但是多数患者因欠缺对T2DM 的正确认知,自我管理能力较差,加之病程长、并发症发生风险高,容易产生焦虑、恐惧、不安等负性情绪,不仅会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及睡眠质量,也会增加应激性激素分泌,提升血糖水平,故有必要进行护理干预[1-4]。相关报道指出,多样化护理方式兼具综合性、全面性等特点,通过健康宣教、心理指导、饮食管理等多角度、多层次护理干预,能够增强T2DM 患者健康认知,自觉纠正影响血糖水平的不当行为,保障疗效,提高生活质量[5]。基于此,本研究以2019 年10月—2021 年11 月的200 例T2DM 患者为例,就多样化护理方式在T2DM 护理中应用的价值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展开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山东省菏泽市单县中心医院收治的200 例T2DM 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2019 年10 月—2020 年10 月的100 例T2DM 患者纳入对照组,将2020 年11 月—2021 年11 月的100 例T2DM 患者纳入观察组。对照组中,男57 例,女43 例;年龄46~77 岁,平均年龄(61.1±2.6)岁;病程2~11 年,平均病程(6.5±0.4)年;初中及以下42 例,高中31 例,专科及以上27 例。观察组中,男54 例,女46 例;年龄47~78 岁,平均年龄(61.7±2.0)岁;病程2~12 年,平均病程(6.9±0.5)年;初中及以下40 例,高中32 例,专科及以上28 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患者及其家属充分了解研究相关内容后,自愿签署同意书。本研究通过山东省菏泽市单县中心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基于《2 型糖尿病基层诊疗指南(实践版·2019)》[6]、临床检查[如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等确诊为T2DM 者;②精神、认知正常患者。

排除标准:①合并传染性疾病者;②心理障碍者;③合并严重心脑血管疾病者;④合并肝肾功能衰竭者;⑤近3 个月内出现感染、创伤等应激性血糖升高者;⑥其他类型糖尿病者。

1.3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遵医嘱降糖、检测糖脂指标、口头知识宣教、出院后随访(电话随访1 次/月,20 min/次)等。

观察组给予多样化护理方式。(1)健康宣教。宣教形式:包括讲座(1 次/月,共3 次,每次组织讲座前电话通知患者,45~60 min/次)、面对面指导(住院期间随时口头指导)、发放宣传册等。宣教内容:①讲解糖尿病相关知识(如病因、常见症状、危险因素、常见并发症及防治措施、治疗手段及必要性);②强调饮食、运动、血糖监测等自我管理行为的重要性。(2)用药干预。结合患者用药情况,讲解药物种类、用法用量、作用机制等,针对使用胰岛素的患者,讲解且示范胰岛素正确使用方法;结合患者治疗及用药态度,强调按时按量用药对于降糖的意义;告知患者通过定闹钟、家属监督、写用药卡片等方法,避免漏服、误服药物。(3)饮食干预。综合考虑患者饮食习惯、血糖高低、体质量等,制订三餐营养配比,且减少食盐摄入,食盐量5~6 g/d,限制高糖、高胆固醇、高脂食物摄入量,选用含有高纤维、优质蛋白的食物。(4)运动干预。结合患者运动耐力、年龄、体质状况等选择散步、广场舞、游泳、八段锦等运动项目,嘱咐其量力而行,切勿因运动过度而过量消耗体能;指导患者运动前热身,运动期间避免发生低血糖,运动后检查足部情况;运动时间30~60 min/次,5 次/周。(5)心理干预。采用个体干预形式,1 次/d,20 min/次,包括:加强护患沟通,以正性语言、肢体动作等提供心理支持;引导家属关怀、支持患者,减少其内心苦闷;指导患者进行正念呼吸,捕捉吸气、呼气时空气运动,正确看待情绪变化;指导患者静坐冥想,将呼吸与“坐”的感觉融为一体,从而察觉、正视不愉快、愉快感受。(6)并发症预防。告知患者定期检查眼底状况,预防白内障;告知患者有效控制血糖,尽早治疗心脑血管疾病、严重感染等,且在不能进食时补充碳水化合物,以免因脂肪分解而出现酮症酸中毒;避免过度劳累、长时间不进食,合理控制运动强度,合理进行饮食搭配,遵医嘱用药等,预防低血糖。(7)生活干预。在院内时督促患者戒烟酒,指导患者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强调定期监测血糖的重要性,且督促患者做好自我血糖监测。(8)随访指导。综合采用门诊复诊(每2 周1 次)、电话询问(1 次/月,30~45 min/次)等随访方式,了解患者自我管理、血糖、心理状况等,回复疑问,提供个性化饮食、用药等指导。

两组均护理3 个月。

1.4 观察指标

①采用糖尿病特异性生命质量测定量表(A-DQOL)评估患者生活质量。均于入院时、随访3 个月后评价。采用丁元林等[7]学者的修订版本,该量表从“治疗”“心理精神”“生理功能”3 个维度评价生活质量,折半信度为0.7963,重测信度为0.8236,Cronbach’s α系数为0.8699,评分越高表示生活质量越好。②采用高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量表(SDSCA)评估两组患者自我管理行为。采用万巧琴等[8]学者引进的中文版本,从“血糖监测(8 项)”“运动行为(8 项)”“饮食行为(13 项)”评价,重测信度为0.83,Cronbach’s α为0.62,每项0~5 级计分,评分越高表示自我管理越佳。③测量两组患者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餐后2 h 血糖(2 hPG)水平。④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两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SAS 包括不幸预感、惊恐、害怕、头疼等情绪,中间值50 分,Cronbach’s α为0.937;SDS 包括坐立难安、吃饭情况、便秘、郁闷等情绪,中间值53分,Cronbach’s α为0.912,评分越低焦虑、抑郁越严重[9-10]。⑤两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并发症包括感染、糖尿病足、低血糖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感染+糖尿病足+低血糖)例数/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3.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比较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A-DQOL 评分比较

护理前,两组“治疗”“心理精神”“生理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治疗”“心理精神”“生理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A-DQOL 评分比较 (±s,分)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A-DQOL 评分比较 (±s,分)

生理功能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对照组 100 9.18±1.36 11.17±1.27 18.78±1.25 21.57±1.22 42.69±2.58 45.23±3.99观察组 100 9.47±1.22 13.58±1.36 18.55±1.29 25.88±2.52 42.65±2.79 48.23±3.90 t 1.587 12.952 1.280 15.394 0.105 5.377 P 0.114 <0.001 0.202 <0.001 0.916 <0.001组别 例数治疗心理精神

2.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SDSCA 评分比较

护理前,两组“血糖监测”“运动行为”“饮食行为”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血糖监测”“运动行为”“饮食行为”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SDSCA 评分比较 (±s,分)

表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SDSCA 评分比较 (±s,分)

饮食行为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对照组 100 14.88±1.91 19.90±1.65 16.33±1.46观察组 100 15.09±1.48 22.28±1.17 16.42±1.86组别 例数血糖监测运动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19.31±1.95 37.26±2.91 41.49±2.81 24.65±1.26 37.83±2.27 45.19±2.22 t 0.869 11.766 0.381 23.001 1.544 10.332 P 0.386 <0.001 0.704 <0.001 0.124 <0.001行为

2.3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血糖水平比较

护理前,两组FPG、HbA1c、2 hPG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FPG、HbA1c、2 hPG 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血糖水平比较 (±s)

表3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血糖水平比较 (±s)

2hPG(mmol/L)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对照组 100 9.47±1.72 7.95±1.82 10.95±1.23 8.77±1.42 14.78±2.58 11.75±1.69观察组 100 9.28±1.69 6.59±1.27 10.88±1.98 7.40±1.78 14.67±2.47 9.76±1.48 t 0.788 6.128 0.300 6.017 0.308 8.858 P 0.432 <0.001 0.764 <0.001 0.758 <0.001组别 例数FPG(mmol/L)HbA1c(%)

2.4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SAS、SDS 评分比较

护理前,两组SAS、SDS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SAS、SDS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SAS、SDS 评分比较 (±s,分)

表4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SAS、SDS 评分比较 (±s,分)

SDS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对照组 100 56.27±5.53 50.37±3.36 57.85±4.79 51.37±4.24观察组 100 56.34±5.27 45.69±3.72 57.98±4.85 46.69±4.63 t 0.092 9.336 0.191 7.454 P 0.927 <0.001 0.849 <0.001组别 例数SAS

2.5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n(%)]

3 讨论

T2DM 是以高血糖为主要特征、以胰岛素抵抗或胰岛素分泌缺乏为主要病因的慢性代谢性疾病,患病率较高,且容易诱发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足、脑血管疾病等急慢性并发症,故需积极防治[11-12]。当前主要对T2DM 患者进行降糖药物治疗,同时因饮食、运动等因素对血糖水平有较大影响,以及患者欠缺疾病知识、治疗依从性差等,尚需辅以护理干预,不过对于采用何种护理模式尚有争议。以往主要对T2DM 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因被动性强、缺乏心理关怀等导致护理效果有限。乔传勋[13]指出,多样化护理方式能够提高T2DM 治疗依从性,减少并发症,应用价值较高。

本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后,观察组SAS、SDS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负性情绪包括焦虑、悲伤、沮丧、抑郁、紧张等。由于T2DM 病程长、无法治愈等,患者心理、生理、经济压力较大,容易产生负性情绪,而负性情绪不仅会提升罹患T2DM 的风险,也会促进生长激素、胰高血糖素等应激性激素分泌,增加血糖代谢,增强胰岛素抵抗,升高血糖,加重病情,形成恶性循环[14]。常规护理缺乏对心理健康程度的关注[15]。而多样化护理通过多模式健康宣教,能够帮助患者重建正确认知系统,学会正视疾病;通过静坐冥想、护患沟通、家属支持等多角度心理干预,能够帮助患者更好地面对治疗信心不足、疾病给日常生活造成的困扰等问题,减轻情感痛苦;通过饮食、生活等方面的指导,则能给予患者控制血糖的信心,增加患者安全感,因此患者负性情绪更轻。

本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后,观察组A-DQOL、SDSCA 高于对照组,血糖水平、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2DM 治疗策略包括预防并发症、控制血糖,而患者自我管理能力与血糖水平、生活质量密切相关,多样化护理方式通过健康宣教,能够提高患者认知水平,增强其健康意识,使患者自觉采取有益健康的行为,提高自护能力[16]。通过用药、饮食、运动、生活干预,则能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对其用药、饮食等做出合理性指导,避免患者因知识欠缺而影响降糖效果。通过积极预防常见并发症,能够减少、延缓并发症,减轻T2DM 危害。通过随访指导,则能为患者提供持续性护理服务,督促患者养成健康行为。因此,观察组生活质量更好,自我管理能力更高、血糖水平和并发症发生率更低。这与白洁[17]的报道一致,其亦指出较常规护理,多样化护理方式更有助于降低T2DM 患者FPG、2 hPG。

本研究提示多样化护理在T2DM 患者中有较高的应用价值,所以今后可以进一步完善多样化护理方式,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对T2DM 患者的效果。另外,因本研究观察指标少、护理方案尚不完善等,可能影响最终统计学结果,故今后尚需通过丰富观察指标、完善护理方案等举措,进一步证实多样化护理方案的有效性。

综上所述,多样化护理方式能够增强T2DM 患者血糖管理效果,且能减轻患者负性情绪,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提高自我管理能力、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应用。

猜你喜欢

饮食血糖差异
细嚼慢咽,对减肥和控血糖有用么
相似与差异
一吃饺子血糖就飙升,怎么办?
春节饮食有“三要”
饮食如何搭配才健康
找句子差异
生物为什么会有差异?
何为清淡饮食
妊娠期血糖问题:轻视我后果严重!
猪的血糖与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