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钬激光解剖性剜除术在小体积良性前列腺增生中的作用

2023-03-22段建军

中华养生保健 2023年4期
关键词:电切良性前列腺

段建军

(东明县人民医院泌尿外科,山东 菏泽,274500)

良性前列腺增生是中老年男性的常见慢性疾病,容易导致排尿障碍,病因尚未明确,较多认为是双氢睾酮学说,一般是在40 岁之后发生。随年龄增长患者会出现尿频、排尿困难、尿潴留等症状,若不及时予以相应治疗会导致泌尿道感染、肾积水、慢性肾功能不全、腹股沟疝、血尿等并发症,影响身心健康及生活质量的同时也会对患者的生命安全构成威胁,所以临床应加强重视[1]。以往会采用前列腺电切术治疗,临床将其作为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治疗的“金标准”,具有一定的疗效,但术中通过高温切除组织容易导致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对治疗效果与患者预后造成影响。若是将上述治疗方法应用于小体积良性前列腺增生中,出血风险会增加,同时也会增加电切难度,严重时还会导致穿孔、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而前列腺钬激光解剖性剜除术近些年逐渐应用于临床中,其可有效弥补前列腺电切术中存在的不足,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但临床还未对其进行更深入的研究[2-3]。此次研究主要对2020 年11 月—2021 年12 月东明县人民医院接收的92例小体积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进行研究,观察两种治疗方法的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东明县人民医院2020 年11 月—2021 年12 月接收的92 例小体积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两组,各46 例。对照组患者年龄50~76岁,平均年龄(63.52±3.25)岁;病程0.3~10 年,平均病程(6.45±1.23)年;前列腺 体积16~30 cm3;平均 体积(21.03±3.64)cm3。研究组患者年龄51~76 岁,平均年龄(63.48±3.16)岁;病程0.4~10 年,平均病程(6.39±1.31)年;前列腺体积17~30 cm3,平均体积(22.12±3.56)cm3。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已签署知情同意书,研究内容通过东明县人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经B 超检查确诊为良性前列腺增生且符合相关标准[4];②有排尿困难、尿频及排尿不畅等临床症状;③无手术禁忌证;④治疗依从性较高;⑤临床影像学资料完整无缺失者。

排除标准:①存在凝血机制异常或近期服用抗凝药治疗者;②患有尿路感染、尿路狭窄、尿梗阻等疾病者;③合并意识、沟通障碍或严重心理疾病者;④存在遗传性代谢疾病或者是免疫功能障碍者;⑤个人原因中途退出研究者。

1.3 方法

对照组采用前列腺电切术。为患者实施硬膜外麻醉后,采用电切镜,置入尿道直视系统,调节各项参数,电凝功率为50~60 W,电切功率为120~150 W。先应用甘露醇冲洗手术部位,若中叶增生病变,以病灶下缘位置为中心切除病灶,彻底清除病灶周围增生组织;若增生病变在左叶,其上缘部位为主要切除范围。切除完成后修整创面,反复冲洗膀胱,置入三腔气囊导尿管继续冲洗,直至膀胱冲洗液变得透明无杂质。

研究组采用前列腺钬激光解剖性剜除术。应用狄激光发射器、组织粉碎器,予以实施硬膜外麻醉,经尿道将26F Storz置入,连续进行内窥镜灌洗,从操作孔将550 µm 光纤置入,采用0.9%氯化钠溶液进行冲洗并注意灌注的速度,灌注压力控制在45 mm Hg~60 mm Hg(1 mm Hg≈0.133 kPa),将激光能量设为2.0 J、40 Hz。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于精阜水平存在腺体增生突出的沟性标志物,沿其标志线进行切割直到前列腺外科包膜平面,肌瘤样增生于外科包膜下应用钬激光电凝剥离血管,同时对于纤维粘连部位实施电切,在5 点钟实施逆时针切开。外科包膜上剥离至1 点,相同方法在7 点钟顺时针切开,在外科包膜游离11 点,轻推游离的前列腺整体镜,剥离至膀胱顶部,纵向切开膀胱顶至12 点,在3 点及9 点将尿道黏膜予以切开处理,并要沿着侧叶对间隙实施剥离处理,一直到膀胱顶,实施切割剜除处理。环形纤维为切割膀胱顶1 点和11 点,向两侧到5 点和7 点,腺体推入膀胱,汇合于6点并切断,适当修剪,排空膀胱,并要更换组织粉碎机将前列腺组织予以吸收,期间应用0.9%氯化钠溶液持续冲洗膀胱。

1.4 观察指标

①记录并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包括手术时间、出血量、术中切除腺体增生组织、拔管时间、首次排尿时间、膀胱冲洗时间、住院时间。②采用国际前列腺评分表(IPSS)评分法[5]评估病情,共7 个问题分5 级评分,评分范围0~35 分,其中0~7 分轻度症状;8~19 分中度症状;20~35 分重度症状,分数越高病情越严重。③治疗前后应用超声仪测量残余尿量(PVR)。④治疗前后采用尿流动力学仪检测最大尿流速(Qmax)。⑤采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GQOLI-74)量表评估患者生活质量,共4 个维度(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状态),各项分值100 分,分数越高生活质量越好。⑥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并发症包括尿道狭窄、电切综合征、尿失禁、膀胱痉挛缩,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尿道狭窄+电切综合征+尿失禁+膀胱痉挛缩)例数/总例数×100%。⑦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清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PSA)水平。

1.5 统计学分析

通过SPSS 23.0 软件处理相关数据,计量资料(手术指标、IPSS 评分、PVR、Qmax、生活质量)以(±s)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并发症发生率)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手术指标比较

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手术时间、拔管时间、首次排尿时间、膀胱冲洗及住院时间较短,出血量较少,术中切除腺体增生组织较多,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手术指标比较 (±s)

表1 两组手术指标比较 (±s)

组别 例数 手术时间(min) 出血量(mL) 术中切除腺体增生组织(g) 拔管时间(d)首次排尿时间(d)膀胱冲洗时间(h) 住院时间(d)研究组 46 27.63±5.26 20.37±4.46 7.25±1.33 3.14±0.76 2.25±0.37 4.15±0.50 3.64±0.62对照组 46 34.52±6.35 36.25±5.70 6.43±1.52 7.24±1.35 3.92±0.64 5.27±1.14 4.98±0.44 t 5.661 14.849 2.754 17.949 15.322 6.042 11.954 P<0.001 <0.001 <0.001 <0.001 <0.001 <0.001 <0.001

2.2 两组治疗前后IPSS 评分、PVR、Qmax 比较

治疗后,研究组IPSS 评分、PVR 低于对照组,且Qmax 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IPSS 评分、PVR、Qmax 比较 (±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IPSS 评分、PVR、Qmax 比较 (±s)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

Qmax(mL/s)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研究组 46 21.41±2.48 4.86±1.43* 35.16±5.73 10.03±1.13* 10.03±0.32 15.64±2.78*对照组 46 21.45±2.44 5.64±1.35* 35.14±5.65 10.97±2.25* 10.05±0.36 14.13±2.07*t 0.078 2.690 0.017 2.532 0.422 2.955 P 0.938 0.009 0.987 0.014 0.674 0.004组别 例数IPSS(分)PVR(mL)

2.3 两组生活质量比较

研究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生活质量比较 (±s,分)

表3 两组生活质量比较 (±s,分)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

躯体功能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研究组 46 61.26±2.36 82.43±3.56* 71.25±3.26 80.38±3.16* 69.20±3.15 85.63±4.15* 65.21±2.28 84.36±4.32*对照组 46 61.39±1.95 75.65±4.21* 72.10±1.98 76.14±3.25* 68.71±1.49 79.56±3.79* 65.75±2.11 80.24±3.27*t 0.288 8.340 1.512 6.344 0.954 7.325 1.179 5.157 P 0.774 <0.001 0.135 <0.001 0.344 <0.001 0.242 <0.001组别 例数心理功能物质生活状态社会功能

2.4 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n(%)]

2.5 两组血清t-PSA 水平比较

治疗后研究组血清t-PSA 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两组血清t-PSA 水平比较 (±s,ng/mL)

表5 两组血清t-PSA 水平比较 (±s,ng/mL)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研究组 46 6.72±1.21 3.06±1.24*对照组 46 6.71±1.25 4.21±1.25*t 0.039 4.430 P 0.969 <0.001

3 讨论

良性前列腺增生在临床上具有很高的发病率,小体积良性前列腺其体积不超过30 mL,主要是因机体内性激素水平失衡导致前列腺组织肥大增生,引发排尿困难、尿失禁等症状,虽然其体积增加不明显,但延误治疗会使膀胱出口梗阻,造成排尿障碍,长期如此会加重患者膀胱及肾功能的损伤,所以应尽早展开诊断并治疗[6]。若患者为前列腺良性增生,且增生的体积比较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应用药物开展治疗,虽有一定作用但整体疗效欠佳,为避免病情进一步加重予以其手术治疗很关键;临床接受药物治疗的患者,若长时间用药对症状改善不明显则需要实施手术治疗,较多患者年龄较大,自身抵抗力较差,因此会选择微创手术[7-9]。前列腺电切术在小体积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中为金标准,其创伤小且出血少,尽管电切的出血比较少,但手术时间较长会增加出血量甚至会引发其他风险,另外术中无盐灌洗液在创面吸收进入血液后可能会引发电切综合征,影响手术效果[10-13]。近些年医疗技术水平不断发展,泌尿外科手术治疗方法越来越多,前列腺电切术在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中已不是最佳方法,当前可采用前列腺钬激光解剖性剜除术进行治疗,其通过钬激光完成治疗,组织穿透距离在0.4 mm,不会对包膜造成损伤,有较高的安全性,广受临床患者及医师的青睐,所以该种手术方法在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中应用较多[14]。

前列腺电切术中膀胱颈过多切除、膀胱颈过度电凝会出现热损伤,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患者尿失禁、电切综合征等并发症[15-17]。应用钬激光解剖性剜除术开展治疗,能够有效地避免患者出现膀胱痉挛,但需要注重对患者膀胱颈增生纤维组织的处理方法,从其解剖结构方面来讲,与膀胱颈越近的包膜就会越模糊,治疗中需要按照其结构规律,于膀胱颈部12 点位置纵向切开,发现环形纤维后向两侧旋切,并适当修整其平面,有效保留增生的前列腺组织,保护正常尿道黏膜,更好地促进患者排尿功能的恢复[18-20]。实际为患者开展治疗的过程中,应对各方面因素予以综合考虑。此次研究显示研究组的手术时间、拔管时间、首次排尿时间、膀胱冲洗及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术中切除腺体增生组织多于对照组,治疗后研究组IPSS 评分、PVR 低于对照组,Qmax、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低于对照组。

此次研究结果显示对小体积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应用前列腺电切术、钬激光解剖性剜除术治疗,钬激光解剖性剜除术更具优势,不仅可改善其临床症状,在一定程度上还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另外本研究中研究组手术相关指标优于对照组,说明钬激光解剖性剜除术可减少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促进患者术后恢复,主要原因在于该种手术方式能较好止血的同时减少术中出血量,其可在直视包膜情况下实施止血,保证凝固止血效果,进而减少出血量。另外,此次研究中研究组并发症少于对照组,说明钬激光解剖性剜除术可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患者之所以会出现膀胱痉挛收缩,主要是因前列腺电切术后患者出现疼痛刺激导致,临床可予以相应止痛药物。

综上所述,钬激光解剖性剜除术在小体积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治疗中效果更加明显,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提高最大尿流量且术后并发症较少,加快预后恢复的同时也能提升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应用。

猜你喜欢

电切良性前列腺
走出睡眠认知误区,建立良性睡眠条件反射
肾镜联合电切镜外鞘治疗膀胱结石临床效果分析
韩履褀治疗前列腺肥大验案
呼伦贝尔沙地实现良性逆转
治疗前列腺增生的药和治疗秃发的药竟是一种药
治疗前列腺增生的药和治疗秃发的药竟是一种药
与前列腺肥大共处
基层良性发展从何入手
甲状腺良性病变行甲状腺全切除术治疗的效果分析
内镜高频电切大肠息肉术后护理干预对策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