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黑龙江垦区与珠三角经济带优势互补的思考

2023-03-22姜琳琳黑龙江省农垦科学院情报所

农场经济管理 2023年1期
关键词:黑龙江垦区珠三角经济带

姜琳琳(黑龙江省农垦科学院情报所)

地处我国东北地区的黑龙江垦区,土地总面积5.54万平方公里,其中:耕地4564.4万亩、林地1359万亩、草地489.1万亩、水面373.4万亩。2021年北大荒集团实现营业收入1703.8亿元,利润14.8亿元。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珠三角经济带率先利用改革开放的先机,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前沿、改革开放的窗口,在体制创新和改革方面排在全国前列,但第一产业增加值与全国相比低9.1个百分点,第二产业、第三产业比重分别高出2.1个百分点和7个百分点。这说明珠三角地区第三产业增长较快,第二产业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第一产业发展速度适当提高,保证二三产业均衡发展显得十分必要。两个不同经济带的地理位置带来了不同的产业优势,如何将黑龙江垦区的农业经济与珠三角地区的现代经济建设进行有效的整合,使双方在整合中得到共同的利益,有着重要意义。

一、两个不同经济带的背景

在我国经济进入国际竞争的新发展格局下,如何打出最大的、最强的经济组合拳,对提升国内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十分重要。任何一个企业由于所在地域环境不同,其发展的优势、劣势也不一样,在不同的经济背景下,寻找自身发展机遇,求得快速发展才是最好的策略和方法,认清黑龙江垦区和珠三角经济带所处的国际国内经济背景十分必要。

(一)国际国内大环境背景

当前,国际环境复杂多变,全球经济增长出现了下滑,我国经济发展也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经济环境和国内发展不平衡的现状,2021年我国经济运行仍然保持稳定恢复态势,经济增速达到8.1%,经济总量超过了110万亿元,国内人均生产总值突破了1.2万美元,这表明国内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态势没有变。同时,外部环境变化趋向复杂和不确定,国民经济发展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提高企业国际竞争力已势在必行。

(二)产业布局差异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珠三角地区和黑龙江垦区形成了各自不同的产业发展方向,珠三角地区较黑龙江垦区更早实施改革开放政策,得益于国际分工和外向型经济的发展,加上航运方面先天的地理优势,使得珠三角地区较早地参与了国际市场的竞争,市场化程度和非公有制经济占比较高。这种差异反映了两个不同经济带产业布局上的优势不同,为两个经济带的整合创造了条件。

黑龙江垦区,虽然在外向型经济的发展方面相对滞后,但黑龙江垦区的经济发展对我国粮食安全和食品深加工业的原料供应起着重要支撑作用,完全能够保障珠三角地区开放战略的顺利实施,保障食品工业发展的供给和需求平衡。这种地区经济差异,反映了不同地域产业布局的优势。通过整合促进区域间要素流动,实现两个不同经济带高质量发展。

(三)不同地域历史地位背景

两个不同经济带受土地、气候、人口等因素的影响,在经济发展上存在一定的差异,受不同历史时期国家产业布局和对外开放等战略实施的影响,导致两个不同经济带在经济构成、市场化程度等方面存在不同优势。

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面临着严峻的经济形势,国内生产力不仅十分落后,且布局极不平衡,王震将军率领十万转业官兵开发北大荒,70多年后过去的北大荒现已变成了北大仓,成为国家重要商品粮基地,领跑了第一产业发展。珠三角地区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在邓小平南巡讲话后,二三产业发展迅速,先进的科学技术和市场经济机制驱动推动区域经济快速发展。不同时期的产业战略布局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都为特定时期国民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深化和产业升级、市场化改革等措施的逐步完善,产业的历史积淀造成了两个不同经济带在经济发展节点上的差异。

二、两个不同经济带整合的优势分析

(一)地域资源优势分析

辽阔的黑龙江垦区资源充足。黑龙江垦区土质优良,表现为土地有机质含量高,原生态土地没有遭到污染,为黑龙江垦区农业发展提供了优良的生态环境。黑龙江垦区除了盛产大豆、玉米、水稻、小麦等农作物外,还种植甜菜、亚麻等经济作物,广袤的土地和肥沃的耕地让垦区的农业具有了更多的优势。

(二)低运行成本优势分析

黑龙江垦区以绿色农业作为主导方向,农业生产过程是在“环境有检测、操作有规范、生产有记录”标准模式下进行,并做到产品有监管和上市有标识。但在产品推向市场的过程中,需要大量的市场营销费用,从开发市场、拓宽市场、管理市场等方面要投入很多运营成本,这些成本既包括广告宣传费用,也包括运输过程中发生的费用及营销人员和机构的管理成本。如果将这些农产品资源就地加工转化,这些成本将会节约下来。

作为珠三角经济带的粮食加工行业,有技术上的优势,有资金的基础,但在本地区建立加工企业土地征用费用很高,劳动力价格也比黑龙江高,把工厂建在黑龙江垦区,将节省大量资金支出,实现低成本的原材料消耗,低成本的劳动力耗费,获得高收益的成果。建设“企业+基地+效益”的双赢经营模式,确保黑龙江垦区农业经济和珠三角高新技术产业链质量效益双提高。

(三)南北文化融合优势

加强两个不同经济带的技术合作与产业结构调整,使先进的生产力在少数条件好的地方发展,并形成增长极。广州、深圳是带动珠三角地区经济发展的增长极,在管理方式、管理理念方面比较先进;人才资源聚集丰富、资金比较丰厚;产品研发技术先进。如何将黑龙江垦区资源优势得到更大的利用,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南北两大区域存在的经济发展不平衡,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将珠三角地区的部分高新技术产业和黑龙江垦区的优越资源相互整合,两个不同经济带就可以积极发展自己的优势项目,实现优势互补。作为人口剧增的珠三角地区聚集了全国高层次、高素质管理人才,在实施企业融合后,会对黑龙江垦区的人才培养带来新的变化。先进的管理理念,严谨科学的管理制度,会给黑龙江垦区带来一次经营理念上的创新,从而全面推动黑龙江垦区产业升级进程,同时也加速珠三角经济带的大幅发展,实现双向共赢。

三、两个不同经济带整合的具体实施办法

(一)整合后的生产基地建设方案

两个不同经济带整合后,生产基地建设在原材料生产地——黑龙江垦区。

1.黑龙江垦区交通条件便利。黑龙江北边比邻俄罗斯口岸,南边高速公路直通三亚,大连、北京、珠三角航班通航全国各大城市,黑龙江垦区的公路、水路、航空四通八达,产品进出口条件具备,地理位置优越,土地辽阔,征用土地成本比珠三角区域低,资源利用的成本将会大幅降低。

2.黑龙江垦区劳动力市场充足。2021年黑龙江的高校毕业生有21.9万人,年轻人更愿意选择南方寻求就业机会,造成人口集中在密集的珠三角地区,而黑龙江省的人力资源流失严重。若能令这些专业技术人才在自家门口找到南方高新技术产业的就业机会,则属一举两得。

3.黑龙江垦区原材料市场供应充足,粮食产量年年攀升。黑龙江垦区粮食产量连续十年稳定在400亿斤以上,粮食丰收、储备充足。这些优质绿色产品获得国家和世界ISO认证,质量有保证,对整合后企业的发展将是最大的支持和保证。

(二)整合后人力资源配置方案

两个不同经济带整合后的新型企业管理人才和技术服务人员选配主要来自珠三角地区的高科技人才库和黑龙江垦区的农业专家库,产品的研发和企业管理模式借鉴珠三角地区的经验,在经营理念和机制创新方面创建新的南北结合模式。

(三)整合后新产品开发方案

珠三角经济带由于自然资源要素贫乏,农业用地偏少,其主要产业优势是加工产业,技术含量、附加值高的产业。整合后的企业在农副产品加工、木材加工和草制品等劳动密集型产业方面开发新产品,对合作发展前景可期。黑龙江垦区的劳动力成本较珠三角地区低,资源优势将会得到资本的投资和技术的供给能力支撑,结合先进的管理理念,可以推动生产力的高速发展。所以,两个不同经济带整合对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具有比较优势。

四、两个不同经济带整合后效果分析

(一)整合带来了经济增长极

目前,珠三角地区经济发展的增长极是广州、深圳,而江门、肇庆等地区经济增长主要依靠其自然资源的优势,区域内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制约了珠三角经济发展。将黑龙江垦区的资源优势引入这些地区,可以打破瓶颈。作为黑龙江垦区要找到自己的准确定位,要确立好主导产业、支柱产业、关联产业等相关性产业,积极发展自己的优势项目,优化资本结构,引进先进的管理模式和科学技术,推动生产力大幅度提高,达到产品不断升级,经济效益快速增长。

(二)共同迈进国际高水平行列

两个不同经济带优势整合,以科技力量驱动资源优势凸显成效,让丰富的黑龙江垦区资源达到快速增值增效,同时珠三角经济带发展也会因此得到资源优势的助力,加上高新技术产业科技创新的动力,突飞猛进。两个不同经济带的经济都会由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战略向劳动力集约型的经济发展战略转移,双方充分利用本地区的各种优势,促进科技经济一体化,实现双向经济增长。

(三)人才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

两个不同经济带的互补加大了人才流动和经验的交流频次,人力资源的潜能将会得到发掘。作为黑龙江垦区的人力资源流失问题也会得到改善和解决,劳动力素质会不断提高。同时,珠三角经济带的管理技术、产品研发技术、制造技术将有机会得到施展。所以两个不同经济带的优势互补,实现了人才的有效应用。人的因素是管理过程中最主要的因素,发挥人的能动性去带动产品研发和设计理念的创新,从而推动两个不同经济带产业升级,实现双向经济管理上水平,提高国际竞争力。

猜你喜欢

黑龙江垦区珠三角经济带
养殖面积逐年减少!珠三角这条鱼曾风靡一时,为何现在渔民都不愿养殖它?
一条江的嬗变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之路
陕西呼应长江经济带
黑龙江垦区预计粮食总产421亿斤
制造业“逃离”珠三角?
珠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建设进入施工期
黑龙江垦区预计粮食总产421亿斤
长江经济带与汉江生态经济带如何协调融合
黑龙江垦区闹春耕
黑龙江垦区北安管理局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的测算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