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赓续革命精神 培育核心素养

2023-03-22广州市番禺区洛浦沙滘中学谢桂波

师道(教研) 2023年1期
关键词:党史革命红色

文广州市番禺区洛浦沙滘中学 谢桂波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我们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上需要应对的问题更加错综复杂。李大钊说过:“有时走到艰难险阻的境界,这是全靠雄健的精神才能够冲过去的。”在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中有机融合革命精神资源,既实现了得天独厚的育人功能,又践行了新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是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培育初中生核心素养的应有之义。

一、融入革命精神的价值

习主席高度重视、亲抓实抓,每到一地考察都要瞻仰革命圣地、红色旧址、革命历史纪念场所,带头缅怀革命先烈、宣扬英雄模范、讲述红色故事、阐述革命精神,有力带动全党全民学传统、续根脉、守初心。

1.有利于学生全面理解革命传统革命精神的教育价值,传承革命传统基因

革命精神具有天然的育人功能,其象征着先辈们在革命中的理想信念、高尚道德、创新素质、健康情感等。它不但与中学生道德与法治教育在内涵和价值取向上是一脉相承,更是其重要渊源、精神纽带和重要组成部分。我们需要传承与弘扬革命精神这一宝贵精神财富,并运用革命精神资源成果,推进其进校园、进课堂、进教材、进实践,不断增强革命传统教育的感染力和说服力,引导中学生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与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

2.有利于进一步发挥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的德育功能,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道德与法治课教材内外的革命传统革命精神是我们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宝贵资源,教学工作中发挥革命传统革命精神的教育价值,帮助学生坚定文化自信、培育爱国主义情怀、树立奋斗精神。如在讲授九年级上册第二课第一框“时代需要弘扬创新精神”,我就引用了课本第26页探究与分享的吴孟超、裘法祖和王红阳的创新事迹,然后让学生列举“共和国勋章”获得者钟南山院士在抗疫中有关创新医学研究的感人事迹,结合初中道德与法治的家国教材,运用名人故事和名人事迹,激发学生爱国热情。

3.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政治修养,为青少年成长提供强有力的精神支柱和政治灵魂

革命传统精神是党在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中凝练而成的宝贵精神财富,是每一代革命英雄们的精神和价值体现。这些精神用于生活、学习和工作上,在当代依然有着强大的生命力,能够引领着积极的方向,为当代青少年成长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思想支持。

二、与革命传统精神有机融合的策略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与革命精神融合是落实新课标(2022)的体现之一,因为该课程总体上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循教育教学规律,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新课标聚焦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培养学生适应发展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引导学生明确人生发展方向,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必须以核心素养的培养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1.坚持鲜明的政治导向,改进革命传统教育的教学理念

由于革命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紧密联系,因此在进行革命传统教育时,要结合本土革命精神,积极倡导、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实现我国青少年道德与法治教育的价值素养要求。

如在教学九年级上册“高扬民族精神”这一知识点时,我利用番禺的革命传统故事之《番禺植地庄抗战故事》,让学生能深入了解番禺的革命传统历史,既让他们对民族精神的核心“爱国主义”有了深层的理解,还可以学党史、强信念、跟党走,传承革命传统基因,争做时代新人。从而打破学生认为革命传统革命人物已经过时的固有观念,可通过重新解读革命传统革命精神,理解其人文价值、历史印证价值、继承价值、政治教育价值、长远理想价值、道德价值等多方面的教育价值。

2.坚持清晰的价值导向,高效整合教材的革命精神资源

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中革命精神资源具有本土特性,让学生发掘地方性革命精神资源,不但盘活了革命传统革命教育资源,还能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创新学科德育的形式和内容并以阶梯化呈现。

一方面通过校本教材有效整合,灵活运用学校的校本革命传统资源,如与爱国相关的校园景观、雕塑、校园文化,甚至学校的党政工作通知(除保密内容外)等都可作为革命精神价值引领。例如我在《基于SOLO理论的解题与党知识的融合》专题复习公开课中,为完成研学案4道有关对党的认识的填空题,插播了当天我校党支部全体党员老师清扫校外学生安全通道志愿服务活动的通知,当时学生一下子兴奋起来了,不约而同地感谢党员老师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当场表态自己将奋勇拼搏,争取中考取得更大进步以感恩党、感恩老师,因此学生在完成此填空题和后面变式训练正确率很高,如此接地气地让学生亲身感受党的宗旨、发展思想,加深了学生对党的认同,他们感恩党的情感得到了升华。

另一方面让学生收集其住所附近的乡土革命传统人物故居或事迹、革命遗址等,如我在讲九年级上册第五课第二框“凝聚价值追求”的内容,课前开展了“我心中的革命人物”小视频征集活动,指导每个学生选择一个革命人物,用1-3分钟,借助抖音、快手、微视等网络工具,做成短小精悍、简单明了的小视频,然后把这些小视频分类整理,做成资源库,用于课堂教学当中,成为学科教育的新素材。

3.坚持明确的知行要求,运用“融·合”课堂教学模式培育学生革命精神

教师在设定教学目标时要确保目标的适切性和可操作性。“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教学中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实际,通过课堂提问、课后练习拓展布置合理、恰当、灵活的开放性“红色作业”,如抗疫精神、女排精神、脱贫攻坚精神、航天精神等;也可借助艺术创作开展“红色歌曲”“红色绘画”“红色播报”等与音乐、美术等学科融合的实践创新类作业。

在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大庆前夕,我抓住这一契机对九年级学生开展了“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专题复习,通过主题演讲、手抄报比赛、庆祝大会观后感、练习题等形式,让学生深刻认识到伟大的建党精神,强烈感受党具有强大的领导力和执政力。让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共产党展示在学生面前。正如今年广州道德与法治科中考第23题延续了近几年中考的考查题型,以长征精神为主题,引用半条棉被的故事和黄文秀的故事,展示革命时期和新时代的中国共产党人,让学生对不同时期党员先锋所彰显的中国精神进行解读和学习,考查学生结合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和人民性进行升华的能力,这不正是与道德与法治学科的“一核四层四翼”要求如出一撤吗?

培育革命精神不但要充分利用地方红色资源,如走进党史纪念馆、博物馆、档案馆、展览等教育基地,引导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党的历史;也可以通过VR虚拟现实等互联网技术创新式创设情景开展红色云阅读、云旅游党史等沉浸式教学,让青少年在不同场景之中体验为什么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激发学习党史的浓厚兴趣,在党史学习中获得启发、汲取红色力量;而且还可结合“双减政策”的相关要求,布置融合党史教育的创新性作业,让学生在课内外作业中充分感悟、体验。

例如,今年寒假我给学生布置了“思政课与党史学习融合教育”主题作业,一方面通过红色研学线路让学生亲身体验番禺区13个红色革命遗址景点,实现零距离地与红色资源面对面地进行学习,让学生感受到红色文化蕴含的革命精神,学生还可以借助笔墨抒发自己的情怀,把自己想对烈士说的心里话吐露出来,用心声表达对烈士的崇敬和热爱,从而激发爱祖国、爱人民、爱党,从而实现思想与行为的统一。另一方面通过思维导图的方式,让学生通过灵动的笔画和生动的色彩勾勒红色人物,把优秀共产党员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高尚情怀活灵活现地展现出来。

综上所述,通过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的革命精神教育融合,紧贴党史等时政热点,加深初中生对革命传统精神的认知,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相传,从而高质量推进思政课立德树人任务的完成,更以优异的思政课融合教育实践党的二十大精神!

猜你喜欢

党史革命红色
第一次学党史
红色是什么
党史告诉我们什么?
百年党史的重要启示
党史上的今天
红色在哪里?
追忆红色浪漫
革命人永远是年轻
粉红革命
掀起秋冬潮流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