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共建共治共享视角下完善基层治理平台的研究

2023-03-21陈国有

活力 2023年1期
关键词:网格化网格党组织

陈国有

(中共黄山市屯溪区委党校,黄山 245000)

引 言

“社区”一词源于拉丁语,意思是共同的东西和亲密的伙伴关系。尽管学术界对社区的定义各不相同,但在构成社区的基本要素上大家的认识还是基本一致的,它就是一个聚居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人们所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从这个意义上说,它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是国家治理的基本单元和关键环节。对此,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完善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的基层治理平台,健全城乡社区治理体系”。本文从基于共建共治共享视角,围绕完善基层治理平台进行分析阐述,以期提升基层社区治理效果。

一、基层治理平台的作用

基层治理平台主要包括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三者之间互为补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具体作用如下。

(一)网格化管理,让工作方式从粗放化向精准化转变

现代生活方式改变了居民对于团体组织的依赖,对于基层治理提出了更加人性化、个性化的需求,这就要求基层工作人员必须逐步过渡到精准化管理模式中。网格化管理就是通过在社会管理中引入“网格管理”这一途径,在“纵向到底、横向到边”中为不同的家庭单元提供更加个性化管理,做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征程一个不掉队。

(二)精细化服务,让工作重点从管理为主向服务为主转变

传统“以县为主”的运行体制决定了县以上政府是管理资源的掌控者,形成的部门单兵作战、政府单一治理的“条条为主”模式,意味着很多公共资源无法及时调配到基层,不能够为基层治理提供及时有力的资源保障,阻碍了基层行政部门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实行精细化服务,就是通过“条条为主”向“条块结合”转变,能够科学、精准地集中不同部门、行业力量和资源来解决基层治理中面临的主次问题,在发挥组织优势中不断强化为基层群众服务的能力和效果,顺应了我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三)信息化支撑,让工作决策从自上而下向自下而上转变

我们的一些决策部署在基层很难落实或遭受较大阻力,主要原因是部分政策制定者缺少必要的基层调研,不能客观真实地反映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同时,不同部门在管理中往往专注于职责范围内的业务,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中缺少必要的平行沟通、上下交流,导致信息不畅不通。基于“互联网+”的信息化可以将不同部门的工作有机融合到“五位一体”大格局中,决策者能够迅速以不同形式、途径和群众面对面、心与心交流,及时掌握他们的利益诉求和意见建议,在提高基层管理效率的同时也提高了基层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

总之,完善基层治理平台就是以人为本、以人民为中心,直面当前社会主要矛盾,推动更多资源和力量下沉到一线。同时,在基层社区坚持和发展新时代的“枫桥经验”,畅通群众诉求表达渠道,及时把人民内部各种矛盾和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中,全面提升社会治理效能。

二、当前基层治理平台存在的不足

近年来,随着我国大力发展城镇化,城市人口快速增长,在加速推进村改居、村转社区中,城乡基层呈现多元化交织状态,给社区治理带来诸多新情况、新问题。

(一)组织力量弱化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一百一十一条规定:城市和农村按居民居住地区设立的居民委员会和村民委员会是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我国基层通过民主选举的方式来进行群众性自治,但是很多基层地区选举换届结束后,各村、社区之间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就充分暴露出来。例如,出现了许多“软弱涣散”等类型的基层党组织,导致网格管理弱化、虚化。又如,一些“众望所归”的干部难履其职,大部分群众又很难真正参与到公共事务管理中,形成了“民主选举后的村治困境”。

(二)管理理念偏差

一些基层党组织在一定程度上过于强调上级组织要求,党建工作和中心工作“两张皮”;党的组织和工作不能及时跟上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新就业群体需求;精细化服务仅仅体现在计生、办证等方面,忽略了群众的主体需求和现实情况。同时,网格化管理目前在我国中西部基层地区仍然处于探索发展阶段。在探索网格化管理模式和标准中,又因照搬照抄发达地区的方式方法,反而影响了治理效果。

(三)保障供给不力

政府财政是现阶段基层网格化管理的主要资金来源,民间组织和企事业单位对于平台建设提供的资金赞助、捐献等才处于起步阶段。而基层治理平台正如“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往往涉及方方面面,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投入就会让地方财政捉襟见肘,有限的经费往往倾斜于所谓的“重点社区”“窗口社区”,从而有悖于“共建共治共享”这一目的。

(四)激励机制缺乏

“乡政村治”是我国乡村社区治理的主要模式,这种治理模式同时具备行政性、集权性和自治性。这也反映了社区面临着自治、法治、德治自行选择的复杂性。同时,“上面千行线,下面一根针”现状,让工作人员普遍压力很大。虽然近年来国家坚持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基层工作人员呈现年轻化、专业化趋势,但以上种种原因导致他们对基层工作缺乏信心,“随时要走”的想法十分强烈,自然影响了基层工作人员队伍稳定。

三、基层治理平台的完善路径

完善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的基层治理平台,目的是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城乡社区治理体系。针对上述分析,基层治理平台的完善路径主要如下。

(一)在网格化管理中突出党建引领作用

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2018年7月,习近平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强调,基层党组织必须更好发挥政治引领作用,让各类组织能够在运行中更好地贯彻党的意志主张,确保基层治理能够沿着正确方向发展。如何发挥党建引领这种政治优势?

1.全网格覆盖

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这是党建引领的前提和保证。首先,优化一级网格,以社区或行政村为单元组建,由社区、村党组织书记担任网格长,明确县级领导或下派干部包保联系。其次,做实二级网格。城市以住宅小区等相对独立的封闭区域为单元组建、农村以村民组或自然村为单元组建,每个网格原则上成立一个网格党支部或党小组,由村、社区党组织成员或党员骨干担任网格党组织书记兼网格长,聘用熟悉网格情况、责任心强的人员担任网格员,村、社区“两委”成员一般不兼任网格员。最后,健全三级网格。以楼栋或20~30户农户为单元组建,由本网格中熟悉情况、责任心强的党员、村(居)民代表等担任网格员,负责村(居)民组织发动工作,落实一级、二级网格交办的各项任务。如果三级网格中党员3人以下或党员3人以上暂时没有合适党支部书记人选的,可以组建由社区党组织班子成员牵头,党组织关系在社区相应的在职党员参与党的工作小组,履行网格党支部有关职责,确保“社区党组织+小区(网格)党支部+楼栋党小组”的组织体系全覆盖。

2.吸纳辅助力量

依靠群众、密切联系群众是我党的优良传统。诸如身边许多见于报端的社区保洁员发现并抢救独居老人、社区大妈发现小区煤气泄漏等“大小事”,就是依赖于人民群众的广泛参与。党组织既要发展喜欢管闲事的“朝阳大妈”,也要充分吸纳党员志愿者、群团组织等力量,特别是对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新就业群体的培育,让更多志愿者参与到网格管理中。

3.提升组织能力

党建引领最终要回到党的建设这一根本上来。要从加强政治、思想、组织、作风、纪律和制度六大方面入手,以此提升基层党组织的政治能力、思想能力、组织能力、作风能力、纪律能力和制度能力,最终把这六项能力合成为组织能力,才能保证党建和基层治理在一个方向上,该方向就是基层治理能力发挥作用或功能的方向,自然也是组织力的作用方向,如此才能保证党建和基层治理相一致。从这个意义上说,提升基层党组织的组织能力,就是提高基层党组织的治理能力或基层治理能力。

(二)在精细化服务中突出有为政府

我们常说,要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其本质就是需要我们的政府在为民服务中“有为”。

1.建立准入清单机制

乡镇要围绕“最多跑一次”改革等中心工作,依法依规整合党建、便民服务、社会治理、巡查执法和经济发展等多个专业网格,在实现“多网合一、一网多能”中理清权责,建立准入清单事项。例如,一些地方就明确了“两个清单”,一个清单是明确社区必须独立履职事项,另一个清单则是依法协助政府工作事项。各方在清单机制中,就会各尽其职、各负其责,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做到为基层减负。

2.创新联系群众机制

加大对弱势群体的关注力度,在健全民情访谈、信访接待、包保等常态化制度的同时,更应注重长效化。例如,一些地方通过“长板凳”“议事亭”“红色驿站”等联系服务群众机制,定时定点让领导干部和群众面对面进行恳谈。又如,通过打造“红色物业”“红领管家”等品牌,把社区党组织、业委会及物业公司三方联动起来,从而形成“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民有所求、我有所为”的全方位工作机制。

3.健全闭环运行机制

社区要及时根据网格中的情况制定问题、措施、责任和成效“四清单”,镇街要对照这些清单内容结合网格的职责清单范围进行派单,网格人员对照清单进行办理;如果清单中事项超出了网格党组织能力范围,则由镇街党委来负责协调解决;如果事项主体责任在县直单位,通过县、镇街、村(社区)、网格“四级联动”办理,在闭环运行机制中确保大事不出“网”、小事不出“格”。

4.强化管理评价机制

首先,明确网格人员职责。优化调整当前农村领域党的建设、综治、疫情防控、乡村振兴等多张网格,实现“多网合一”。其次,要制定明确的考核方案和管理评价体系。对网格员的日常巡查、反诈宣传、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等工作情况由镇街党委进行全面考核,并将评价结果纳入有关人员的绩效评定和年度考核中。例如,及时评选优秀网格员、通过微信公众号推出“最美网格员”专栏等,发挥榜样引领作用。又如,全日制普通高校毕业生任专职网格员考核优秀的,可报考面向优秀社区工作者的事业单位招考职位等。再次,提高报酬待遇。社区专职工作者的薪酬待遇要根据本地区实际,建立合理稳定的薪酬增长机制,加大从优秀社区工作者中招录公务员和招聘事业编制人员力度,畅通上升渠道等,激发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在信息化支撑中突出快速高效

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化的支撑愈加明显重要。

1.保持信息对称

一方面,通过网格员人熟、地熟、情况熟的最灵敏触角,一级网格及时把二、三级网格反馈的人员变动、生产生活、弱势群体等信息进行梳理,实现社情民意网格中全掌握。另一方面,通过不同媒介将有关信息及时进行公开、公示,让政府部门和基层群众都能够明确网格覆盖区域、边界和网格人员电话等信息,这样就能够让群众迅速就有关事项和网格人员进行交流沟通,确保信息畅通。

2.优化信息平台

首先,增强社区信息化应用能力,将社区信息化建设纳入市、县(区)社会服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总规划,充分发挥“网上办事大厅”等App的信息化平台作用。其次,依托“互联网+政务服务”,构建共享信息数据库,加大信息推送力度。同时,推进数字社区建设,开发智慧社区智能终端,实现服务项目、资源和信息的多平台交互和多终端同步,从而使基层治理平台各要素之间实现协同、优化、高效的目的。

结 语

总之,只有在网格化管理中突出党建引领作用、在精细化服务中突出有为政府、在信息化支撑中突出快速高效,基层治理平台就能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显著优势,充分激发各类社会组织、全体群众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在共建共治共享中助力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

猜你喜欢

网格化网格党组织
用全等三角形破解网格题
以党建网格化探索“户长制”治理新路子
清华党组织公开
以提升组织力为抓手建设全面过硬的国企党组织
反射的椭圆随机偏微分方程的网格逼近
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思考和实践
重叠网格装配中的一种改进ADT搜索方法
城市大气污染防治网格化管理信息系统设计
化解难题,力促环境监管网格化见实效
基于曲面展开的自由曲面网格划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