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过程人民民主话语权的科学内涵、要素结构与构建维度

2023-03-19蔡文成马欣睿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 2023年5期
关键词:全过程人民民主科学内涵话语权

蔡文成 马欣睿

[内容提要] 全过程人民民主话语权是以话语的形式来表达和传播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思想理论、价值诉求、制度体系、运行机制和参与实践,以展现我国人民当家作主的生动实践,增强中国民主模式对世界民主发展的影响力,引导人们自觉接受和认同社会主义民主观的话语主导权,具有话语权利、话语权力和话语权威三重内涵。全过程人民民主话语的创造、阐释、传播和引领构成全过程人民民主话语权的要素结构,并按照一定的作用机理和运行逻辑,使全过程人民民主话语权发挥出相应的话语效能。遵循全过程人民民主话语权的要素结构和作用机理,应从全过程人民民主话语表征力、话语诠释力、话语传播力和话语引领力四个维度构建全过程人民民主话语权。

[关键词] 全过程人民民主;话语权;科学内涵;要素结构;构建维度

[作者简介] 蔡文成,法学博士,兰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马欣睿,兰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

* 本文系2 0 2 2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理论与实践研究”(项目批准号: 2 2 V R C 1 2 2)、2 0 2 1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国历史研究院重大历史问题研究专项(项目批准号: 2 1@ WT G 0 0 2)的阶段性成果。

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中,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追求民主、发展民主、探索民主,创造了全过程人民民主这一不同于西式民主的新型民主形态。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过程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属性,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 1]全过程人民民主彰显了社会主义国家性质,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开创了人类政治文明新形态,为人类民主事业的发展探索出一条新路径。长期以来,西方国家凭借在经济、科技和军事等领域的优势,大力向全世界传播诸如“三权分立”“议会制”“竞争选举”等西式民主话语,并通过所谓的科学化和合法性的逻辑证明确立起民主话语霸权,不仅垄断了民主概念的定义权、民主理论的解释权、民主成效的评判权,而且向其他国家强行输出自由主义民主理论,并以此为标准评判其他国家的民主,还借此否认中国政治制度的民主属性,质疑中国国家政权的合法性,抹杀中国民主事业的发展成就,诋毁中国民主形象。在西方国家建构并巩固民主话语霸权和中国民主健康发展的背景下,构建全过程人民民主话语权成为超越西方民主话语逻辑、打破西方民主话语霸权的必然要求,也是讲好中国民主故事、传播中国民主声音、塑造中国民主形象的现实需要。全过程人民民主话语权的构建,以界定和分析全过程人民民主话语权的科学内涵和要素结构为逻辑前提,以要素结构和运作机理为依据确定构建维度,为全过程人民民主话语权的构建和提升提供理论参考和方向指引。

一、全过程人民民主话语权的科学内涵

界定和阐释全过程人民民主话语权的科学内涵,是全过程人民民主话语权构建的前提。

对全过程人民民主话语权进行界定和阐释,一是要科学全面地认识全过程人民民主。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一种由民主理论、民主价值、民主制度、民主机制和民主实践共同组成的系统的复合框架,具有完整、协同、有序的结构体系。从民主理论来看,民主本质论、民主发展论、民主价值论、民主制度论、民主形式论、民主效能论、民主实践论、民主标准论等重要论述共同组成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科学理论体系;从民主价值来看,人民至上是全过程人民民主始终不渝的价值目标;从民主制度来看,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和重要政治制度共同架构起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体系;从民主机制来看,科学的民主引领机制、广泛的民主参与机制、多元的民主协商机制和全面的民主协同机制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治理机制[ 2];从民主实践来看,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一同描绘了我国人民生动、真实和完整的民主政治生活图景。

二是要正确理解话语权的基本内涵。作为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话语权是利用话语的形式来表达和传播主体的思想观念,影响社会活动的进行与发展,引导话语受众自觉认同和接受话语表征对象的话语主导权,具有权利、权力和权威三重属性。其中,权利属性,强调运用话语进行言说、传播和影响话语受众的资格和自由;权力属性,强调通过话语对话语受众和话语环境产生作用和影响;权威属性,强调话语受众对话语表征对象的自觉认同。话语权是在与话语受众平等公正、相互尊重、和谐互助的交流对话中实现的,不是通过暴力手段和强制措施获得的。[ 3]话语权的根本目标是话语受众能够透过话语主体创造的话语内容认识和理解话语表征对象,从而形成对话语表征对象的自觉认同和信服。

因此,全过程人民民主话语权是以话语的形式来表达和传播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思想理论、价值诉求、制度体系、运行机制和参与实践,以展现我国人民当家作主的生动实践,增强中国民主模式对世界民主发展的影响力,引导人们自觉接受和認同社会主义民主观的话语主导权。

1 .全过程人民民主话语权是一种“话语权利”

人民当家作主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本质特征和价值追求。人民当家作主的生动实践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直接表现。全过程人民民主话语权是运用话语的形式展现我国人民当家作主的生动实践的话语权利,主要表现为自觉和主动讲述我国人民群众的民主政治生活和中国民主的独有特色。在中国,人民群众拥有广泛和真实的民主权利,不仅仅拥有周期性、间歇性的选举权,而且可以通过特定的制度体系、法律规范和运行机制全面地、经常性地参与民主政治生活,充分表达政治意愿,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为上到国家事务下到基层事务贡献智慧和力量。例如,在“十四五”规划建议的起草阶段,建议稿起草组对从网上征求到的人民群众的建议和意见进行详尽全面的分析,并在撰写和修改中覆盖人民群众的建议和意见5 4 6条,这充分体现了人民群众的意愿、诉求和智慧。在我国民主政治建设和发展过程中,探索出了“协商民主”这一中国独特、独有、独到的民主形式,让处于不同行业、不同阶层、不同团体的人民群众在决策前对公共领域的重要问题进行充分的交流、讨论与协商,尽可能地达成共识,这对于促进科学民主决策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参照作用。此外,各类民主参与渠道和形式层出不穷,如基层立法联系点、民主恳谈会、“圆桌会”、“小院议事厅”、网站阳光平台等为人民群众的广泛政治参与提供了充足的机会和广阔的空间,使人民群众能够对与自身利益和诉求密切相关的事务进行充分讨论与协商,不仅为各级决策层制定公共政策提供了参考和借鉴,有效夯实公共政策的民意基础,而且能够对各级国家机关及公职人员进行监督,确保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的处理依法依规推进,保证权力能够正确和有效行使,预防权力异化为少数人谋取私利的工具。

2 .全过程人民民主话语权是一种“话语权力”

米歇尔·福柯指出:“哪里有话语,哪里就有权力,权力是话语运作的无所不在的支配力量。”[ 4]话语不只是指代和表征现实对象的语言符号,而且是在实践中建构整个世界的意义,影响、支配社会成员的思维和行动,使社会活动都能够按照话语的意义运行和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话语权是运用话语呈现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理论内涵、运行机理、价值目标、政治立场和实践图景,并在此过程中定义民主概念、阐释民主实践、评判民主发展、提供民主智慧的话语权力,主要表现为中国民主模式对世界民主发展的影响力。“民主”发源于古希腊,其本义是“统治归于人民”或人民主权。在西方民主话语霸权的主导下,民主的本义逐渐被异化为“人民选择统治者”,“民主”变成了“选主”。全过程人民民主重新赋予民主以人民属性,通过民主选举选出的人民代表来源于人民群众并真正代表人民的根本利益,使民主的本质重新回归至“人民的统治”和“人民当家作主”,国家权力由占人口绝大多数的人民群众掌握和行使。基于对民主的重新定义,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政治价值、政治制度和政治发展都围绕保障人民权益和实现国家良政善治展开。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中国民主模式的具体表达,标识了中国民主模式的独特性和先进性。以全过程人民民主为实践形式的中国民主模式,不仅使民主从西方民主理论中的资本逻辑和精英逻辑的窠臼中还原出来,恢复了民主的本义,而且结合中国的民主发展实际开创了人类民主理论的新范式,丰富了人类民主理念,拓宽了人类实现民主、发展民主的渠道,并以“中国之治”战胜了“西方之乱”,打破了西方民主制度与模式的“不败神话”,破除了各国以西方制度为归宿的历史观的统治,为世界民主发展提供了新的方案和新的智慧,指引各国探索属于自己的民主模式,始终把人民作为制度设计和架构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互相尊重、合作共赢作为不同国家民主模式交流互鉴的准则。

3 .全过程人民民主话语权是一种“话语权威”

全过程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观的实践形态和现实表现,社会主义民主观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理论指导和内在核心。就个人层面而言,全过程人民民主话语权是使话语受众自觉认同和信服全过程人民民主话语所包含的思想理论、具体实践、制度程序、价值诉求等要素,进而真正和自觉形成对社会主义民主观的理论认同、实践认同、价值认同和情感认同,并以此为基础对自身的民主观念和政治行为进行完善或重塑的话语权威。就国家层面而言,全过程人民民主话语权强调中国民主形象的真实展现以及使世界各国认识到社会主义民主对人类民主事业发展的积极作用和参照意义。从这两个层面来看,全过程人民民主话语权的话语效能体现为两个方面:第一,中国人民能够接受和认可马克思主义民主观的深刻内涵和价值指向,并根据马克思主义民主观塑造自己的政治认知、政治情感和政治行为;第二,其他国家的民众能够看到中国真实的民主发展情况以及中国人民在中国民主制度和体制下的生活状况,并从中认识到社会主义民主观的理论科学性与创新性及其对人类发展史上其他民主理念的批判性超越。西方马克思主义者葛兰西认为,“文化领导权”不是通过命令、服从等外在的强制性手段确立的,而是基于民众自觉认同统治阶级的文化和意识形态实现的。“自觉认同”标识了社会主义民主观被接纳和认可的自由属性,反映了全过程人民民主话语权实现与获得的非强制性,即話语受众对社会主义民主观的自觉认同源于全过程人民民主话语背后思想意识的真理性和实践活动的合理性,源于话语受众对社会主义民主观自觉、科学、理性的分析和比较,而不是通过思想控制、殖民入侵、“和平演变”、“颜色革命”等强制性和非道德手段实现的。在国内,引导人民群众理解和认可全过程人民民主主要通过理论教育、实践宣传、政治参与等方式进行。在国际社会中,中国不会将自己的民主方案和模式强加于他国,而是积极展现国内民主的实际成效和发展经验,为世界其他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探索属于自己的民主道路提供参考。习近平指出:“世界上不存在十全十美的文明,也不存在一无是处的文明,文明没有高低、优劣之分。”[ 5]中国坚持在平等的基础上同其他国家交流互鉴,因此,全过程人民民主话语权的获得不是依靠中国向世界的单方面、强制性输出,而是依靠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家双向沟通的交互实践。

二、全过程人民民主话语权的要素结构

要素是系统的基本单元,各个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和有效衔接决定了系统存在的质量、运行的效果和功能的发挥。全过程人民民主话语权是由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基本要素按照一定的作用机理和运行逻辑组成的实践系统。全过程人民民主话语权的基本要素之间的有效互动,形成了这一实践系统的运作过程,使全过程人民民主话语权发挥出相应的话语效能。

1 .生产要素:全过程人民民主话语的创造

全过程人民民主话语的创造是指立足于我国民主理论与实践的创新和发展,创造充分彰显中国民主特色、符合话语受众特征、反映全过程人民民主生动实践的全过程人民民主话语和话语体系。全过程人民民主话语的创造是全过程人民民主话语权的前提要素,着重强调全过程人民民主话语“表达什么”。习近平指出:“要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用中国理论阐释中国实践,用中国实践升华中国理论,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更加充分、更加鲜明地展现中国故事及其背后的思想力量和精神力量。”[ 6]全过程人民民主话语的创造旨在通过生产全过程人民民主话语,表征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具体实践,向世界更好地展现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科学性和优越性、民族性和时代性、价值导向性和实践引领性。

建构充分彰显中国民主特色、符合话语受众特征、反映全过程人民民主生动实践的全过程人民民主话语和话语体系是话语受众全面正确认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前提。首先,西方民主是资产阶级在追求剩余价值最大化的历史进程中发展起来的,是为资产阶级的统治和利益服务的。而全过程人民民主生发于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民主探索史,是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在民主政治领域的体现。西方民主和全过程人民民主不同的价值原点和发展过程决定了这两种民主的话语建构模式和规律的差异性。另外,西方民主话语拥有自身特有的理论基础,如西方中心主义、罗伯特·达尔的多元民主论、约瑟夫·熊彼特的精英民主论等,为西方民主话语搭建了独有的语义框架和价值体系。西方民主话语和话语体系的建构并非基于平等交流、对话协商、合作共赢的目的,而是通过西方民主话语和话语体系的传播推翻非西方国家的民主观,动摇其国民对自己国家政治制度的自信,颠覆其国家政权,阻碍其正常稳定的发展,以稳固西方国家在世界上的霸权地位。因此,要跳出西方民主话语圈定的、既有的话语叙事方式、逻辑和目的,创造彰显中国民主特色的话语和话语体系,系统科学地表达和阐释我国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理念价值和具体实践,生动形象地彰显中国民主的独特性、先进性和优越性。其次,话语受众真正理解全过程人民民主话语和话语体系及其蕴含的民主理念和价值,是全过程人民民主话语权现实效果实现的关键。因此,在话语生产过程中要充分考虑话语受众在国家、民族、语言、文化、历史等方面的差异,提高全过程人民民主话语内容、话语表达形式与话语受众的匹配度。最后,生动、鲜活、具体的中国民主实践是全过程人民民主话语权构建的现实源泉。全过程人民民主话语和话语体系与中国民主实践的契合性和贴切度,决定了我国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实践在多大程度上为话语受众所了解和接受,从而影响话语受众对全过程人民民主这一中国民主方案、这一新型民主形态的认同度。

2 .说理要素:全过程人民民主话语的阐释

全过程人民民主话语的阐释是指通过话语对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理论内涵、政治立场、价值指向、制度运行、具体实践等要素进行说明、描述、解释和论证,使话语受众能够对全过程人民民主形成理性、系统的认识。全过程人民民主话语的阐释是全过程人民民主话语权的基础要素,着重强调全过程人民民主话语能够“说得清楚”。任何话语被认同,并不是依靠话语蕴含的权力关系,而是依靠其所具有的真理性和价值性。习近平指出:“话语的背后是思想,是‘道。”[ 7]当全过程人民民主话语背后的“道”得以阐释清楚时,才具备了向话语受众传播的合法性,进而才能突破西方民主话语的藩篱并为话语受众所认同和内化。

全过程人民民主话语阐释的目标主要体现在三方面。首先,全过程人民民主话语能够深刻解读全过程人民民主这一重大理念。从2 0 1 9年习近平提出“人民民主是一种全过程的民主”到党的二十大,全过程人民民主这一重大理念得到不断深化和发展。“三全”“三最”“四个相统一”“八个能否”“四个要看、四个更要看”等重要论断共同架构起全过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的内容框架。深入解读全过程人民民主这一重大理念,阐释其背后蕴含的深刻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是话语受众理解“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什么”的关键,指向全过程人民民主话语的理论认同。其次,全过程人民民主话语能够科学揭示全过程人民民主的运行机理。全过程人民民主依靠完整的制度体系、连贯的程序链条、完备的治理体系和多样的治理机制发挥民主治理效能。向话语受众揭示我国全过程人民民主的运作逻辑以及全过程人民民主如何赋能国家治理,这是话语受众理解“全过程人民民主如何运作”的重点,指向全过程人民民主话语的实践认同。最后,全过程人民民主话语能够有效反制西方国家对我国民主政治的污名化,这是话语受众在全过程人民民主话语与西方民主话语的激烈交锋中认识到“全过程人民民主有什么优势”的关键。马克思指出:“占统治地位的思想不过是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关系在观念上的表现,不过是以思想的形式表现出来的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关系。”[ 8]西方国家将资产阶级民主标榜为世界上最优秀、最先进、最有效的民主模式,凭借其硬实力的优势地位向全世界传播其民主理念与实践,并给异于自身民主模式的国家扣上“专制”“非自由”“无人权”的帽子。西方国家对我国民主政治的污名化不仅容易影响中国人民对国家制度的自信,而且关乎中国民主形象能否得到真实全面的对外传播,甚至还会牵涉其他涉华议题。因此,要对西方民主话语的内容和框架进行解构和批判,揭露其虚假性、欺骗性和非普世性;同时,要保证全过程人民民主话语能够传递真实全面、客观准确的观点和信息,展现真实正面的中国民主形象。

3 .传播要素:全过程人民民主话语的传播

全过程人民民主话语的传播是指运用传播工具、开拓传播场域、创新传播方法来传播全过程人民民主话语,宣传我国民主理念与实践以增强全过程人民民主话语的传播面和影响力,着重强调全过程人民民主话语能够“传出去”。全过程人民民主话语的创造和阐释是全过程人民民主话语传播的根基与前提,全过程人民民主话语传播是全过程人民民主话语的创造和阐释能够发挥其效能的中介。全过程人民民主话语传播是全过程人民民主话语权的中介要素,决定了全过程人民民主话语的传播广度、速度和深度。因此,要着眼于提高话语的传播效果,确保全过程人民民主话语能够被“听得见、信得过”。

全过程人民民主不仅赋予人民广泛而真实的民主权利,而且在國家治理中解决人民群众的烦心事、操心事、揪心事,充分保障人民群众的权益。但是在国际社会,我国的民主形象仍然以“他塑”为主导,这使其他国家的民众把西方国家为我国塑造的民主形象当作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本来样貌”,从而形成了对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偏见性认识和片面性解读。因此,应当加强传播能力建设,促进我国民主形象由以“他塑”为主导向“自塑”转型,摆脱“有理说不出、说了传不开的境地”[ 9],向世界展现我国民主方案的优越性和先进性。全过程人民民主话语的传播既坚持一般的话语传播规律,又遵照基于民主产生的特殊要求。话语传播是话语主体与话语受众运用传播介体进行的有目的、有计划的话语传递活动。全过程人民民主话语由话语主体生成并借助一定媒介传播至话语受众,之后话语主体结合话语受众的反应,对话语内容及表达方式进行评估和调整,再向话语受众传播,这是全过程人民民主话语的传播过程。但是,“民主是国家形式,是国家形态的一种”[ 1 0],关乎一个国家的制度架构和政治基础,因此在传播反映和解读我国民主理念和实践话语时,应保持对其他国家民主模式的尊重。

4 .认同要素:全过程人民民主话语的引领

全过程人民民主话语的引领是指通过话语生产与传播使全过程人民民主为话语受众所接受和认同,让国内外话语受众能够看清民主的“本来样貌”,使国内话语受众树立马克思主义民主观,并增强中国民主方案在国际社会的影响力、说服力和贡献力。全过程人民民主话语的引领是全过程人民民主话语权的终极要素,着重强调全过程人民民主话语“说了有人信”。话语的生产、阐释和传播的最终目的是为话语背后蕴含的真理和价值被话语受众认同筑牢基础和搭建桥梁,而全过程人民民主话语的引领是让国内外话语受众形成对全过程人民民主话语的思想认同、理论认同、价值认同和情感认同,从而消除西方国家对我国民主发展的污名化,使中国的民主形象能够真实、立体、全面地展现在世界人民面前。因此,全过程人民民主话语的引领是全过程人民民主话语的创造、阐释和传播的终极目标,是树立全过程人民民主话语权威的“最后一公里”。

全过程人民民主话语的引领的合法性,源自全过程人民民主作为人类历史上的新型民主形态对真正民主制度的回归和复原。全过程人民民主实现了民主的本质由“人民选择统治者”向“人民当家作主”的还原,突破了西方民主以民主程序和形式作为民主评价标准的局限,为评价一个国家是否民主提供了更具客观性、公正性、包容性的标准,还将民主原有和应有的价值从西方民主崇尚的“金钱”中脱离出来,使其重新回到“人民”的怀抱中。理解全过程人民民主话语的引领的核心要义和价值旨趣,要着眼于国内和国际两种不同的环境。在国内,民主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要素,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组成部分。关于中国式现代化,邓小平指出:“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的现代化。”[ 1 1]民主不仅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发展的政治模式,而且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显著标识。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民主标识了我们要建设以民主为运转中轴的国家,建设具有民主协商氛围的社会,培育以民主为生活方式和行为准则的公民。因此,民主为我国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政治保障,为人民群众维护自身权益和实现全面发展提供了政治行为准则。改革开放以来,大量有关西方民主政治的著作被译介到中国,使一些人产生了盲目崇拜西方民主制度的心理。[ 1 2]因此在国内场域,全过程人民民主话语的引领旨在祛除西方民主思潮的迷雾,引导中国人民树立马克思主义民主观,增强对我国制度的政治认同。在国际上,民主是全人类的共同价值,但是实现方式和道路并不是唯一的。“民主是历史的、具体的、发展的,各国民主植根于本国的历史文化传统,成长于本国人民的实践探索和智慧创造,民主道路不同,民主形态各异。”[ 1 3] 2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世界意义在于,动摇了西方民主模式在人类政治发展史上的统治地位,开辟了人类实现民主的新道路,推动了国际关系的民主化,加强了不同国家、不同制度和不同文化的交流互鉴。因此在国际场域,全过程人民民主话语的引领旨在解构西方民主话语和话语体系,打破西方民主在政治话语领域的霸权地位,引导世界各国人民探索符合自身国情的民主道路,推动各国在面对国际事务时采取民主平等、公平正义的处理方式,促进世界各国对民主理念和制度的交流学习,在平等、友善、和谐的交流中取长补短,共同促进人类民主事业积极发展。

三、全过程人民民主话语权的构建维度

全过程人民民主话语权的要素结构及其背后的作用机理是构建全过程人民民主话语权的参照指向。全过程人民民主话语权的四个要素是其效能发挥的要件,它们按照“话语生产—话语说理—话语传播—话语认同”四个环节进行有效衔接、协同发力。具体而言,全过程人民民主话语权的效能发挥需要全过程人民民主话语反映和呈现我国民主实践的具体情景,揭示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科学合理性和内在优越性,并通过传播媒介和载体进行交流传播,最终使全过程人民民主被国内外话语受众接受和认同,提升中国民主方案在世界上的吸引力、影响力、感召力和引领力。因此,将全过程人民民主话语表征力、话语诠释力、话语传播力和话语引领力作为全过程人民民主话语权的构建维度,分别指向事实呈现、原理揭示、交流传播和启迪指引四个维度。(见图1)

1 .事实呈现:全过程人民民主话语表征力

全过程人民民主话语表征力是指话语对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理论内涵、具体实践、制度安排、价值诉求等要素的反映程度和呈现能力。恩斯特·卡西尔指出:“符号化的思维和符号化的行为是人类生活中最富于代表性的特征,并且人类文化的全部发展都依赖于这些条件。”[ 1 4]全过程人民民主话语建构的实质是将全过程人民民主通过一系列符号表现出来,用以表征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理论与实践。话语对全过程人民民主理论和实践的反映程度和匹配程度越高,全过程人民民主话语权就越强。

增强全过程人民民主话语表征力不仅要注重话语类型的丰富性和多样性,而且要注重话语内容的准确性和真實性。一方面,以坚持共性与个性相统一为原则,形成面向不同群体的不同类型的话语内容。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创造和发展的集民主理论、民主价值、民主制度、民主机制和民主实践于一体的新型民主形态。因此,要创造理论性话语、价值性话语、制度性话语、机制性话语和实践性话语以呈现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全部样貌,这是面向不同群体的不同类型的话语内容必须涵盖和体现的共性要素。在此基础上,要进一步创造符合不同群体特征的话语内容。例如,面向学生群体时,可以创造更具生动性和趣味性的话语内容,如用“民主不是可口可乐”来表征民主实现方式和表现形态的多样性;面向学术研究者时,则要厚植理论基础和完善逻辑框架,创造更具学理性和严肃性的话语内容,如用“政党推动”或“政党领导”来表征我国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核心推力。另一方面,要真实及时地反映我国民主的实际情况。全过程人民民主话语不仅要充分反映其在参与主体、价值立场、制度程序、治理效能等方面的优势和长处,而且要敢于呈现全过程人民民主在制度化过程以及赋能基层治理中存在的梗阻和不足,避免将全过程人民民主“神圣化”和“贬低化”。同时,要实时更新话语内容,以便及时反映我国民主发展的最新情况和发展趋势。

2 .原理揭示:全过程人民民主话语诠释力

全过程人民民主话语诠释力是指全过程人民民主话语通过揭示本质属性和基本范畴,解释民主关系、呈现制度程序、描述内在机理,以全面立体地呈现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理论科学性、价值人民性、制度完整性、治理有效性和形态超越性的水平和程度,反映了全过程人民民主话语的科学性,决定了全过程人民民主话语的可信度。马克思指出:“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 1 5]如果全过程人民民主话语能够全面深刻地阐释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各个要素,那么话语受众就能够对全过程人民民主形成更加理性和系统的认识。

提高全过程人民民主话语诠释力的关键在于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基础理论是否坚实、实践进程是否清晰、比较优势是否凸显、话语阐释是否创新。

第一,深化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基础理论。首先,要深入挖掘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的人民民主思想,既可以深度解读某篇著作所蕴含的人民民主思想,也可以对某位马克思主义作家的多篇著作进行整体性分析,厘清其人民民主思想的发展历程、核心内容与逻辑框架;其次,可以从传统典籍中梳理中国古代的民本理念,剔除其封建落后思想,将对当前治国理政有借鉴意义的内容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最后,要突破西方政治学理论的思维模式和研究范式,发展适应中国国情的政治学理论,解决新时代我国全过程人民民主在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中遇到的新问题和新难点。

第二,展现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实践进程。一方面,可以搜集和讲述新时代我国人民群众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可感可知的民主案例,展现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现实可感性;另一方面,加强对我国人民民主发展史的研究,回溯我国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光辉历程,并从中提炼出如“豆选”等生动有趣的民主故事,展现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历史厚重感。

第三,揭示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独特优势。一方面,可以揭露西方民主理论中存在的悖论问题及其对民主本义和价值的异化,结合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和中国民主发展实际进行马克思主义式、中国式的解题和批判;另一方面,通过对比分析中国民主相较西方民主独有的、优越的实践模式,并运用学理性语言揭示其独特性和优越性得以形成的深层次原因。

第四,增强全过程人民民主话语阐释的创新性。创新全过程人民民主话语的阐释,关键之处在于阐释视角的新颖程度。除从理论渊源、历史进程、实践路径、价值立场、制度体系、显著优势等常见的视角切入以外,不仅可以从民主的目的性与工具性的关系、民主的过程与结果的联系、民主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民意向公意的转化等角度对全过程人民民主进行更细化、更有创意的阐释,还可以阐释全过程人民民主如何对“阿罗不可能定理”“格里蝾螈”陷阱等西方民主实践悖论进行解题。除创新话语阐释视角外,还可以探索多样的阐释框架、阐释主题、阐释形式等。例如,在阐释形式上,除运用学理性话语进行解读以外,还可以辅之以适当的流行性话语,这种阐释形式对青年群体而言更具吸引力。学理性话语与流行性话语的有效融合,既确保了话语阐释的科学性和严谨性,又便于青年群体在其常用的言说方式下理解全过程人民民主背后的理论意涵。

3 .交流传播:全过程人民民主话语传播力

全过程人民民主话语传播力是指全过程人民民主话语通过传播方法、传播工具和传播渠道达到的传播效力,即传播范围的大小和传播受众的多寡,反映了全过程人民民主话语的传播广度和影响深度。强大的话语传播力,可以把全过程人民民主话语传播到世界的各个地方,不仅让国内外更多的话语受众知晓全过程人民民主话语的存在,而且让话语受众透过话语认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原貌和全貌,从而形成对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理论认同、实践认同、价值认同和情感认同。

提升全过程人民民主话语传播力要注重三个维度。第一,打造高素质和可持续的传播人才队伍,为全过程人民民主话语传播提供人才保障。全过程人民民主话语的传播者不仅要熟知马克思主义人民民主思想、政治学理论和中国民主实践,而且要具备良好的传播学素养,使全过程人民民主话语不仅传得远、传得广,而且传得好、传得有效。同时,要重点关注传播人才梯队建设,使更多优秀人才能够及时补充跟进,确保传播人才队伍顺利完成新老交替,促进传播人才队伍的可持续发展。

第二,紧抓话语受众的个体差异,为全过程人民民主话语传播提供参照遵循。话语受众的不同年龄、不同群体、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文化是确定全过程人民民主话语表达形式和传播方式的客观依据。针对话语受众的差异性和多样性,全过程人民民主话语传播要分类精准施策,对不同特征的话语受众要形成有针对性的传播内容和传播方式。例如,对于青年群体,可以采用更为生动、活泼、流行的语言进行表达,运用视频、动画、图片等形式在青年群体常用的社交平台进行传播;对于其他国家的话语受众,在翻译全过程人民民主话语时要结合他国的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将具有中国本土化特色的话语内容转化为国外话语受众听得懂、看得懂、读得懂的语言,将我国的民主理论与实践传出去、讲清楚。

第三,创新话语传播媒介,为全过程人民民主话语传播搭建平台桥梁。从传播工具来看,不仅要运用好报纸、书籍、期刊等传统传播工具,而且要积极发挥现代电子媒介图像叙事的优势,将全过程人民民主这一宏大的民主政治活动用具体的图像显现出来,增强其现实性及与话语受众的亲近感[ 1 6];从传播方法来看,新时代全过程人民民主话语的传播在政治宣传和理论宣讲的基础上,还可以通过拍摄短视频、制作纪录片等方式来全景呈现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具体实践和发展成效;从传播技术来看,要充分运用元宇宙、人工智能、5 G等新兴技术,强化话语传播的技术支撑,实现话语更加快捷、更加广泛、更加精准的传播。

4 .启迪指引:全过程人民民主话语引领力

全过程人民民主话语引领力,是指全过程人民民主话语主体通过传播全过程人民民主话语内容,对国内话语受众的民主观的塑造以及启迪和指引世界民主事业发展的能力与效力。全过程人民民主话语引领力越强,话语受众对全过程人民民主的认同度就越高,全过程人民民主对世界民主事业发展的启发作用和参考作用就越强。相较于西方民主,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显著优势和独特之处是全过程人民民主话语引领力形成的现实源泉。全过程人民民主作为人类民主新形态,在主体上以“人民主体”取代了西方民主的“精英主体”,在过程上以“全程民主”取代了西方民主的“投票民主”,在价值上以“人民至上”取代了西方民主的“资本至上”,在效能上以“国家治理”取代了西方民主的“政党掣肘”,使“占世界人口近五分之一的1 4亿多中国人民真正实现当家作主,享有广泛权利和自由,提振了发展中国家发展民主的信心,为人类民主事业发展探索了新的路径”[ 1 3] 4 9。

形成全过程人民民主话语引领力,要着眼于国内和国际两个场域,这两个不同场域有着不同的构建路径。在国内,一方面,加强民主观念教育,向人民群众讲清楚我国民主的基本常识,剖析西方民主的弊端,揭露西方民主话语的欺骗性和虚伪性,帮助人民群众树立马克思主义民主观,并且引导人民群众积极参加基层社会事务的管理,提高对国家事务的关注度,使民主观念和意识深入人心。另一方面,不断健全和完善人民群众参与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的相关机制,让人民群众能更好地行使权利、履行义务,在民主实践中感受到主体性,并在参与管理社会事务的过程中收获现实感、责任感、幸福感。

在国际,一方面,积极组织和参加国际民主会议或论坛,在民主议题的讨论中廓清西方国家对我国民主的种种污蔑和误读,并向世界展现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实践和内在优势,提升中国民主方案和民主成果的影响力。另一方面,挖掘我国民主实践的典型事例,彰显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独特性。全过程人民民主既有人类历史进程中各种民主模式的共通之处,也有基于自身独特的理论基础和中国国情的独到之处。在遵循民主的普遍性规律的基础上凸显自身的特色,就要呈现我国民主实践中能够代表全过程人民民主特色并显著区别和优越于其他民主模式的事例。民主话语权向来是中西意识形态博弈的“必争之地”。全过程人民民主话语权是充分展现我国人民当家作主生动实践、增强中国民主模式对于世界民主事业发展的积极作用、促进社会主义民主观为人们接受和认同的话语主导权。构建全过程人民民主话语权具有客观必然性,它是破除西方民主话语霸权、展现中国民主智慧和民主方案的现实需要,更是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营造良好舆论环境的应有之义。我们必须认识到,全过程人民民主话语权的构建并不會是一帆风顺、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具有艰巨性和长期性的复杂过程。构建全过程人民民主话语权,除了对全过程人民民主话语权的组成要素和构建维度作一般性和宏观性的分析外,还需要对全过程人民民主如何破解西方民主悖论和现代化悖论进行更具学理性和实践性的解读,对如全过程人民民主认同的生成机理、话语受众对全过程人民民主话语的认知规律等关于话语权效能发挥的问题作更具针对性和微观性的探讨,以充分彰显中国式民主对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巨大贡献。

参考文献

[ 1] 习近平著作选读(第1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 2 0 2 3: 3 0 - 3 1.

[ 2] 蔡文成.我国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治理逻辑与治理创新论析[ 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 0 2 3( 4) : 7 2 - 8 0.

[ 3] 杨云霞.话语“权利”抑或“权力”:辨析与再认识[ J].人民论坛·学术前沿, 2 0 2 1( 6) : 9 4 -1 0 2.

[ 4] 福柯.词与物[M].莫伟民,译.上海:上海三联出版社, 2 0 0 1: 9.

[ 5] 习近平.论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 2 0 1 8: 7 7.

[ 6]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4卷) [M].北京:外文出版社, 2 0 2 2: 3 1 7.

[ 7]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 2 0 1 7: 2 1 3.

[ 8]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 2 0 1 2: 1 7 8.

[ 9]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 [M].北京:外文出版社, 2 0 1 7: 3 4 6.

[ 1 0] 列宁选集(第3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 2 0 1 2: 2 0 1.

[ 1 1] 邓小平文选(第2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 1 9 9 4: 1 6 8.

[ 1 2] 赵春丽.全过程人民民主与提升中国民主国际话语权[ J].马克思主义研究, 2 0 2 2( 5) : 3 5 - 4 5.

[ 1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的民主[M].北京:人民出版社, 2 0 2 1.

[ 1 4] 卡西尔.人论[M].甘阳,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 2 0 1 3: 4 6.

[ 1 5]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 2 0 0 9: 1 1.

[ 1 6] 侯金亮.全过程人民民主话语体系建构:价值意蕴、内在逻辑与实践进路[ J].探索, 2 0 2 2( 6) : 7 3 - 8 4.

(编辑:邓喆)

猜你喜欢

全过程人民民主科学内涵话语权
全过程人民民主:人民民主理论的新基石
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法治保障
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 推进人大工作守正创新
“七一”重要讲话的重大理论创新及意义
准确理解组织路线的科学内涵
中国如何争夺LNG市场话语权
应提升贫困群众话语权
『四个全面』的科学内涵和重要意义
“中国梦”的科学内涵及其启示
高职应有自身的“话语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