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95 后”北京女孩林西:创意“手机装裱师”

2023-03-16张东亮

青春期健康 2023年6期
关键词:林西电子产品手表

文/张东亮

林西(图1)是一位北京女孩,在凤凰卫视做过导演助理,也曾在政府单位实习。然而最终她却独创了一个新职业——“手机装裱师”,通过拆解裱框设计,把废旧电子产品打造成艺术品。浙江工业大学教授张雷说,这是对淘汰手机美学价值的再创造。此举既保护了环境,又传递了情感,为国内现存的18 亿部废旧手机找到了好归宿。

图1 林西

“装裱”手机,发现新颖工作

林西1996 年出生在北京,父母都是知识分子。2017 年,林西还在北京外国语大学读书,上课之余就兼职做博主,淘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大学毕业后,林西远赴英国伦敦学习艺术设计。其间,逛了无数的博物馆、塑料垃圾为主题的时装周、伦敦娃娃博物馆、电灯展等,这些都成为她的灵感来源。

一次,林西参观一家科学博物馆时,偶然接触到了国外装裱艺术。印象最深的是电灯结构的展览,大小各异的零件被装裱在相框内,发着荧黄色的灯光。林西第一次意识到:“原来数码零件,也可以变成发光的艺术画。”

在她眼中,这种“废物利用”艺术非常有趣,于是就对拆解裱框设计有了兴趣。2019 年留学回国后,一天林西忽然想:“如果电灯泡都能做成精妙的艺术品,那么废旧手机呢?”“既然我有那么多舍不得扔的电子设备,是否都可以做成艺术品?”

由于林西从小就喜欢瞎折腾,动手能力特别强,她就拿出自己报废的旧手机,试着做拆解和裱框设计。但这并不容易。因为电子产品装裱这门课实在小众,几乎没有可以用来借鉴的材料。而国外电子装裱的服务,也大多围绕在手表等传统机械制品上。林西不管这些,她买来一些专用的工具就鼓捣起来。由于对手机的内部结构不熟悉,她一边看视频学习研究,一边动手去做。

花费3 天时间弄成功后,林西就拍了一条视频,发到社交平台上。没想到,这个1 分钟的视频不仅引起了不小的反响,而且还收获了2 万粉丝。

紧接着就来了订单,找她装裱旧手机的人纷至沓来。这些旧手机大多数是一些老款手机,诺基亚、黑莓、iPhone 等。直到半年后,林西才陆续将这批订单交付完成。虽然很辛苦,但她也隐约发现了一份既能满足自己兴趣又能支撑自己生活的新颖工作。(图2)

图2 林西与装裱手机作品

得到认可,信心大增

第一笔订单成功后,林西把自己创作的这些作品,拍摄成短视频发到快手、抖音等平台上。这个视频一下就火了,播放量高达百万。林西忽然发现,原来对老物件的怀念之情很多人都有。此时,国内并没有拆解裱框师,这让她产生了以此创业的想法。

意外的是,最初爸妈以为林西会做个艺术设计师,没想到她自己发明了一个新职业——“手机装裱师”。林西解释说,就是将废弃的旧手机拆解,并将零部件以具有“赛博美学”的形式展现出来,进行重新陈列和布局。最终,将手机以二维平面的形式封塑进相框。虽然不知道前景如何,却令人感到耳目一新,充满趣味。有了家人的支持,她很快就租了个店面,开启自己的废旧手机装裱业。

每一部旧手机到了林西手里,都会精心设计一番。她说,许多电子产品,虽然在生活中历经迭代和淘汰,但人们对旧物的厚重情感并不会消失。拆解装裱行业,便是在这样的情感中应运而生,成了记录人生痕迹的存在。(图3)

图3 林西作品

林西的办公桌上,总是堆满工具——拆解手机用的螺丝刀和小镊子、收纳小零件的盒子、清洗机器的超声波酒精,粘底板的结胶液……小小方桌,是她自由创作的天地。

林西的客户千奇百怪,有的邮寄来了70 年代初的“大哥大”,有的要求将自己早年的诺基亚3650 手机装裱为纪念品,还有的人邮来了世界上第一代量产的安卓手机HTC G1、初代iPhone,以及价值20 万的Vertu,甚至是索尼CMD-Z1,这种早已停产的初代“掌中宝”。

每次拿到东西,林西喜欢问客户有没有特别的故事,因为这些故事,将成为她设计作品的灵感来源。有人将十几年前的合照发给她,也有人希望将最喜欢的游戏logo,或是游戏《宝可梦》的人物放到相框内……

那些寄过来的产品背后,几乎都有一段故事。一位男士曾告诉林西,在一个布满星辰的夜晚,妈妈离世前,他用这部手机完成了和妈妈的最后一次通话,所以这个20 世纪70 年代生产的摩托罗拉,他一直小心收藏着,生怕搬家时弄丢了。

去年,林西还接到了一个手表拆解的订单,主人公同时寄来了一枚钻戒。交流后得知,这块手表是主人公的妻子在结婚时送给他的。7 年后,妻子病重离开了人世。对于这块手表,丈夫舍不得戴,舍不得磕碰,更害怕丢失。于是他找到了林西,想让她把这块手表和自己送给妻子的钻戒放在一起。得知这个故事后,林西设计了一棵“爱情树”,手表的零件路线层层叠加,最终汇合在了终点,而终点则是象征着两人美好爱情的戒指。(图4)

图4 林西作品《爱情树》

1 年后,林西大胆创建了自己的独立工作室。她说,手机装裱,其实就是将手机零部件重新组合设计,装裱成艺术品的过程。它的意义在于,旧物能以另一种方式延续生命。

渐渐地,单纯的手机拆解已逐渐无法满足人们多样化的需求,林西的装裱业务逐渐扩大,拆解的对象也变得越来越五花八门。从手机到电脑、手表、游戏机,甚至是挖比特币的矿机、高达战士、大疆无人机等电子产品,都成了拆解工作中的组成部分。

创意装裱,为废旧手机找到好归宿

林西说,除了用户订单,企业订单也在逐渐增多。不少厂商认为,拆解装裱能帮助自己的产品,达到别具一格的宣传效果。例如,有厂商请林西拆解奶粉罐,展示其中的安全成分。在手机厂商一侧,拆解服务也正在成为“标配”。

2021 年初,小米商城上线了售价为199 元的“机”艺重塑服务,消费者可将旧款的小米手机进行拆解装裱。同一时间,魅族也推出了免费的“时光机装裱”服务,用户只需在魅族社区写下与手机互相陪伴的故事,获得官方评优的故事就有可能被选中。

2021 年9 月,真我GT Neo2 发布会的邀请函,便是一张手机散热系统的拆解装裱图。这张看起来赛博感十足的邀请函,成了发布会的一大亮点,也再度让林西的拆解装裱,走入了大众视野。

现在,随着林西的生意渐渐打开,她还开设了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拆解设计课,带新手们入行。现在林西的线下徒弟已经有30 多个,也有学生选择了直接留在工作室里。林西说,其实拆解装裱师的技术门槛并不低,不仅仅是进行流水线式的拆解,更需要自身具有一定的审美和艺术追求。

创意拆解,精心设计装裱,林西工作室也获得了丰厚的收益。对于手机装裱师的前景,林西非常看好,她说,现在电子产品的更新速度太快了,特别是手机,我们100 个人中拥有114 个。据中国电子装备技术开发协会统计,截至2021年底,国内手机社会保有量达到了18.56 亿部,2022 年上半年,国内手机总体出货量达到1.36 亿部。工信部数据表明,目前,我国废旧手机的存量约为20 亿部。可对于更新下来的旧手机,却无处安放。所以,手机装裱的潜力非常大,也会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图5)

图5 林西作品

这些载满记忆的电子产品,历经迭代逐渐被淘汰,但人对于旧物的情感却很难抹去。他们希望林西把旧手机装裱成一件艺术品,给自己留下纪念,从而使记忆与它一起用另一种方式延续。林西颇感慨地说:“装裱的意义不在于这个东西是什么,而是承载了什么,我们装裱的是一些看不见摸不着的情感!”

浙江工业大学教授张雷说,手机装裱也是对废旧产品美学价值的再创造:“类似工业遗址的一种文创设计,兼顾了历史感和时尚感。满足了部分人群对技术审美的特殊偏好。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也是手机自身生命形态特征展开方式的美学探索。”

国内一位环保专家说,目前,很多手机生产公司将手机拆解装裱列入了标配。拆解,或许是在用另一种方式将产品质量公之于众。而对旧物的拆解保存,既保护了我们的大环境,又传递了情感。林西开拓的拆解裱框设计,为二手电子产品找到了好归宿。

其实在此之前,林西也做过其他工作,但总是觉得自己不能够全身心投入。手机装裱是她人生中的新发现,人们的喜爱,源源不断的订单让林西感到自己做到了学以致用,能够创造不一样的价值。作为新兴职业,手机装裱尚未迎来井喷式发展,但在这条崭新的赛道上,有着200 万粉丝的林西,已经以出色的成绩成为其中的佼佼者。

(图片来源于网络)

猜你喜欢

林西电子产品手表
手机装裱师,年入300万
正确使用电脑等电子产品
林西矿业煤场网壳抗推支座设计与受力分析
是谁拿了手表
烧不掉的兄弟情
谁偷走了手表?
摭谈中小学生使用电子产品的利弊
手表
帮孩子减少对电子产品的迷恋
我国小型废弃电子产品的回收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