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预防骨质疏松应从青少年做起

2023-03-16张宝华

青春期健康 2023年6期
关键词:骨量特发性骨骼

文/张宝华

说起骨质疏松,许多人认为,这是老年人的专属疾病。殊不知,青少年也可能会患骨质疏松症,而且年轻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目前,年轻人罹患骨质疏松的病例越来越多,男女均有可能发生,但以女生为多见。骨质疏松是一种常见的全身系统性的骨骼疾病,是各种原因引起的骨质量降低,骨量丢失、减少,骨质组织结构破坏,导致骨脆性增加,以容易引起患者发生骨折为主要特征的全身性骨代谢性疾病。其危害性甚大,应引起青少年的重视,预防骨质疏松应从现在开始。

青少年骨质疏松的定义

青少年骨质疏松主要见于特发性骨质疏松症和继发性骨质疏松症。特发性骨质疏松也叫青少年特发性骨质疏松症,属于原发性骨质疏松的一个类型,指的是非目前所知的任何原因引起的骨质疏松。该病的好发年龄为8 ~14 岁,也可发生于年龄较小的幼儿。青少年特发性骨质疏松症的发病原因至今尚未明确,大多认为可能是由于青少年时期,在骨构建、骨再建时,骨代谢调节异常,发生了骨形成与骨吸收的耦联平衡被破坏,从而出现的骨基质形成减少,导致骨吸收增加所致。

特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可出现血钙、尿钙水平升高,髋部、腰部、脚部和背部下端隐痛,膝关节和踝关节疼痛,疼痛的程度与骨质疏松的进展程度有关。其典型表现还有脊柱后侧凸、胸腰段的脊椎后凸、下肢长骨畸形、鸡胸、行走困难、跛行、身高变矮等。有的患者甚至因为轻微的外力,就容易发生脊柱骨折,以及胫骨远端骨折,并且发生骨折后愈合较为缓慢。其中,一部分患者的病情是可以逆转的,在青春发育期后可自然缓解;大多数患者进行规范治疗后,预后都比较好。青少年特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如果已明确诊断,则应避免负重、用力过猛或外伤,以免引起骨折。注意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如加强营养,多吃高钙食物,摄入足量的维生素D、钙剂等,适当地进行户外活动,多晒太阳。

青少年骨质疏松的主要病因

青少年的骨质疏松大多数是继发性骨质疏松,主要是继发于某种疾病引起的骨质疏松。该病是由于任何可以影响骨代谢的疾病、药物,以及其他病因,导致的骨微结构破坏,骨量减少,骨脆性增加,易于骨折的代谢性骨病。其诱发因素较多,主要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两大因素。

生理性因素包括不良生活和饮食习惯,如经常喝碳酸饮料、咖啡、可乐、浓茶等刺激性饮品;经常挑食偏食、营养不良等,会影响骨骼功能和代谢,阻碍骨骼正常生长,破坏正常骨质,从而引发骨质疏松;平时不晒太阳,久坐不爱运动,骨骼不能充分活动,会影响骨质量及骨密度,导致骨质疏松。

病理性因素有长期使用激素类药物,抑制成骨细胞生成、引起骨代谢异常,影响正常骨密度以及骨质量,从而出现骨质疏松。由于各种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肾小球肾炎、甲亢、甲状旁腺增生、慢性肝病、炎症性肠病等,可导致钙、磷吸收障碍,机体内钙、磷含量减少,骨脆性增加,容易引发骨质疏松。

继发性骨质疏松症的大多数患者症状较为隐匿,常常被原发病的表现所掩盖。最常见的症状是腰背痛,疼痛可沿着脊柱向两侧扩散,咳嗽或大便用力时都会加重。坐位或仰卧时疼痛减轻,长时间坐位时疼痛就会加剧;日间疼痛较轻,清晨醒来时和夜间疼痛加重。患者可出现腰背酸痛、活动困难、疲乏无力或肢体抽搐,或有身高缩短,严重者会发生驼背、脊柱后凸或胸廓畸形,轻微损害即可能发生骨折。对于继发性骨质疏松应积极寻找病因,对原发病进行治疗。日常注意增加含钙、蛋白质丰富的饮食,营养均衡,停用引起骨质疏松的药物。青少年骨质疏松如未发生严重的骨折,通过积极的治疗及改善生活方式,通常预后较好。

预防骨质疏松的几点建议

青少年时期应尽早预防骨质疏松症,要提前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注意建立骨钙库,提高骨峰值,将骨质疏松症拒之门外。

注意合理营养。食物多样化,合理搭配,营养均衡,有助于保持骨骼的健康。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避免偏食,少吃高脂、高糖、高盐、咖啡、浓茶、碳酸饮料等饮食。适当多吃含钙、磷丰富的食品,如牛奶、奶制品、鱼类、蛋类、豆制品、虾皮、绿叶蔬菜及五谷杂粮等,还要多摄入富含矿物质及维生素A、维生素D 的食物,如动物肝脏、大虾、海带、蛋黄等,可提高人体对钙的吸收和利用,促进骨骼的发育,避免骨质疏松。

注意坚持锻炼。平时应避免久坐不动、长时间连续使用电子产品,适当地进行运动,可增加骨密度,获得较高的骨量峰值,维持一定的骨量,对预防骨质疏松至关重要。最好多参加一些户外活动,如快走、慢跑、球类、健身操等,多晒太阳,增加日照时间,能够促进人体自主合成维生素D,帮助体内钙的吸收,改善骨骼的血液供应,强化骨质,防止骨质疏松。

注意作息规律。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按时起居,合理安排时间,劳逸结合,保证睡眠充足,避免熬夜、晚睡及过度劳累。保持作息规律,可避免骨量流失,有效预防骨质疏松。日常不要弯腰驼背,应保持正确的姿势,以免增加骨骼的负担。不要盲目地擅自服用药物,以避免影响骨骼健康。定期体检,发现疾病应积极治疗,以免引发骨质疏松。定期检测骨密度,一旦发现异常,则应及时诊治。

猜你喜欢

骨量特发性骨骼
做家务的女性骨骼更强壮
三减三健全民行动——健康骨骼
军队离退休干部1231例骨密度检查结果分析
婴儿低骨量与粗大运动落后的相关性研究
特发性肺纤维化合并肺癌
骨骼和肌肉
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中医治疗探赜
特发性矮小患儿血中p53及p21waf/cip1的表达
武术运动员退役前后骨量丢失的身体部位及年龄特征
特发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