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PDCA 理论的课程层面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
——以辽宁省一流课程“工程估价”为例

2023-03-15杜亚丽魏海涛东北财经大学投资工程管理学院

教书育人 2023年9期
关键词:估价保障体系教学质量

杜亚丽 魏海涛 (东北财经大学投资工程管理学院)

一、引言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发展重心逐渐转向注重质量建设的内涵式发展,建立健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成为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在建设“双一流”大学的时代背景下,建立系统、科学、完善的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已成为一项重要的战略性工作。从21 世纪初开始,我国高等教育先后开展了多次大规模的本科教学评估,逐步构建起以学校自我评估为基础,以院校评估、专业认证及评估、国际评估和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常态监测为主要内容的“五位一体”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对我国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做出了重大贡献。但是这些保障措施呈现出了问责导向、自上而下、教学规制等外向型特征,随着高等教育的内涵式发展,我国高等教育质量管理已逐步由外在压力变为内在需求,高校逐步意识到教学质量的保障除了需要外部机制的配合,更需要以“自我评估”为主要特征的内部质量保障的机制。目前,新一轮的教学评估采取的“审核评估”形式,其重心就在审核内部质量保障体系。

由于各高校所处的办学阶段和所拥有的办学资源的差异,许多高校内部现行质量保障体系仍然存在诸多不健全之处。尤其我国高校内部管理体系多以学校和学院/专业二级层面为主的管理,对于教学质量直接负责的课程层面缺乏较为完善的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因此,结合学校、学科特色和人才培养实际情况,以新理念、新思路和新方法为指导,重构循环闭合的微观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是高校提高教学质量和推进内涵发展的必然选择。在此背景下,从课程教学的微观层面对财经大学背景下工程管理专业(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进行研究,并以所主持的省级一流课程“工程估价”课程为例进行实践,基于课程层面,在PDCA 理论(Plan-Do-Check-Action)的指导下,建立微观质量保障建设体系,以期对我国高等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完善与健全进行有益的尝试,也为同类课程、专业、学院、学校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提供参考。

二、国内外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现状及问题诊断

(一)国内外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现状

1.国外高等教育教学质量保障的研究

高等教育的质量保障活动开始于20 世纪80 年代的西方国家,以美、英、荷兰等西方先进国为先驱,已经建立起一系列有价值的高等学校教育质量保障模式。影响较大的包括:院校研究模式、教学专业发展模式、学生发展评审模式、BS5750/ISO9000 模式、项目评价模式与计划评审模式[1][2]。

西方国家高校的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可大致分成两部分:内在质量保障体系及外在质量保障体系。高等教育质量的外部保障体系通常是指全国范围的或者专门的保障机关;高校教育质量的内部保障体系则通常承担其内在质量的保证活动,其主要承担高校内在教育质量的保证工作[3]。

由于不同国家关于发展高等教育的管理体制及理念不尽相同,环境以及条件也各有特色,学者在比较探究各国的高等学校的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过程中,多以美国、英国以及德国为研究对象,主要探究内容多关注在各国高校的教学质量保证的历史进程、现况以及其运行机制的介绍[4][5]。

2.国内高等教育教学质量保障的研究

国内关于高等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

(1)对构建高校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研究。主要明确高校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建立,并讨论相关的重要问题、建立原则、创新的研究方法和思路以及关键要素等[6]。

(2)对高校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研究。主要阐明高校的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重要性、宗旨与途径。也有学者对高校的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进行了详细的调研,结果表明其在要素体制以及建设内容上尚不完善[7]。

(3)对高等学校教育质量保障体系要素的研究。众多专家学者对高校的本科教育质量保证体系的构成体系进行了详细的阐述,主要包括监管和评审两大系统,并在这两大功能基础上,演化出不同的子系统[8][9]。

(4)高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运行的研究。国内学者关于高校的内部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运行机制的看法不尽相同。有的学者认为运行机制的基本结构为决策系统、执行系统以及监督系统,而有的学者认为应该从行政、学术与服务三个方面来进行研究,也有学者从以“学生”为中心、新公共管理理论等角度论述保障体系的运行机制[10][11]。

(5)对高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实例的研究。越来越多的高校建立起日益完善的教育教学内部质量的保障体系,学者们对一些高校的保障体系进行了实例研究,并详细地介绍了其内部教育质量保障体系以及其运行的相关特点[12][13]。

(二)国内外研究述评及问题诊断

国内外的学者对高等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有一定认识和理解,并建立了较为统一的外部和内部共同发展的保障体系思路,这为现代高等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奠定了扎实的理论基础,并提供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但是仍然存在以下问题:

在保障方式上多注重高校教学质量的外部评估,而忽略了学校内部的教学质量管控。虽然内部教学质量管控越来越引起关注,但是从国内外的保障方式来看,依然是自上而下、宏观方面的外部保障发展更为成熟。

我国高校内部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仍然集中于学校、学院/专业层面,缺乏微观层面的讨论。尽管我国近年来发展的重点逐渐向内部保障偏重,但是高校内部的保障体系仍然集中于校院两级层面,对于课程层面的讨论还较为不足。

从上至下的保障体系建设忽略了专业及课程特色的要求。由于保障体系从上至下的特点,导致专业及课程特色不够突出,这一方面使得课程的操作性不足,另一方面也使得考核和监督缺乏针对性。

在保障体系的理念和发展思路上尚需创新和完善。现有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建设,建立了不同特色的高校内部制度,形成了不同的模式和思路,但是对于课程层面保障体系的发展和完善,仍需要一些创新的理念和理论指导。

三、课程层面教学质量保障的关键要素提炼

课程层面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出发点为专业和课程的培养目标,由于工程管理专业交叉性学科的属性,国内一些高校基于土木背景授予工科学位,还有一些高校基于管理背景授予管理学学位,不同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不同,具有鲜明的特色,因而其教学质量要求也具有较大差异。因此,将以所在专业——东北财经大学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工程管理”专业为背景,对财经背景下工程管理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特点进行梳理,为提出具有针对性和鲜明特色的教学质量宗旨和思路奠定基础。本部分在工程管理专业教指委的要求、学校的培养目标和专业培养方案的相关内容上凝练出课程质量要求的关键要素。具体思路见图1。

图1 课程质量保障关键要素提炼思路

(一)教指委的培养目标

工程管理专业隶属于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管理科学与工程教指委没有针对工程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进行规定,对管理科学与工程类专业的培养目标要求为:管理科学与工程类专业的人才培养适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目标是培养拥有系统化管理思想和较高管理素质,掌握管理学与经济学基础理论以及信息和工程相关技术知识,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定量分析能力、实践能力以及创新创业能力,具备职业道德与国际视野,满足现代管理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二)学校培养总目标

以“培育卓越财经人才,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使命,是一所突出经济学、管理学优势和特色,经济学、管理学、法学、文学、理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研究型大学的社会使命。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一流学科建设为统领,着力突出高水平经管学科群的战略地位和引领功能,致力于培养财经特色突出,具有优良品德、人文情怀、科学素养、国际视野,富有社会责任感、法治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卓越人才。

(三)专业培养目标

基于人才培养总目标“培育卓越财经人才”的定位要求,工程管理专业旨在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创新精神和国际视野、健康的个性品质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突出财经特色的工程管理卓越人才。专业人才知识结构要求掌握管理学、经济学和法律等基本理论,土木工程及信息化等相关技术,拥有系统化的管理思想和管理素质,具备较强的知识获取与应用能力,以及创新与实践能力。专业培养的人才为能够从事政府建设管理部门、企事业建设单位、建筑企业、金融机构、工程咨询机构及房地产开发企业等国内外工程建设领域从事项目决策、全过程工程管理与相关专业管理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四)课程质量保障体系关键要素的提炼

从以上内容可以看出,工程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在教指委的专业指南和学校培养总目标指导下制定的。基于此,课程在教指委培养目标、学校发展定位以及专业培养目标基础上,提炼的教学质量目标关键要素如下:职业道德、创新精神、国际视野、健康的个性品质、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财经特色、工程估价、卓越人才、管理学、经济学、法律、技术、系统化、管理思想、管理素质、知识获取与应用能力、创新与实践能力、综合应用能力、团队协作能力。

四、“工程估价”课程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

基于目前国内外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的理念,以提高培养人才质量为终极目标,细化“以学生为中心”,围绕上述提炼的教育质量目标关键要素,在PDCA 理论的指导下,构建“工程估价”课程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框架见图2,即目标系统、执行系统、检查系统、处理系统。

图2 PDCA 理论下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框架

(一)课程目标系统

“工程估价”课程属于工程管理专业的核心构成。根据提炼的质量保障关键要素,课程要实现的教学目标为“突出财经特色的工程管理专业教学目标”。具体而言:

1.知识目标

课程内容主要由建筑工程定额和建筑工程施工全过程造价的编制构成。建筑工程定额主要研究建筑产品在建造过程中投入与产出之间的数量关系;全过程造价的构成涵盖工程项目各个阶段的造价编制与控制,主要研究在价值规律下,建筑产品的价格构成因素及如何正确计算建筑产品造价。

2.能力目标

课程是工程管理专业中理论与实践兼容并蓄的内容之一,培养学生具备综合运用建筑识图制图、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和施工组织设计等专业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工程估价问题的综合能力。

3.素质目标

通过课程的学习,要使学生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及身心素质等,具备健康的个性品质。

4.思政目标

充分挖掘课程思政元素,以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尤其是和专业相关的敬业、严谨、科学、钻研、创新等专业和工匠精神。

(二)课程执行系统

根据课程目标系统,从课程内容、课程教学组织以及课程实施等方面对课程执行系统进行了如下设计:

1.教学内容的组织

依据教学目标中对于理论和实践能力的要求,教学内容分为理论和实践两个部分。理论讲授部分主要包含工程计量和工程计价,其中工程计价突出了项目全过程的计价内容,这也是基于专业培养定位,突出财经特色的设计;而工程计量的部分则包含了从建设面积到措施项目的主要分部分项工程的计算。实践部分通过计算某办公楼的图纸,达成实践能力培养的目标。课程结束后,以教学图纸为依托完成完整的课程实验,使学生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独立估价的能力。

2.课程教学的组织

针对课程实践部分工作量大且课程内容多的特点,采用团队协作的方法完成估价报告。在课程开始时设立好固定的估价小组,小组内成员协作完成估价的工作,小组间随机进行甲乙方角色赋予,进行量价对比,不仅会提高个人的估价效率,同时还能进行团队协作意识的培养。课程的实践部分以培养基本功和估价思维为主,因此实践部分要求手算完成。

3.教学措施的组织

(1)教学一体化图纸的运用。专业培养采用贯通式教学思路,从工程制图、建筑力学到施工技术与组织等前置课程,都采用同一套教学图纸进行学习,除了能够对以前所学知识进行熟悉和汇总以外,还能够较为顺利地完成估价课程,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2)信息技术教学手段的运用。利用先进的教学手段辅助教学效率的提升,例如采用学习通进行线下辅助教学,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可以帮助教师及时调整教学安排和进度,大大提升了教学效率。此外,还可以通过线上资源的建设,帮助学生进行课下的预习与知识点的巩固与拓展。

(三)课程检查系统

课程检查系统主要是为保证执行系统的实施所采取的措施,不仅是为了考查学生的学习成绩,更在于通过监控来考查教学目标的实现效果,进而为调整目标和完善教学设计提供依据。因此,课程采用全过程监控和多元的评价手段相结合的方式来进行。

1.检查手段

检查手段包含课堂的实时监控、线上资源的学情汇总以及作业和考试的结果等方式。例如,依托先进的信息化平台和智慧工具,可以实现对课程学习效果的实时考查和总结考查。另外,由于课程的作业量巨大,可以通过小组团队成员之间的自查和小组之间的互查实现考核,辅助以随机抽取式的检查,督促学生按时完成工作进度。

2.考核方式

课程采用全过程的考核方式,主要包含平时的学习成绩、实践报告的完成情况以及期末考试情况。平时成绩主要考查学生的学习态度,通过线上线下的学习情况来考核;实践报告重点考查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小组间的评价和抽查式的考查方式来实现;期末考试主要考查对于知识点的覆盖程度以及学习效果。最终成绩由多个部分组成,共同形成学生的考试成绩。

3.评价方式

课程的评价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手段,主要分为三个部分:(1)学生评价。采用跟踪式考查,即课程即时评价+课后评价+就业后反馈。第一阶段的课堂评价:在课程学习结束时,听取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意见。第二阶段在后续学习和毕业设计时的反馈:对于后续课程以及毕业设计时对于本课程知识应用时的反馈。第三阶段在就业后的反馈:对从事估价工作的同学,在就业后对于课程知识体系和学习效果的反馈。(2)同行评价。与同行的调研交流,针对课程教学内容、方法和实施组织等进行沟通交流。(3)社会评价。通过对用人单位对于毕业生能力,尤其是相关工作单位对本课程的学习效果的评价与反馈。

(四)课程处理系统

经过对于课程的评价和反馈,考查对于教学目标实现的达成度的同时,也结合反馈信息和评价结果,不断优化课程的建设目标与实施手段,最终达成不断提升教学质量的目标。课程的处理系统分为两个层次:

1.课程周期内的调整

课程在授课周期中,通过学生学习情况和掌握效果的反馈,实时调整课程的内容。例如,学生们对于某些难点知识掌握不足,通过线上资源的补充进行完善,不断地完善线上资源与线下教学的匹配度;再例如,在学生小组作业时,发现教学图纸的首层涉及的知识点会更多,则要求学生在进行小组协作时,一层工程量是必选项,其他楼层进行协作完成。这些及时调整的手段使得课程在一个教学周期内能够得到不断优化。

2.对于下一个周期的调整和优化

由于检查的效果也是基于多元和长期的评价,因此对于课程的调整也是个持续不断的过程;例如,对于学生毕业后反馈的信息化时代专业知识快速迭代的需求,课程一方面增加了信息化教学环节,另一方面也更加注重理论知识的夯实,在培养方案和课时调整中加入了估价理论的部分,使学生除了具备实践操作能力之外,更具备以不变应万变的理论能力,使学生具有可持续性发展的能力。

五、结语

以PDCA 理论为指导,在持续改进的理念下,构建了基于课程层面的高等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从微观层面提出了保障教学质量的动态运行机制。首先,在一个循环系统内实现PDCA 的动态循环,在执行系统运行过程中收集相关数据,进而检查目标是否实现。在处理系统中总结反馈结果,修订目标系统,完善执行系统和检查系统。其次,在单一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完成一个循环以后,通过不断总结经验和适应新的教学生态系统进行改进,最终实现持续的动态循环上升改进机制。课程层面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在学校、学院/专业二级质量保证体系的框架下,进一步推进了高等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完善。

猜你喜欢

估价保障体系教学质量
房地产估价中房地价值分配探讨
房地产估价与房地产成交价格的关联因素分析
努力改善办学条件 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关注学习过程 提升教学质量
提高教学质量,重在科学管理
ETC关键设备准入标准及运行保障体系构建
关于构建战区联合作战后勤聚合保障体系的思考
8《富春山居图》:估价500亿的名画如何颠沛流离600年?
构建更安全可靠的机房电源保障体系
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