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兴隆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高等植物资源调查及管护措施

2023-03-14张荣红

南方农业·下旬 2023年12期
关键词:兴隆山山地自然保护区

张荣红

摘 要 甘肃兴隆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拥有丰富的高等植物资源。为保护和合理利用这些植物资源,通过实地考察、标本采集和数据分析等方法,调查甘肃兴隆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高等植物种类,提出高等植物资源的管护措施,包括加强法律法规建设、完善保护区管理机制、开展科学研究和监测、加强宣传教育和公众参与。

关键词 高等植物资源;管护;甘肃兴隆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中图分类号:Q949.9 文献标志码:A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3.24.070

甘肃兴隆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下简称兴隆山自然保护区)地处我国西北地区,是我国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1]。兴隆山自然保护区拥有丰富的高等植物资源,其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完整性为科学研究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然而,随着人类活动范围的逐步扩展,兴隆山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系统受到了一系列威胁,给生态平衡带来了巨大挑战[2-3]。为了更好地保护兴隆山自然保护区的高等植物资源,迫切需要对其进行全面、系统的调查,深入了解植物的分布、生态特征等关键信息。只有通过科学的调查与分析,才能更好地了解高等植物的生存状况,为制订科学合理的保护策略提供有力支持[4-5]。

本文旨在通过对兴隆山自然保护区高等植物资源的调查,系统地总结和分析其植物多样性,明确面临的主要威胁,为制订切实可行的管护模式提供科学依据,为兴隆山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和高等植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重要的参考和指导。

1 兴隆山自然保护区概况

1.1 地理位置和气候特点

兴隆山自然保护区位于甘肃省兰州市榆中县境内,南连临洮县,东临定西市,属祁连山的东延余脉,距离兰州市大约60 km,海拔达到2 400 m。兴隆山自然保护区位于东亚大陆内地,根据全国自然区划气候分类,属于东部季风区并且具有显著的大陆性气候特征,被归类为高寒半湿润性多雨气候。这里的气候特点十分独特,主要表现为四季分明且水热同季,春季干燥多风;夏季则昼热夜凉,初夏时有干旱现象,而盛夏则多雨;秋季阴雨稍多,深秋凉爽宜人;冬季寒冷漫长,且多云、多雾、多雨。根据有关资料统计,兴隆山自然保护区年平均气温在1.0~6.4 ℃,其中

1月平均气温-9~-8 ℃,7月平均气温13~18 ℃。

1.2 功能区划

在功能区划上,兴隆山自然保护区以保护马麝及其栖息地为主要目标,同时致力于保护区内的天然原始老云杉林及其生态系统。该保护区还有着丰富的植物资源,植物区系具有明显的过渡性质,汇集了欧、亚草原植物亚区,中国-日本森林植物亚区和青藏高原植物四大植物区系成分,这使得兴隆山自然保护区在生态学研究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2 兴隆山自然保护区高等植物资源调查

2.1 调查方法和步骤

高等植物资源调查包括以下3个方面内容。1)野外调查。包括选择适当的调查地点,选择保护区内不同植被类型分布较为典型的区域,如森林、灌丛、草原及高山草甸等。然后,通过现场记录,详细记载所见的植物名称、数量、分布范围等信息。同时,对植物标本进行采集、鉴定和保存,以供后续深入研究使用。2)为了更深入了解植物的分类、形态特征、生态习性等详细信息,研究人员需要查阅相关资料和文献。此外,由于兴隆山自然保护区地处黄土高原亚地区,境内水热条件充足,腐殖质多,低等植物种类也相当丰富。因此,研究该地区的植物区系成分和系统发育结构的变化规律也是十分必要的。3)在收集和整理了所有的野外调查数据和文献资料后,需要将这些信息归纳整理,形成一份完整的植物资源调查报告。这份报告将揭示该区域的植物种类及其分布特点,为进一步的保护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2.2 调查结果

2.2.1 植物资源情况及主要植物种类分布

兴隆山自然保护区的植物资源非常丰富,已鉴定出的大型真菌类有19科、55属、109种,高等植物有120科、452属、1 022种。其中,苔藓植物有23科、32属、49种;蕨类植物有12科、19属、25种(包括2个变种);种子植物则有85科、401屬、948种(包括11个亚种、73个变种和9个变型)。

在兴隆山自然保护区内,存在多种植物,它们分布在不同的地理区域和海拔范围内。例如,云杉主要分布在中部和南部的山地森林,海拔2 600~

3 200 m;落叶松则主要分布在中部和北部的山地森林,海拔2 400~3 000 m;白桦广泛分布在山地森林、灌丛和草原中,海拔1 800~3 000 m,而山楂也在相似的地理范围内广泛分布;马兜铃主要分布在东部的山地森林和灌丛中,海拔1 600~2 400 m;黄连木则以西部的山地森林为主要分布区域,海拔2 200~2 800 m;黄芪主要分布在中部和南部的山地草原和灌丛中,海拔2 000~2 600 m;刺五加主要分布在东部的山地森林和灌丛中,海拔2 400~3 000 m。其中,云杉、落叶松等是重要的森林植被,白桦、山楂等则广泛分布在山地森林、灌丛和草原中,马兜铃、黄连木等则主要分布在山地森林和灌丛中,而黄芪、刺五加等则主要分布在山地草原和灌丛中。这些植物的分布特征为兴隆山自然保护区的生态多样性和植被组成奠定了基础。

2.2.2 植物群落类型及分布

兴隆山自然保护区内植物群落在不同的海拔和气候条件下形成,为保护区内的生物多样性提供了重要的生态基础。其中,森林群落主要分布在保护区的中部和南部的山地中,海拔1 800~3 200 m;灌丛群落主要分布在保护区的东部和北部的山地中,海拔

1 600~2 600 m;草原群落主要分布在保护区的西部和北部的低中山地带,海拔1 400~2 200 m;高山草甸群落则主要分布在保护区最高峰附近的山顶地带,海拔3 000~3 500 m。

2.2.3 珍稀植物资源

兴隆山自然保护区有属于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植物,具体如表1所示。

兴隆山自然保护区内有多种珍稀濒危植物,包括星叶草、桃儿七和膜荚黄芪。除了上述3种重点保护植物外,兴隆山自然保护区还有其他国内特有种。其中,大果圓柏、紫果云杉、巴山冷杉和油松都是乔木,而榆中贝母是多年生草木。这些植物的生长环境多样,不仅具有生态价值,还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如膜荚黄芪、榆中贝母。

部分植物如大果圆柏、紫果云杉、巴山冷杉和油松在兴隆山自然保护区的数量稀少,需要加强保护。特别是油松,在保护区东峰刘爷坟有两株大树,树干直径约50 cm,相传为清代刘一明道士所栽,为古树名木。说明兴隆山自然保护区适宜油松生长发育,为引种栽植,扩大林区面积提供了依据。兴隆山自然保护区内还有一些古树名木,如大果圆柏,据碑文记载为明代所栽,现列为保护树种。

综上所述,兴隆山自然保护区内的珍稀植物种类繁多,具有很高的生态价值和药用价值。为了保护这些植物资源,有关部门应加强对它们的保护和管理,确保它们能够在良好的生态环境中生长繁衍。同时,可以通过引种栽植等方式,扩大这些珍稀濒危植物的分布范围,增加其种群数量。

3 高等植物资源管护措施

3.1 加强法律法规建设

为了保护兴隆山自然保护区的高等植物资源,应加强法律法规建设,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保护区的范围、功能和管理要求,对保护区内的植物资源实行严格保护。同时,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对破坏高等植物资源的行为进行严厉打击,确保高等植物资源得到有效保护。

3.2 完善保护区管理机制

完善保护区管理体制是保护高等植物资源的关键。建立健全保护区的管理机构,明确各级管理部门的职责和权限,加强对保护区内高等植物资源的监管。同时,加强与周边地区的协调合作,形成合力,共同保护高等植物资源。此外,可以借鉴国内外先进的管理经验,不断提高保护区的管理水平。

3.3 开展科学研究和监测

开展科学研究和监测是保护高等植物资源的重要手段。通过对保护区内高等植物资源的调查、研究和监测,了解高等植物资源的分布、数量、种类等情况,为采取科学合理的保护措施提供依据。同时,加强对高等植物资源的遗传多样性、生态系统功能等方面的研究,为高等植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保护提供科学支持。

3.4 加强宣传教育和公众参与

加强宣传教育和公众参与是提高高等植物资源保护水平的有效途径。通过举办各类宣传活动,提高公众对高等植物资源保护的认识和参与意识。同时,鼓励公众参与高等植物资源保护的实践,如开展志愿者活动、生态旅游等,让更多的人关注和参与高等植物资源保护工作。此外,可以通过建立高等植物资源保护教育基地、开展科普讲座等方式,普及高等植物资源保护知识,培养公众的环保意识。

4 结语

通过对兴隆山自然保护区高等植物资源的深入研究,可以深刻认识到这片区域独特的生态价值和植物多样性。为了更好地保护兴隆山自然保护区的高等植物资源,研究人员不仅需要加强科学研究,深入了解植物的生态习性和分布规律,还需要制订切实可行的管护模式,加强保护区的管理和监测体系。只有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实现兴隆山自然保护区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确保高等植物资源得到合理利用,为后代留下绿色、健康、可持续的生态环境。期待在未来的工作中,能够为兴隆山自然保护区的保护与管理贡献更多的力量,使这片美丽的土地永远保持其独特的生态魅力。

参考文献:

[1] 宋广莹.植物资源多样性与盆景制作及景观形成的关系[J].分子植物育种,2023,21(23):7920-7924.

[2] 白晓霞,姚亮,纪晓玲,等.榆林野生地被植物资源的园林绿化应用评价[J/OL].草业科学:1-13[2023-10-09].http://kns.cnki.net/kcms/detail/62.1069.S.20231114.0957.002.html.

[3] 孟江晖,侯书旺,田常炜,等.荆州市主城区自生草本植物资源园林开发利用价值评价[J].现代园艺,2023,46(23):58-60.

[4] 周宇,陈尽染,赵丽娅,等.自然资源保护区环境教育效果评价研究:以武当道茶保护示范区为例[J/OL].湖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11[2023-10-09].http://kns.cnki.net/kcms/detail/42.1212.n.20231108.1717.008.html.

[5] 周娟,雷思路,岳海涛.罗布林卡园林植物管护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J].西藏农业科技,2023,45(2):106-108.

(责任编辑:张春雨)

猜你喜欢

兴隆山山地自然保护区
山地草甸
七姊妹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穿越火线之山地作战
山地之旅
山地之美——雨补鲁
如何保护好兴隆山保护区内的马麝
保护自然保护区刻不容缓
兴隆山
甘肃兴隆山自然保护区森林植物病原菌名录(一)
甘肃兴隆山自然保护区森林植物病原名录(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