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洮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策略

2023-03-14岳鹏红

南方农业·下旬 2023年12期
关键词:洮河隔离带生物防治

岳鹏红

摘 要 林业作为我国保存自然资源的重要部分,在发展过程中经常受到有害生物的侵袭。为确保林业健康与可持续发展,遏制有害生物蔓延,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结合甘肃洮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下简称洮河自然保护区)特征,对其林业生态环境建设中的有害生物防治策略展开探究,在分析其有害生物防治现状的基础上,论述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在林业环境建设中的作用,提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策略。

关键词 林业生态环境;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措施;甘肃洮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中图分类号:S763 文献标志码:A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3.24.068

林业生态环境建设是维护和促进森林生态系统健康、实现可持续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任务。然而,林业生态环境常常受到各种有害生物的侵害,这包括昆虫、真菌、细菌等,对森林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产生负面影响[1]。有害生物的侵害将导致森林树木萎蔫、疾病传播、生态失衡,从而影响木材生产、水源涵养、空气净化等生态服务功能。洮河自然保护区是甘肃省重要的林业资源保护地,但也面临有害生物侵害这一挑战。为应对这一挑战,本文首先论述了洮河自然保护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现状,然后分析了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在林业环境建设中的作用,最后从营造混交林、设置隔离带、引入病虫害天敌3个方面详细探讨了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策略探究,以期通过本文使林业从业人员深入了解有害生物防治的科学原理和技术手段,并研究出有效的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策略,从而实现对林业有害生物的可持续控制,为森林资源保护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1 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现状分析

洮河自然保护区位于甘肃省南部,地跨甘南藏族自治州的卓尼县、临潭县、迭部县、碌曲县和合作市5个地区,地处洮河南岸的迭山北坡,地理位置为东经102°46′02″~103°44′40″、北纬34°10′07″~34°42′05″。独特的地理位置和错综复杂的地形条件形成了多样的生态环境,也孕育了种类极其丰富的生物资源。近年来,洮河自然保护区内林地面积持续大幅度增长,使得树林结构更加复杂,为部分病虫害提供了生存空间。加之洮河自然保护区地理位置复杂,气候异常及频繁跨地区林间作业,使得林业有害生物的诱因增多,入侵频率大幅提高,导致林业有害生物的危害日益严重,已经成为制约林业生态建设的重要因素之一。

2 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在林业环境建设中的作用

2.1 保障林业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多样性

森林作为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其内部存在众多相互关联的生物群体。有害生物的侵害往往破坏了不同群体间的平衡,导致物种丧失、生态位的改变及生态系统的结构破碎化。通过有效的有害生物防治措施,可以减轻或阻止对生态系统的破坏,有助于保持生态平衡,维持森林生态系统的完整性[2]。此外,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有助于保障生物多样性。有害生物的入侵往往导致某些物种的过度繁殖,使其他物种的数量减少,从而影响生态系统的多样性。通过采取科学的有害生物防治手段,可以有选择性地控制有害生物的数量,保障各类植物和动物的生存空间,从而维持林业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

总体而言,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在林业环境建设中的作用不仅仅是对抗有害生物的破坏,还可以保障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多样性,为森林的可持续发展创造有利条件。通过科学的防治手段,能够更好地平衡生态系统的各种要素,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2.2 充分发挥林业资源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1)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对于提高木材产量和质量有显著作用。有害生物如蛀虫、疫病等会直接影响林木的生长,导致木材产量降低,品质下降。通过有效的防治措施,可以减少有害生物对林木的侵害,保障林木健康生长。健康的林木生长条件有助于提高木材的产量和质量,从而为我国林业产业带来经济效益。2)有害生物防治可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在防治过程中,需要采用生物技术、化学防治、物理防治等多种手段,這些措施的实施将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为林业经济注入新的活力。3)防治有害生物可以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为当地经济发展提供人力支持。4)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有助于实现林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防治有害生物可以保护森林资源,减少森林资源消耗,确保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在此基础上,通过发展绿色金融、生态旅游等产业,可以进一步促进林业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综上所述,通过加强有害生物防治工作,可以为我国林业产业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实现林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这不仅有助于提高国家森林覆盖率、改善生态环境,还有利于推动绿色发展战略的实施,实现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

3 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策略

3.1 科学营造混交林,提高树木抵御能力

营造混交林能够提高生物多样性,使生态系统更加稳定。在不同树种之间形成复杂的生态关系,有利于提高森林抗病虫能力和适应环境的能力。

1)在洮河自然保护区内营造混交林时,主要树种和伴生树种应避免成为病虫害的转主寄主。例如,梨树与圆柏混交林易感染梨桧锈病,落叶松和云杉混交林易感染落叶松球蚜,因此这几种树木应避免混种[3]。2)为保护洮河自然保护区内的生物多样性,林业人员应根据病虫害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防治,避免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和生态破坏。如可以选择云杉、落叶松等抗病虫能力较强的树种作为主栽品种,以降低病虫害的发生概率。3)选择适应当地气候、土壤条件的树种,如油松、白桦等,以保证树木的健康生长。4)林业人员应合理配置林分结构,避免单一树种过于集中。为此,可以采用多层结构、复层结构等方式,使林分结构丰富多样,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例如,可以采用落叶松、油松等树种的复层结构,增加林分的层次感和多样性,减少病虫害的发生。此外,营造混交林通常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包括地区气候、土壤条件、树种特性及管理目标等。洮河自然保护区混交林的树种搭配见表1。

①松树是洮河地区常见的经济林木,其木材用途广泛。油松、落叶松具有与松树相适应的生态特性,形成混交林有助于提高整体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抗病性,因此可以将松树和油松、落叶松混种。②青海云杉具有较强的抗松毛虫能力;而冷杉对跳甲虫、螨类等病虫害具有较强的抗性;桦树则对部分病虫害具有一定的抗性,因此通过混合种植以上3种树木,可以降低森林病虫害的发生概率。并且,桦树在混交林中扮演良好的生态角色,其白色的树皮和形态能够吸引野生动物,与青海云杉和冷杉相互补充,能够形成更为复杂的生态系统,进一步增加洮河自然保护区的生物多样性。③杉树在混交林中可提高林分的垂直结构,且对松毛虫等害虫表现出一定的抗性;紫果云杉和柏木具有与杉树相适应的特性,混合种植可形成多层次的生态系统,提高森林整体的抗虫能力。④白桦是喜旱树种,青冈和松树对土壤的水分利用较高,因此可形成互补关系,有助于水分的有效利用,保持整体林分的结构平衡,提高森林抗逆力。

3.2 设置物理隔离带,避免病虫害持续传播

设置隔离带作为一种物理防控病虫害的管理措施,可以切断害虫或病原体在林地中的传播途径,减缓其扩散速度,从而最大限度地保护林业生态系统的健康。

1)考虑到洮河自然保护区病虫害主要侵害松林,隔离带可以设置在松林区域边缘,以及与其他树种或林地相邻的区域。通常在混交区两侧分别设置距离为35~50 m的隔离带,以便阻挡携带病原体的风[4]。此外,洮河自然保护区内的病虫害种类繁多,包括松落针病、松苗立枯病、落叶松杨锈病等病害及落叶松球蚜、冷杉尺蠖、黄斑星天牛等虫害,因此可以选择透光性好、阻隔效果强的防虫网或银灰色薄膜作为隔离带材料。同时,实体屏障的设置是防止病虫害越界传播的关键步骤,可以选择设置隔离墙、固定阻挡物或障栅,设置时要确保其稳固性和持久性。

2)针对落叶松病毒、松树疱锈病等通过风传播蔓延病虫害,可以选择具有较高抗风性、生长速度快、抗病虫害能力强的树种设置风挡带,如杨树、柳树、沙枣树等,以便减缓风的速度,降低病原体传播的可能性。另外,在隔离带内按照一定行距或方形排列种植树木,形成人工防风林。方形人工林的树木排列要紧凑;行状人工林的行间距要适当,以保证林内通风和光线分布均匀,利于树木生长。根据树木的种类和生长速度,可以调整树间距,以达到最佳的防风和防治病虫害效果。以洮河自然保护区为例,杨树树间距一般可设置为5~8 m,冷杉等生长速度较慢的树种树间距可适当缩小至3~4 m,云杉的树间距可设置为4~5 m。在隔离带的区域清理阶段,需要将可能影响隔离效果的杂草、树木残余物等清除,确保隔离带区域的地表平整,为后续建设和维护提供便利。

3)设置监测点,定期监测植物健康状况和病虫害的传播情况。同时,准备剪刀、修枝剪或电锯等必要的维护设备,每5个月修剪1次隔离带内的枯枝、病枝、杂草,确保隔离带的树木健康,不会产生内部病虫害传播。

3.3 利用生物防治方式,引入病害虫天敌

生物防治是一种可持续、环保的农林业有害生物控制手段,其核心理念是通过引入或利用天敌等自然界生物因素,通过建立生态平衡来控制和减轻有害生物的危害。在进行生物防治时,要注意以下3点。

1)需要对目标害虫及其可能的天敌进行研究。部分天敌在特定的时间段或环境下才能被发现,因此在搜集鉴定天敌物种前期,需要预测保护区内病虫害天敌的生态习性和行为特点。在调查过程中,注意收集天敌昆虫的标本,并将搜集到的天敌标本进行分类和鉴定,如分为捕食性天敌、寄生性天敌等,确定其物种名称,以便了解洮河自然保护区内的天敵资源,为选择合适的天敌进行生物防治提供依据。根据病虫害的类型和发生情况,筛选出适用的天敌种类。例如,对于蚜虫、叶螨等刺吸式害虫,可以引入捕食性天敌如瓢虫;对于鳞翅目、鞘翅目等害虫,可以引入寄生性天敌如寄生蜂;对于云杉锈菌,可以选用金小蜂等[5]。

2)在明确适用的天敌种类后,可以通过购买、培育或野外捕捉等方式引入天敌。培育或采集天敌过程中,应选择健康、无病虫害、适应性强的个体,以便提高天敌的成活率和捕食能力。若通过在实验室或特定环境中培育天敌,培育过程需要严格控制环境条件,模拟洮河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环境,以提高引入天敌的适应性。例如,瓢虫对温暖、充足阳光和植被丰富的环境较为适应,寄生性黄蜂常见于温暖而湿润的气候,天牛科昆虫一般适应于温暖的气候,因此在引入这些天敌时,还需要考虑其原生环境的特征,并尽量模拟这些条件。此外,为了保证天敌的生存和繁殖,需要提供足够的食物来源。例如,蚜虫通过吸食植物汁液获取所需的营养,瓢虫以花蜜为主要植物性食物,寄生性蜂类的幼虫将寄主卵作为食物。因此,在引入这类天敌时,需要深入研究目标寄主的种类和数量,以确保寄主的充足供应。

3)由于洮河自然保护区地形复杂,森林覆盖率高,应当采用地面释放和空中释放相结合的方式释放天敌。地面释放主要针对林下害虫,如橡皮虫等;空中释放则针对树冠层病虫害,如云杉锈菌等。根据目标有害生物的密度和分布,以及天敌的捕食能力等因素,合理确定释放数量。例如,根据洮河自然保护区的地理面积,可以每公顷释放100~200只瓢虫用于防治橡皮虫;或者每公顷释放350~500只锈菌寄生蜂用于防治云杉锈菌,以提高防治效果。关于释放天敌的时间,应选择在有害生物发生高峰期之前或期间。例如,在橡皮虫幼虫期(3—6月)和大幼虫期(7—9月)释放瓢虫,以保证天敌能够在害虫数量高峰期充分发挥捕食作用。同时,避开极端天气条件,如大雨、低温等,以确保天敌释放后的存活率。然而,天敌的引入也不是没有风险的。在引入过程中可能会带来一些潜在的负面影响,如对生态系统平衡性的影响、对其他非目标生物的影响等。因此,在引入天敌的同时,必须实施有效的监测与评估机制,及时调整引入策略,以减轻潜在的负面效应。

4 结语

在林业生态环境建设中,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策略的研究不仅关乎森林生态系统的健康,更涉及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本文从营造混交林、设置隔离带、引入病虫害天敌3个方面详细探讨了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策略探究,以期为制订科学、可行的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策略提供理论基础,从而不断优化防治技术,提高防治效果,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参考文献:

[1] 高飞.做好有害生物防治工作 促进林业生态环境建设[J].中国林业产业,2022(5):54-55.

[2] 董维艳.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在林业生态环境建设中的作用研究[J].花卉,2021(6):215-216.

[3] 他君贵.浅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在林业生态环境建设中的作用[J].新农民,2021(3):109.

[4] 刘佳.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在林业生态环境建设中的作用及解决路径[J].农业灾害研究,2023,13(5):10-12.

[5] 寇男.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在林业生态环境建设中的影响[J].世界热带农业信息,2022(5):44-45.

(责任编辑:刘宁宁)

猜你喜欢

洮河隔离带生物防治
分析森林防火隔离带的重要性及其建设方法
车过洮河
歼敌
星火燎原
洮河流过生根的岩石(外二章)
植物内生菌在植物病害中的生物防治
浅谈防火隔离带的设置
浅谈林业有害生物防治
森林防火隔离带的设置
植物病害生物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