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武威市国槐栽培技术要点

2023-03-14于文鸿

南方农业·下旬 2023年12期
关键词:国槐病虫害防治栽培技术

于文鸿

摘 要 国槐作为甘肃省武威市重要的林木,在改良生态环境、加强城市绿化、推进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为保障威武市国槐健壮生长,构建稳定的国槐生态林系统,针对当地国槐种植现状,从科学育苗、适时移栽、加强水肥管理、科学防治病虫害等方面探讨适宜在武威市推广和应用的国槐科学栽培技术。

关键词 国槐;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甘肃省武威市

中图分类号:S792.26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3.24.059

武威市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东端,现辖1个区、2个县和1个自治县,总面积约3.23万km2,常住人口约144万人。武威市南依祁连山,北靠腾格里沙漠边缘,地理位置特殊,生态平衡不稳定。近年来,威武市沙漠化、荒漠化面积持续增大,因此坚持生态发展之路,进行“水源保护、沙漠治理、道路绿化,绿洲建设”的生态布局,成为当地林业管理部门的重中之重。

国槐作为高大的落叶乔木,树干笔直粗壮,树冠庞大优美,在加上其较强的耐盐碱、耐干旱和抗寒能力,成为武威市绿化城市、改良荒漠的重要树木品种。在2021年8月16日的武威市人大常委会上,乡土品种国槐正式成为市树[1-3]。加强对国槐栽培技术的研究,对改良武威市生态气候、构建稳定的生态系统、提高居民的幸福指数意义重大。

1 武威市国槐栽培概况及意义

1.1 改良生态环境

近年来,武威市沿荒漠区域打造了“防沙保耕田”防护带,而作为重要的造林树木,可以生长20年之久的国槐,在该保护林中占有重要作用。1)国槐强大的根系可以有效固定土壤、含蓄水分,避免水土流失,起到荒漠沙土壤改良的作用。2)国槐的树根可以实现对土壤、水分的有效固定,树干、树冠可以有效抵御飓风、风沙等侵袭,从而形成抵御沙尘暴天气的有利屏障,对调节整个河西走廊的生态气候环境起到重要作用。总的来说,国槐在改良生态环境、保护武威市中部绿洲中扮演着重要角色[4]。

1.2 改良城市绿化

城市绿化是增加绿化面积、提高人们幸福指数的关键。而作为市树的国槐,在武威市绿化建设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1)国槐树干笔直、枝繁叶茂,树花清香多彩、花期长,深受人们的喜爱。2)国槐作为绿化林木,具有极高的抗寒抗旱性,移栽成活率高,树冠高大、枝繁叶茂,除具有强大的生理功能外,还可对区域的气候进行有效调节。例如,国槐进行光合吸收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可以有效降低气温,而蒸腾作用挥发的水分可以有效增加空气湿度。通过相关调查发现,道路两侧的国槐可以使气温降低2~3 ℃,进而有效增加人们的舒适感,提高了人们的幸福指数。3)在武威市部分旅游景点和公益公园,工作人员可根据实际情况对国槐进行合理修剪,进而为人们提供良好的遮阴及休息场所[5]。

1.3 促进经济发展

近年来,武威市林业部门在充分发挥国槐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同时,深挖国槐的经济效益,并初步形成一套相对完善的开发体系。1)药用价值的开发。国槐浑身是宝,叶片具有祛毒除湿、清肝的功效,枝条、树根具有除虫、清热的功效,树花和荚果入药后,具有降血压、止血、解暑的功效。2)家居价值的开发。国槐的树干纤维素含量较高,具有耐水泡、水浸、弹性高等特性,为建筑行业、家具行业及农业机械行业重要的原材料。由此可见,在推进国槐科学种植的同时,对其进行合理的开发,可获取一定的经济效益,是完善国槐栽培体系的重要补充[6]。

2 国槐栽培技术要点

国槐科学栽培是指技术人员在对地区林木生长环境、土质土壤、气候特性等进行充分调查的基础上,以国槐栽培与抚育学、水肥管理学、生态学等学科知识为基础,通过制订相对完善的国槐管理体系,进而指导国槐育苗、除草、灌溉、施肥、修剪等抚育措施合理落实。

2.1 种苗培育

培育高品质的国槐种苗是推进国槐栽培技术现代化的关键。武威市林业技术人员根据国槐苗期生长所需的基础环境和各类营养物质,结合林木育苗场的分布,总结出一套相对完善的国槐种苗培育技术。

2.1.1 精选育苗地

技术人员通过对苗圃的数量和分布进行调查、分析,发现武威市现有育苗圃3 000多处,总面积超过2.133 hm2,其中凉州区占55%以上,苗木总数量约为6亿株,每年出圃苗木2.5亿株。威武市应依据国槐在各地区的分配,以“就近育苗”为基本原则,在各苗圃进行国槐育苗的合理布局。一般而言,国槐苗圃应具备以下特性。1)地势平坦、无低洼蓄水沟、排水条件良好,可保障雨水及时排出,避免出现苗木根系因长期浸泡而烂根等现象,同时避免产生有害物质,影响根系的发育。2)土层深厚,土壤肥沃,富含有机质,透气性良好,避免在土壤黏重的地块育苗,为根系呼吸提供足够的氧气供应,同时土壤pH值控制在6.0~7.0,微酸或中性的砂壤土利于國槐根系深扎[7]。

2.1.2 国槐种苗培育技术

2.1.2.1 播种育苗技术

播种育苗技术是通过种子采集、催芽、播种的方式培育国槐幼苗,其技术要点如下。1)种子采集与处理。武威市国槐种子的采集日期为10月20日至11月30日,选择树龄20年以上、树木健壮、枝干繁茂、未被有害生物侵害的适龄母树进行采种。为提高国槐的成活率,要采集饱满、纹路清晰的果实,将果实浸泡搓洗后,采集里面的黄色种子,然后晾晒贮藏。2)种子消毒与催芽。配制3%~5%高锰酸钾溶液对种子进行消毒,然后在恒温35 ℃的恒温箱中浸泡20 h催芽,待种子吸水体积膨大为处理前的2倍左右时,覆草催芽48 h。待有1/5种子萌发后,即可播种。3)合理播种。威武市国槐播种时间一般为气候适宜的中春(3月底至4月中旬),播种量控制在160~190 kg·hm-2,畦宽65~70 cm。播种育苗技术具有出苗整齐、长势整齐的特性,适宜在武威市种植集中的区域进行大规模应用[8]。

2.1.2.2 扦插育苗技术

扦插种植法是利用国槐枝条发育成幼苗的技术。1)选择10~20年健壮母树,截取当年生、分蘖能力强、包含2~3个芽孢、直径在1.0~1.5 cm、未被有害生物侵害的枝条,然后将其剪成15~18 cm的小段,并将下段修剪成45°的倾斜切口。2)配制5%的萘乙酸溶液,然后将枝条下部浸泡在生根液中2~3 h,

取出后备用。3)使用1%嘧菌酯·恶霉灵可湿性粉剂50 kg·hm-2+20%乙酸铜可湿性粉剂50 kg·hm-2+1%噻虫胺·氟氯氰菊酯颗粒剂50 kg·hm-2对土壤进行处理,有效杀灭土壤中的病原孢子、菌丝及有害昆虫,然后利用土壤速测仪或实验室检测方法,进行土壤有机质含量、pH值、电导率等各项指标的检测,通过添加生石灰、豆皮、麸皮、农家肥等,进行土壤酸碱度的调节,再深翻土壤使其具备松软度适中、有机质丰富、温湿度适宜等特性。4)种植畦间距控制在0.8~1.0 m,行距20 cm、间距40 cm,扦插深度控制在3.0~5.0 cm。

2.1.3 幼苗抚育

对国槐幼苗进行科学抚育是保障其茁壮生长,培育健壮幼苗的关键。1)加强水肥管理。在苗圃地铺设滴灌、微喷等设备,定期补充水分,控制国槐发芽期、生根期(播种后1个月以内,扦插后20 d以内)土壤相对湿度在50%~75%,不可过湿或者过干,避免种子或者插穗(切口处)腐烂或者抑制前期根系的发育。2)定期划锄,增加土壤的透气性,促进根系呼吸和深扎,同时去除杂草。在划锄过程中,注意保护国槐树皮和幼根。3)定期进行国槐幼苗病虫害的检测和防控,降低其对国槐幼苗的损坏。近年来,武威市林业部门已经总结出一套相对完整的幼苗抚育技术,并及时下发各育苗场。在相关技术人员的指导下,高品质国槐幼苗的单位面积出苗率超过15%[9]。

2.2 国槐林木的移栽与抚育技术

2.2.1 适时移栽

1)移栽前需要对幼苗进行适当修剪,以保留3~5根

骨干枝为原则,将其下方的分枝、侧枝全部去除,上部枝干的长度控制在33~38 cm,避免移栽时枝干移动,损伤枝干,同时平衡国槐的根冠比,提高移栽后的成活率。2)如果移栽前幼苗出现树皮受损情况,先喷施70%百菌清可湿性粉剂300倍液+12%中生菌素500倍液进行杀菌,然后用塑料薄膜包裹,避免伤口感染病原菌后腐烂。3)武威市为典型的大陆季风性气候,一般选择气候相对适宜的中春(3月底至4月中旬)进行国槐苗木的移栽,一般选择移栽3~4年的健壮国槐苗木。4)栽植穴直径为国槐根系土球的

1.3倍左右,行间距为(40~45)cm×(80~85)cm。5)移栽后20 d左右,要在主干距离地面5~8 cm的位置处截干,促进新芽萌发。当主干芽生长至20 cm时,选择与主干平行向上的枝条保留,剪除其余萌芽。

2.2.2 除草与松土

除草的目的主要是避免大型杂草与国槐争夺水分和营养物质,松土主要是提高根系周围土壤的透气性。1)当林地大型杂草较多时,技术人员可在国槐生长旺盛的晚春、盛夏季节,采用机械或人工割除的方式进行除草,可将杂草均匀铺在国槐苗木周围,既可以保温、保墒,又可以增加苗木根系周围的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肥沃度。2)移栽后6个月左右,技术人员可以国槐主干为圆心,以15~20 cm为半径进行松土,在松土的过程中,要注意保护苗木根系。3)在武威市,一般每年需要进行2~3次除草松土,可分别选择国槐苗木根系和树冠发育的关键期(晚春、初夏和盛夏)进行。

2.2.3 灌溉与施肥

灌溉与施肥是保障国槐水分和各类营养物质有效供应的关键,技术人员应依据实际情况进行灌溉和排水。1)武威市降水量相对集中(7—8月降水较多),土壤中水分不均衡,技术人员需要及时利用排水系统进行排水,避免积水导致国槐根系无氧呼吸,造成乙醇积累而腐烂;而在5—6月、10—11月,威武市降水量相对较少,可灌溉2~3次。霜降前,要进行一次入冬水灌溉,保障国槐安全越冬。2)国槐施肥主要包括3个阶段,一是返青肥,主要是初春施用,促进茎芽萌发;二是生长肥,主要是7—8月施用,保证茎叶茁壮生长;三是越冬肥,主要是以埋肥的方式进行营养物质的补充,保障国槐安全越冬。在肥料种类方面,以复合肥[m(N)∶m(P2O5)∶m(K2O)=18∶18∶18]、尿素、水溶肥为主[10]。

3 常见病虫害防治

国槐病虫害防治技术是指在对国槐各类病原孢子、靶标害虫进行充分调查的基础上,以“预防为主、统筹防治”为基本原则,采取林业、物理、生物、化学等多种措施,对国槐树根、树干、树冠等部位的有害生物进行精准防控,从而将病虫害的危害降至最低。

3.1 溃疡病

溃疡病是由细菌引起的为害国槐幼苗及成年树主干、侧枝的病害。早春是该病的高发期,易造成国槐树皮流胶腐烂,严重的话导致国槐枯死,对国槐的危害较大。对于发生溃疡病的国槐,技术人员应及时刮除主干病斑、剪除发病侧枝,或者可用47%春雷霉素·王铜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亿·g-1荧光假单胞杆菌粉剂500倍液涂抹发病部位,可以获得较好的防治效果。

3.2 白粉病

白粉病主要为害国槐的叶片和茎秆,造成叶片失绿,影响其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进而导致国槐长势衰减。春季和秋季是白粉病的高发季节,技术人员可通过飞机施药的方式喷施40%苯醚甲环唑颗粒剂200倍液+30%乙嘧酚磺酸酯悬浮剂200倍液、40%嘧菌酯悬浮剂200倍液+40%氟菌唑300倍液等药剂。

3.3 尺蠖

尺蠖具有暴饮暴食的特性,不仅对国槐造成极大的危害,而且其吐丝下垂的特性严重影响国槐的观赏价值。因此,技术人员推荐在每年的4月、7月、8月等尺蠖发生严重的时期,定期喷施20%唑虫酰胺悬浮剂1 000倍液、5%甲维盐水分散颗粒剂1 500倍液、225 g·L-1虫螨腈悬浮剂1 000倍液或10%多杀霉素悬浮剂1 500倍液等药剂,进行尺蠖卵、幼虫的防治,可获得不错的防治效果。

参考文献:

[1] 赵晓育.槐树主要病虫害及其防治策略研究[J].種子科技,2020,38(15):86.

[2] 李海军.国槐播种、育苗与病虫害防治探究[J].广东蚕业,2020,54(11):28-29.

[3] 王汝华.槐树栽培技术及园林应用探析[J].农家参谋,2020(2):113.

[4]王彩云.国槐的移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J].山西林业科技,2019,48(1):50-52.

[5] 李佩军,王艳,郑红伟,等.金叶国槐栽培技术及在园林中的应用[J].现代农村科技,2015(9):52.

[6] 李先伟,陈玉平,李喜荣,等.国槐主要病虫害的发生规律与防治要点[J].农业与技术,2019,

39(16):65-67.

[7] 王玉芳,王泽平.国槐的价值及育苗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6(8):163.

[8] 邹莉.国槐栽培技术[J].热带农业工程,2019,

43(2):137-139.

[9] 马小莉.国槐的价值及育苗栽培技术研究[J].中国林业产业,2017(1):150.

[10] 王贵瑕.速生国槐栽培养护技术的探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4(20):431.

(责任编辑:刘宁宁)

猜你喜欢

国槐病虫害防治栽培技术
国槐主要病虫害的发生规律与防治要点探讨
咏国槐
玉米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策略对策
番茄大棚栽培技术探析
早春大棚番茄高产栽培技术
石榴短枝红在驻马店引种表现及丰产栽培技术
首善街的国槐
麦哈乐对国槐生理生长影响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