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寿鹿山自然保护区青海云杉造林技术

2023-03-14田华山

南方农业·下旬 2023年12期
关键词:造林技术病虫害防治

田华山

摘 要 青海云杉是寿鹿山自然保护区主要造林树种之一,为给青海云杉的种植提供相关技术参考,分析了青海云杉在寿鹿山自然保护区的生长适应性,并从造林地选择、造林地整地、造林模式、栽植和抚育管理5个方面系统阐述了该地区青海云杉的造林技术。

关键词 青海云杉;造林技术;病虫害防治;寿鹿山自然保护区

中图分类号:S725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3.24.054

青海云杉(Picea crassifolia)为松科云杉属的高大落叶乔木,树高可达23 m,胸径可达60 cm。其一年生嫩枝呈淡绿黄色,老枝呈淡褐色、褐色或灰褐色。冬芽呈圆锥形,通常无树脂[1]。球果圆锥状,熟前种鳞部分呈绿色,熟时呈褐色,种子斜倒卵圆形,呈淡褐色,长约3.5 mm[2]。青海云杉为我国特有树种,主要分布在祁连山区、青海、甘肃、宁夏和内蒙古的大青山海拔1 600~3 800 m的地带,多为纯林,分布在山谷和阴坡地带[3]。青海云杉是我国西北地区主要森林更新树种和荒山造林树种,在涵养水源、水土保持等方面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4-6]。研究分析了青海云杉在寿鹿山自然保护区的生长适应性,并系统阐述了该地区青海云杉造林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方法,旨在为该地区的造林及森林保护工作提供参考。

1 青海云杉的生长适应性

从地理位置来看,青海云杉在甘肃省分布广泛。从气候条件来看,青海云杉具有极强的耐低温能力,可耐受低至-30 ℃的气温,在15~25 ℃条件下生长良好,同时最适合在年降水量400 mm左右的地区生

长;寿鹿山自然保护区属干旱性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气温2.7 ℃,年均降水量373 mm,适合青海云杉生长[7-8]。从土壤条件来看,青海云杉对土壤的要求不高,在偏中性的山地棕褐土、山地褐色土中生长良好,耐干旱、耐瘠薄;寿鹿山自然保护区土壤类型主要包括山地栗钙土、山地褐色土、亚高山草甸土,中性土壤分布较多,适合青海云杉生长[9]。

2 青海云杉造林技術

2.1 造林地选择

青海云杉是喜阴树种,造林地宜选在土层疏松、深厚(40 cm以上)、含盐量<0.5%,土壤偏中性(pH值6.5~8.0)的阴坡或半阴坡地带,半阳坡、山顶和山间平地也可进行造林。造林地海拔以1 000~3 000 m

为宜,最高不得超过3 500 m。

2.2 造林地整地

于雨季前进行造林地整地,不同坡度的造林地采用的整地方式也不同(见表1),整地时清除造林地内杂灌、杂草、石块等杂物,并将基肥(腐熟有机肥)与表土混匀后施入以增加土壤肥力。

2.3 造林模式

青海云杉既可以营造纯林也可以营造混交林,适合与青海云杉共同营造混交林的树种主要包括青杨(Populus cathayana)、山杏(Prunus sibirica)、山杨(Populus davidiana)、白桦(Betula platyphylla)、拧条锦鸡儿(Caragana korshinskii)、中国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及榆叶梅(Prunus triloba)等。注意在与竞争性较强的树种混交时采用块状混交,与灌木树种或阳性树种混交时采用带状混交或行间混交,在土壤贫瘠和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可采用株间混交。

2.4 栽植

于春季土壤解冻后或秋季土壤冻结前,采用带土团大苗栽植。此时寿鹿山自然保护区气候相对温暖,植物生长较慢、动物活跃度相对较低,造林成活率高。栽植前在整地完成的水平沟、鱼鳞坑、水平阶上挖掘略大于苗木土球1/3的种植穴。栽植时将土球放入种植穴内,扶正苗木,依次回填表土、心土至高出坑面5~10 cm,层层踩实,然后及时浇灌定根水。造林初植密度以1 100~2 500株·hm-2为宜,密植时可按

3 330~6 660株·hm-2栽植。

2.5 抚育管理

造林后60 d内每间隔15 d进行1次苗木成活情况清查,保证保存率高于85%,低于85%时及时补植同龄苗木,保存率低于60%时应重新造林。于苗木栽植后3~5 d、入冬前分别灌水1次,生长期灌水3次,阴坡减少灌水1~2次,每次灌溉量450 m3·hm-2。于

5—6月和8—9月进行松土除草(松土深度5~15 cm),栽植当年及次年松土除草2次,然后直至幼林郁闭,每年松土除草1~2次,林分郁闭后改为每年1次。每年春季发芽前每株施腐熟有机肥2~4 kg,6月施氮磷复合肥300 g、硫酸亚铁120 g,穴施、沟施均可。

3 青海云杉病虫害防治技术

3.1 常见病害

3.1.1 叶锈病

叶锈病是由祁连金锈菌引起的一种病害,主要为害青海云杉的叶片。发病初期,青海云杉针叶上开始出现淡黄色段状病斑,病斑上集生针状突起,顶部带有丝状蜜露,呈黄色,严重时会造成叶片枯死、脱落,导致青海云杉光合作用减弱,树势衰弱。

在寿鹿山自然保护区,叶锈病病菌孢子每年6月中旬萌发,并于6月末至7月初发病,7月中下旬集中暴发,这与当地雨季的高温多湿环境有关。该病发生时,可于6月中旬使用粉锈宁500~600倍液喷施防治。

3.1.2 猝倒病

猝倒病是由半知菌和鞭毛菌引起的一种病害,主要为害青海云杉幼苗。发病时,苗木根部迅速腐烂,变为褐色,叶片仍呈绿色,但经1 d曝晒后,整株呈干枯状。

在寿鹿山自然保护区,该病多发于连续培育3年以上的苗地,与低温多雨、光照不足、土壤通透性差有关。可通过农业手段防治,即选取地势平坦、排水良好的地区栽植,可有效减少猝倒病的发生。也可采用化学防治方法,于6月底至7月初使用72.7%普力克水剂400倍液叶面喷施进行防治。

3.1.3 立枯病

立枯病是猝倒病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多发于已木质化的苗木。发病时,苗木根系被病原菌侵蚀,导致根部腐烂,全株死亡,但其立而不倒,故称立枯病。

在寿鹿山自然保护区,该病害高发于每年的6—7月,

同时低温过低的部分地区也极易发生。该病害多以预防为主,需要做好田内的排水工作,避免土壤水分过高造成根腐,栽植前可采用70%敌克松可湿性粉剂700倍液进行杀菌处理,以预防立枯病的发生。

3.2 常见虫害

3.2.1 云杉小卷蛾

云杉小卷蛾是一种蛀干类的害虫,其幼虫主要为害青海云杉的新生顶梢。幼虫取食当年新梢嫩芽和蛀食顶芽,严重影响青海云杉生长。该虫害在寿鹿山自然保护区高发于4月中下旬,多在晴天活动,防治时可采用诱虫灯进行物理防治,也可以通过释放寄生蜂等天敌进行生物防治,还可以在4月中下旬和5月中上旬喷施10%吡虫啉乳油2 000倍液分别防治云杉小卷蛾的成虫和幼虫。

3.2.2 云杉梢斑螟

云杉梢斑螟是一种蛀干类的害虫,主要为害青海云杉的新生顶梢和球果。该虫害在寿鹿山自然保护区高发于6—8月,其中6月主要是幼虫为害,7—8月则主要是成虫为害。该病害发生时,可在幼虫为害期和成虫为害期内使用1.8%阿维菌素乳油2 000~

3 000倍液进行化学防治。

3.2.3 云杉大蚜

云杉大蚜是一种吸汁性的昆虫,主要为害青海云杉的叶片。成虫会吸取树叶的汁液,导致叶片变黄、卷曲甚至脱落。在寿鹿山自然保护区,云杉大蚜一般在春季和夏季发生,这与温暖湿润的环境有利于成虫的繁殖有关。可于4月中旬至5月中旬使用2.5%敌杀死乳油1 500倍液进行化学防治,也可以通过保护食蚜蝇、寄生蜂等天敌进行生物防治。

3.3 病虫害预防措施

1)定期巡护。每7 d或每30 d进行1次病虫害踏查,观察林内植株异常落叶、异常枯死和害虫情况,一旦发现病虫害发生,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2)选用抗病虫品种。选择具有较强抗病虫害能力的品种进行种植,以降低病虫害的发生率;同时应加强抗病虫害品种的良种选育工作。

3)合理施肥。适当施用有机肥和化肥,必要时进行测土配方施肥,保持土壤肥力平衡,增强植物的抗性,从而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4)清洁林地。及时清除林间杂草、落叶等垃圾,保持林地清洁卫生,减少病菌和害虫的滋生;同时定期修剪、清理病虫害枝,集中深埋或烧毁,以避免病虫害的蔓延。

4 结语

研究详细总结了寿鹿山自然保护区青海云杉造林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所提出的青海云杉造林技术主要包括造林地选择、造林地整地、造林模式、栽植和抚育管理5部分;寿鹿山自然保护区常见的青海云杉病虫害包括叶锈病、猝倒病、立枯病、云杉小卷蛾、云杉梢斑螟和云杉大蚜,防治方法以物理防治、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为主;物理防治方法环境负担小但存在部分防治方法成本偏高、操作难度大、适用性有限、效果不稳定等问题,化学防治方法效果好、收效快,使用方便、可大面积使用,但存在抗药性和环境残留问题;生物防治持久性强、安全性高但存在见效慢、生物入侵风险大等问题,因此在生产实践中应根据实际情况综合采用多种方法,因地制宜地制定青海云杉病虫害综合防治策略,取长补短,实现病虫害的安全、高效防治。

展望未来,笔者将从以下3方面进一步完善:

1)在青海云杉造林工作中应用大数据技术、物联网技术、数据库技术等进行造林及日常抚育管理,构建高水平、信息化、智能化的工作体系;2)在青海云杉病虫害防治中应用现代化技术,如采用卫星和无人机遥感影像识别病虫害、使用各种传感器实时监测林内环境、建立病虫害发生概率和发生规模预测模型等;3)通过良种选育技术選育并栽培速生、丰产、抗病虫害

的品种。

参考文献:

[1] 江丽.青海云杉育苗培育及造林技术分析[J].广东蚕业,2022,56(3):111-113.

[2] 郑万钧,傅立国.中国植物志:第7卷[M].北京:科学出版社,1978.

[3] 肉斯塔木·艾买提,秦红亚,闫兴富,等.宁夏贺兰山青海云杉根系共生真菌的分离与鉴定[J].微生物学通报,2022,49(2):449-462.

[4] 杨逍虎,赵维俊,闫春鸣,等.祁连山青海云杉林动态监测样地更新苗和成树格局的空间变异[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22,42(7):85-95.

[5] 胡健,吕一河,张琨,等.祁连山排露沟流域典型植被类型的水源涵养功能差异[J].生态学报,2016,36(11):3338-3349.

[6] 彭守璋.祁连山区青海云杉林生长过程及其固碳能力研究[D].兰州:兰州大学,2015.

[7] 杜苗苗,张芬,勾晓华,等.祁连山中东部青海云杉径向生长对气候变暖的响应差异[J].冰川冻土,2022,44(1):14-23.

[8] 孙玉梅.景泰县寿鹿山自然保护区可持续发展理念下的森林资源保护[J].农业灾害研究,2021,11(11):14-15.

[9] 刘志霄,王树荣,雷光炳.甘肃寿鹿山自然保护区[J].野生动物,1999(2):6.

(责任编辑:张春雨)

猜你喜欢

造林技术病虫害防治
有关营林防病措施的研究
半干旱地区中的侧柏造林技术有效运用分析
提高干旱区造林成活率的理论与实践
繁昌县沿江滩地杨树造林技术
营林生产中造林规划设计与造林技术
浅谈四川地区果树病虫害防治误区及对策
浅谈无公害蔬菜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
玉米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策略对策
针叶树容器育苗造林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