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林业科技在本溪市生态林业建设中的推广应用探析

2023-03-14马兰

南方农业·下旬 2023年12期
关键词:生态林业推广策略技术应用

马兰

摘 要 近年来,林业科技在林业工作中的应用逐渐广泛。为了探究林业科技在生态林业建设中的推广应用,以辽宁省本溪市为例,采用文献分析和案例分析的方法,研究分析了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GIS)技术、生物技术、无人机技术等在本溪市林业中的应用情况。研究结果表明,这些技术在提高林业资源调查精度、优化林业生产布局、改良林木品种、提高林业防治水平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由于林业科研投入不足、技术推广体系不健全、技术人才缺乏、农户接受意识差等问题,这些技术的应用推广面临一定困难。因此,需要通过增加科研投入、建立科技推广应用长效机制、加强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多形式宣传培训等措施,进一步增强林业科技在本溪市生态林业建设中的推广应用。

关键词 生态林业;技术应用;推广策略;辽宁省本溪市

中图分类号:F326.27 文献标志码: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3.24.034

林业科技是指应用于林业生产和林业资源保护管理过程的各类高新技术,通过应用精准的技术手段来提高林业生产效率,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随着社会的发展,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等在林业中的应用日益广泛。运用各类林业科技可以提高森林资源调查的精度,优化林业布局,改良优质品种,防治病虫害,开发林产品加工,实现林业智能化和精细化管理。辽宁省本溪市林业资源特色明显,应用林业科技进行精准化种植、培育、保护和高效加工,不仅可以提升经济效益,而且能够大力推动本溪市林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因此,深入研究林业科技在本溪市生态林业建设中的应用,对促进本溪市林业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

1 本溪市林业概况

本溪市地处辽宁省东部,地貌特征为“八山一水一分田”,是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和辽东绿色生态安全屏障,森林覆盖率高达76.31%,居全省第一[1]。本溪市的林区主要分布在本溪县和桓仁县,现有林地面积约674 066.67 hm2,其中天然林4 440 hm2,生态公益林5 040 hm2。主要林木树种有辽东栎、胡桃楸、榆、椴、桦、黄菠萝、落叶松及红松等。全市现有各类野生植物1 900余种,包括许多珍稀植物。野生动物资源也很丰富,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58种。本溪市林业生态环境优越,生态系统完整,是发展生态经济的重要基础,但林业生产方式仍较传统,生产效率有待提高。发展和应用林业科技,实现林业生产智能化、精细化,是本溪市林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

2 林业科技在本溪市生态林业建设中的应用

2.1 遥感技术

遥感技术主要是通过各种仪器对地表目标进行无接触探测,获取目标的相关信息。它可以快速、动态获取研究区的空间信息,是开展林业资源调查的重要技术手段。本溪市利用卫星遥感技术开展了全市森林资源调查,获得了森林类型、蓄积量、分布范围等数据,结果表明全市森林覆盖率76.8%,共有乔木林地4 418.67 hm2。遙感技术还可以监测林区植物生长状况、病虫害动态及森林火灾等,为林业生产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本溪市应加强对遥感技术的培训应用,建立林业遥感监测体系,开展林区长期动态监测,及时获取林业生产信息,指导抚育、经营和林灾防控。

2.2 地理信息系统技术

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具有数据采集、存储、管理、分析、显示等功能,是进行森林资源管理的重要技术手段。本溪市林业部门利用GIS技术建立了本溪市林业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了林区点线面数据的精确表达,包括林区范围、林种分布、立地条件、交通线路等数据。该系统能够清晰展示本溪市各林区的详细信息,进行多源数据汇总管理,实现数据共享应用。林业部门可以基于GIS数据开展森林资源优化配置,制定林区经营方案,进行林分质量分析,并实现林业生产过程的可视化监控[2]。GIS技术的应用为本溪市林业的精细化、智能化管理提供了有力支持。

2.3 生物技术

生物技术主要指利用生物学原理和方法来改良林木品种、防治林业病虫害。本溪市应用组织培养技术,培育出适应当地气候的优质杨树新品种,并采用微体繁殖技术实现规模化快速育苗。同时,市林科院研发了肥菌菌剂,以提高树木的抗寒能力和病虫害抵抗力,促进林木生长。在防治森林病虫害方面,市林业局采用芽孢杆菌细菌性杀虫剂防治松材线虫病和马尾松蓝斑金龟,取得了良好效果。本溪市将进一步加强森林新品种选育和良种繁育,建立健全产业化细胞培养平台,并推广应用肥菌菌剂等生物制剂,扩大生物防治范围,确保林业生态安全。

2.4 无人机技术

无人机技术通过无人驾驶的多旋翼飞行器进行作业,可在林业生产中实现较大范围的低空飞行喷药、播种、施肥,大幅提升作业效率。本溪市林业局使用无人机对森林病虫害进行农药定点喷洒,飞行高度低、作业精准,避免了人工喷洒存在的劳动强度大、作业面积有限等问题。无人机还可搭载光学相机开展林区巡检,获取高清林木图像,实现对林区生长状况的快速监测。下一步,本溪市将进一步完善无人机巡林防火体系,开展无人机栽种试验,建立智能无人机森林灭火系统,实现对森林火灾的早期预警和智能扑救,以减少林火带来的损失。

3 林业科技推广应用存在的问题

3.1 林业科研投入不足

当前,本溪市林业科研投入严重不足。1)政府财政科研投入长期匮乏,多年来林业科研经费占比仅1%,远低于发达国家的5%左右,直接阻碍了林业科技创新的步伐。企业参与科研投入的积极性也不高,由于当地林业企业规模较小,科研意识淡薄,很少投入科研资金[3]。2)系统性的关键技术和装备研发项目数量严重不足,无法满足产业发展需求。3)除林业科学院外,其他林业管理和生产单位科研力量较弱,专职科研人员严重缺乏,队伍建设滞后。同时,科研条件简陋,研究平台和仪器设备老旧,难以满足高新技术研发需求。种种因素导致本溪市林业科技创新能力不强,产学研结合不紧密,成果转化率低。

3.2 推广应用体系不健全

当前,本溪市林业科技推广应用体系建设滞后,没有成立统一的林业技术推广中心,各级林业主管部门和科研院所各自为政,存在部门分割的问题,技术推广缺乏统筹协调。推广队伍建设也比较薄弱,缺乏专职技术推广人员,多依靠一线技术人员兼任,团队稳定性差,业务水平有限。同时,技术推广经费供给不足,政府支持有限,企业投入也很少,严重制约了技术推广的持续开展。此外,技术推广方式较为单一,主要采用传统的发放宣传材料和组织培训的方式,新媒体和网络技术的应用不够;且在直接面对农户推广新技术时,存在技术人员问题解决能力有限、系统的技术支撑不强等问题。推广应用体系的不健全阻碍了林业科技成果转化,亟待加强技术推广平台建设。

3.3 技术人员缺乏

1)林业技术人员的整体数量严重不足,缺乏足够的技术支持力量,直接影响科研任务的开展和新技术的推广应用。2)现有技术人员的知识结构存在明显片面性,应用型、复合型人才明显不足,无法满足现代林业发展对技术创新的需求。3)存在一定比例的业务骨干流失情况,部分林业技术人员转行或外出创业,造成科研力量和技术团队建设的弱化。4)新进入的年轻技术人员缺乏实践经验,理论水平优于实际操作能力。5)基层林业技术推广所需要的应用型人才严重短缺,直接影响基层科技成果转化。因此,本溪市急需从加强林业人才引进、培养应用型人才、留住核心团队等方面入手,全面提升林业技术创新能力。

3.4 农户接受意识差

当前,本溪市林区农户对新技术应用的接受度和应用意识有待提高,部分农户对林业新技术还持观望态度,不主动了解和采纳新技术新成果,仍沿用传统的生产模式,宣传培训难以达到理想效果。一些农户认为传统生产方式简单易操作,新技术学习成本较高,担心应用失误带来经济损失;也有部分农户对政府推广的新技术效果存疑,担心收益无法覆盖技术投入成本。此外,新技术推广过程中的政策宣传不到位,导致农户对技术内容和应用方法理解不充分,直接影响技术采纳率。再者,新技术应用存在一定风险,但目前缺乏风险分担机制,农户的试错成本过高。这些因素共同导致了农户对新技术应用的消极态度。

4 加强林业科技推广应用的对策

4.1 增加科研投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为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本溪市应增加林业科研投入。1)市财政应进一步加大林业科研的经费支出力度,使科研经费占林业总投资的比例达到5%,支持开展林业关键技术攻关。2)充分发挥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主体作用,市政府可出台鼓励政策,引导和支持企业增加林业科研投入,建立科研经费多渠道筹措机制。3)要加快完善市林业科研平台建设,配置先进的研发设备,打造高水平的创新团队,建立开放式的技术创新体系[4]。4)要深化产学研合作,依托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的技术优势开展前沿技术研发,使企业、院所、高校优势互补,形成技术创新合力。

4.2 建立科技推广应用长效机制

为推动林业科技成果转化,本溪市应建立科技推广应用的长效机制。1)成立统一的市级林业技术推广中心,整合各级各类技术推广资源,形成技术推广的纵向联动和横向协同效应。2)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引进社会化推广机构参与技术推广,形成技术推广市场化运作机制。3)加大财政支持力度,保证技术推广经费的持续投入。建立技术推广激励机制,对推广成效明显的单位和个人给予奖励;对核心技术推广实行知识产权奖励,以创新机制激发技术人员的积极性。4)广泛运用新媒体进行推广,可以通过网络直播、微信群等线上技术指导平台,强化技术支撑体系建设,培育高水平的技术师资队伍,提高基层技术服务水平。

4.3 加强技术人才队伍建设

为弥补林业技术人才缺口,建立高效的人才培养机制十分必要。1)加强产学研合作,与高校共建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平台,聘请高校林业专家指导科研工作,选派骨干技术人员到高校学习深造,提高研发水平。2)制定人才引进计划,通过提供人才津贴、科研启动资金、房补贴、子女入学等优惠政策,引进高端领军人才和留学归国人才,补充高层次人才队伍。3)建立订单培养、分阶段培训、挂职锻炼等长效人才培养机制,重点培育应用型、复合型科研人才,并针对不同层次人才制订差异化培养方案[5]。4)完善人才激励机制,实行股权激励、技术股等策略,建立技术人员离岗创业支持政策,为人才施展才华提供舞台。5)建立专业化的培训基地,采用“导师带徒”等方式,加速青年人才成长,并开展多形式的师资培训,提升培训

能力。

4.4 多形式宣传培训,增强农户应用意识

为增强农户对新技术的接受能力,需要采取多种形式开展积极有效的宣传培训。1)充分利用报纸、电视、网络等媒体宣传新技术内容,采用易懂的语言和示例,使农户明确技术应用效果。2)面向农户编制应用手册,详细介绍技术操作流程,并提供常见问题解答。3)建立新技术应用示范基地,让农户亲身观摩技术应用效果。组织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通过问答交流消除农户疑虑。4)可以定期开设新技术培训班,采用理论结合实际的教学方式,重点针对农户中的青年人和优秀技术能手进行培训,发挥他们的示范带动作用。5)建立技术培训与补贴挂钩的机制,鼓励农户主动参与培训。

5 结束语

当前本溪市林业科技创新与推广应用工作存在科研投入不足、推广应用体系不健全、技术人才缺乏及农户接受意识差等问题,这严重制约了本溪市的林业科技进步和现代林业发展。因此,必须高度重视林业科技创新工作,增加科研投入,建立科技推广应用长效机制,加强技术人才队伍建设,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宣传培训,以增强农户应用相关技术的意识。只有这样,才能推动林业科研成果转化,促進林业生产方式向现代化转变,实现本溪市林业的产业化和可持续发展,使本溪市早日成为省级林业强市。

参考文献:

[1] 卢华.本溪林业新品种培育技术的推广现状和策略[J].特种经济动植物,2021,24(8):101-102.

[2] 胡安帮.新形势下森林资源管理和生态林业的发展方向[J].农业技术与装备,2023(8):85-86.

[3] 叶会元.甘肃武威生态林业建设中的林业技术推广研究[J].造纸装备及材料,2023,52(8):127-129.

[4] 张欣.基于辽宁省本溪市创新林业服务化体系建设的实践研究[J].林业科技情报,2020,52(3):

84-85.

[5] 段恒.林业科技在生态林业建设中的推广应用[J].当代农机,2023(8):82.

(责任编辑:刘宁宁)

猜你喜欢

生态林业推广策略技术应用
重视生态林业建设 打造完美新型生态发展体系
加强气象监测预警 服务生态林业建设
科学建设生态林业 维持地球环境生态平衡
对新兴排舞项目及其在普通高中推广策略的研究
“延吉三打一”项目推广策略分析
试论多媒体网络教学平台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推广策略
低碳环保技术在环境治理中的应用分析及阐述
基于高职院校物联网技术应用人才培养的思考分析
现代烟草工业发展趋势及降焦减害技术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