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BMI选择千伏降低CT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肝脏肿瘤辐射剂量

2023-03-13赵君禄聂关伟郑立冬赵德园

河北医学 2023年2期
关键词:消融低剂量射频

赵君禄, 聂关伟, 赵 炎, 刘 冲, 郑立冬, 赵德园

(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 河北 石家庄 050000)

射频消融(radio frequency ablation RFA)由于疗效确切、副作用小,越来越多的应用于各种腹部肿瘤[1,2]。在可用于射频消融的各种图像引导模式中,CT引导因其优越的解剖分辨率和病变空间定位,特别是对于肥胖患者[3]。尽管有这些好处,但考虑到CT引导程序的复杂性以及需要频繁成像以监测治疗和治疗后结果的需要,与程序相关的辐射剂量值得关注,因此辐射剂量可以达到高水平。随着人们越来越担心CT相关的辐射剂量导致癌症终生风险增加,一些研究[4,5]已经通过改变扫描参数来降低CT扫描辐射剂量。本文将探讨基于BMI选择千伏是否能够降低CT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肝脏肿瘤的辐射剂量。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研究通过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并签署了知情同意。该研究分为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是观察阶段,第二阶段是方案修改阶段。

1.1.1第一阶段观察阶段:回顾性识别本研究的患者。本研究的纳入标准为2019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期间接受CT引导下的肝脏肿瘤射频消融治疗的患者。记录了患者基本资料(手术日期、年龄、性别和身高、体重等信息)以及技术细节(病变大小和治疗次数)。记录这些步骤的扫描参数(管电压、管电流、CT剂量指数[CTDI]和剂量长度乘积[DLP]),以计算辐射剂量。在这个阶段,100例患者接受了CT引导下肝脏肿瘤的射频消融治疗(男55例、女45例,年龄29~90岁)。平均BMI为24.41±3.86。

1.1.2第二阶段方案修改阶段:扫描方案基于患者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进行修改,BMI≤24采用70KV,24

1.2CT引导扫描技术:所有CT引导均采用64MDCT扫描仪(INCISIVE,Philips),扫描参数如下:机架旋转时间0.5s;探测器宽度64X0.625mm。观察阶段扫描均采用120KV,自动毫安秒进行扫描,(dose report index,DRI)=23,方案修改阶段根据病人BMI分别采用70KV、80KV及100KV,自动毫安秒进行扫描,DRI=23。

1.3射频消融技术:所有CT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均使用美国RATA射频消融仪,射频电极针采用RATA多级电极针进行。对每个肿瘤进行了多次重叠消融,靶温度设置为85℃,每次消融的时间限制为达到靶温度后消融5min。

1.4剂量计算:CT引导下的消融术手术分三步进行,以实现有效的肿瘤消融。步骤1包括规划,包括靶向病变的初步轴向成像,评估经皮到病变的轨迹,以及评估实现完全消融所需的重叠消融的数量。第2步涉及对电极放置和重新定位的评估,涉及多次迭代。第3步包括电极移除后的术后评估,以评估立即的并发症和治疗成功。记录这些单独步骤的CTDIvol和DLP。

1.5图像分析:图像质量采用PACS诊断工作站由两名高年资放射科医生进行主观图像质量评估。图像显示在肝脏窗口设置(WL:60HU;WW:180HU),根据病变性质调节窗宽窗位用于评估病变。两位医师在3周的时间内独立评估了有和没有方案修改的随机CT图像的图像质量。两名放射科医生评估了图像质量(5分:优秀图像质量划分病变,4分:轻微模糊的病变不受限制的图像评估,3分:适度模糊病变的轻微限制评估,2分:严重模糊或定义模糊的病变评估不确定性,1分:严重降低图像质量使可靠的解释不可能)。操作者总体信心满意度(5分:完全自信诊断解释,4分:可能自信解释,3分:信心只有在有限的条件下可视化的异常,2分:有些不可接受的诊断图像,1分:完全不可接受的诊断图像)。

2 结 果

2.1基本资料:两阶段患者年龄、BM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用于对比研究,见表1。

表1 两阶段患者年龄BMI对比

2.2图像质量:第一阶段的图像质量高于第二阶段图像质量,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个阶段的图像质量均大于3.8分,可满足CT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肝脏肿瘤的需要。电极针显示和操作者的信心满意度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及图1。

图1 图像质量A显示常规剂量下肝脏图像,B显示低剂量下肝脏图像,箭头显示肝脏肿块。C显示常规剂量下电极针在肝脏肿块内显示,D显示低剂量下电极针在肝脏肿块内显示。

表2 两阶段图像质量电极针显示及操作者信心满意度

2.3辐射剂量:第一阶段:CT引导下射频消融术的CT剂量指数(CTDIvol)为(12.83±3.78)mGy。第二阶段:方案修改后,平均CTDIvol下降至(3.84±2.24)mGy,降低8.99mGy(P<0.05),降低率为70.07%,见表3。

表3 两个阶段辐射剂量对比

3 讨 论

鉴于CT在诊断和监测中使用的增加,人们越来越关注患者所接受的辐射剂量[6]。成人腹部成像的平均CTDIvol为25mGy;然而,CT引导手术的相应统计数据和参考范围尚未建立。已有研究提倡使用低剂量CT扫描技术来减少辐射剂量,而不增加手术时间或显著降低图像质量[7]。在诊断性CT检查中,辐射剂量可能显著降低,而诊断图像质量没有损失。同样在射频消融治疗肝脏肿瘤时CT引导应考虑低剂量CT扫描方案,如本文中描述的方案,并且使用的辐射剂量应尽可能低到合理可达到的水平,以成功完成射频消融治疗。在可行的情况下,应首选使用超声、核磁共振等非离子辐射方式引导来降低患者的辐射剂量。

低剂量扫描技术已成功应用于CT引导下的胸部活检,人们通过使用超低剂量CT扫描方案而不降低活检的成功率或患者安全,剂量减少了47%。房达等[8]研究发现采用50mA固定毫安进行扫描可以降低CT引导下微波消融治疗肝癌中47.9%的CT剂量,我们的研究实现了肝脏肿瘤消融术平均70.07%的剂量减少率,高于房达等的研究。由于采用根据患者BMI调节千伏的自动毫安进行扫描,更能保证CT图像质量,低剂量扫描的图像质量接近4分。且电极针的显示及操作者信心满意度与常规剂量相比没有统计学意义。本研究应用的低剂量扫描方案降低了患者的辐射剂量,但对CT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肝脏肿瘤的操作没有影响。

研究表明,通过根据患者体重选择参数来调整CT扫描方案是降低CT辐射剂量的一种可行方法。在以往的研究中,人们将低千伏应用于各种CTA成像,能够个性化降低患者的辐射剂量,同时保证图像质量[9,10]。在我们的研究中,我们发现根据患者BMI来调整千伏,更有利于在不降低图像质量的前提下降低患者的辐射剂量。随着千伏值的降低,图像的对比度增强,更有利于电极针的显示。

基于患者BMI的CT扫描方案修改可以显著减少CT引导下经皮消融肝脏肿瘤的辐射剂量,而不显著降低图像质量和操作者的信心满意度。

猜你喜欢

消融低剂量射频
消融
5G OTA射频测试系统
关于射频前端芯片研发与管理模式的思考
百味消融小釜中
16排螺旋CT低剂量扫描技术在腹部中的应用
ALLESS转动天线射频旋转维护与改造
腹腔镜射频消融治疗肝血管瘤
超声引导微波消融治疗老年肝癌及并发症防范
自适应统计迭代重建算法在头部低剂量CT扫描中的应用
低剂量辐射致癌LNT模型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