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食管癌患者血清NLR LMR NMR与预后的关系研究

2023-03-13胡俊泽马建伟

河北医学 2023年2期
关键词:单核细胞食管癌淋巴细胞

胡俊泽, 谢 权, 马建伟, 申 彬, 关 丽

(山西省临汾市中心医院检验科, 山西 临汾 041000)

食管癌是我国临床常见的多因素影响引起的食管多基因变异的人类恶性肿瘤,临床主张手术切除为食管癌患者的主要治疗手段[1]。对于早期食管癌患者,手术切除可获得较好的疗效,但对于中晚期食管癌患者,因其具有较高的复发和远处转移的特性,通常中晚期患者手术治疗效果欠佳[2],造成患者预后不良。因此,如何有效改善患者预后是目前临床研究的重要问题。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s-lymphocytes ratio,NLR)是反映机体免疫机能的重要指标,对恶性肿瘤疾病的预后评估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3]。既往研究显示[4],NLR在三阴性乳腺癌患者中表达异常,可用于预测患者预后。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比值(lymphocyte-to-monocyte ratio,LMR)作为将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整合后的新型炎症标志物,已用于评估多种实体肿瘤患者的预后[5]。中性粒细胞比单核细胞比值(neutrophil-monocyte ratio,NMR) 是中性粒细胞与单核细胞整合之后的新型炎症指标,而临床对于NMR的研究较少,并且目前关于血清NLR、LMR、NMR与食管癌患者预后的研究鲜有报道。本研究探讨血清NLR、LMR、NMR与食管癌患者预后的关系,以期为临床治疗和诊断患者预后提供新的方向。

1 材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7年1月至2021年1月我院收治的食管癌患者116例作为观察组,同期选取116例体检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观察组男50例,女66例;年龄44~60岁,平均年龄(52.63±4.55)岁;肿瘤分期:Ⅰ期59例,Ⅱ期35例,Ⅲ期22例。对照组男53例,女63例;年龄45~59岁,平均年龄(53.34±4.18)岁。纳入标准:食管癌患者均符合《食管癌规范化诊治指南》诊断标准[6]:病变局限于黏膜层或黏膜下层,无论由于区域淋巴结转移;具备手术适应症;均进行食管癌根治术;初次接受治疗;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合并其他恶性肿瘤患者;存在心肺肾重要器官严重损伤患者;存在精神疾病患者。对照纳入标准:既往身体健康;无炎症疾病症状;无任何心血管功能不全症状;临床资料完整。对照组排除标准:经医院体检发现食管病变;存在其他重要器官功能损伤。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检测炎性细胞因子:食管癌患者术后,采集空腹静脉血4mL,采用Sysmex XN-1000血细胞分析仪(南京华仁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行血常规检查,并分析炎性细胞计数,包括白细胞计数(White blood cell count,WBC)、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并分析NLR、LMR和NMR。

1.3食管癌根治术:所有食管癌患者均采取胸腹腔镜食管癌根治术进行治疗,患者均经全身麻醉,保持左侧卧位,行单肺通气,在右侧行腹腔镜根治术将食管病灶去除,术中密切监测患者血压、脉搏、心率情况。术后留置胸腔引流管,并关闭胸腔,经腹腔行静脉营养支持。

1.4观察指标: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血清WBC、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NLR、LMR和NMR;比较不同分期患者血清NLR、LMR和NMR;比较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患者血清NLR、LMR和NMR。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 curve,ROC)分析NLR、LMR和NMR水平对食管癌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

1.5统计患者预后情况:统计116例患者术后12个月随访情况,采用电话、门诊复查等多种方式结合进行随访,随访频率为3个月一次,随访6个月,患者均完成随访,无失访。预后不良主要包括食管癌癌复发(癌细胞在原来脏器再次产生),转移(癌细胞转移到其他位置),分期上升(出现淋巴结转移,肿瘤细胞侵犯肌层或者发生明显外侵),并发其他器官转移及死亡。

2 结 果

2.1观察组和对照组外周血炎性细胞水平比较:两组WBC、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单核细胞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观察组和对照组外周血炎性细胞水平比较

2.2观察组和对照组血清NLR、LMR、NMR水平比较:两组患者NL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LMR低于对照组,NMR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观察组和对照组血清NLR LMR NMR水平

2.3不同分期患者血清NLR、LMR、NMR水平比较:Ⅰ+Ⅱ期组和Ⅲ期组患者NL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Ⅰ+Ⅱ期组LMR高于Ⅲ期,NMR低于Ⅲ期(P<0.05)。见表3。

表3 观察组和对照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比较

2.4预后不良组和预后良好组血清NLR、LMR、NMR水平比较:116例食管癌患者发生预后不良32例,发生率为27.85%,预后不良组患者血清NLR、NMR高于预后良好组,LMR低于预后良好组(P<0.05)。见表4。

表4 预后不良组和预后良好组血清

2.5血清NLR、LMR、NMR对食管癌患者预后预测价值: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NLR、LMR、NMR预测食管癌预后AUC分别为0.766、0.799、0.708,P均<0.05;以2.670、4.379、15.896分别为NLR、LMR、NMR的截断值,三项指标并联预测患者预后的敏感度为93.75%,特异度为64.29%,联合预测的敏感度均高于各项指标单独检测。见图1和表5。

图1 血清NLR、LMR、NMR对食管癌患者预后的ROC曲线

表5 血清NLR LMR NMR对食管癌患者预后预测价值

3 讨 论

食管癌主要由于食管鳞状上皮或腺上皮异常增生造成的病变[7]。其早期发病无明显特异性,多数患者临床确诊已处于中晚期,错失手术治疗的最佳时机,导致患者治疗后病死率及并发症率较高,严重影响患者预后[8]。因此,研究能够预测食管癌患者预后的有效指标对提高患者生存率意义重大。

近年来大量流行病学研究已证实炎症与肿瘤发生发展过程密切相关,在肿瘤触发、转移及侵袭等生物行为学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多种炎症标志物可用于肿瘤预后评估[9]。本研究分析患者生化指标发现,两组WBC、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观察组单核细胞低于对照组。此外,两组患者NL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LMR低于对照组,NMR高于对照组。淋巴细胞是机体免疫应答功能中重要的执行者,可通过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发挥抑癌作用。淋巴细胞低表达表示机体免疫能力较弱,降低对肿瘤细胞清除能力和生长控制能力,临床表现多与患者预后不良有关[10]。单核细胞不仅可以分泌多种细胞炎症因子,促成适合肿瘤生长的微环境,加速肿瘤侵袭转移;还能诱导肿瘤细胞发生免疫逃逸[11]。NLR是反映机体促肿瘤炎症反应与抗肿瘤免疫反应之间平衡状态的重要指标,与肿瘤患者的预后不良密切相关[12]。已有研究表明[13],NLR与胃癌、肺癌、宫颈癌等多种恶性肿瘤的预后密切相关。本研究中,两组患者NLR比较无差异,推测可能是患者病情相对稳定且属于早期发病,其具体是否存在差异尚需进一研究分析。LMR与NLR类似,可以反映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状态,可在一定程度上体现机体抗肿瘤免疫与炎症反应间的动态平衡,再多想研究中证实可用于评估肿瘤患者预后。既往研究显示[14],低LMR是提示宫颈癌患者预后不良的关键指标。本研究结果提示高NMR和低LMR反映机体炎症反应严重,促进肿瘤发生发展。

此外,本研究发现,Ⅰ+Ⅱ期组和Ⅲ期组患者NL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Ⅰ+Ⅱ期组LMR高于Ⅲ期,NMR低于Ⅲ期。本研究结果提示,低LMR水平和高NMR水平可能影响食管癌患者病情,促使患者向恶性程度更高的水平转移,临床可早期检测相关指标,及时调整患者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本研究随访结果发现,116例食管癌患者发生预后不良32例,发生率为27.85%,预后不良组患者血清NLR、NMR高于预后良好组,LMR低于预后良好组。ROC曲线结果显示,NLR、LMR和NMR对食管癌预后均有良好的预测价值,联合检测敏感度均高于各项指标单独检测。既往研究显示[15],宫颈癌根治术前检测外周血NLR和LMR水平对于宫颈癌预后具有一定预测价值,且NLR预测价值较高。研究结果提示,NLR、LMR和NMR在预测食管癌预后方面具有一定价值。

综上所述,食管癌患者免疫能力下降,血清NLR、LMR和NMR与食管癌患者预后有关,联合检测血清NLR、LMR和NMR水平在诊断食管癌和预测1年预后情况具有重要临床价值。本文不足在于研究对象均来自同一医院,缺乏代表性,会存在选择性偏倚,今后需扩大样本量探究NLR、LMR和NMR在食管癌患者预后中的价值。

猜你喜欢

单核细胞食管癌淋巴细胞
遗传性T淋巴细胞免疫缺陷在百草枯所致肺纤维化中的作用
外周血单核细胞miR-1285-3p在肺结核患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研究
miRNAs在食管癌中的研究进展
MCM7和P53在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食管癌术后远期大出血介入治疗1例
探讨CD4+CD25+Foxp3+调节性T淋巴细胞在HCV早期感染的作用
单核细胞18F-FDG标记与蛛网膜下腔示踪研究
VEGF、COX-2 在食管癌中的研究进展
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TLR2的表达及意义
乳腺癌原发灶T淋巴细胞浸润与预后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