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应用自主学习策略的探析

2023-03-11毛艳霞

学周刊 2023年7期
关键词:学习策略中职教材

毛艳霞

(甘肃省瓜州冶金中等专业学校,甘肃瓜州 736100)

在传统的中职语文教学中,教师重点传授基础语文知识,学生通过背诵和默写等方式记忆和掌握语文教学内容,这种教学方式往往难以取得理想的效果,也不符合当前中职学校的教育要求。从理想和现实的矛盾冲突出发,中职语文教师应将改革和创新作为发展语文教学的必然举措,在认清当前教学问题和不足的基础上寻求转机,自主学习就是很好的选择。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将自主学习策略与语文教学环节、内容和形式等融为一体,以此激活学生的自学意识、提升其自学能力。

一、中职语文教学应用自主学习策略的优势

以实际教学经验为基准,将自主学习作为中职语文教学的主要手段的优势十分明显。教师围绕自主学习策略的主要内容、操作方法等设计自主化的学习任务,让学生集中探讨和解决相关问题,能极大地提高语文课堂的效率,帮助学生突破学习的重点和难点知识,规避无效学习、重复学习等问题。相较于传统的中职语文教学模式,以自主学习为主导的语文教学能扩展学生的认知视野,让他们获取更加广阔的自由空间,自由展开课外阅读和实践探索,积累更加丰富的阅读、学习和探究经验,所以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视野会更开阔[1]。而且学生获得了主动权之后,他们的能动性明显增强,能自觉解锁更多语文学习技巧,由语文表层知识信息切入深入领会语文教学内容涵盖的隐喻思想,这对于提升学生的思想高度、强化教学深度有重要的作用。鉴于自主学习的上述优势,教师要将其合理应用于语文教学过程,建设自主型、探究型语文课堂。

二、中职语文教学应用自主学习策略的路径

(一)解读教材,找准自主学习的切入点

经过多轮改革和创新,中职语文教材的编排结构更加合理、选文质量不断提高,反映了我国职业教育和文化教育的趋势,也融合了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基于中职语文教材的基本特征,为了找准自主学习的切入点、充分挖掘教材资源,教师可以在教学准备时期系统化、全面化地解读和分析教材,了解不同模块选编的内容和用意、不同单元之间的关系等,并从单元的视角出发寻找、重点解析和研究每一个单元的自主学习板块,如“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外古代诗词诵读”等,围绕这些板块精心设计教学引导计划,为学生打造广阔、自由的学习环境。除了具有明显自主学习特征的板块,教师也要在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等常规板块融入个性化的教育思想,结合教材具体内容设计自主阅读、自主交际等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创新使用教材,给予学生更多主动权和自主权,让他们与教材进行互动,并从不同的视角解读教材,如此语文教材才能真正为学生所用、为语文学科自主教学活动所用[2]。

(二)分析学情,制订自主学习计划

《礼记·学记》中记载:“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自古以来,了解学生真实的学习情况都是增强教学有效性的必要条件,中职语文教学亦是如此。教师应该在运用自主学习策略之前设计调查问卷、课堂随机检测试卷等,根据客观答题情况和主观问卷调查数据了解学生的学习水平和他们对自主学习、语文教学的看法,明确后续教学的“可为”和“不可为”之处。与问卷调查、随机检测相配合,也可以统计分析中职学生入学以来的课堂表现、学习成绩等,确定他们的学习周期和变化情况,判定他们是否具备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而后综合前两项研究内容制订以自主学习为主要特征的教学计划,为后续的教学行为和学习行为提供指导依据。依据教师制订的教学计划,学生可以结合自身的语文学习水平、知识储备量等,从学习实践、学习内容、阶段性学习目标等方面设定个性化的学习方案,确保教与学达成统一,促使自主学习策略的价值实现最大化。

(三)设定目标,探寻自主学习重点

传统的中职语文教学重点关注教学目标是否一致、教学内容是否统一,教师在展开教学活动之前都会根据统一的目标预设教学过程,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索的空间被大大压缩,基于上述情况,学生的自学意识也难以增强。为此,随着职业教学改革和社会发展,语文教师要坚持与时俱进的教育原则,以培养具有独立人格、自学能力和探究精神的人才为总体目标,结合职业教育的纲领和语文教学课程标准提前设定融合自主学习策略的教学目标,为后续语文课堂教学、作业设计和课后活动等提供指向标。在总体目标的统领下,教师也要根据每一个单元、每一节课的教学内容进一步细化目标,让学生在目标的驱动下自主解读语文知识、探寻学习方法,掌握举一反三的学习技能。为了迎合个性化的教育理念,教师也要制订层次化的教学目标,为不同水平和不同能力的学生提供差异性的考核和评价标准,增强他们自主学习的信心,确保所有学生都能投入自主学习活动。

(四)课前预习,实施自主学习方案

预习是自主学习过程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学生在这个独立的时间段内可以获得自主思考和探究的机会,能够保持冷静、客观的判断力。因此在中职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课前预习环节的价值和作用,以提前预设的目标、学生的真实学情、语文教材的基本内容等为要素制作课前预习导向单,从生字词检测、文学常识填空、资料搜集等多个层面指导学生在预习阶段展开自主学习活动,以此推动实施和运行自主学习方案。当学生接收到教师的预习导向单之后即可开启自主学习活动,围绕教材课文、资料等展开自主检测、阅读、写作等活动,摸清教材的主要内容和语文知识的基本规律,根据自己的实力寻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内容并将其反馈给教师[3]。而教师在这个阶段的主要任务便是收集学生的反馈信息,将不同学生的预习反馈整合为一个文档,通过对比和归纳确定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以此作为课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这样既能有效整合学生自主预习的成果,还能大大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将更多的课堂时间留给学生,如此更符合中职语文教学自主化和探究化的基本要求。

(五)导入新课,启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除了课前预习之外,课堂导入也是自主学习模式的关键要素,如果教师能够在导入阶段打开一个良好的开端,那么后续的教学活动、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便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当教师认识到导入环节的重要性时要及时做出反应,以启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为阶段性目标,借助启蒙化、趣味化和多元化的形式和内容导入语文课程的新课知识,让学生在温馨、愉悦的氛围中感受学习语文知识带给自己的改变,从而产生强烈的求知欲。结合实际的教学经验展开来说,教师在导入环节可以利用趣味化的文学常识竞答游戏、故事化的创作背景资料、视听结合的拓展资料等设计新颖的课堂导入计划,突破传统语文课堂导入效果不佳、学生参与性不强的窘迫困境,让学生能够从内心深处受到吸引,并在行动上做出改变,主动与教师和同学展开互动探究,探寻导入环节的内容与正式课堂教学内容的关联点,从而自然地过渡到自主学习和探究环节。经过这个环节的引领,中职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便能逐渐增强。

(六)课堂共学,检验自主学习成果

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可以发现,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各自为营,从一定程度上来说学习只是学生的行为,这种现状不仅无法促进学生成长,也难以提升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在认识到这个问题之后,教师就要着手解决问题,致力于将教学行为与学习行为融于一体,发挥自身引领、点拨的价值。基于这个诉求,教师可以在有效的课前预习的基础上创建课堂共学机制,重点学习和探讨学生在课前预习的过程中预设的问题、提出的困惑等,通过提出观点、论述观点、反驳观点和论证观点等多个环节深入语文问题的深层,理解其中蕴含的内在规律。而在学生自主学习的阶段,教师也不能放任不管,可以根据学生自学的进度、讨论情况适当提出一些新问题、指出一些新思路,引领学生不断挖掘问题的内涵和本质,同时对于部分学生注意力不集中、自主学习意愿不强的情况,教师也要实时关注他们的动态,以口头语言、肢体动作等不同的形式适当给予学生提醒,让他们时刻保持专注力,全身心地投入共学活动。师生双方经过共同努力,有效解决学生课前预习时提炼出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学生也能逐渐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提升自主学习的能力。

(七)巧设任务,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任务化的教学形式具有较强的驱动力,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会主动寻求独立思考的空间,能够积极摆脱传统思想的禁锢和约束,不断探究高效、创新的自主学习对策。为了最大化实现任务化教学形式的价值,教师可以在课堂共学活动告一段落之后巧妙地设置自主学习任务,让学生将之前学到的自主学习技巧和方法真正用于学习实践活动,促使他们通过深度阅读和口头讨论进一步挖掘中职语文教学活动的深层信息,最终达成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目标。

1.设置深度阅读任务。自主学习模式不仅要指导学生学习基本的语文知识,也要让学生掌握深度学习和探索的技能,这就要求教师适时而定,要将深度学习理念融入中职语文教学,让学生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解读语文知识、理解语文知识。具体而言,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设置深度阅读学习任务,以课文主旨为核心,提出带有导向性、探究性的语文问题,让学生从课文、课外资料中寻求问题的答案,并从知人论世的角度分析作者的创作意图,从社会、历史、自然科学等多个角度解读文章的内涵与本质[4]。与深度阅读任务相对应,教师也要配备专门的考查和检验标准,当学生完成深度阅读任务之后,教师要集中听取学生的汇报,了解他们阅读过程中产生的感悟,明确他们的思想高度,并据此评判学生自主学习的成果,让他们明确自身哪一个环节或者哪一个知识点存在不足之处,如此深度阅读任务便能推动学生自主学习和思考。

2.设置口头讨论任务。自主学习并不意味着封闭式学习,学生在互动和交流的过程中思维会更加开阔,看待问题的视角也会愈加多元化,所以互动和交流是推动学生实现自主学习必不可少的一个举措。对此,教师可以在中职语文课堂上设置口头讨论任务,以阅读、写作或者口语交际等板块内容为素材,要求学生结合自身的现实生活经验和掌握的语文知识,通过一来一回的沟通和交流深度解析相关问题,促使他们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和独立思考的意识,并能针对不同的观点展开多元化的辩论,汲取他人身上的优点、明确自身的不足,为实现自主学习储备充足的力量。另外,基于职业教育的特点,教师也要引进与学生专业发展和职业生涯相关的话题,引导学生将语文知识与专业知识结合起来,叙述自己的职业生涯计划、阐释专业前景等,以此激活语文教学的工具性,让学生能够自主利用语文知识辅助其专业发展。

(八)课后实践,延伸自主学习范围

在中职语文教学过程中运用自主学习策略,教师要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角度出发开展课后实践活动,从语文课程的实际内容出发,以“传承经典、弘扬文化”为主题引导学生将课内外的语文知识结合起来,围绕中国古典小说、国学经典、文学著作等展开项目化的课后实践探究活动,让他们历经创建小组、选择议题、科学分工、搜集材料、组内辨析等环节深入研究传统文化,促使他们从社会、文化、经济等横向角度和时代发展的纵向角度建构项目化的探究体系,自觉成为传承文化和弘扬文化的主体。而当学生的文化认同感和自信感逐渐增强时,他们的精神世界会愈加充盈,其自主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也会明显加强。

三、结语

针对现阶段中职语文教学的情况,为了推动教学改革、培养符合时代新要求的人才,教师要创新语文教学模式,以自主学习作为语文教学的主要方法和手段,而在应用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的过程中,教师通过解读教材、分析学情、设定目标和课前预习等路径引领学生展开自主学习,不仅能够让学生转变学习策略,还能维护他们语文学习的主体地位,进而从根本上强化中职语文教学的实际效果。

猜你喜欢

学习策略中职教材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高中生数学自主学习策略探讨
一种使用反向学习策略的改进花粉授粉算法
基于微博的移动学习策略研究
果真是“误了百万中职生”吗?
自主学习策略在写作教学中的应用
构建中职生成才通道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