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淮北地区稻麦周年均衡增产高质高效栽培技术研究

2023-03-10杜兴华

中国农业文摘-农业工程 2023年6期
关键词:淮北地区稻麦分蘖

杜兴华

(灌云县圩丰镇农业农村和社会事业局,江苏连云港 222235)

淮北地区处于黄淮海平原南部,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也是全国优质稻麦生产基地[1],该地区主要种植的粮食作物是水稻与小麦,在进行种植的时候往往是两种作物进行轮番耕作。通过对以往的收成进行对比可以发现水稻的综合表现要优于小麦,不论是单位面积内的产量稳定性还是后续所能获得的经济效益都要高于小麦。正是由于水稻的种种优异表现,让更多的农户在水稻种植上的积极性要高于小麦,因此小麦的种植空间被进一步压缩,在种植时间以及种植空间上面都出现了压低小麦提升水稻的现象。虽然水稻面积在增加,但是稻麦总产量与总效益并没有提高,反而在有的地方出现了下降的趋势。为了能够解决这种情况,需要对当地的气候条件、土壤状况、资源配置进行一个系统的调查研究,形成科学合理的稻麦增产措施,真正培育出符合自己地域特色的稻麦高产栽培技术。

1 严格进行品种筛选

淮北地区的气候条件和稻麦轮作生育期较长等特点,导致在茬口的衔接上比较紧张,如果想要在淮北地区实现稻麦两种作物同时丰收并且能够保质保量,就必须要对两种作物的种植特点、生长特点有较为详尽的了解,并且还需要对双方的品种布局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通过适当的品种搭配,让稻麦轮作带来更高的经济效益。

1.1 小麦品种选择

小麦生长发育有强烈的温、光要求,不同区域的生态条件决定了适宜生长不同生态类型的小麦品种,因而一定要根据不同区域生产生态条件选择适宜的小麦品种,不能跨区选种,以免产生不必要的损失。适宜淮北地区种植的品种类型为半冬性白皮小麦,产量水平较高,强筋、中强筋、中筋品质类型都有,质量较好。播种时间偏晚的粳稻茬小麦,要严格加强小麦品种的筛选工作,尽量选择耐迟播、抗寒性较强,早发性良好、耐密集性强以及穗型大、抗病能力强、综合性状比较好的半冬性品种,例如淮麦33、淮麦45、徐麦35、烟农1212、连麦8号、郑麦1860等。

1.2 水稻品种选择

水稻品种的选择要以熟期相对较早、前期发苗快、穗型偏大、抗倒能力强、综合性状好的早熟中粳、中熟中粳品种为主,因地制宜应用优质杂交籼稻、杂交粳稻品种,减少生育期较长的品种,防止因生育期推迟而产生晚熟、灌浆结实不良、青枯倒伏等一系列问题。成熟期要控制在10月20日之前。如连粳15号、华粳5号、华粳9号、徐稻9号、南粳5718、苏秀852等。

2 把握合理的播种育秧及移栽时机

2.1 小麦播种

2.1.1 适期播种

淮北地区常年种植水稻是粳稻品种,其成熟期较长,水稻收获普遍偏迟,季节紧张。因此稻茬小麦播种要晚中求早,抢时播种。优良小麦适宜在10月20日之前完成播种,但在现实情况中却有很多地区将时间延后到10月25日到11月上旬[2],甚至有的农户到11月底才播种结束。晚播小麦冬前积温不够,分蘖时间太短,致使分蘖过少。严格控制播种时间是为小麦能够预留出足够的积温,确保在温度降低之前其已经成长为壮苗,在冬前能形成2个以上分蘖,这样才是实现小麦高产的前提条件。

2.1.2 严格进行种子处理

为提高种子的发芽率,在播种前2-3天要进行晒种工作,晒种目的是提高种皮透气性,增强种子活力,同时杀灭种皮上可能存在的病菌。播后种子吸水快,发芽迅速,出苗整齐一致。晒种需选择晴天进行,避免在水泥场地表面直接暴晒,以防小麦种子烫伤。可根据10cm的标准对摊铺厚度予以控制,应每天对其进行翻晒,经过3天左右晒种可收集起来进行筛选,去除虫粒与瘪粒,正式播种之前还可以进行一次药剂拌种工作。

2.1.3 科学确定播种量

为实现预期的基本苗,要根据播种期、整地质量、播种方式、种子质量等因素,确定一个相对合理的播种量。大面积生产重点要防止早播田块播种量偏大、基本苗偏多,晚播田块播种量不足、基本苗偏少等现象。以播期为10月20日为界限,由于水稻茬土质黏重,湿度大,耕整困难,淮北地区稻茬麦每亩播种量为20kg,迟于播种适期,要适当增加播种量,每晚播一天要增加0.5万-1万基本苗,即每迟播一天,每亩播种量要增加0.5kg,11月下旬播种,每亩播种量可增加到35kg。

2.1.4 沟系配套提高播种质量

根据土壤墒情选用适宜的耕播作业流程与机械,采取秸秆还田,机械匀播,实现播深适宜、深浅一致、出苗均匀、苗量合理,及时适墒镇压。小麦播种深度在2-4㎝,行距20-25cm。 播后墒情适宜时要及时机械开挖“三沟”,竖沟每条间隔3-4m,腰沟每条间隔40-50m,横沟在田块两头间隔2-3m处开挖,“三沟”宽度20-30cm,深度30-40cm。要做好内外“三沟”配套,确保能灌能排。沟系配套是防治渍害,夺取小麦高产稳产的重要保证。

2.2 水稻育秧移栽

2.2.1 播种期的确定

水稻播种育苗的播期要根据栽插的方式不同来确定,不同的种植方式要根据适宜秧龄,科学安排移栽期,确保适期秧龄移栽。如果是肥床旱育秧,秧龄时间35-40天,叶龄5-8叶,育秧时间要在5月10日左右进行播种。常规湿润育秧,秧龄30-35天,叶龄6-7叶,保证在5月15日前完成播种工作。如果是塑盘抛秧育秧,秧龄25-30天,叶龄3-4叶,保证在5月20日前完成播种工作,如果使用机器进行插秧,秧龄20-25天,叶龄3.0-4.0叶,则要在5月28日前进行播种工作。目前,淮北地区毯苗机插育秧播种广泛推行“长秧龄、低落谷”,即要求秧龄生长期25天左右,25㎝×60㎝规格秧盘每盘播种量控制在100g左右,这样育出的秧苗健壮,机插后活棵早、分蘖快。另外水稻播种前要对种子进行药剂浸种处理,通过药剂浸种能够更好地防治种传病害,提升稻种的抗病性,营养壮苗,有效地防治立枯病、恶苗病、干尖线虫病等病虫害。

2.2.2 栽插密度的确定

根据移栽方式和品种类型,确定适宜的密度,栽足基本苗,如毯苗机插,每亩2万穴,每穴4-5苗,每亩基本苗8万-10万苗。手栽稻,常规粳稻行距7.5-8寸,株距4.5-5寸,基本苗9.5万/亩左右。抛栽稻,一般亩抛1.8万-2.0万穴,基本苗7万/亩左右。

2.2.3 抢时收割及时栽插

小麦收割后立即抢抓时间进行灌溉泡田,在6月25日前完成水稻栽插工作,最迟要保证在6月底之前栽插结束,杜绝栽插7月秧。这样要保证各项工作及早进行,不要延误种植的最佳时机,以免出现后续生长周期不足、结实率低下等情况。

3 测土配方科学肥料运筹

稻麦施肥总体原则是坚持因地制宜,实行分类指导;坚持增施有机肥,有机与无机相结合;坚持科学调控化肥总量,努力降低投入成本;坚持因土调磷补钾补微,促进营养平衡;坚持调整基肥追肥比例,合理肥料运筹。根据小麦、水稻的不同品种掌握它们不同的吸肥规律来进行施肥工作,在实际的操作中应该尽量提高磷钾肥的比重[3]。

3.1 小麦施肥技术

3.1.1 根据目标产量确定施肥量

在大面积技术推广应用上要根据小麦目标产量确定施肥量,小麦目标产量在350-450kg时亩氮肥施用总量控制在14-17kg;目标产量在450-550kg时,亩氮肥施用总量控制在16-19kg;目标产量在550-650kg时,亩氮肥施用总量控制在18-21kg。根据土壤含磷钾量不同,亩施总磷(P2O5)总钾(K2O)量要控制在4-6kg。沿海地区土壤中有效钾含量较高,可以不施用化学钾肥。另外要根据土壤状况,合理使用微量元素。

3.1.2 根据生产环节确定施肥量

大田生产上磷钾肥用量是基肥与穗肥各半;氮肥实行分期施用,基肥比例一般在40%-50%,分蘖肥比例一般在10%-20%,拔节孕穗肥比例一般在30%-40%。生产上淮北地区稻茬小麦施肥量一般是:基肥一般是每亩尿素10-15kg加45%三元复合肥30kg,分蘖肥每亩尿素15kg,拔节孕穗肥每亩尿素10-15kg加45%三元复合肥15kg。

3.1.3 叶面肥及植物调节剂使用

小麦从籽粒灌浆起,根系吸肥能力开始减弱,为了防止植株缺肥早衰,可进行根外喷肥,增强叶片功能。如喷施浓度为0.2%磷酸二氢钾、1%尿素、芸苔素内酯,氨基酸液肥等,每隔5-7天喷洒一次,连喷2-3次,可有效加快籽粒灌浆速度,提高产量。具体施用时间可结合小麦扬花期赤霉病防治时,进行药肥混喷,起到“一喷三防”的作用。

3.2 水稻施肥技术

3.2.1 重施基肥

水稻的基肥是指在水稻栽插和整地之前施用的肥料,一般是施用腐熟的有机肥和速效化肥。基肥的作用很多,可以改良土壤理化性质,促进水稻根系发达、早发苗、早分蘖,磷钾肥要提前作为基肥施用。由于小麦秸秆还田,微生物参与分解秸秆需要吸收土壤里氮肥,会造成微生物和农作物争氮,因此要增加氮肥用量,氮肥总量的40%-50%作为基肥施用。基肥一般是每亩尿素10-15kg加45%三元复合肥30kg。

3.2.2 及早追施分蘖肥

分蘖肥是在水稻大田移栽后为促进植株早活棵、早分蘖而施用的肥料,一般速效氮肥、分蘖肥分两次施用。第一次是在水稻栽插后5-7天时,每亩追施尿素10-15kg,第二次是在第一次施肥后10天左右根据长势每亩施尿素8-10kg。需要注意的是水稻栽插后秧苗较小,为避免产生肥害,施肥之前田间要先灌水,保持3-5㎝浅水层,且避开高温天气,肥料施用后田间需保水3-5天,中间不能脱水。

3.2.3 看苗施好拔节孕穗肥

水稻拔节孕穗期是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同时进行的时期,是水稻一生中需水需肥最大的时期,是穗型和穗粒数发育的重要时期,也是产量构成的关键时期。穗肥施用最好分两次进行,第一次施用时间一般在抽穗前15-20天左右,此时植株第一节间生长定长,小穗开始发育,长度在1-2mm,一般每亩施尿素8-10kg加45%三元复合肥10-15kg。第二次在抽穗前7-10天,每亩施尿素5-7.5kg,这个时候叶色开始落黄,如叶色一直不落黄,可以不施第二次穗肥。

4 重视病虫草害的综合防治工作

4.1 小麦病虫草害防治

4.1.1 小麦杂草防除

小麦化学除草要求是播种后苗前进行药剂封闭,在气温稳定在5℃时进行冬前化学除草,此时杂草草龄正处于幼苗期,对除草剂敏感,此时化除,效果非常明显。开春后气温稳定在10℃时视田间杂草情况进行再补除。除草剂的选择要注意防除双子叶杂草和禾本科杂草的药剂配合使用,农药喷洒时要注意农药的漂移,以防对其他作物带来药害。

4.1.2 小麦病虫害防治

小麦的病虫害高发期一般是在拔节孕穗期到抽穗扬花期,由于气温由低转高,很适合病虫害的发生发展。枯病防治的关键时间是在拔节期;白粉病防治的关键时间是在拔节期至扬花期;赤霉病防治的关键时期是在小麦扬花期。赤霉病防治要突出“预防为主、主动出击、统筹兼顾、总体防治”的防控策略,坚持“适期防治、见花喷药”的防控要点。根据天气状况以及扬花期进展情况实施防治措施,如果天气预报显示有两天以上的阴雨天气或者存在结雾等空气湿度大的天气,需要做好统一防治措施,做到“见花打药,主动预防”。第1次防治技术实施5-7天之后需要再次进行药物防治,常用的药剂主要为戊唑醇、氰烯菌酯、丙硫菌唑等[4]。

4.2 水稻病虫草防除

4.2.1 水稻杂草防除

水稻杂草防除采取“封杀结合”的化学除草技术,对旱直播稻田推广“一封二杀三补”化除技术模式,对水直播稻田推广“一封一杀”化除技术模式,对机插秧稻田推广“一封一补”的化除技术模式。直播水稻大田封闭药剂使用时间是在种子播种后萌发之前进行,喷药前后5-7天土壤需保持饱和湿润。移栽水稻封闭药使用时间在整地后栽插之前,喷药时田间保持3-5㎝浅水层,保水2-3天后,田间积水落干开始进行移栽。水稻茎叶处理时,要注意水稻3叶期以上,杂草2-3叶期时,为防止药害产生,喷药时要避开高温天气,除草剂兑药时要采用二次稀释法,避免稀释不匀。为提高除草剂效果,用药前一天要排干田间积水,喷药后间隔1天再灌水,保水5-7天。

4.2.2 水稻病虫害防治

水稻病虫害高发期一般是在拔节到破口抽穗时节,由于这一阶段处于高温高湿气候,要着重注意螟虫、稻飞虱、纹枯病、白叶枯病、稻瘟病的防治工作。一定要高度重视穗部病害的预防。穗期病虫害防治要坚持“抓住重点、统筹兼顾、分类指导、绿色防控”的策略。把握在水稻破口前5-7天和破口期这两个关键时段,统筹做好穗稻瘟病、稻曲病、纹枯病、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等穗期病虫总体防控工作。

5 建立抗灾防害的工作机制以及完善好基础设施

5.1 建立小麦水稻防汛抗旱的主要措施

根据当地天气情况、土壤条件以及作物的生长情况来对种植区域内进行一定的改造,并且对田间沟渠配套等灌溉工作进行调整,保证旱能灌涝能排,不会出现过旱或过涝的现象,尤其要注意小麦在出苗、越冬、拔节、扬花,水稻在移栽、分蘖、搁田、破口等几个关键时期。由于淮北地区的特殊地质条件,很多种植区域内的土质存在土壤盐碱化的现象,针对这一问题一定要特别注意调整灌溉工作的方式,要杜绝以往灌溉工作中大水漫灌的错误方式,采用精准滴灌或者洇灌的方式能够有效避免盐碱化现象的加重。如果恰逢降水较多的时期要及时调整灌溉方案,注意排水工作,避免由于涝害导致作物受到损害。水稻在生长过程中需水量较大,所以在种植及后续的生长过程中要保证水量充足,但同时也需要注意水位不宜过深以免淹没秧苗,等到生长过程的中后期就可以采用干湿灌溉的方式,临近收获前的7-10天停止灌溉工作[5]。

5.2 确保作物不会出现大面积倒伏现象

由于天气等原因的影响,有时稻麦作物会出现成片的倒伏现象,除了外力现象所导致的原因之外,最根本的原因就是稻麦作物本身的抗倒伏能力较弱。可以在选种时选用抗倒伏能力较强的品种;还可以在稻麦作物拔节之前喷施矮壮丰或者稀效矬等植物生长调节剂增强抗倒能力。要重视水稻的搁田管理,搁田能够有效地控制无效分蘖,具有促根、壮秆、控蘖、防病等作用。另外要合理施肥,适当减少氮肥的使用量,增加磷钾肥及微量元素用量。一旦稻麦作物出现倒伏就会大大降低产量,同时品质也会严重下降。

6 注意作物成熟收获的时机

淮北地区小麦的成熟期以及实际收获期分别在6月5日至10日和6月10日至15日。经过科学研究发现,对于淮北地区水稻品种来说最佳的栽插期间为6月25日之前,但由于种种现实因素的影响,目前很多区域内的水稻栽植时间推迟,水稻的栽插期明显后移,有的地区甚至推迟到了6月底甚至7月初,能够真正按照最佳栽插期间进行栽插的面积只占50%。淮北地区水稻的最佳成熟期以及实际收获期分别在10月15至20日以及10月25至30日之间;小麦的最佳播种期在10月20日,但在现实情况中却有很多地区将时间延后到10月30日以后甚至到11月中下旬。根据对现实情况的普遍调查发现,不管是水稻还是小麦在种植、收获期都存在着普遍延后现象,可以确定的是在稻麦连茬轮作的生产模式之下,前一茬农作物的种植时间以及成熟时间过晚,是导致下一茬作物种植时间以及成熟时间推迟的主要原因之一。在对以往其他优秀的种植基地进行调查后可以发现,小麦的最佳收获时期是当小麦的叶片整体上基本呈现枯黄的状态、麦穗的籽粒变得坚硬的时候;水稻进行收获的最佳时期是发现水稻的谷壳发黄、谷粒变硬,在水稻将要成熟的时期一旦发现水稻田内有95%以上的谷穗大面积的呈现谷粒变黄的情况就可以进行收割。一定要注意如果谷穗已经成熟要及时进行收获工作,如果将成熟的稻麦仍然置在田间不理,让太阳持续地进行烤晒不但不能够增加稻麦的产量、保证稻麦的质量,反而会造成大面积的减产现象[6]。

7 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与栽培技术融合推进稻麦作物种植收获工作

将农业机械与农艺管理相融合,能够更好地将高产与优质融为一体,推广现代的机械化栽培技术。在水稻的种植过程中使用水稻钵苗机,更有利于水稻的早发早育。在小麦的种植过程中可以采用小麦机条播技术将旋耕、播种、施肥与镇压工作一体化,让整体工作更加标准化、高效化。

8 结束语

作为当地的主要耕作作物品种,淮北地区的稻麦种植要想实现高质高效并在市场竞争中赢得一席之地,就必须结合淮北地区独特的地理环境特点,积极调整自己的栽培方案,借鉴先进地区的种植经验,学习先进的种植技术,在种植生产的过程中不断调整方案,以便能够更契合当地的种植条件。在具体的工作安排中尤其要注意种植时机与作物品种的把控,同时做好后续生长过程中的管理工作,例如病虫草害和作物栽培等技术管理工作,提前做好灾害防治方案,避免出现紧急情况无法解决的问题。

猜你喜欢

淮北地区稻麦分蘖
淮北地区麦茬机插优质食味粳稻氮肥减量的精确运筹
农民生存策略的选择逻辑——基于稻麦村庄农户样本的政治经济学考察
稻麦病虫害防治技术分析
分蘖对玉米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
浅析水稻分蘖与产量
提高冬小麦有效分蘖的技术措施研究
赴湖北农业考察及苏北沿海地区农业结构调整的思考
淮北地区戏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产业化开发与运作研究
长江下游稻麦轮作农田不同施肥措施的固碳潜力分析
水稻旱育秧、温室两段育秧在分蘖与成穗上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