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药炭疽病化学防治药剂及浓度筛选

2023-03-10施令祥熊春杉郭佳术

云南农业 2023年3期
关键词:咪鲜胺嘧菌山药

施令祥,熊春杉,郭佳术

(1.富源县经济作物技术推广站,云南 富源 655500;2.云南农业大学园林园艺学院,云南 昆明 650201)

山药为薯蓣科药食同源植物,具有健脾胃等功效,含有的药用成分之一是尿囊素,能修复上皮组织,促进皮肤溃疡和伤口愈合,不同产地和品种的山药中都含有[1-2],近年研究发现其有抑制蛋白质和脂肪氧化等新功效[3]。随着市场需求量的增加,山药种植面积逐年扩大,病害问题也日益突出。炭疽病是山药主要的病害,发病能引起严重减产,甚至绝收。屈为栋、姚甜甜等开展山药抗病品种评价[4-5]和傅俊范等炭疽病病原鉴定与生物学特性研究[6]为抗病品种选择利用提供了参考,为山药生长期炭疽病防治打下理论基础。已有山药炭疽病农业综合防治、物理防治、化学药物防治方法的报道[7-8],但病菌产生抗药性需要有更多的农药进行化学药物防治。药剂防治需要有最适浓度指导,目前农药产品很少提供山药植株的用药浓度。很少见咪鲜胺、嘧菌酯和氟菌·肟菌酯的药效比较及适宜用药浓度的报道。本研究比较了这3种农药不同浓度对山药炭疽病的防治效果,期望为山药种植中炭疽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供试品种为云南禄丰市的地方品种“牛尾”山药。选用利民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25%的嘧菌酯、美国富美实公司生产的50%的咪鲜胺、拜耳股份公司生产的氟菌·肟菌酯(氟吡菌酰胺21.5%+肟菌酯21.5%),3种药剂建议浓度为1 000~2 000倍液。

1.2 试验地点

试验地位于富源县十八连山镇云南“牛尾”山药种植地。第一块试验地地势较低且平坦,土壤为棕壤,pH值6.7,排水差,肥力中等;第二块试验地地势较高且平坦,土壤为棕壤,pH值7.1,排水较好,肥力中等。

1.3 试验设计及方法

1.3.1 不同药剂药效比较

随机区组设计,重复5次,每个处理小区10 m2。每个时期防治各设4个处理,分别为嘧菌酯1 500倍液、咪鲜胺1 500倍液和肟菌酯1 500倍液,清水作空白对照。用背负式雾气喷雾器喷雾,喷药时叶片正反面充分润湿。每次药剂喷药7 d后调查发病率,计算病情指数和防治效果。

于2019年4月1日在富源县十八连山镇种植山药(试验地1)。6月17日、24日和7月1日分别在植株叶片上还未出现明显病症时第1次施药,在植株叶片上出现少量直径为0.1~0.2 cm病斑时第2次施药,在植株叶片上出现大量病斑时第3次施药。随机抽取各处理植株上、中、下部各10片叶共30叶进行调查。分级标准0级为无病斑、1级为叶面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5%以下、2 级为6%~10%、3 级为11%~25%、4级为26%~50%。测定叶斑面积及叶背淡红色黏稠物质,记录每个病叶病级,计算各处理病情指数及相对防治效果。

病情指数及相对防治效果的具体计算公式为病情指数 = ∑[(各级病株数×该病级值)/(调查总株数×最高级值)]×100;相对防治效果(%)= [(对照病情指数-处理病情指数)/ 对照病情指数]×100。

1.3.2 嘧菌酯不同浓度药效比较

山药种植时间、地点、用药时间、试验面积、重复数、喷药方式及用药后病情调查同1.2.1部分。设计嘧菌酯1 000倍液、1 200倍液、1 400倍液、1 600倍液、1 800倍液和2 000倍液6个处理,喷清水为空白对照。

1.3.3 咪鲜胺不同浓度药效比较

随机区组设计,重复5次,每个处理小区10 m2。设计咪鲜胺1 100倍液、1 300倍液、1 500倍液、1 700倍液、1 900倍液和嘧菌酯2 000倍液(该浓度效果较好可以用作对比)6个处理,喷清水作空白对照。

于2020年4月15日在富源县十八连山镇种植山药(试验地2)。分别于7月18日、9月3日、10月19日叶面喷药,每次用药后7 d调查发病率。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药剂药效分析(表1)

表1 不同杀菌剂防治效果比较表(1 500倍液)

不同处理随时间推移发病率不断上升。在第1次喷药后7 d,无论是否使用杀菌剂,植株发病率都不高;第2次和第3次施用杀菌剂后第7 d观察,发病率显著降低;3种杀菌剂中施用咪鲜胺发病率最低,施用氟菌·肟菌酯发病率居中,而施用嘧菌酯的处理发病率最高,但仍低于空白对照,尤其是在第2次、第3次(发病率最高时)施药后发病率显著低于对照。

不同药剂处理后的病情指数、防治效果间差异显著。1 500倍液浓度时,咪鲜胺处理病情指数一直最低,显著低于空白对照;防治效果一直为最好,显著高于嘧菌酯,也明显高于氟菌·肟菌酯。发病初期病情指数为空白对照>氟菌·肟菌酯>嘧菌酯>咪鲜胺,防治效果为咪鲜胺>嘧菌酯>氟菌·肟菌酯。第2次和第3次施药时病情指数均为空白对照>嘧菌酯>氟菌·肟菌酯>咪鲜胺,防治效果也均为咪鲜胺>氟菌·肟菌酯>嘧菌酯。说明咪鲜胺1 500倍液浓度时防治效果最佳。

2.2 嘧菌酯不同浓度用药效果分析

2.2.1 发病率分析(图1)

图1 嘧菌酯不同浓度施药的发病率

第1次用药后,除1 800倍和2 000倍浓度的嘧菌酯发病率显著低于空白对照外,其他处理间差异不显著;第2次用药后,所有用药处理的发病率均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第3次用药后,仅1 000倍浓度的嘧菌酯发病率与空白对照差异不显著,其他浓度处理的发病率均显著低于对照。说明1 000倍浓度(用药上限)的嘧菌酯不能最有效降低发病率,相反1 800~2 000倍液浓度的嘧菌酯3次用药后发病率均 显著低于对照。

2.2.2 病情指数分析(表2)

表2 嘧菌酯不同浓度病情指数比较表

分析病情指数,第1次用药后除1 000倍浓度外,其余处理病情指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第2次和第3次用药后,所有处理病情指数都显著低于对照。

2.2.3 防治效果(表3)

表3 嘧菌酯不同浓度防治效果比较表

分析防治效果,第1次用药后防治效果最好的是2 000倍浓度和1 800倍浓液度,其效果显著高于1 000倍浓度,与其他处理差异不显著;第2次用药后不同处理间防治效果差异不显著;第3次用药后防治效果最好的是1 400倍浓度,其效果显著高于1 000倍浓度,但与其他处理间差异不显著。由此可知,2 000倍浓度的嘧菌酯对山药炭疽病有显著防效,尤其在早期防治更好,为建议用药浓度。

2.3 咪鲜胺不同浓度用药效果分析(表4)

表4 不同杀菌剂对叶片发病率的影响

第1次用药后,咪鲜胺1 500倍液、1 900倍液发病率极显著低于对照,咪鲜胺1 700倍液、嘧菌酯2 000倍液处理的发病率显著低于对照,其余2个处理与对照差异不显著;第2次用药后,所有处理的发病率均极显著低于对照,其中咪鲜胺1 900倍液、嘧菌酯2 000倍液处理的发病率均较低且差异不显著;第3次用药后,咪鲜胺1 900倍液发病率极显著低于对照,咪鲜胺1 500~1 900倍液和嘧菌酯2 000倍液处理的发病率均显著低于对照。可见1 100~1 900倍,咪鲜胺用药以较低浓度为好。

3 讨论与结论

3.1 讨 论

试验中相同浓度咪鲜胺、嘧菌酯和氟菌·肟菌酯防病效果研究及不同浓度嘧菌酯防病效果研究结果(见2.1和2.2)显示,对照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差别大,结果因试验地点不同而异,第1个试验地地势较低,土壤排水差,第2个地点排水更好,加之当年山药生长季节降雨多,造成前者对照发病比后者对照发病严重。所以,研究结果是可信的。咪鲜胺在山药块茎贮藏中的防病效果已有研究[9],但在植株生长期咪鲜胺、嘧菌酯和氟菌·肟菌酯防病效果报道比较少,适宜的浓度也未见报道。农户种植往往持有“浓度越高效果越好”的观念,高浓度用药甚至超过厂家推荐的用药上限。研究发现,低浓度也能取得好的防病效果,甚至出现低浓度效果显著高于高浓度的情况。所以,本研究结果为山药种植者经济有效用药提供了参考。

3.2 结 论

咪鲜胺、嘧菌酯和氟菌·肟菌酯在1 500倍浓度时,防治效果为咪鲜胺>氟菌·肟菌酯>嘧菌酯;2 000倍浓度的嘧菌酯喷雾山药植株,发病率和病情指数显著低于对照,尤其在早期的防治效果较好;1 100~1 900倍浓度的咪鲜胺以低浓度用药效果较好。

猜你喜欢

咪鲜胺嘧菌山药
HPLC-MS/MS法测定32%肟菌·咪鲜胺水乳剂 有效成分含量
治病山药 美味山药
山药记
山药提早上市栽培技术
我的“魔法山药”
超高效液相色谱一串联质谱法测定蒜薹中的咪鲜胺残留
咪鲜胺降解菌群的富集及降解特性研究
250g/L嘧菌酯悬浮剂防治黄瓜白粉病试验效果初报
8%嘧菌酯·22%霜脲氰悬浮剂的制备工艺研究
嘧菌酯与稻瘟灵复配防治稻瘟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