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冬春马铃薯丽薯6号高产栽培

2023-03-10李崇光刘一强

云南农业 2023年3期
关键词:南涧县芽眼晚疫病

李崇光,刘一强

(1.南涧县公郎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云南 南涧 675701;2.南涧县农业农村局信息中心,云南 南涧 675700)

丽薯6号马铃薯由丽江市农科所1997年选育,2008年通过滇审。南涧县公郎镇于2014年冬春引入试种,2015年参与区试,2016年多点示范,2017年大面积示范。据栽培统计,2021年公郎镇马铃薯种植176.33 hm2,总产298.17万t,其中丽薯6号种植161.13 hm2,占比91.5%。丽薯6号具有植株性状好、生育期适中、产量高、薯形好、商品性好等优点,总结公郎镇高产栽培技术以供参考(见图1)。

图1 2021年南涧县高产创建现场观摩及测产验收会

1 地块选择

冬春种植选择海拔1 700 m以下、光照好、无霜冻或霜冻少、地势平缓、能排灌、前作为水稻的地块,要求土壤pH值5~6、土层深厚、疏松肥沃、透性良好的沙壤土,不宜选前作为茄子、辣椒、番茄的地块。

2 农资准备

一是种薯选健康无病、纯度高、过休眠期、芽眼多的丽薯6号。亩用种量为40~100 g的大种薯260~300 kg,或20~40 g的小整薯100~130 kg。二是每亩准备农家厩肥1 500~2 000 kg、尿素20 kg、普通过磷酸钙40 kg、硫酸钾30 kg、马铃薯专用复合肥50 kg。三是准备切刀、消毒用75%乙醇或3%来苏尔液、催芽用赤霉素、种子处理用氟菌霜霉威25 g等。

3 种子处理

3.1 种薯催芽

将种薯置于有亮光的室内或背光透风的室外,平放2~3层并经常翻动,使之均匀接受散射光约2周,当幼芽萌生0.5~1 cm,白芽变绿时即可备切;或采用10~30 mg/kg赤霉素液浸泡30~40 min,均匀打破休眠,催芽效果明显。

3.2 种薯切块

切种前用75%乙醇或3%来苏尔液浸泡消毒切刀,需多把切刀交替消毒。大于50 g的种薯建议切块,纵切法每个切块至少25~30 g有1~3个芽眼,种薯稍大时沿芽眼排列顺序螺旋向顶部斜切,150 g以上种薯可横纵切结合。种薯切块后有芽或有芽眼的按顶部、中部和脐部分开放置(便于后面分开处理、分开播种)在相对湿度85%、温度16~23 ℃环境下晾3~5 d,避免阳光直射,待切口变干即可,或木炭灰拌种块,现切现播。

3.3 种薯消毒

播前亩种薯量用氟菌霜霉威25 g对水10 kg均匀喷雾消毒,可杀灭种块表面病菌,延缓大田期晚疫病的发生。

4 整地播种

4.1 适时整地早播

清除田间田埂秸秆杂草,深犁25~30 cm,细耙2~3次,达到耕作层深、土壤疏松和田平、土细、无残茬,利于起垄出苗、块茎形成和膨大、减轻草害。公郎镇适宜播期为10月中下旬至11月底,最佳播期为10月底至11月上旬。

4.2 规范栽培

(1)合理密植。宽窄行起垄,大行75 cm,小行25 cm,塘距25 cm,每亩播种薯块5 300~5 500个(块),在播种沟内摆2行种薯,先播有芽种薯后播无芽种薯,或先播顶部薯块,依次中部、脐部,后细土盖种至不露为宜(见图2)。

图2 2021年南涧县公郎镇丽薯6号马铃薯播种现场

(2)农家厩肥盖土。播沟内摆放厩肥后撒上充分拌匀的备种化肥,注意种块与化肥不能直接接触,起垄盖种盖肥土从播沟两边取土,厚薄均匀不露农家肥为宜。

(3)播完清沟适度。平底沟宽15 cm,边沟与中沟贯通便于排灌;清沟时预留少量田土以备盖肥或垄面培土取用。

(4)除草剂使用。亩用田补50 mL对水50 kg,或50%扑草净100 g+25%敌草快150 g对水50 kg,清沟后全田均匀喷施。

5 田间管理

5.1 出苗期

重点培育壮苗和强大根系,出苗后根系开始吸收外部营养,地下茎不断生长增粗长出地面,一般种薯带顶芽和中部芽的根系发育生长好,地中茎较粗壮,因此,播种前要优先选用中上部芽眼做种薯,其次是施种肥。

5.2 幼苗期

管理目标是促根促苗,地下部根系和地上部茎叶不断生长,伴随着地下匍匐茎的伸长和地上花芽的分化及花蕾形成,是直接决定叶片光合作用面积、根系吸收传输能力及匍匐茎块数量形成的重要时期。

(1)查缺补苗。出苗后及时查苗,幼苗期做好防种薯遭鼠害造成缺苗断垄;有缺苗要及时补栽以保全苗,补栽时需浇定根水确保成活。做法为播种后切少量薯块在田边地头密植育苗,以备补苗之需。

(2)中耕除草。出苗后及早中耕,深度8~10 cm,结合清除杂草,使结薯层土壤疏松通气,利于提高地温促进根系生长,匍匐茎的伸长和块茎膨大。

(3)追施苗肥。一般地力基础好、基肥种肥足的不用追苗肥;地力稍差或基肥不足时结合中耕,亩用尿素10 kg+硫酸钾15 kg,拌匀条施在垄面正中部位即根系附近并盖土少许。

(4)灌水和排水。苗期一般不灌溉,出苗2/3时根据墒情考虑是否灌水,墒情差或旱情严重时灌水需做到速灌速排,防止垄内过湿导致种薯腐烂或产生僵苗;若出现水分过多,应清沟排水防湿害。

5.3 块茎形成期

是决定单株结薯数的关键时期,管理上应促控结合,要促地上部分茎叶生长良好,制造足够养分向块茎运输;防止营养不良茎叶长势差,防止茎叶过旺生长形成“高脚杆”消耗过多养分对块茎形成不利。

(1)中耕追肥。二次中耕深度宜浅,以免伤到地下匍匐茎,苗瘦弱时结合浅中耕,亩用尿素10 kg+钾肥10 kg,仍拌匀条施在垄面正中部根系附近,浅中耕结合“重培土”防薯块外露出现“绿薯”,中耕时清除杂草,保持田间清洁。

(2)把握墒情,适时灌水。墒情不足或遇干旱时及时灌水,灌水要速灌速排。

5.4 块茎膨大期

这一时期地上部制造的有机物质不断向块茎输送,块茎的体积和重量不断增长,直到块茎体积不再增加,是决定块茎产量和大、中薯率的关键时期,也是水肥最大效率期。管理关键技术是控上促下,重点是病虫防控,尤其要控制晚疫病,确保叶片完好无损,制造尽可能多的营养物质向块茎运输(见图3)。

图3 薯块膨大期

(1)适时灌水补肥。此期为生长全过程对水需求量最大,也是缺水最敏感时期,一般情况灌水1次,若遇严重干旱时应灌溉2次,使土壤含水量始终保持最大持水量的60%~75%;若发现有脱肥现象时要及时补施肥料,可对水浇施。

(2)防控病虫害。据观察,丽薯6号“一病两虫”即晚疫病、潜叶蝇和蚜虫,已成为常发病虫害,且对产量、品质影响较大,在管理上尤其要控制晚疫病的暴发流行。

晚疫病防治。主要为害叶片、叶柄、茎,严重时也为害块茎。地下水位偏高田块、冬春季节雨水多、烈日寡照、田间湿度高、花期均易发生晚疫病。晚疫病以预防为主,现蕾期亩用72%甲霜灵锰锌150 g加水50 kg喷雾,盛花期再喷1次;若田间发现有零星病叶、中心病株时,第1次亩用氟菌霜霉威100 mL对水50 kg喷雾;第2次用72%甲霜灵锰锌100 g+氟菌霜霉威100 mL加水50 kg喷雾;第3次用氟菌霜霉威100 mL+68%金雷水分散粒剂加水50 kg喷雾,喷药间隔期为7~10 d。

潜叶蝇防治。成虫发生初期可用黄板诱杀,降低产卵量(幼虫基数),减少药防次数(见图4)。蝇害严重时可用20%灭蝇胺乳油2 000倍液、1.8%阿维菌素乳油3 000倍液、5%氟虫脲乳油2 000倍液交替轮换使用,7~10 d喷防1次,连续3~4次。

蚜虫防治。轻发生时,可用2.5%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15~20 mL对水50 kg喷雾防治;较重发生时,第1次用高效氯氟氰菊酯,第2次用吡虫啉,连续用药2次,间隔5~7 d。

(3)根外追肥。初花至盛花期亩用0.15~0.2 kg磷酸二氢钾+0.15~1 kg尿素混合对水60~75 kg根外追肥。

5.5 淀粉积累成熟期

目标管理是使淀粉充分积累,块茎体积达最大。当茎叶渐黄,下部叶片脱落时,淀粉积累基本停止,块茎基本成熟。技术措施一是注重把握墒情,保持水分。二是做好病虫草鼠监测与防控。三是发现植株脱肥或早衰时,亩用复合肥(N∶P2O5∶K2O =15∶15∶15)5~8 kg稀释对水浇根补充营养,延长根茎叶功能期。

6 适时收获,标准分级

6.1 适时收获

当植株地上部分茎叶呈淡黄色,中下部叶片枯黄脱落,块茎内淀粉积累充分,薯块周皮变硬而厚,匍匐茎干缩,即可考虑收获。采收时间据市场交易行情确定。

6.2 标准分级

收获的薯块按市场需求,大致按单重70 g以下、70~250 g、250 g以上3个档次田间分级,70 g以上以纸箱包装为主,70 g以下以网袋包装为主,包装前去除病薯、裂薯、烂薯和绿薯。

猜你喜欢

南涧县芽眼晚疫病
临汾市马铃薯晚疫病发生趋势预报
如何防治大棚番茄晚疫病
马铃薯晚疫病发生趋势预报
基于色饱和度三维几何特征的马铃薯芽眼识别
南涧县总工会:举办农机维修培训
马铃薯芽眼图像的分割与定位方法
发芽土豆带着毒
南涧县总工会:举办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技能竞赛
黑龙江省发现马铃薯晚疫病菌(Phytophthora infestans)A2交配型
种薯芽眼摆向不同对马铃薯性状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