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西国有雅长林场森林资源现状及可持续经营建议

2023-03-10文仕知李松海许春林段萍果韦铄星

安徽农业科学 2023年3期
关键词:乔木林蓄积林场

高 风,文仕知,李松海,王 斌,许春林,段萍果,韦铄星

(1.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湖南长沙 410004;2.广西壮族自治区国有雅长林场,广西百色 533000;3.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科学研究院/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中南速生材繁育实验室/广西优良用材林资源培育重点实验室,广西南宁 530002)

国有林场是国家进行培育和保护森林资源的林业生产机构,在维护国家生态安全、木材安全、物种安全、粮食安全及促进国家经济建设等方面具有重要地位[1]。广西国有雅长林场始建于1954年8月,是集资源保护、森林培育、林木采伐、加工利用、多种经营于一体的大型国有林场。林场内生态公益林面积超2/3,是国家重点水电工程龙滩水电站和珠江流域主要的水源涵养林,生态地位突出,被誉为中国兰花之乡、珠江生命之源、云贵高原东南麓的绿色明珠[2]。笔者基于2019年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对林场调查范围内的森林资源现状进行综合评价,针对林场现状提出了森林资源保护和发展建议,以期为林场实现可持续经营提供参考。

1 基本概况

1.1 自然地理概况雅长林场位于广西西北部,106°08′~106°23′E,24°37′~25°00′N,地跨百色市的乐业、田林两县[3],处于南盆江、北盆江、红水河交汇处,隔南盆江和红水河与贵州相望,所在的江河段属于龙滩水电站的上游库区,具有独特的地理位置和重要的生态区位。林场林地以中山地貌为主,呈东南高西北低地势,地形复杂,呈现山高、谷深、坡陡、相对高差大等特点。林场气候属亚热带气候,热量充沛,冬季短夏季长,干湿季节明显,据有关气象资料记载,林场年平均气温为16.8 ℃,历年最高气温42.0 ℃,极端最低气温-3 ℃[4];冬季时有霜雪;年降雨量1 058 mm,年蒸发量1 484.7 mm,雨季为5—10月,相对湿度82%。由于受到地势影响,低海拔的红水河、南盘江谷地会出现焚风效应[5]。

1.2 调查概况雅长林场共区划327个林班,16 953个小班,以森林资源天-空-地多源海量数据为基础,采用多源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移动计算等高新技术,结合少量地面调查,实现森林资源精准、快速、高效、调查监测[6]。

2 结果与分析

2.1 森林资源现状

2.1.1林地资源。调查结果显示,雅长林场调查范围内土地总面积48 643.72 hm2,森林面积37 855.42 hm2,森林覆盖率达77.82%。将调查范围内的土地按一级地类划分(图1):有林地面积36 306.81 hm2,占调查总面积的74.64%;无立木林地面积5 188.38 hm2,占10.67%;灌木林地面积3 457.66 hm2,占7.11%;非林地面积2 526.62 hm2,占5.19%;未成林造林地976.91 hm2,占2.01%;苗圃地面积0.49 hm2;辅助生产林地面积129.24 hm2,占0.27%;宜林地面积45.68 hm2,占0.09%;疏林地面积11.94 hm2,占0.02%。

图1 土地种类资源统计Fig.1 Statistics of land type resources

2.1.2林木蓄积。雅长林场活立木总蓄积3 748 623 m3,包括森林蓄积3 742 117 m3,疏林蓄积540 m3,散生木、四旁树蓄积5 966 m3,分别占活立木总蓄积的99.83%、0.01%、0.16%(表1)。

表1 林场调查范围内蓄积分布统计Table 1 Statistics of the distribution of accumulation within the survey area of the forest farm

2.1.3森林类别。林场的森林包含生态公益林和商品林,其中,生态公益林的面积30 743.41 hm2,占调查林地面积的66.66%,蓄积2 662 039 m3,占林地总蓄积的71.18%;商品林面积15 373.69 hm2,占33.34%,蓄积1 077 970 m3,占28.82%(表2)。

2.1.4森林质量。雅长林场乔木林平均1 295株/hm2,单位面积蓄积102.84 m3/hm2,平均郁闭度0.63,平均胸径12.9 cm。

2.2 森林资源分布特点

2.2.1起源结构。森林按起源分为天然林和人工林。林场天然林和人工林的面积、蓄积之比都接近1∶1,人工林的面积19 208.72 hm2,占森林面积的50.74%,而天然林的蓄积1 895 667 m3,占森林蓄积的50.66%。

表2 公益林和商品林的面积、蓄积分布统计Table 2 Statistics of the area and accumulation of public welfare forests,commercial forests

2.2.2林种结构。按林种对林场森林进行划分(图2),面积、蓄积均以防护林为主,面积26 042.81 hm2,蓄积2 661 660 m3,分别占调查林地森林面积、蓄积的68.80%和71.13%;防护林以水土保持林为主,经济林以林化工业原料林为主。

图2 不同林种森林面积和蓄积统计Fig.2 Statistics of forest area and accumulation of different forest species

2.2.3龄组结构。由图3可知,乔木林以幼、中龄林为主,面积共30 284.97 hm2,占调查区域乔木林面积的83.22%;蓄积2 845 584 m3,占调查林地蓄积的76.04%。

图3 不同龄组乔木林面积和蓄积统计Fig.3 Statistics of arbor forest area and accumulation of different age group

2.2.4优势树种(组)结构。乔木林按优势树种(组)分为杉木类、松类、栎类、速生桉、西南桦、光皮桦、其他阔叶树(主要为天然阔叶树和人工栽培珍贵树种)和经济乔木八大类(表3)。针叶树面积9 331.49 hm2,阔叶树面积27 057.19 hm2,针叶树与阔叶树面积之比为1∶2.90;针叶树蓄积1 192 141 m3,阔叶树蓄积2 549 976 m3,针叶树与阔叶树蓄积之比为1∶2.14。

各优势树种(组)的树种结构各有不同:杉木类、松类虽以纯林占绝对优势,但也有一定数量的混交林;速生桉几乎全为纯林;一般阔叶树以混交林占绝对优势,只有少量纯林。林场乔木林面积和蓄积中,纯林占比较大(图4)。

表3 乔木林树种(组)结构统计Table 3 The structure statistics of arbor forest tree species(groups)

图4 不同乔木林树种结构的面积和蓄积比重统计Fig.4 Statistics of area and accumulation proportion of the tree species structure of the arbor forest

2.3 2014—2019年森林资源变化情况

2.3.1森林覆盖率和活立木总蓄积量变化。由表4可知,2014—2019年林场森林面积、森林覆盖率和活立木总蓄积均呈持续增加趋势,分别增加了13.72%、13.74%和61.64%。客观地反映了林场森林经营管理取得的明显成效,实现了森林面积、蓄积双增长及森林质量的逐步提升。这主要得益于林场通过人工造林和封山育林等强有力措施,使森林面积大幅度增加;同时林场加强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的实施,加大了幼龄林抚育力度,加速了森林生长速度,林分单位面积和蓄积明显增加;同时,在此期间有大部分幼龄林变为中龄林,林分蓄积明显增加。

2.3.2各类森林面积和蓄积变化。由表5可知,2014—2019年林场乔木林面积、蓄积分别增加了3 696.3 hm2、142.82万m3,净增率分别为11.34%和61.79%;竹林面积增加了5.08%,灌木林面积增加了150.34%。

表4 2014—2019年森林资源主要指标变化情况Table 4 Changes in main indicators of forest resources from 2014 to 2019

表5 2014—2019年各类森林面积和蓄积变化情况Table 5 Changes in forest area and accumulation of various types from 2014 to 2019

2.3.3主要树种(组)面积和蓄积变化。2014—2019年林场森林面积净增率为13.7%,经济灌木面积大量增加,仅杉木类、经济乔木、石山灌木净增率为负。其中,经济乔木面积减少865.8 hm2,净增率为-16.0%,一般阔叶林面积增加2 860.8 hm2,增加15.5%,松类面积增加1 642.1 hm2,增加26.7%;经济灌木净增率最大,增加124.4%,速生桉增加22.0%,竹林面积增加16.2%,杉木类面积减少3.8%,石山灌木减少21.6%(表6)。

一般阔叶林面积大量增加,松类、速生桉和经济灌木增加的比例也较大,其主要原因:①对含有一般阔叶树幼树的灌木林地、宜林地、无立木林地进行封山育林,这些地类转化为一般阔叶林;②农民侵占林地种植油茶、柑橘、柿子、李子等经济灌木,导致林场的经济灌木林面积增加;③由于速生桉生长迅速,轮伐期短,经济效益良好,近几年林场在立地条件较好、交通方便的林地营造速生桉,杉木类、经济乔木林采伐后绝大部分更新为松树或桉树林,导致杉木类和经济乔木林面积减少926.2 hm2。

表6 2014—2019年主要树种面积和蓄积变化情况Table 6 Changes in the area and accumulation of major forest tree species from 2014 to 2019

2.3.4森林质量变化。林场乔木林单位面积蓄积由2014年的70.9 m3/hm2提高至2019年的103.1 m3/hm2,提高了45.4%,其中,杉木类提高了28.9%,松类提高了55.6%,速生桉提高了643.4%,一般阔叶林提高了25.3%,经济乔木提高了105.0%(表7)。杉木类单位面积和单位蓄积提高的原因是林分平均年龄增大,老龄林分增多,单位面积和单位蓄积自然增大。松类、一般阔叶林单位面积和单位蓄积增加的原因与杉类基本相同。速生桉单位面积和单位蓄积大幅提高的原因是经营水平提高,同时龄级较高;松类、一般阔叶林单位面积和单位蓄积增加的原因是老龄林分增多。

表7 2014—2019年乔木林主要树种单位面积蓄积变化情况Table 7 Changes in the unit area accumulation of main tree species from 2014 to 2019

3 结论与建议

3.1 森林资源现状评价

3.1.1海拔落差大,珍贵乡土树种丰富。林场地处云贵高原东南边缘,是广西丘陵向云贵高原过渡的山原地带。地形复杂,有山高、谷深、坡陡,相对高差大等特点。该区域以花坪谷地为中线,其地势表现为东南向西北倾斜,南北方向较高,中间较低,最高山峰盘古王海拔1 971 m,最低的一沟谷山脉海拔350 m,相对高差1 571 m,地质构造极为复杂[7],沟谷纵横,重峦叠嶂,为典型的喀斯特岩溶地貌,且由于受到地势影响,低海拔的红水河、南盘江谷地会出现焚风效应[8]。独特的气候环境使得林地环境复杂、海拔跨度大,干热河谷气候明显,因此经营难度大,但天然分布的珍贵乡土树种十分丰富,如香合欢、大叶榉树、红椿、黄连木、花榈木、蒜头果、勾栗、油杉等,这些树种对当地环境有较强的适应性,抗逆性比较优良。

3.1.2人工林以中幼龄林为主,天然林低产低效,抚育管理任务重。雅长林场乔木林幼中龄林占主要部分,面积、蓄积分别占乔木林的83.22%和76.04%,拥有着巨大的森林资源潜力;同时,由于这些林木正处于生长旺盛时期,部分林木生长过密,不良整枝和枯枝增多,导致林分生长条件变差,阻碍林木的健康发展。因此,需加大对幼、中龄林的抚育力度,改善生长环境。实施森林抚育,有利于改善森林生长发育条件,促进形成稳定健康的群落结构,提高林木抵抗能力,从而更好地发挥森林生态系统的保护功能,提高森林资源的质量和森林资源利用效率[9]。

3.1.3有林地、灌木林地面积增加明显,林地利用率有待提高。该调查结果表明,在调查范围内,有林地面积为36 306.81 hm2,较上次调查的32 693.1 hm2增加了3 613.71 hm2;灌木林地面积为3 457.66 hm2,较上次调查的1 377.7 hm2增加了2 079.96 hm2。林场活立木总蓄积由2 315 446 m3增长到3 748 623 m3,可见,有林地面积的增加,提高了林场的活立木总蓄积。

同时,林场仍有无立木林地面积5 188.38 hm2,宜林地面积45.68 hm2,辅助生产林地面积129.24 hm2,共占林场调查面积的11.03%,说明林场调查范围内可用于扩大生产的林地资源仍占有较大比例,林地利用率仍需进一步提高。

3.1.4苗圃地面积减少,种苗生产投入不足。苗圃地面积仅占0.49 hm2,低于上次清查的1.80 hm2。林木种苗是林业建设的基础和保障,是林业生产建设的源头,承担着生态及现代林业建设的重要使命[10]。林场苗圃地面积不足1.00 hm2,表明林场的经营存在一些问题:自身苗圃建设薄弱,不足以成为当地种苗市场的风向标,难以参与激烈的市场竞争,同时由于造林用苗木每年都要从外部苗圃大量采购,苗木质量参差不齐,苗木出苗时间不同,导致苗木生产与造林计划不连贯,增加了造林失败的风险,增加了林场的成本,林场的经济效益降低,不利于林场的可持续发展;林场科研投入薄弱,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欠缺,育苗技术经验不足,缺乏创新,跟不上时代步伐,尚未形成系统、高效的育苗技术体系,制约了林场高价值森林建设和优良树种推广。

3.1.5生态公益林比重大,生态效益明显。雅长林场地处云贵高原东南边缘,山高、坡陡。是红水河上游重要的水源林区,生态区位重要。林场区划公益林(地)面积30 743.41 hm2,占林地面积的66.66%,是商品林面积的2倍,划归为国家级生态公益林的面积为13 152.10 hm2,在区域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3.1.6人工林纯林面积大,防护效能低。林场人工林面积逐年增大,人工纯林面积21 520.32 hm2,占乔木林面积的59.14%。相较于混交林,在同一地块上长期连续种植某一树种,会导致消耗的土壤养分比较单一,致使部分营养元素缺乏,引起土壤肥力衰退,不利于林木的生长;树种组成单一,生物多样性低下,形成的生态系统较为脆弱,对火灾、各种自然灾害及病虫害的抵抗力较低;混交林林冠浓密,根系深广,枯落物丰富,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及防风固沙等方面具有显著作用[11]。因此,应改造现有大面积纯人工林,建设混交林,提高林场保护效率和生态效果,实现林场可持续发展。

3.1.7树种结构趋于多元,经营风险降低。雅长林场乔木林优势树种(组)分为八大类,阔叶树种面积和蓄积占比大。在阔叶树种中,栎类占比最大;在针叶树种中,马尾松占比最大。单一优势树种中,马尾松面积5 580.08 hm2,占乔木林面积的15.33%为最大,其他树种比例均小于10%。树种结构的多元发展,有利于提高生态系统抵御森林病虫害、自然灾害的能力,从而更好地实现林场的可持续发展。

3.2 森林资源保护发展建议

3.2.1充分利用林区天然分布的高价值树种,培育高价值森林,建立示范。培育高价值森林,有利于对高价值乡土树种种质资源的保护、开发和利用。加强场内高价值森林培育力度,根据适地适树的原则、集约化经营,改造建设香合欢母树林,以香合欢母树林作为基础,逐步改造母树林—雅庭(商品林)、母树林—那成分场(公益林)两路的林相,形成“一带两路”新格局,通过“一带两路”的示范推动作用,逐步建设雅长林场森林生态保护修复科技示范展示区。

商品林:以近自然经营模式,逐步抚育间伐、择伐,培育大径材,同时套种珍贵乡土树种(土格木、榔榆、黄连木、楠木、红椿),形成异龄复层林,提升林地附加值。

公益林:以近自然经营模式培育目的树种,人工促进天然更新,同时对天窗进行补植珍贵乡土树种(土格木、榔榆、黄连木、楠木、红椿),改善林相,提升森林质量。

3.2.2公益林低质低效,通过经营改造,建立多功能森林,提高综合效益。多功能森林有利于提高对森林资源的有效利用,实现生态系统的平衡,根据不同森林的主要经营方向,严格实施分类经营,完善森林功能,提高林地利用率[12]。通过科技创新引领,营林和生产并抓,优化产业结构以推动林场高质量发展,不断加强完善林场发展战略、规划、标准的制定、实施,全面规范林场管理规章制度,提高林场经济效益,大力种植高价值乡土树种,改造低产林,加强林地林木收储工作,全力巩固林场基础产业;全面抢抓林业旅游机遇,大力盘活林场森林资源,开辟新的经济增长点,坚持走生态优先、资源培育、林下经济、木材深加工、森林旅游等多产业共同发展之路[13],全场呈现资源增长、产业发展、林区和谐、实力增强的良好局面。

3.2.3建立林木良种繁育基地。推动林场林木优良种质资源收集保存、选育和扩繁,搭建创新实践平台,促进科研成果转化,培养林业应用型人才,加快林场林木良种繁育健康有序发展。通过建设林木良种繁育试验基地,为林场可持续发展提供优质的适宜树种,降低苗木成本,提高苗木成活率。进一步拉动林场经济内需,发挥较好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促进林场林业产业调整形成规模发展,充分展现社会主义新雅长绿色崭新面貌。

3.2.4加强森林资源管理,全面推进造林绿化。林场的林木大多处于幼、中龄林阶段,因此需加强森林的抚育管理,科学抚育,精准施肥。加强中幼龄林抚育,采取透光伐、卫生伐、合理疏伐、割灌、修枝等措施,做好松土、扩穴、追肥等抚育环节,加大森林抚育力度,优化林分结构,促进林木快速生长,培育稳定的森林生态系统。

林场调查境内仍有无立木林地、宜林地和辅助生产林地共5 362.3 hm2,在造林绿化方面仍有发挥的空间,对于这部分需要做到科学整地,适地适树,合理选择造林时间,科学管理抚育,提升造林和林分质量[14],造林绿化全面化。

此外,林场林地周边多与村庄相连,林场部分林地被村民占用,毁林、非法采伐现象较为严重,因此,林场仍需做好林政工作,建立健全相应的资源管护目标责任制度,加强林政、公安执法队伍建设,形成更为完善的林政稽查、公安执法体系,并且严格执法,处理好与群众的土地纠纷,解决被占地问题,保护森林资源,避免因土地纠纷影响林场的经营发展[15]。

3.2.5加强科学研究,培养专业人才队伍。林场的发展,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更需要有专业人才参与建设。林场要加强与各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加大科研力度,积极举办与林业科学试验和技术创新相关的各项活动,在育苗、生产和营林过程中培养专业的技术人员,形成林场的人才队伍[16]。林场职工也要不断努力学习、研究森林可持经营的新理论、新技术和新方法,与时俱进,不断丰富和发展自身的知识,提高专业素养和能力。

猜你喜欢

乔木林蓄积林场
新罗区大池镇乔木林碳储量估算
山西省两林场入选“2019年度全国十佳林场”
宁安市江东林场乔木林碳储量分布及特点
八步沙林场人的新愿望
山东省乔木林资源现状分析
樟子松人工林林分蓄积量计算方法的对比分析
藏药佐太中汞在小鼠体内的蓄积
林场住宅
浅谈藏医“疾病蓄积”与健康养生
基于GIS的林场营林管理信息系统研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