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校园跨文化融合机制研究现状和方法探索

2023-03-10孙士艳

教育教学论坛 2023年3期
关键词:跨文化留学生国际化

孙士艳

(江苏科技大学 船舶与海洋工程学院,江苏 镇江 212100)

一、研究现状分析

留学工作从历史上就与国家和民族的发展紧密相连。政府在留学工作中一直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制定行之有效的留学政策,大力发展和推动来华留学教育,鼓励和资助中国学生赴国外学习与交流。留学政策一直与国家的发展需求相匹配,这使得留学教育工作具有鲜明的阶段性特征。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接受第一批来华留学生开始,来华留学教育在不断变化,经历着不断发展和壮大的动态变化过程。2018年,我国高等教育在校留学生30.75万人,比上年增加3.27万人;2019年,我国高等教育在校留学生33.31万人,比上年增加2.56万人。然而,随着国际交流的扩大和深入,文化交流之中的矛盾逐渐显现。语言、文化和意识形态的差别使得在华留学生与我国现行文化及制度的融合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课题。

张璐和刘振娟以北京化工大学国际教育学院跨文化交流中心为例,研究了高校跨文化建设对推进高校国际化发展的实效路径[1]。北京化工大学国际教育学院跨文化交流中心建立的初衷包含推进“一带一路”建设,落实国家人才战略政策,提升国际化人才培养的数量及质量,通过跨文化交流中心实现来华留学生的跨文化交流与建设,提高学生的跨文化能力。赵灵翡以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为例,开展了北京地区高等教育国际化背景下中外学生融合教育实践研究[2]。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在全校范围内进行国际文化融合满意度调研,问卷结果显示,认为本校中外学生融合度很好的学生约27%,中外学生融合程度比较好或一般的学生数量约60%,对中外学生融合情况不满意的约13%。问卷采用选项评分排序方法对中外学生融合的具体形式进行统计,结果显示,生活区重合是得分最高的中外学生融合形式,很多学生认为生活区重合是融合的基础,位列第二的是增加中外学生的交流机会,外教课程也是受学生认可的融合方式,同时提升外语沟通能力和完善管理制度也获得了较多投票。关于国际化能力培养方式调查中,约占一半的学生认为与具有相关国际学习经历的人进行交流,可以培养自己的国际化视野,约占45%的学生认为外教课程可以增强自己的国际化交往能力。李晓红等人以哈尔滨工业大学为例,开展基于“育人为本”的跨文化交际平台建设研究[3],主要进行了两方面的努力,一是完善社会实践体系,教会学生求知,注重学生开放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实现课堂所学和课题研究的相互融合和交叉;拓展学生的思考方向与思路,扩展已有知识,在此基础上进行启发和创新,鼓励和支持学生参加国内和国际学术会议。二是加强国际学生社团组织建设,成立哈尔滨工业大学国际交流协会和哈尔滨工业大学国际学生服务中心,进入其中的学生可以参与文化中心的志愿服务活动、文体活动和中外学生文化交流活动、国内国际学生联合大型文娱活动、暑期支教团、优秀中外学生夏令营、外国文化讲坛、中外学生趣味运动会、英国议会制辩论赛和留学生演讲大赛模拟联合国大会等。

还有不少学者从不同角度提出了国际文化融合策略。吴晓怡研究了跨文化交流实践中辅导员的多元角色作用,认为在国际化校园中,辅导员角色多元化势必能发挥关键作用[4]。贾迎花在中外学生融合机制建设的探索研究中,提及上海政法学院允许留学生选修与本土学生相同的课程,以此促进国内外学生融合,使国内外学生相互认识、共同学习和彼此了解;国外留学生和本土学生也可以就课内外知识进行进一步交流和探讨[5]。另外还提出安排留学生与本土学生一对一“结对子”,便于双方相互沟通与交流,帮助留学生尽快完成跨文化适应过程,适应和顺利融入校园生活,并在互助的过程中取长补短,共同完成学习任务,体会交往带来的乐趣和喜悦。王秀妹总结了校园跨文化交流的概念和特点,认为校园跨文化环境具有复杂性,并且文化价值观可塑性强,提出了几种构建中外学生融合机制的途径,例如组建留学生社团、建设中外学生互动平台、对学生活动资源进行整合和分配等[6]。朴正实结合中韩大学生交流现状,对其在跨文化交流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有效的问题解决对策[7]。

二、趋势分析

综上所述,跨文化交流和中外学生融合是实现教育国际化的重要举措,并且具有以下三类发展趋势。

第一,留学生数量不断增加,跨文化交流和中外学生融合机制研究的重要性不断增强,很多学校开展了跨文化交流媒介的建设,例如,哈尔滨工业大学跨文化交际平台、北京化工大学国际教育学院跨文化交流中心等。

第二,跨文化交流和中外学生融合机制的形式多样化。例如,设立中外学生组织,开展主题式中外学生文化交流活动,联合中外学生组织毕业生晚会、迎新晚会、学术论坛和文娱比赛等活动,充分利用特色节日和国际文化节的宣传功能;设立留学生语言教学课堂,打造中外学生互助小组,开展中国学生专业课补习课堂;利用留学生导师力量,加强中外学生文化交流,提高留学生归属感;在校园中外学生交流沟通场所设计双语或多语标识。

第三,跨文化交流和中外学生融合带来的正面效应在逐步增强。由于我国已经在很多方面表现出全球化趋势,因此,在高等教育方面应该提出更加严格的要求。人才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此处所指的人才首先需要在多元文化环境中有良好的适应能力,并具有国际化素质。培养良好适应国际发展形势且具有国际化水平的综合素质人才,使之具备宽阔的国际视野、充足的跨文化交流能力,以及达到世界水平的专业技术能力,是进一步提升我国国际地位的方式之一。其次要培养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同且熟悉的国际友人。

三、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校园跨文化交流与中外学生融合机制的难点在于如何克服文化价值观的冲突,如何有条不紊地实现教育管理的统一化,如何在统一化管理基础上实现文化融合,创造有利于国际化人才发展的文化环境。

(一)文化价值观的冲突性

在多元校园文化中,中国学生和外国学生在很多方面都具有天然的差异性,例如不同的生活方式、饮食习惯、学习方式和学习态度,以及风俗、文化和价值观等。大多数学生进入大学之前并没有和外国友人相处的经历,故在相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误解。对于外国留学生来说,中外文化的众多不同也会给其学习和生活带来非常大的困难。本文首先对冲突点进行双向调研和分类,然后分析出几个最明显的冲突点,基于统筹学的最优化方法寻找解决方案。

(二)教育管理的统一化困难

统一化管理和选课教学模式是我国高校现在采取的主要管理模式,根据现实情况和国家政策法规的要求,对来华留学生宿舍进行统一管理是绝大部分学校采用的生活管理模式,以促使管理更为高效。但是由于文化差异,中外学生共处同一个生活区时有可能引发由于文化误解所产生的冲突,如生活习惯、语言文化和作息时间不同等,有些留学生比较喜欢在晚间聚会,容易制造噪音,影响其他学生休息。因此,对现行的管理模式进行调研十分必要,要分析管理模式在处理文化冲突中起的作用,以期寻找到最优管理方案。

(三)构建中外学生融合机制的途径

目前,国内高校已经开展了一系列中外学生融合活动。从融合内容上看,以文化交流为主的国际文化节和国际节日活动是中外学生相互交流的主要机会,以民族介绍和习俗体验为主的展示性活动是主要内容,共同参与文娱表演和体育竞技是中外学生交流的主要方式。中外学生在此类活动中能够初步形成良好的同学关系,但因缺少联络,同学关系难以深入。本文将调研若干文化融合方法,并开展相关实践工作,最后通过调查问卷方式对融合效果进行比较和总结,提出较为优秀的融合方法,并以江苏科技大学为载体,开展融合机制实践活动,验证本文研究成果的有效性。

四、解决方法探讨

中外学生深入融合为我国实现全面国际化提供了条件,也为国际文化共享和学术交流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但同时融合浅和融合难问题已然成为实现中外学生融合的障碍,阻碍了我国国际化发展,影响了学生的国际化素质能力和国际化管理水平的提升,以及中外学生融合和国际化氛围的营造。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可以采用以下方法。

第一,采用双向调研的方式。针对国内学生和留学生分别设计符合客观内容的调查问卷,内容包含饮食习惯、生活方式、学习态度、学习方式、文化、风俗、价值观等方面,通过调查问卷获得足够多的样本数据并进行整理,分析总结最具代表性且与学生日常学习生活学习息息相关的文化差异。

第二,开展跨校留学生管理模式的跟踪总结工作。研究其他学校的留学生管理模式,包括选课方式、住宿方式和学习方式等,通过对比找出其中比较优秀的管理模式,或者某校在某方面的优秀管理模式,将最优模式组合优化,得到留学生管理工作的最优解决方案。

第三,开展跨校留学生交流平台或交流活动的跟踪总结工作。例如,总结中外学生学术论坛、文娱比赛、毕业生晚会、迎新晚会等活动的交流效果;研究特色节日和国际文化节的宣传功能;研究中国学生专业课第二补习课堂、留学生语言教学课堂和中外学生互助小组在提高中外学生交流中的作用。

为充分发挥中外合作办学对加强江苏科技大学国际化人才培养、提升江苏科技大学学科发展、引领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方向的作用,显著地提升学校教育国际化水平,学校计划继续拓展中外合作办学。基于中外合作办学目前已进入提质增效的发展阶段,为保证最大可能性实现中外合作办学拓展目标,我校指定了中外合作办学拓展方案。方案中明确了中外合作办学包括法人资格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非法人资格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三种类型。指导思想以《江苏科技大学教育国际化“十三五”发展规划》为依据,以建设国内一流造船大学目标为引领,通过与世界高水平大学、特色学院和优势学科专业举办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为船舶行业和地方经济培养了高素质的国际化专门人才,对相关专业或专业群及其他非中外合作办学学科专业建设形成引领和示范作用,逐步扩大先进教学方法和课程的应用范围,形成明显的办学知名度和办学社会效益,显著地提升了我校教育国际化水平和国际影响力。

在办学方案指引下开展了一系列合作办学项目,例如,中乌合作办学项目、中澳合作办学项目和中俄合作办学项目。其中,江苏科技大学和乌克兰马卡洛夫国立造船大学合作举办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本科教育项目,致力于培养国际化造船人才。中乌合作办学项目由中乌双方共同制定教学计划,注重有扎实的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基础理论及现代造船理念的人才培养。2016年,江苏科技大学中澳、中乌项目成功从全省300多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中脱颖而出,入选首批25个“中外合作办学高水平示范性建设工程”培育点之列。为促使中澳、中乌项目早日成为高水平示范性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学校于2016年专门出台了《江苏科技大学中澳、中乌项目高水平示范性建设工程实施方案》,确立了围绕“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推进国际化人才培养、提升师资队伍水平、促进管理机制创新、发挥示范辐射作用、打造国际交流综合平台”的建设宗旨推进项目建设的工作方案。2017年,学校按照实施方案指标要求,召开学院建设工作推进会,与外方大学协调落实教材和教学案例合作编写、学生双向交流、项目教师出国培训、国际科研合作的建设工作,并于2018年1月专门组织专家组对两个项目的建设情况开展校内检查和建设辅导。此外,江苏科技大学定期举办国内学生和留学生的联谊运动会,过年过节时会对留学生进行慰问,举办包饺子活动等,弘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弘扬了国际国内文化融合精神。

在“一带一路”倡议下,跨文化交流和国内外学生融合是推动我国国际化的重要思路之一,中国学生与越来越多国家的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有助于实现知识共享和知识全球化,但是也有可能出现矛盾。中国与世界各国的文化在很多方面有差异,世界各国文化的载体是各国来华留学生,国家间文化各不相同,学生性格差异明显,如何将其融合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而持续增加的留学生数量使问题的解决更加困难。经过长期的调查、研究和社会实践,合理建立中外学生融合机制是解决文化冲突及促进文化交流的准确切入点。

猜你喜欢

跨文化留学生国际化
聚焦港口国际化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超越文明冲突论:跨文化视野的理论意义
人民币国际化十年纪
留学生的“捡”生活
石黑一雄:跨文化的写作
直销企业国际化并不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