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学生心理保健现状及相关因素调研

2023-03-09周鹏生伏建强

黑龙江科学 2023年1期
关键词:亚健康保健态度

周鹏生,伏建强

(1.西北民族大学 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兰州 730030;2.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第二中学,甘肃 秦安 741600)

良好的心理素养是中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基本要求。学者对中学生心理素养及教育状况进行研究发现,有一半以上的农村中学生更容易处于社会适应层级的低、中端[1],53.20%的农村中学生处于中度焦虑状态[2],即使在上海郊区,中学生的心理卫生知识知晓率也才达到61.42%[3]。这些研究侧重于揭示中学生已有的心理问题或对其的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较少涉及心理保健。心理保健是类比身体保健提出来的概念,指保障心理健康、保持心理健康状态的方式方法等,对于人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价值,因而探讨中学生心理保健状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甘肃省、青海省各2所中学的初高中学生为研究对象,以班级为单位,采用整群抽样法在初一到高二的学生中抽取800人施测,回收率100%。回收有效问卷667份,有效率83.38%。其中,男生353人,女生314人。

1.2 研究工具

1.2.1 心理保健参与情况调查问卷[4]

测查中学生心理保健参与情况和对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包括25项心理保健参与情况调查和18项心理健康知识知晓情况调查。前者采用Likert5级评分法(从“完全不符合”到“完全符合”分别计1~5分),后者采用正确与错误两个选择项。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628。

1.2.2 简易应对方式问卷[5]

测查中学生在生活中经历挫折或遇到困难时可能采取的态度和做法,共计20个项目,包括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两个维度。采用Likert4点计分法(从“不采取”到“经常采取”分别计1~4分)。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23。

1.2.3 中学生心理求助态度问卷[6]

测查中学生心理求助态度,共20个项目,包括预测、需要、接纳、信任等4个因子。采用Likert5级评分法(从“完全不符合”到“完全符合”分别计1~5分),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623。

1.2.4 中学生心理亚健康状态问卷[7]

测查中学生心理亚健康状态。依据许军等人的亚健康评定量表中有关心理问题的条目修改而成,共6个项目。采用Likert5级评分法(从“从不”到“总是”分别计1~5分)。全部反向计分,得分越高,表明健康状况越好,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29。

1.3 统计方法

使用SPSS 17.0系统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呈正态分布,用(均值±标准差)表示。采用描述统计、t检验和F检验,并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

2 结果

2.1 中学生心理保健基本情况

中学生每天锻炼时间在1 h以内的占56.4%,其余为1 h以上。获得心理健康知识的渠道主要有:老师讲授(63.3%)、互联网搜索(46.6%)、朋友之间沟通(46.6%)等。当遇到心理困惑时最先求助的对象包括:自己(44.5%)、家人(24.0%)、知心朋友(17.9%)、老师(5.1%)、同学(2.1%),医院心理专科等求助对象所占比例均低于2.0%。

排在前三位的心理困惑是“为学习成绩而焦虑”“被同学嘲笑”和“不满意自己的身材或相貌”。选择“恋爱困惑”项的人数占比仅次于“为学习成绩而焦虑”(26.7%)。在人际关系方面,“被同学嘲笑”占比较高(25.2%)。选择“不满意自己的身材或相貌”“对自己性格不满意”的人数占比也达到了20%。正确认知抑郁症表现常识的比例仅为24.8%。

2.2 中学生心理保健调查的统计结果

中学生心理保健调查包括中学生对参与心理保健的认知、积极应对方式、心理求助态度和心理亚健康状态,平均分分别是:3.13±0.36、1.68±0.53、3.24±0.41、2.24±0.81。

对不同性别中学生的总体得分进行比较(见表1),具体到各维度,女生得分高于男生。其中,心理求助态度中需要(t=-2.581,P<0.01)、接纳(t=-3.400,P<0.01)、信任(t=-2.422,P<0.05)维度得分存在显著性别差异。

表1 不同性别中学生心理保健调查得分比较

对不同年级中学生的总体得分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见表2)。对参与心理保健的认知项得分中,初三学生显著高于初二学生(P<0.05)。积极应对方式项得分中,高三、高二、高一学生显著高于初二和初三学生(P<0.01)。心理求助态度项得分中,高二学生显著高于其他年级(P<0.01)。心理亚健康状态项得分中,初二学生显著高于其他年级(P<0.01)。具体到各维度,中学生心理求助态度预测(F=13.382,P<0.01)、需要(F=2.967,P<0.05)、接纳(F=5.782,P<0.01)、信任(F=4.126,P<0.01))四个维度得分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

表2 不同年级中学生心理保健调查得分比较

调查中,将遇到心理困惑时的最先求助对象区分为自己和重要他人(家人、知心朋友、老师、同学等),发现性别分布不存在显著差异。而年级分布上,初中生更多地求助于重要他人,高中生更多地求助于自己。语文和数学成绩优秀的中学生更多地求助于自己,而成绩不及格的中学生更多地求助于重要他人。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表明,中学生对参与心理保健的认知得分存在显著差异(t=3.275,P<0.01),求助于重要他人时得分更高,求助于重要他人时心理亚健康状态得分显著高于求助于自己时的得分(t=4.444,P<0.01)。

对心理保健知识回答正确与错误的比例进行统计,总体上正确的比例占65.4%,错误的比例占34.6%。卡方检验显示,回答正确与错误的人数之间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χ2=3.150,P<0.05)和年级差异(χ2=19.689,P<0.01)。初中生中回答正确的人数比例超过50%的机遇水平,高中生中回答正确的人数比例显著高于50%。

中学生对参与心理保健的认知水平、应对方式、心理求助态度和心理亚健康状况得分进行是否正确回答的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表明:回答正确的中学生在心理保健认知水平、积极应对方式和心理求助态度上的得分显著高于回答错误的中学生;回答正确的中学生心理求助态度中预测(t=9.008,P<0.01)和信任(t=6.441,P<0.01)维度的得分显著高于回答错误的中学生;回答正确的中学生在心理亚健康状况上的得分显著低于回答错误的中学生。

将中学生的生源地区分为曾经接受社会帮扶地区(n=249)和未接受社会帮扶地区(n=418),经过独立样本t检验,来自未接受社会帮扶地区的中学生积极应对方式(t=6.164,P<0.01)、心理亚健康状态(t=3.157,P<0.01)的得分显著高于来曾经接受社会帮扶地区的中学生。

如表3所示,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中学生对参与心理保健的认知、积极应对方式与心理求助态度之间呈显著正相关,积极应对方式与心理亚健康状态之间呈显著负相关。

表3 中学生心理保健调查的Pearson相关分析 (r)

3 讨论

从每天锻炼的时间可知,80%以上的中学生每天的锻炼时间在2 h以内。锻炼身体对于心理健康的调适非常重要,这也是体育教育受到重视的原因之一。大多数中学生每天的上网(包括手机上网)时间在1 h内,相当一部分中学生没有上网,当然也有10%左右的中学生每天上网时间在3 h以上。上网时长是中学生抑郁情绪产生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7],因此加强中学生心理保健工作需要督促学生进行身体锻炼、严格控制每日上网时长。中学生遇到心理困扰时,更多的是先求助于自己,即自我调节。一般的情绪困扰自我调节是可行的,但当遇到比较严重的心理障碍时,就需要寻求他人的帮助,并配合运用几种求助方式,才能解决心理问题。困扰中学生最多的问题是“为学习成绩而焦虑”“被同学嘲笑”和“不满意自己的身材或相貌”。“恋爱困惑”虽然排名靠后,但选择人数较多,仅次于“为学习成绩而焦虑”。在人际关系方面,“被同学嘲笑”困惑占比较高,其次是“与同学的关系不好”,再次是“不满意自己身材或相貌以及性格特征”。可见,给中学生带来心理困扰的因素既包含学习成绩压力,也有人际关系困扰,还有对自我形象的关注,因此中学生心理保健既要考虑实际存在的学习能力提升问题,还要考虑解决人际关系问题以及过于关注自我形象的问题。即使在问卷中明确指出抑郁症和抑郁情绪二者的不同之处,但大多数中学生仍无法区分二者,这与有关心理保健认知的调查结果具有一致性。

从得分可知,中学生对参与心理保健的认知、积极应对方式和心理求助态度处于中等水平,而心理健康状态低于中等水平,这与前人研究是一致的。陈丹等人(2020)调查发现,中学生心理问题检出率达26.3%,而排在前三位的困惑是学习压力感、强迫、焦虑等[8]。研究发现,心理求助态度和心理亚健康状态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男生心理健康状态较好;积极应对方式、心理求助态度和心理亚健康状态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这些结果与何思奇(2017)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9]。初三学生对心理保健的认知得分较高,高中生积极应对方式得分较高,都表明年级是一个比较重要的影响心理保健认知和应对方式的因素。中学生遇到心理困惑采取比较积极的应对方式,这与李梦然等人(2020)的研究结果存在一致性[10]。

研究表明,性别对于中学生解决心理困惑的最先求助对象选择影响不大,而年级是一个重要变量,表现在高中生比初中生更倾向于求助于自己,求助于重要他人的心理状态要好于仅仅依靠自我调节。中学生对于心理保健知识的回答正确与否在心理保健认知水平、积极应对方式、心理求助态度和心理亚健康状况上的得分存在显著差异,但这种差异方向并不一致,是因为中学生虽然在认识上达到了一定高度,但并未掌握正确调节心理状态的方式和方法,因而出现了回答错误的中学生得分反而较高的情况。曾经接受社会帮扶的地区是已经摆脱贫困的地区,这些地区的中学生受到本地区各种环境的影响,在应对方式上更多地采取比较消极的方式,看待问题也比较片面,答题不太认真,比较粗糙,心理健康状况相对较差,需要及时对其开展心理帮扶。

综上,中学生心理保健要考虑多重因素的影响,只有这样,才能切实提升中学生包括情意素质和精神人格素质在内的心理健康素养。

猜你喜欢

亚健康保健态度
《中老年保健》健康知识问答2022(一)
《中老年保健》健康知识问答2021(三)
《中老年保健》健康知识问答2021(二)
《中老年保健》健康知识问答2021(一)
甩掉亚健康 我们在行动
态度
别人对你的态度,都是你允许的
夏天好烦 懒也能穿出态度
态度决定一切
猪群亚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