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红提葡萄设施延晚丰产栽培技术综述与分析

2023-03-09向秋桂

种子科技 2023年1期
关键词:丰产果穗套袋

向秋桂

(绥宁县农业综合服务中心,湖南 邵阳 422600)

红提葡萄又被叫作红地球葡萄,属欧亚种,由美国科研人员于20 世纪70 年代杂交试验培育而成,我国于20 世纪80 年代引入。现阶段,我国红提葡萄产区主要分布在包括陕西渭南、辽宁胶东半岛、内蒙古乌海、新疆拜城、江苏宝应等地。其中,渭南临渭区红提葡萄因品质优秀、栽培面积大而有名。各地在发展红提葡萄产业时,也对其设施延晚丰产栽培技术给予了充分关注和重视。新疆拜城、内蒙古乌海等红提葡萄栽培区,根据其自然地理资源条件,优化调整栽培技术,解决了红提葡萄延晚丰产栽培技术中的多项难题,真正实现了红提葡萄在当地12月底至第二年1 月初上市。因此,针对红提葡萄设施延晚丰产栽培技术进行研究分析具有必要性和现实意义。

1 红提葡萄形态特征

从植物学性状角度分析,红提葡萄枝条处于幼嫩新梢生长期时,上部有红色条纹,中下部一般呈绿色;红提葡萄枝条处于1 年生长期后,枝条整体呈浅褐色,且位于枝条梢尖的嫩叶呈微红色,叶片背部存在较为稀疏的短小绒毛。红提葡萄枝条处于成熟期,叶呈五裂,且上裂刻深下裂刻浅,叶片正面和背部都不存在短小绒毛,叶片整体较薄、叶缘部的锯齿状较纯、叶柄呈淡红色或红色。

从生物学特性分析,幼树初期生长力较为旺盛,待开始结果后生长态势趋于一般水平,幼树初期容易出现贪青生长,导致红提葡萄枝条成熟速度减缓。待红提葡萄枝条完全成熟后,节间短,芽眼将呈突出、饱满的状态。综合来看,红提葡萄的结果率一般为70%,能第二次结果。葡萄果实的生育期通常为100 d 左右,从萌芽期至葡萄果实完全成熟需要约135 d,与龙眼葡萄相比成熟期较早。

从果实性状分析,红提葡萄果穗偏大,成熟后整体呈长圆锥形,通常情况下红提葡萄均重850 g 左右,最大重量可达2 500 g 左右。红提葡萄单粒呈圆形或是卵圆形,单粒均重为10~20 g,最大重量可达30 g 左右。红提葡萄果粒紧实度适中,果粒中部和底部皮略厚,果实整体呈深红色,果肉偏脆、硬,可削片,口感味甜,风味醇厚。红提葡萄果柄偏长,且与果实连接较为紧密,不容易出现裂口,果柄上的果刷较为粗大,可使红提葡萄果实牢固地着生在上面。同时,耐拉力较好,不易导致果实脱粒,便于中远途运输和长期储存,环境条件良好一般可贮藏至第二年3 月。

2 红提葡萄设施延晚丰产栽培技术分析

2.1 育苗管理技术

育苗是栽培红提葡萄的第一步,育苗成效将直接影响红提葡萄长势和产量,需要对育苗管理技术予以充分重视,提高培育幼苗成活率。对此,可以在进入温室前育苗,育苗时应注重以下几点。

2.1.1 选择无病害的优质壮苗

部分病害虽然在短期内无法导致红提葡萄幼株直接死亡,但却容易阻碍幼株正常生长,且对幼株成熟后的产量造成影响,严重时甚至会减产五成左右。成熟的果实也会存在糖度不足、品质偏差等问题,将直接影响果农的经济效益。在培育红提葡萄幼株时,应注重检查幼株是否携带病害,确保由无病害幼株完成苗木建园,为提高红提葡萄产量奠定基础。与此同时,在选择育苗方式时,无论是扦插繁殖的自根苗还是嫁接苗,处于地表以上和嫁接位置都要有6 个左右成熟节段以及相对发育状态良好的萌芽,并且保障枝条整体的中部位置,宽度应大于0.7 cm,有效提高红提葡萄育苗成活率。

2.1.2 选择合适的植株行距完成苗木栽植

栽植幼苗的时间选择在春季较为适宜,能提供良好的幼苗生长环境。由于延晚丰产的实际需求,应在栽植前合理设定植株行距,以0.5 m×1.8 m 为宜,平均每公顷可以栽植红提葡萄幼株约11 250 株。栽苗前1 d将红提葡萄幼苗从育苗温室中取出用清水浸泡,使幼苗吸足水分,促使红提葡萄幼苗可以更好地生长。栽植幼苗时需适当修剪根部,主要去除过长根、烂根。地表上部的枝条可选用5 波美度石硫合剂或福美砷20 倍液浸蘸2~3 min,可以有效消灭幼苗枝条上携带的多类病原和潜在害虫[1]。已经布设好的栽植行内以间隔1.2 m为标准,挖掘30 cm×30 cm×30 cm 的栽植坑洞,定植深度以幼苗根茎部原本长度低于地表1 cm,或栽植深度有2 个萌芽埋入土中较为适宜。完成栽植后需要浇足水分,再覆盖黑色薄膜保持水土,促进幼苗正常生长。

2.2 温度与湿度管理技术

温度与湿度是影响红提葡萄糖分甜度的重要因素,应加强温度和湿度管理控制,为提高红提葡萄品质创造有利的环境条件,为提高果农经济效益奠定良好基础。温度调控是红提葡萄设施延迟栽培的核心技术之一,在早霜来临前要及时扣棚,一般各地秋季温度下降幅度不同,夜间温度下降到8 ℃时应扣上棚膜。无霜冻时白天、夜间均打开上、下通风口;白天最高温度保持在30 ℃左右,夜间温度保持在12~15 ℃,当外界气温夜间下降到7~8 ℃时应及时关闭通风口。扣棚初期为10 月中旬,白天可适当放风,注意温室内温度和湿度不要太高。

随着外界温度降低,10 月中下旬一定要注意防寒保温,此阶段温室大棚白天温度保持在20~25 ℃,晚间保持在7~10℃,空气相对湿度应保持在70%~80%。12 月中下旬至1 月份,加强防寒保温,白天温度保持在20 ℃左右,晚间温度保持在8 ℃左右,最低温度不应低于5 ℃。例如,乌海地区的春季时间较短,温度回升较快,当地在4 月中旬左右可以在夜间利用揭帘控制幼苗生长环境温度。随着地表温度不断上升,红提葡萄幼苗可以延期至5 月初发芽。

乌海地区视气温变化情况确定卷帘程度,以此充当通风口调节棚内温度,幼苗生长环境的白天温度应保持在20~25 ℃。5 月中下旬乌海地区为满足红提葡萄生长对温度的需求,应将上部棚膜揭起,并利用1 层防雹网代替棚膜,直至秋季开始下霜前,当地时间大约在9 月20 日前后再次将棚膜拉下,同时在夜晚将下风口逐渐关闭,确保苗木生长温度。此外,乌海地区为促进红提葡萄进行糖分积累和果实着色,特采取增加昼夜温差的方式,即白天苗木棚内温度低于30 ℃,晚间棚内温度控制在12~15 ℃,不仅能顺利完成延晚丰产的目标,也能有效保证红提葡萄的品质和质量。

乌海地区为推迟苗木发芽,通过控制湿度降低地温和给树体补充水分,比如在萌芽期至花序露出期,室内相对空气湿度控制在80%左右;花序伸出后,室内相对空气湿度应控制在70%左右。因此,温度与湿度管理技术需要综合考虑当地天气变化情况,选择合适的时间,通过切实可行的方法,有效调节红提葡萄苗木生长环境的温度和湿度,并对红提葡萄着色和糖分吸收加强控制,保证红提葡萄果实品质,提高果农经济收益,促进当地葡萄产业实现更好发展[2]。

2.3 果实管理技术

果实管理是直接影响红提葡萄产量的关键工作,会对果实品质产生决定性作用,需针对果实管理技术加强研究与实践,确保所应用的果实管理技术能为实现延晚丰产提供技术支持。果实管理主要包括花果管理和果实套袋与除袋。

2.3.1 花果管理

在管理花果的过程中,应去除多余的稀疏花序和过多的小穗、侧穗,调整和控制保留花序的大小,以此为提高红提葡萄产量做好准备工作。具体来说,生长态势旺盛的结果枝保留两个健康花序,生长态势较为一般的结果枝条只保留1 个花序,个别生长态势较为孱弱的枝条不保留任何花序,以此促使枝条获取足够营养。

去除过多的小穗、侧穗时,先去除上部过大的副穗,再掐去穗尖1/4~1/3,疏掉果穗中不具备生长条件的不良果,包括畸形果、小果、病虫果以及生长较为紧密的果粒,疏除后使果粒保持粒粒相间,互不挤压。当红提葡萄果粒生长至黄豆粒大小时,小穗保留40~50 粒,中穗保留51~80 粒,大穗保留80~100 粒,每粒平均重达到10~12 g 或者13~14 g,保证每穗500 g、700~1 000 g,使最终成熟的红提葡萄整穗形态呈长圆锥形。

2.3.2 套袋与除袋

在套袋与除袋的过程中,应优先选择质量更好的白色纸袋,避免彩色袋吸热导致果实表面温度过高,影响红提葡萄果实品质。正式开始对果实套袋前,需要提前1 d 对红提葡萄全株喷施78%科博可湿性粉剂500 倍液,防止果实在套袋期间发生病虫害问题。正式套袋时应避开高温天气,防止灼伤或日烧。套袋时需先将袋子底部的两角通风口正常打开,保证套袋后果穗能正常通风[3]。去除套袋需要在采收前10~15 d 进行。先将袋子底部全部打开,使其整体呈灯罩状,3~5 d 后再去除袋子。

2.4 枝条修剪技术

修剪红提葡萄枝条的主要目的是保障果穗生长空间,使果穗在各个生长期都能充分地吸收水分、肥料、阳光,实现延晚丰产,以提高红提葡萄果实品质。从整形及架式的角度分析枝条修剪技术,完成修剪后的主体藤蔓高度应保持在1.5 m 左右,前端及两侧应均衡地分布着成熟的结果母枝,枝条数量控制在10~12个,距离每个结果母枝20 cm 左右的位置保留1 个可以结果的枝条和1 个可以供给营养的枝条,且保证结果枝与营养枝在每年修剪时替换,保证红提葡萄结果枝条始终养分充足。若支撑红提葡萄枝条的架式为小棚,则棚面高需控制在1.5 m 左右,避免红提葡萄果穗在棚下发生日灼病。

枝条修剪分为冬季修剪和夏季修剪。在冬季修剪时,红提葡萄主蔓需要留下5~8 个芽,并盖上保温棚帘遮光,让其进入休眠期。第二年萌芽后,选留1~3 个新梢,结果枝在花序上部留4~6 片叶摘心,营养枝留8~12 片叶摘心。果穗以下副梢全部疏除,其余副梢均留1~2 片叶后摘心,每个结果母枝留2~3 芽,留枝数要适当增加,留新梢10~12 个/m2。第三年已布满棚面,留1.5~2 m 主蔓,上留10~12 个结果枝,其中1/2结果,每个结果枝留2~3 个芽,剪截营养枝和预备枝,留1~2 芽重截。夏季修剪时需先绑蔓,将新梢固定在棚架上,且保障新梢与原有枝条分布均匀,各自占用着合理的空间位置。针对红提葡萄叶小的特点,可留7~8 叶摘心,便于控制其生长态势过于旺盛,提高果穗光合作用效率[4]。

在疏花序整穗时,需要按营养枝与结果枝2∶1 的比例优先去除掉营养枝上的花序并且掐去穗尖,使红提葡萄穗形呈倒梯形。若是果穗生长较拥挤,则要有序疏除一些果粒。

2.5 肥水管理技术

2.5.1 施基肥

完成红提葡萄果实采收工作后需要施1 次基肥。在红提葡萄植株的一侧,距离树干40 cm 左右位置,挖掘宽度为30 cm、深度为60 cm 大小的施肥沟。施基肥以人工腐熟的有机肥料为主。施肥时可以在有机肥料中适量添加磷酸钙、硫酸钾等元素,待充分拌匀混合后回填至施肥沟中,可以促使红提葡萄植株恢复生长态势,保证红提葡萄各个枝条健康生长,同时应做好基础养分贮藏。

2.5.2 施追肥和叶面肥

气温回升前每公顷施入磷酸钙750 kg。之后每间隔12 d 进行1 次灌水处理,施入尿素105 kg 直至开花前。同时,在红提葡萄植株叶面喷施0.2%~0.3%硼砂溶液、0.3%磷酸二氢钾。需要注意的是,肥水管理要有序配合浇水,红提葡萄植株生长期以少量浇水为主,不漫垄,防止气灼和病虫害暴发。若是红提葡萄棚内特别干旱,完成浇水后要及时松土、除草,保障水分能被红提葡萄植株完全吸收。

2.6 病虫害防治技术

2.6.1 清除病原

红提葡萄出现病虫害期间需及时清除病穗、病粒、病叶,采取集中深埋完成处理,不但能防止病菌再次侵染,也可以降低病菌越冬的可能性。在秋季藤蔓落叶后,应彻底清除病枝、病叶、病果等,防止病原潜藏在红提葡萄植株上。

2.6.2 加强栽培管理

通过合理修剪,及时开展绑蔓、摘心、除副梢、疏叶等处理工作,为红提葡萄植株提供通风的生长环境。注重合理施肥和追肥,适当增施有机肥、叶面肥,促使红提葡萄树体拥有较强的抗病力。此外,针对靠近地面位置的果穗,应注重套袋管理,减少病菌侵染。

2.6.3 利用药剂防治

在早春红提葡萄发芽前,在植株和地面上喷施5波美度石硫合剂,或喷施50%福美砷可湿性粉剂200 倍液,可以有效消灭越冬病菌,同时能防治炭疽病、霜霉病等。在红提葡萄枝条充分展叶后,喷施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800 倍液,可预防黑痘病,防治效果良好[5]。

3 结束语

红提葡萄设施延晚丰产栽培技术需要从多方面高效、有序、合理地落实,才能真正实现延晚丰产的目标[6-7]。在栽培红提葡萄时,应严格遵循因地制宜、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任何一项栽培环节都要全面考虑可能影响红提葡萄产量、品质、成熟期的因素,包括天气变化、水分、肥料、阳光、温度、湿度、植株密度、果穗密度、病虫害等。对此,要利用病虫害防治、水肥管理、枝条修剪、果实管理、温湿度管理等多项技术及具体措施,保障红提葡萄植株生长环境始终处于较为良好且可控的管理状态,以此为保障红提葡萄稳定生长奠定良好的基础,同时为实现延晚丰产、提高当地果农经济效益以及促进红提葡萄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猜你喜欢

丰产果穗套袋
乐昌柰李“炼金术” 套袋果身价十倍
吃好采后“月子餐”葡萄来年得丰产
抢收抢种藜麦 确保丰收也丰产
苹果园能否丰产 秋季管理很重要
设施番茄果穗弯折影响因素的研究
板栗丰产栽培技术
盛花后45天套袋对苹果品质和防御病害最有利
日光温室春番茄果穗弯折现象调查与分析
套袋
果穗挂钩在番茄生产中的应用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