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和平发展,道之所趋

2023-03-05王碧清

中华儿女 2023年3期
关键词:中国式和平现代化

王碧清

在2022年北京冬季奥运会闭幕式上,“天下一家”的中英文字样,伴随着焰火,腾空而起。奥林匹克运动所承载的人类对和平、团结、进步的美好追求,再度以这样盛大而浪漫的方式展示在世人眼前。这届殊为不易且成功的冬奥会,向世界传递着“一起向未来”的信心和力量。

和平,是人类社会繁荣兴盛的前提,也是人类永恒的理想和愿景。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爱好和平的民族,追求和传承和平、和睦、和谐的理念,崇德尚义、尊礼重诺。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长期探索和实践基础上,在我们党坚强领导下,一条成功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铺展在世界面前。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的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国际影响力持续增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取得新的历史性成就。党的二十大报告系统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五大特征,其中之一是“中国式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并将“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写入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我国不走一些国家通过战争、殖民、掠夺等方式实现现代化的老路,那种损人利己、充满血腥罪恶的老路给广大发展中国家人民带来深重苦难。我们坚定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站在人类文明进步的一边,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旗帜,在坚定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中谋求自身发展,又以自身发展更好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

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中国式现代化的探索和实践有力证明,世界上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现代化标准。而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特征和必然选择。

2014年3月28日,习近平主席在德国科尔伯基金会发表演讲时指出:“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对国际社会关注中国发展走向的回应,更是中国人民对实现自身发展目标的自信和自觉。这种自信和自觉,来源于中华文明的深厚渊源,来源于对实现中国发展目标条件的认知,来源于对世界发展大势的把握。”

回望历史,“中华文明历来主张天下大同、协和万邦”。

学者余秋雨曾讲到:“中华文明的主体是农耕文明,与海洋文明和游牧文明很不相同……其基本意识是固土自守、热土难离……中国历代朝野,压根儿对‘占领远方’不感兴趣。万里长城作为中华文明的象征,便是防守型而不是进攻型的证明。”中华文明以其延续性、包容性、开放性,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重大贡献,是人类四大文明古国中唯一未中断的国家。

美国学者在研究中华文明时认为,“它之所以能長期存在,有地理原因,也有历史原因。中国在它的大部分历史时期,没有建立过侵略性的政权。也许更重要的是,中国伟大的哲学家和伦理学家的和平主义精神约束了它的向外扩张”。英国著名学者罗素曾说:“中国至高无上的伦理品质中的一些东西,现代世界极为需要。这些品质中我认为和气是第一位的。这种品质若能够被全世界采纳,地球上肯定会比现在有更多的欢乐祥和。”

北京大学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研究助理、北京师范大学金砖国家合作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朱玲玲在剖析中国式现代化中的“和平基因”时,作出阐释:“热爱和平、追求和谐是中华文明一贯的文化品格,亲仁善邻、协和万邦是中华文化不变的交往之道,崇尚正义、反对霸道是中华民族自古至今的处世立场,平等待人、以德服人、推己及人,构成了中华民族对外交往的文化底色和民族传统。”

近代以来,外敌入侵、内部战乱曾给我国带来巨大苦难,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我们党带领全国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探索、浴血奋战、付出巨大牺牲,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中国共产党从苦难中走来,深知和平来之不易,而饱受战乱之痛的中国人民更深知和平的不易与可贵。

过去一百多年来,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所进行的一切奋斗,就是为了把我国建设成为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式现代化最鲜明的特征和最突出的优势,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持的首要原则。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长期实践探索的成果,是一项伟大而艰巨的事业;中国式现代化扎根中国大地,切合中国实际,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鲜明特色。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历经“为着中国的工业化和农业近现代化”、“四个现代化”等发展阶段,不断为实现现代化创造根本社会条件,奠定根本政治前提和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理论和实践不断创新突破,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

与此同时,我国始终把坚持和平与发展作为根本追求。我们的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既肩负崇高使命,同时也具有世界情怀。我们的党既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也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一直以来,我国都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与世界各国共商、共建、共享,平等、互利。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新中国对外政策的重要基石。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们党提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主题。2005年,我国发布《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白皮书;2011年,发布《中国的和平发展》白皮书;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写入党的十七大、十八大、十九大、二十大报告,并载入中国共产党党章。2018年,我国将坚持和平发展道路写入宪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围绕新时代为什么必须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如何继续走好和平发展道路等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作出重要论述。这些重要论述内涵丰富,指引我们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把和平发展道路持续走通、走顺、走好。这当中包括: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要坚持以相互尊重、合作共赢为基础;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是根据时代潮流和我国根本利益作出的战略抉择;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要推动各国共同走和平发展道路;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必须坚守维护国家核心利益的底线。

如今,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对全球经济增长贡献率连续多年保持在30%左右。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会长林松添分析,“中国仅用几十年时间就取得了现代化建设辉煌成就,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牢牢把握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中国走和平发展之路,致力于解决中国面临的历史课题和现实问题,既顺应了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历史大势,又顺应了当今时代发展大势,符合中国国情、符合中国人民愿望。”

与此同时,天津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院长佟德志也关注到,“我国人口多、底子薄、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国情和最大实际没有变,作为世界上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发展仍然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还要看到,我国的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比现在所有发达国家人口总和还要多的中国人民进入现代化行列,无论规模还是难度,都是世所罕见的。”而这些因素也决定了我国的现代化必然走和平发展道路。

2023年1月27日,巴基斯坦铁路公司在伊斯兰堡举行仪式,宣布把2022年从中国进口的铁路客车编入绿线特快列车组,正式投入运营。一名当地乘客说,列车上配备的先进设备令她耳目一新,这让如今的旅途不再是单纯的赶路,而是成为一种享受。

近年来,在世界各地共建“一带一路”的重点项目中,都有中国人与当地人共同奋战的身影。通过一个个高品质项目,中国新技术、新工艺赢得当地社会各界的充分认可。正如南非媒体所报道:“一切都汇聚于此,就像河流的交汇点,中国人民的梦想和抱负汇集在一起,并秉持共同繁荣发展和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奔向世界各地。”

今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周年。伴隨着“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基础设施、经贸合作、多元化投融资等领域硕果累累。根据世界银行发布的研究报告,到2030年,共建“一带一路”有望帮助760万人摆脱极端贫困,3200万人摆脱中度贫困。

中国共生(智库)国际研究院执行院长、全球化智库(CCG)特邀研究员陈新光分析,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现已成为跨越地理限制、突破文化差异、融合发展需求的开放式、全球性合作平台,并将扎扎实实地为世界经济复苏作出重要贡献。

我们在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把世界机遇转变为中国机遇,把中国机遇转变为世界机遇”的过程中,始终与各国友好互动、合作共赢。在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推动构建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当中,我们也始终一如既往,是世界和平的积极建设者。

在《中国军队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30年》白皮书显示,中国军队认真践行《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通过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派出维和官兵,忠实履行维和使命,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作出积极贡献。进入新时代,中国军队全面落实习近平主席出席联合国维和峰会时宣布的承诺,以服务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目标,加大对联合国维和行动的支持和参与力度,为冲突地区实现和平发展带去更多信心和希望。新时代的中国军队,已经成为联合国维和行动的关键因素和关键力量,为世界和平与发展注入更多正能量。

2021年10月22日,《中国联合国合作立场文件》发布,清晰阐释我国坚定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大力促进全球发展、不断推动国际法治建设、全力支持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核心作用、积极致力于促进和保护人权、大力推进社会领域发展与合作、不断提升人类卫生健康水平等7个方面的主要贡献;明确表达我国愿同世界上一切进步力量携手前进,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继续为维护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推动人类进步事业作出新贡献,推动构建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作为负责任大国,我国始终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公共产品的提供者,坚持多边主义、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初心从未改变。

2021年7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领导人峰会上指出:“通向幸福的道路不尽相同,各国人民有权选择自己的发展道路和制度模式,这本身就是人民幸福的应有之义。”

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根植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有力冲破“国强必霸论”的固有逻辑。我们党领导人民成功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展现出人类文明的多样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以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以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我国始终不断为人类文明发展进步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

责任编辑 华南

猜你喜欢

中国式和平现代化
边疆治理现代化
中国式民主
不要让中国式焦虑,废掉了你的孩子
博弈·和平
Hair Highway--Studio Swine 的现代化诠释
中国式失败
期盼和平
国内某1 700 mm热轧厂现代化改造
Five Hundred Times五百遍
中国式性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