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驱动性任务情境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
——以“探究生活中的酒醋之美——乙醇”为例

2023-03-04于莉杰

化学教与学 2023年22期
关键词:性质乙醇化学

于莉杰

(太和县第五中学 安徽太和 236600)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 年版2020 年修订)》[1]中提出,培养学生化学核心素养既是课程的重要目标,也是衡量教学效果的重要标准。高中化学核心素养包括5 个维度,3 个层面,他们的关系如图1 所示。探索基于核心素养的化学课堂教学,既发展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形成认知,也为学生适应现代生活,承担社会责任提供价值引导。以人教版化学必修第二册“乙醇”的教学设计为例,落实教学目标,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为主线,研究基于驱动性任务情境的教学流程的教学设计,以分组实验探究的方式认识乙醇的结构和性质,并在实验探究中建构模型,在问题解决与活动探究中发展素养,提升迁移运用能力。

图1 化学核心素养结构层次图

一、落实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必修课程主题4:简单的有机化合物及其应用的内容要求,确定本课时教学目标。

(1)通过探究乙醇的结构、性质及应用,从乙醇的分子结构(化学键、官能团)分析其性质和变化,认识有机化合物中官能团与性质的关系。以乙醇的结构和性质为基本模型,认识含有羟基的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

(2)通过探究乙醇的催化氧化反应实验并分析其反应规律,认识一种有机反应类型——氧化反应的基本规律,知道乙醇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乙醛、乙酸,了解有机化合物的转化。

(3)通过乙醇在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应用,认识乙醇在能源、饮食、健康等方面的应用价值,知道如何合理使用常见有机化学品。

二、基于驱动性任务情境的教学流程

情境化的课堂教学以素养为主线,以任务为驱动,以实验探究为载体,在活动中掌握知识,落实素养。基于深度学习的基本教学模式为情境—问题/任务—知识—素养,本文建构了高中化学驱动性任务情境教学课堂,本课时教学流程如图2。

图2 教学流程

环节1:创设生活情境,引入课题,在情境中生成问题。化学是与生活实践紧密联系的科学。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基于学生熟悉的问题创设情境,让学生从化学视角对常见的生活现象、简单的跨学科问题进行探讨,能运用简单的科学方法初步解决与化学有关的实际问题[2]。在真实的情境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意识,增强实践能力。

环节2:利用球棍模型,合作交流,在探究中解决问题。能从原子、分子水平分析常见物质及其反应的微观特征,形成结构决定性质的化学观念,是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水平的素养要求之一。学生通过课前阅读资料,用橡皮泥、牙签等材料制作和展示乙醇分子模型,从化学键视角探究物质的微观特征,培养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的化学核心素养。

环节3:基于实验探究,建构模型,认识物质反应原理。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教师应在现有的教学条件下,整体规划实验探究教学,发挥典型实验探究活动的过程[3]。树立“结构决定性质”的观念,培养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的化学核心素养。

环节4:基于物质性质,建构整合,实现知识迁移应用。加强学生对化学结构和性质的认识,理解化学反应的微观本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问题解决的实践中,引发学生深度学习,自主建构、深度整合所学内容,形成知识体系,并将所学知识迁移应用,提高解决新情境中的问题的能力,落实和提升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三、落实化学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过程

1.创设生活情境,引入课题,在情境中生成问题

问题1:联系生活实际举例说明乙醇在生活中有哪些实际应用,并思考讨论以下问题。①为什么乙醇极易溶于水?②乙醇作燃料利用了什么性质?

活动1:在生活中处处可以看到含有乙醇的产品,75%的乙醇用来消毒,部分饮料中含有乙醇,乙醇可以用作燃料等等。通过观察知道乙醇是无色有特殊香味的液体,密度比水小,与水以任意比例互溶,易挥发等。①乙醇极易溶于水是因为其分子结构中含有羟基,乙醇分子与水分子间能形成氢键。②乙醇作燃料利用了乙醇的可燃性,以及乙醇分子中碳的质量分数较小,燃烧时不易产生CO等污染物。

评价1:诊断学生对生活中常见有机物的了解情况,评估学生的心理期待和学习状态。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信息收集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了解乙醇在生活中的应用,根据实际用途总结乙醇的物理性质,引起学生探究新知的兴趣。

问题2:通过课前查阅的资料,谈一谈乙醇的产生及作燃料的优势是什么?

活动2:小组讨论,得出结论。乙醇可通过生物发酵产生,属于可再生能源,可减少化石能源的消耗,有利于可持续发展。

评价2:通过学生对任务活动的表现,了解学生对乙醇燃料的相关认知程度。

设计意图:以常见的乙醇燃料为载体,既帮助学生了解乙醇的产生过程,又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还可以培养学生信息获取和知识归纳的能力。

2.利用球棍模型,合作交流,在探究中解决问题

问题3:通过搭建的分子模型,讨论以下问题,乙醇的官能团是羟基吗?羟基结构简式中的化学键是什么含义?

活动3:展示模型如图3所示,讨论并回答。羟基的结构简式是—OH,除O—H外的另一个键表示一个未成对电子,因此羟基的存在是不稳定的,必须与其他原子或原子团结合才能形成稳定的物质。

图3 学生自制乙醇球棍模型

评价3:根据学生回答情况,诊断学生从物质的微观结构解释物质宏观性质的能力。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对乙醇分子结构的探究兴趣,逐步培养学生宏、微观念。

问题4:乙醇分子结构中存在怎样的化学键?其中哪个化学键的极性最强?

活动4:思考回答,乙醇分子中含有4 类化学键C—C、C—H、C—O和O—H,其中O—H的极性最强。

评价4: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情况,评价学生从微观视角认识有机化合物的能力,诊断学生对化学键知识的掌握水平。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从化学键视角分析物质的微观特征,提升学生认识物质的“孤立-系统”水平。

3.基于实验探究,建构模型,认识物质反应原理

问题5:描述乙醇与钠反应的实验现象,并且对比水与钠反应的现象,说明乙醇有怎样的性质?

活动5:①实验现象:向无水乙醇中加入一小块钠,钠先沉入底部,说明乙醇密度小于钠;有气体放出,是因为钠与乙醇反应生成氢气;随后钠慢慢浮上来,是因为生成的气体产生了浮力;最后钠消失,反应结束。点燃气体,生成淡蓝色火焰,且干燥的小烧杯内壁有水珠产生,加入澄清石灰水,没有变浑浊(如图4)。②对比钠和水的反应发现,相同条件下,钠与水反应比钠与乙醇反应更剧烈。结论:乙醇在该反应中断开羟基中的O—H 键;乙醇分子中羟基上的氢原子不如水分子中的氢原子活泼。化学方程式为

图4 乙醇与钠的反应

图5 乙醇的催化氧化反应的探究

2CH3CH2OH+2Na ■■■■ 2CH3CH2ONa+H2↑。

评价5:通过对乙醇与钠的实验探究,评价学生对物质性质等知识的认知水平,通过对比钠与水反应的实验现象得到的相关结论,评价学生对物质中化学键极性强弱的分析能力。

设计意图:通过实验探究,对比总结,得出乙醇与钠反应的实质,强化学生从宏观现象到微观实质的探究能力。

问题6:描述乙醇催化氧化反应的实验现象,乙醇的催化氧化在有机物转化中的意义是什么?

活动6:学生分组实验,探究记录。现象如下:在酒精灯上灼烧铜丝,铜丝变黑,原因是加热条件下铜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生成黑色的氧化铜;将铜丝伸入无水乙醇中,可以看到铜丝表面又恢复为红色的铜,说明氧化铜被乙醇还原为铜;反复操作几次现象都相同,最后闻到刺激性气味气体,查阅资料后得知这是乙醛的气味,说明乙醇被氧化生成了乙醛。乙醇转化为乙醛的实验,为羟基转化为醛基提供了思路方法。

评价6:根据学生对实验现象的描述及转化意义的分析,评价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及对官能团性质的归纳能力。

设计意图:探究有机物中醇类物质转化为醛类物质的条件,为有机物之间的相互转化提供思路。

问题7:在乙醇的催化氧化实验中,反应中的官能团、化学键、反应类别是如何变化的?请同学们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和反应类型。

活动7:思考讨论,反应中的官能团由羟基(—OH)到醛基(—CHO);断裂O—H和C—H,形成了C====O;反应由醇类物质生成了醛类物质。在有机反应中,“加氧或去氢”的反应为氧化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下:

评价7:结合学生对化学键的描述和化学方程式书写角度,运用SOLO(可观察的学习结果的结构)分类理论制定评价标准。

A(抽象拓展层次):能从化学键断裂的角度分析出乙醇形成的过程,书写出正确的化学方程式,并且理解有机反应的实质是官能团性质决定。

B(关联结构水平):醛基的形成是由于碳氢键和氢氧键的断裂,形成碳氧双键,书写出正确的化学方程式。

C(单点结构水平):由乙醇到乙醛,属于氧化反应。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从单一有机物的性质联想到有机物的类别,使学生认识到有机物根本性质是由官能团决定的。

问题8:为什么说羟基是乙醇的官能团?研究乙醇的结构和性质的意义是什么?

活动8:乙醇的化学性质都与羟基密切相关,羟基是乙醇的官能团;乙醇是醇类物质的代表,羟基是醇类物质的官能团,据此来认识醇类物质的性质和反应规律,实现有机物的转化。

评价8:根据学生的总结情况,诊断学生结合典型实例认识官能团与性质的关系的能力。

设计意图:了解官能团在有机化合物中的特殊性质,树立“结构决定性质”的观念,培养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的化学核心素养。

4.基于物质性质,建构整合,实现知识迁移应用

问题9:阅读课本第79 页资料卡片,谈一谈乙醇在人体内发生哪些化学变化?

活动9:学生阅读教材,结合图6总结出乙醇在人体被氧化的全过程。酒精吸收后在体内的代谢主要分为三步:首先经肝代谢酶系统乙醇脱氢酶转化为乙醛,再经乙醛脱氢酶催化氧化生成乙酸,最后代谢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

图6 乙醇在人体内的变化过程

评价9:根据学生回答情况,评价其对已有资料和信息的处理能力。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问题10:酒后驾车的检验,运用乙醇的什么原理?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检测酒精?

活动10:乙醇具有还原性,可以将酸性K2Cr2O7(橙色)还原为Cr2(SO4)3(绿色),自身被氧化为乙酸(醋酸)。根据该原理,生活中用来制作酒精检测仪。乙醇中羟基的还原性还可以使酸性高锰酸钾的紫色褪去。说明乙醇遇到强氧化剂可以直接被氧化成乙酸(如图7)。

图7 乙醇的检验

评价10:根据前面知识的学习,体会乙醇被不同程度氧化剂氧化后得到的产物,并将该性质运用于生活实际,体会性质决定用途。诊断学生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并为后续学习乙酸提供知识储备,深刻体会生活中的“酒”“醋”之间的转化之美,深化“大概念”和“大单元”知识体系建构。

设计意图:理解酒精检测仪的原理,使学生认识到化学技术对于人类日常生活的重要性,培养STSE(科学、技术、社会、环境)观念。

四、课程教学实践反思

围绕教学主题,基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创设问题。引导学生利用化学学科知识积极参与到问题解决的实践中,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主建构、深度整合所学内容,形成学科系统知识体系,提高解决新情境中的问题的能力,充分落实和提升化学学科核心素养[4]。设置情境化的课堂,以任务为驱动,以活动为载体,引导学生建构大概念,并深化对大概念的理解和应用,从而能够以专业的化学视角深入实际问题的研究之中,并在问题解决过程中进一步提升知识运用水平[5]。

1.实施“教、学、评”一体化,灵活性的评价维度引发思维过程

本课时教学遵循教、学、评一致性理念,从四个环节、10 个问题引发学生活动的表现性评价可以看出,教学流程和具体设计圆满地达成了预设的教学目标。问题指向的教学目标结构图如下图8:

图8 目标-问题-环节示意图

2.大单元、大概念的教学设计引发深度学习

本课时遵循“情境—问题—知识—素养”的深度学习基本教学模式,本文以生活情境为载体,任务为驱动,创设了10个复杂程度逐渐增加的进阶性问题:分子结构的探析(创设生活情境)→性质实验探究(实验探究,任务驱动)→体会结构决定性质(设计实验,解决问题)→总结性质决定用途(个人小结与实践),问题的思维层次逐步提升,体现出大概念的社会意义——在学科内和真实世界的迁移[6]。由传统教学的“具体—具体”的单一有机物低通道迁移,转化为“具体—抽象—具体”的官能团决定有机物性质的高通道迁移,体现了深度学习的活动与体验、联想与结构、迁移与应用、价值与评价的特征。

3.关注真实情境,让化学回归生活

本课时从生活中常见的“酒”出发,立足真实的问题教学,让科学回归生活本源,教师联系学生现实中遇到的与“酒”相关的困惑,以化学问题的视角融入课堂,让学生以化学的视角去分析思考、积极探索,寻求解决方案,理解化学科学发展的社会意义和宏观价值,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社会责任。

猜你喜欢

性质乙醇化学
乙醇和乙酸常见考点例忻
随机变量的分布列性质的应用
完全平方数的性质及其应用
九点圆的性质和应用
厉害了,我的性质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杨木发酵乙醇剩余物制备缓释肥料
奇妙的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