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基建促进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内在机理、现实困境及路径选择

2023-03-04杨斌

关键词:养老高质量服务

杨斌

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高质量发展命题,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1]。2018年和2019年,高质量发展均被写入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2020年,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建设质量强国、网络强国和数字中国,9次使用“高质量发展”一词。2022年,党的二十大报告将高质量发展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从党的十九大、二十大报告及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来看,推动高质量发展已经成为时代主题。推动高质量发展,是顺利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必然要求,是更好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需要的根本途径,是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抢占战略制高点的重要途径,也是支撑新时代国家现代化建设的重大战略[2]。高质量发展不仅体现在经济领域,也成为社会发展领域的重大时代课题。当前,养老服务在经历了计划经济时期的补缺模式、改革开放时期的救助模式、21世纪以来的社会化模式之后,已全面步入政府和市场双轮驱动与内涵式发展的阶段,高质量发展成为主旋律[3],“十四五”时期是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4],同时,随着新一轮技术革命的兴起,人类社会进入互联互通的数字化时代,新基建也步入了发展的快车道。新基建是提供数字转型、智能升级、融合创新等服务的基础设施体系,包括5G网络、人工智能、物联网、数据中心等领域[5]。新基建是在新发展理念指引下以技术创新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依托,也是实现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当前,围绕新基建促进高质量发展主题,已有研究主要从新基建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6]、新基建促进公共体育服务高质量发展[7]、新基建促进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8]、新基建促进“一带一路”建设高质量发展[9]等方面展开。基于此,本研究在对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内涵界定基础上,系统探讨新基建促进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内在机理,并分析新基建促进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实现路径。

一、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内涵

养老服务高质量的内涵特征,体现为服务模式与体制合拍,服务内容符合需求预期,服务供给适应可行能力,消费者有获得感、体验感和幸福感[10]。忽略多样性需求是养老服务质量问题的根源[11],老年人旺盛的养老服务需求和不断增强的购买能力,为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提供现实条件[12]。此外,乡村振兴[13]、人工智能的发展[14]为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宏观环境。从已有关于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的研究文献出发,并结合学术界对高质量发展内涵的分析,可从品质发展、均衡发展、融合发展与开放发展等方面对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进行界定。

(一)品质发展

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是品质发展。高质量发展既强调数量增长,也强调质量提高。传统养老服务发展重点关注养老服务硬件条件的改善和服务设施数量的增加,即强调养老服务机构数、床位数的增加、服务人数的增长,对服务能力、服务满意度等质量指标关注不足。在高质量发展要求下,养老服务的健康发展要处理好数量与质量的关系。即,既强调增加养老服务设施数量,又强调拓展设施功能;既重视扩大养老服务人才队伍规模,又强调提升人才队伍素质;既重视提高养老服务资金支持力度,又兼顾资金支持结构与方向;既关注服务人数的增长,又重视服务能力的提升。通过养老服务设施建设、人才队伍、资金支持等数量的有效增加与质量的有效提升,助力老年群体提升生活品质。同时,养老服务的品质发展也是对社会成员养老需求不断增加的呼应。在生活水平不断改善的条件下,社会成员养老需求层次不断提高,这要求提升养老服务质量、拓展养老服务内容、提高社会成员养老服务获得感,促使养老服务发展重点从“有没有”向“好不好”转变,即实现养老服务的品质发展。

(二)均衡发展

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是均衡发展。均衡发展强调公平配置养老服务资源,缩小城乡、地区和群体养老服务发展差距。养老服务均衡发展源于养老需求的公共性和养老权利的公平性。养老需求是社会普遍性的群体需求,满足老年人养老服务需求是保障社会成员公平享有养老权利、实现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从社会成员享有的公共权利来看,养老权利是社会成员公共权利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能因社会成员居住区域、户籍、制度分割等因素形成较大差距,否则不利于社会团结和社会和谐,也背离社会公平与正义的价值理念。为社会成员提供普惠化均等化养老服务是政府在养老服务供给中突出“保基本、均等化”原则的呈现,也是中国共产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思想和坚持共享发展、协调发展理念的体现。

(三)融合发展

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是融合发展。融合发展的关键在于打破不同领域、不同系统的信息壁垒,加强数据信息资源共享,实现信息互联互通。融合发展要求从养老服务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出发,推进养老服务与健康、文化、体育等领域相融合。随着年龄增长,老年群体面临的疾病、失能、失智等风险不断增加,但传统养老服务存在“医院难以养,养老机构难以医,家庭难以护”的割裂问题,老年群体获得包括医疗、养老、护理等完整的、系统的服务较为困难,进而降低其应对社会风险的能力,使得有限的健康资源和养老资源的协同作用难以有效发挥,最终降低老年群体养老服务可及性及获得感。在高质量发展要求下,养老服务承载着现代社会个体对养老、健康、文化、旅游等更高生活质量的要求,旨在实现社会成员过上高品质生活,更加注重综合功能的提升,重视老年群体养老服务需求的全过程与全领域,即通过健康、康复、护理、旅游、体育、文化与养老服务的融合,实现“医养结合”“康养结合”“护养结合”“旅养结合”“体养结合”“文养结合”,为老年群体提供全方位、全过程的连续性养老服务。

(四)开放发展

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是开放发展。开放发展是扩大养老服务社会参与,形成开放多元、充满活力的养老服务供给体系。在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的主体结构形态上,开放发展要求多元主体合作供给养老服务。多元主体合作是指由政府、社会、市场和家庭等不同主体根据区域养老服务发展的特殊性,动态调适主体组合方式的复合型结构形态,目的在于整合有限养老服务资源,充分发挥不同主体在养老服务供给中的作用。不同主体在养老服务参与动机、行为逻辑、价值目标等方面存在差异:政府依据公共逻辑在统筹规划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方向、完善养老服务政策法规、确保养老服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理念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经济组织依据实现自身经济利益和履行社会责任的行动逻辑,在有效提供养老服务、提升供给效率、增强供给活力等方面作用突出;社会组织依据实现自身价值的行动逻辑,在弥补政府失灵与市场失灵的场域方面具有特殊优势,可凝聚社会资源支持养老服务建设;家庭依据血缘关系和亲情关系的家庭道义,在满足老年群体养老需求、为老年群体提供无微不至的关爱方面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各方主体在养老服务中具有独特优势,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是充分发挥各方主体协同作用,实现优势互补的开放发展。

二、新基建促进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内在机理

养老服务是针对老年群体特定社会需求、提供针对性养老供给或服务的过程,养老服务的质量是养老供给与养老需求匹配的精准化程度[15]。影响养老供给与养老需求匹配精准化程度的关键在于养老服务信息,即通过信息的收集、分析与反馈,有效解决养老服务供需双方信息不对称问题,实现信息的精准对接。依据信息生态理论,信息生态系统由信息人、信息、信息技术和信息环境构成。其中,信息人是信息生态系统的主体性核心;信息因素是信息生态系统的关键,可与信息生态系统中的其他因素产生直接作用;信息技术是信息生态系统得以正常运转的保障;信息环境包括信息活动发生的时间空间、信息相关制度等系统内部环境和经济、社会、文化等系统外部环境[16]。新基建的诸多优势,使其成为提升养老供给与养老需求匹配精准化程度的重要工具。

(一)新基建有助于优化养老服务供给

作为经济活动开展的支撑条件,基础设施影响不同产业的发展速度,形成产业结构的变化甚至产业的更替[17]。新基建催生养老服务新领域和新业态,对养老服务供给结构和方式等产生重要影响。一是新基建有助于扩大养老服务供给领域。与铁路、公路、机场、港口和水利等传统基建不同,新基建聚焦于5G网络、数据中心、人工智能等建设领域,有利于开拓智慧养老社区、智慧老年健康、智慧老年金融、智慧老年文化、智慧老年体育、智慧老年用品等信息服务领域,提供多样性智慧老年产品和服务。二是新基建有助于培养养老服务新业态。新基建将养老服务的发展空间与市场空间从实体物理空间延伸到网络空间,冲破养老服务供给的时空阻隔,发挥数字技术对养老服务的放大、叠加作用,构建起线上与线下、场景与内容、数据与价值相融合的养老服务新业态,以其超强的信息处理能力拓展了老龄经济发展空间。三是新基建有助于推动养老服务数字化生产方式。借助新基建,有助于形成以数据生产要素为牵引、具备创新能力和精细化操作的数字化养老服务生产方式,衍生出更多高科技、低耗能的数字化养老服务生产活动,推动养老服务发展动力机制由传统的要素驱动、投资驱动向信息驱动、创新驱动转型,形成以先进技术支撑养老服务的数字化、智能化和信息化格局。

(二)新基建有助于满足老年群体多样化养老需求

老年人是一个内部分化较大的群体,其养老需求因年龄、健康水平、受教育程度、居住区域等因素的影响存在较大差异,呈现出典型的主体差异性特征。如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其养老需求主要为助餐、助浴、助医等生活照料服务,而年龄相对年轻或身体健康或对新生事物较感兴趣的老年人在生活照料需求上较少,对“康养结合”“旅养结合”“体养结合”等养老需求较高。老年人养老需求的主体差异性增加了需求信息收集的难度,传统采用纸质台账的人工信息收集方式因收集信息不完整、耗时长、易出错等问题变得难以为继。在新基建情境下,信息人可以依托5G技术、物联网等设施及时、准确收集老年人差异化养老信息。同时,依托数据中心快速、高效的信息处理能力,新基建有助于为老年群体“量身定做”智能养老产品和服务,满足老年人差异化养老需求。老年人养老需求内容涵盖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为、老有所乐、老有所学、老有所教等领域。老年人的意外防范、急难救助、生活照顾、健康保护、疾病治疗、心理慰藉和临终关怀等构成了老年生活需求的基本内容[18]。老年人的文化需求、社交需求、实现自我的需求等构成了老年生活需求的拓展内容。依托人工智能、数据中心工具,通过提供智能家庭服务机器人、智能护理等产品和服务,满足老年人衣食住行需求;通过提供远程医疗、老年人生命体征监测系统等产品和服务,满足老年人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需求;通过提供智能语音、智能陪护等产品和服务,满足老年人社交需求;通过提供智能互助、远程老年大学等产品和服务,满足老年人实现自我、发挥余热需求。

(三)新基建有助于改善养老服务治理效果

新基建以数字产业化为主线,带来的“信息红利”有利于实现养老服务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和包容性,给现代社会养老治理注入新活力,是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的驱动引擎。一是新基建有助于降低养老服务治理信息获取成本。信息是实现养老服务有效治理的关键,信息获取的便捷性、及时性、准确性有助于推进养老服务治理进程。借助5G技术、人工智能等工具,老年人可以实时表达需求信息,医疗机构可及时获取老年人健康信息并为老年人开展线上问诊,政府和社会组织可及时获取养老服务需求调查信息,不同主体间信息交流与沟通的时间成本和人力成本大大降低。二是新基建有助于养老服务治理决策。新基建对信息处理能力的几何级数提升,为养老服务治理决策提供了重要支撑,推动了养老服务治理的数字化进程。通过对养老服务人次、方式、内容、效果、满意度等海量数据的处理与挖掘,新基建为养老服务有效决策和治理提供关键数据支持,夯实养老服务治理的信息根基。通过物联网技术链接不同群体,有效促进多元主体参与养老服务治理进程。

三、新基建促进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的现实困境

步入数字化时代,我国新基建快速发展,5G网络建设加速推进、人工智能应用场景持续拓展、数字技术与关联行业融合速度加快,这为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提供了便利条件,但新基建促进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还面临一系列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新基建“软实力”不足,不利于养老服务的品质发展

新基建建设既涉及改善硬件条件的“硬实力”建设,也涉及智能平台应用、管理与服务等“软实力”建设。新基建“硬实力”建设主要表现为基础设施建设,包括以5G、物联网为代表的通信网络基础设施,以数据中心为代表的的存储基础设施,以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为代表的新技术基础设施,以超算中心、智能计算中心为代表的算力基础设施。新基建“软实力”建设主要表现为智能设备包容性、法律法规建设等。然而,在新基建建设中,各地区普遍将重点放在建设高水平基础设施上,对新基建“软实力”提升重视不够,突出表现在新基建法律法规不完善、智能设备包容性不足、高素质人才缺乏等方面。以智能设备为例。当前,智慧养老主要作用于老年人就诊、跌倒报警、生活照料信息转接等服务领域,以及为老年人提供智能床垫、智能呼叫手表、运动传感器、水浸传感器等具有实时监护功能产品的领域,但由于智能养老产品设计过于追求技术先进与功能完善,对老年人网络技术运用能力考虑不足,出现智慧养老服务平台使用界面过多、操作方式适老化不足、智能设备操作流程繁琐、字体过小、忽视有听力、视力障碍老年人需求等问题,从而形成难以跨越的数字鸿沟。此外,既懂智能技术又懂养老服务知识的综合型人才缺乏,不利于高品质养老服务产品的研发与设计。

(二)新基建分布不均,不利于养老服务的均衡发展

“十三五”期间,我国新基建建设快速发展,我国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光纤和移动宽带网络,行政村通光纤和4G的比例均超过99%,5G网络规模商用。但新基建还存在典型的区域分布不均、城乡差距较大问题。一是新基建建设存在“东部强、中西部弱”的问题。东部地区在5G基站、家庭互联网宽带接入普及率等指标上显著高于中西部和东北地区。2021年,全国移动电话普及率平均为每百人116.3部,北京和上海分别为每百人181.49部和176.7部,湖北和江西分别为每百人100.7部和99.54部,云南和西藏分别为每百人107.58部和91.1部。(1)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2022年)。二是新基建建设存在“城市强、农村弱”的问题。以互联网宽带接入普及率为例。2022年,我国城市和农村互联网宽带接入普及率分别为44.9%和35.9%,其中,中部地区城市和农村互联网宽带接入普及率分别为46.7%和31.1%,西部地区城市和农村互联网宽带接入普及率分别为45.7%和34.4%,东北地区城市和农村互联网宽带接入普及率分别为44.7%和17.3%(2)数据来源于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的《2022年通信业年度统计数据》(https://www.miit.gov.cn/txnj2022/tx_index.html)。。新基建“东部强、中西部弱”的分布格局,减少了中西部地区“信息红利”的分享,扩大东部与中西部地区养老服务发展差距,不利于中西部地区养老服务数字化进程;新基建“城市强、农村弱”的分布格局,缩小了农村分享养老服务“信息红利”的份额,扩大城市与农村养老服务发展差距,不利于农村养老服务数字化进程。

(三)新基建建设存在“信息孤岛”问题,不利于养老服务的融合发展

在以部门为中心的信息化系统设计背景下,各个部门将本部门信息视为私有资源,不同部门新基建技术硬件设备存在差异,信息共享制度不健全,从而形成条块分割的“信息孤岛”现象。“信息孤岛”是指信息资源体系中各系统相互封闭、各自独立,犹如一个个分散、独立的岛屿,缺乏联通,信息随之体现为一种“碎片化”的形式[19]。新基建建设的“信息孤岛”问题主要表现为硬件孤岛和数据孤岛。硬件孤岛是指新基建设备分属不同厂家、不同系统,造成硬件难以兼容现象。如摄像头广泛应用智慧养老、在线问诊、视频录像、智能门、社区治理场景中,不同品牌的AI摄像头可能会存在系统难以兼容问题。数据孤岛是指依托新基建设施获取的社会成员基本信息、社会治理信息、网格化管理信息等数据信息存储于不同系统,难以实现数据共享。引起新基建建设“信息孤岛”现象的原因主要包括:一是不同组织间信息共享机制不健全,各组织间信息系统难以实现信息共通共融;二是信息数据库运行标准存在差异,各系统之间难以进行数据共享;三是信息共享制度不完善,各组织有选择性的公开信息。从养老服务运行实践来看,受到“信息孤岛”问题影响,在医疗卫生、旅游、体育和养老等不同组织之间出现了信息沟通难、共享难等信息壁垒问题,不利于养老服务跨领域、跨区域合作,加大了培养养老服务新业态的难度。

(四)新基建带来的网络信息安全风险,不利于养老服务的开放发展

新基建带来的网络信息安全风险,主要包括软硬件设施不完善带来的信息泄露风险、信息不对称带来的信息诈骗风险等。一是数字设备存在漏洞带来的信息安全问题。网络技术知识无限性与个人掌握信息有限性之间的矛盾,会使得个体设计的网络系统和数字设备设计中可能存在缺陷和漏洞,在遭到病毒攻击时,出现信息安全问题。二是新基建设施漏洞带来的信息泄露风险。互联网时代由于个人操作不当或终端木马窃取,引发信息泄露风险。三是信息不对称带来网络信息诈骗问题。犯罪人员通过假冒热点、钓鱼网站、勒索软件、恶意登录、电信诈骗和恶意二维码等虚假信息,对数字弱势群体实施网络诈骗。四是新技术应用带来的信息安全风险。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技术本身可能存在信息安全风险,或者可能引发信息安全问题。五是分布式拒绝服务(distributed denical of service,简称DDoS)带来的信息安全问题。最基本的DDoS就是利用合理的服务请求挤占服务资源,使得合法用户无法获取服务,产生信息安全问题。新基建带来的网络信息安全问题,降低了老年群体、社会组织参与智能养老服务的积极性。老年人属于典型的信息弱势群体,对互联网信息的辨别能力较弱,加之网络诈骗案件时有发生,部分老年群体对数字技术的使用产生恐惧心理,认为不用数字技术就不会上当受骗,对数字技术“避而远之”[20]。对社会组织而言,网络信息安全风险的存在增加其应对风险的成本,降低其参与智慧养老的积极性。

四、新基建促进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的路径选择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深入发展,全球经济社会数字化特征更加明显。积极发挥新基建在养老服务发展中技术先进、融合性强、开放共享的优势,是顺应数字时代发展趋势、增强养老服务创新优势的战略选择,是科技助力社会发展的重要体现。为此,要以提升新基建“软实力”为抓手,以构建区域协调、城乡统筹的新基建格局为重点,以破解“信息孤岛”问题为手段,以提升新基建信息安全能力为保障,不断扩大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中的新基建贡献份额。

(一)提升新基建“软实力”,助力养老服务品质发展

第一,提升智能设备包容性。应树立包容性发展理念,积极推进“老年友好型”数字化战略,基于老年群体特征推动智能设备适老化改造,加大乐龄科技研发投入和力度,优化乐龄科技研发环境,推进5G、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在生活照料、精神慰藉、就医、出行等场景中的无障碍化升级。同时,应加强家庭代际间的“数字反哺”,积极开展老年群体数字知识培训,主动弥合老年数字鸿沟,增强老年群体的数字参与。

第二,完善新基建建设法律法规。借鉴西方国家新基建法律建设经验,在我国新基建法律建设实践基础上,立足社会需求,加快完善新基建基础设施建设、平台维护、数据开发、信息共享体制、信息挖掘能力提升等方面的法律法规,为实现新基建均衡发展、绿色开放、惠民共享、安全可控提供法治保障。同时,应围绕新基建数据确权、数据流转和交易等,推动数据保护和流转制度完善,建立满足社会大众需求、行之有效的新基建监管、评估制度体系,实现新基建配套措施和标准体系的全面性、系统性和有效性。

第三,加强养老服务数字化技术的人才培养。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发挥高校、科研院所、行业协会、企业等不同组织作用,通过学历教育、非学历教育等途径,建立产学研联合培养新基建人才队伍的体制机制,培养养老服务信息技术研发、管理、维护和运营等方面的综合型人才,建大建强智慧养老关联产业的知识性、技术性、管理型人才队伍。通过长期培训、短期培训和专业培训等途径,加强综合型人才养老服务与新基建的知识、技术与管理培训。

(二)加强新基建的区域统筹和城乡融合,助力养老服务均衡发展

第一,统筹不同区域新基建建设,提升中西部地区社会成员信息获取机会,助力区域养老服务均等化。一是统筹推进新基建区域发展战略。积极落实京津冀城市群、中原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哈长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珠三角城市群、成渝城市群、关中平原城市群等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发挥中心城市新基建建设引领作用,促进城市群在新基建建设方面的合作和一体化协同发展进程,助力城市群智慧养老服务一体化发展。二是加大中西部地区新基建支持力度。应加强中西部地区新基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财政对中西部地区新基建建设的财政支持力度,强化中西部地区养老服务数字能力建设。三是建立新基建区域帮扶机制。探索建立东部向中西部地区新基建帮扶机制,可在省际和市际层面加强东部地区向中西部地区新基建基础设施、人才队伍和资金支持的帮扶,推动东部向中西部地区新基建的技术合作与转移。

第二,大力推进数字乡村建设,促进城乡新基建融合发展,提升农村社会成员信息技术获取机会。一是提升农村通信网络设施水平。实施新一轮电信普遍服务工程,积极推进较大规模人口聚集区、扶贫安置点、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区县4G网络全覆盖,促进低频5G网络向农村延伸,推广5G在老年群体生活照料、在线问诊、心理调适等领域的应用普及。二是提升农村数字化应用水平。加快城市智能养老服务设施和平台向乡村延伸,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农村养老服务信息化建设,积极构建以城带乡、多元参与的城乡融合型数字发展格局,切实解决好农村上网难、智慧养老发展不足等问题。

(三)破解“信息孤岛”问题,助力养老服务融合发展

第一,确立去部门化信息系统设计思路,推动养老服务与相关业态的跨域合作。打破部门为中心信息化系统设计思路,鼓励养老服务相关组织在硬件上选择通用型设施。大力实施“东数西算”工程,促进算网融合、云网衔接,改善数据中心跨网络、跨领域数据交互能力,建立养老服务相关组织间信息合作机制。推动医院、图书馆、文化馆、养老机构等不同公共服务机构资源数字化建设,加强资源共享服务力度,实现数据有效流转。

第二,加快建设覆盖新一代互联网养老服务平台,实现不同区域养老服务端数据共享。以大数据技术为依托,打通不同地区间信息系统数据流通壁垒,加快建设统一规范、互联互通的养老服务信息集成平台,实现各类智慧养老服务机构与智慧养老产品之间的信息共享。组建“1+X”养老服务共同体,实现不同养老机构借助互联网技术进行业务的专线沟通,实现信息整合。此外,应推动规范养老服务数据标准制定工作,推进不同养老服务机构、各级养老服务主管部门间实现养老服务信息纵向贯通和横向协同。

(四)加强新基建信息安全体系和保障能力建设,助力养老服务开放发展

第一,健全网络信息安全体系。规划新基建网络安全防护体系顶层设计,积极落实《网络安全法》《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互联网数据安全规章制度,健全养老服务行业数据分类分级保护、数据泄露通知管理制度,规范养老服务数据采集、归类、传送、存储、共享和销毁的全过程管理制度,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养老服务领域安全使用规范,建立网络基础设施安全防护能力认证评价制度,完善智能养老设备安全管理制度及风险评估制度,依法加强养老服务数据安全保护。

第二,实施5G和互联网安全创新工程。打造一批5G应用安全示范中心,在智能养老领域积极推广5G应用安全解决方案,实施养老机构“安全上云”工程,改善大数据中心等云设施安全保障水平,建立健全网络信息安全的监测、预警、通报、应急处置体制,调动社会力量共建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常态化开展网络安全攻防演习,切实提高新基建在养老服务运用中的信息安全保障能力。

第三,提高养老服务信息安全保障水平。加强老年群体个人信息保护力度,规范老年群体身份信息、隐私信息和生物特征信息等采集、使用、传送流程,提高养老服务数据使用安全监管能力。针对老年群体普及网络诈骗知识,专项开展针对“网络遗民”网络诈骗行为的“清网”活动,深化电信网络诈骗、泄露老年群体个人信息等网络环境的综合治理,促使老年群体敢上网、能上网。

猜你喜欢

养老高质量服务
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
高质量项目 高质量发展
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根本要求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三部曲”促数学复习课高质量互动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养生不是养老
养老更无忧了
以房养老为何会“水土不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