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字化背景下企业预算内部控制创新研究

2023-03-03赵冬雪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 2023年12期
关键词:预算管理数字化

赵冬雪

【摘  要】预算内部控制作为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方面,在企业预算管理的深入开展及企业内部治理水平的提升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基于此,论文首先解读了预算内部控制的内涵,其次分析了数字化背景下企业预算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包括预算内部控制环境不佳、预算内部控制风险管理不力、预算内部控制活动规范性不高、预算内部控制信息沟通机制不完善、预算内部控制监督薄弱,最后以加强数字技术的应用为核心,探讨了企业预算内部控制的创新策略。

【关键词】数字化;预算内部控制;预算管理

【中图分类号】F275;F4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1069(2023)12-0161-03

1 引言

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广泛应用,人类社会已经步入数字时代。对企业预算内部控制而言,数字技术是推动预算内部控制创新性开展的关键技术,但在实践层面,数字技术并未很好地应用到预算内部控制中。对此,要以数字技术为核心,推动企业预算内部控制创新。

2 预算内部控制的内涵

根据美国会计师协会于1949年发布的《内部控制——调整组织各要素及管理当局和独立职业会计师的重要性》,内部控制是“企业旨在保证会计资料可靠性和准确性、保护资产、推动管理部门所制定的各项政策得以贯彻执行而制定的组织计划以及采用的各种方法和措施”。1992年,美国会计师协会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提出了著名的COSO内部控制框架,将内部控制划分为内部控制环境、风险管理、控制活动、信息沟通、内部控制监督五大要素(见图1)。预算内部控制是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内容,是指企业以实现资金的有效运用为目标,围绕预算管理开展的内部控制。预算内部控制是预算管理与内部控制融合的产物,从预算管理的角度而言,预算内部控制包括预算编制控制、预算执行控制、预算调整控制、决算控制、预算绩效考核控制等;从内部控制的角度而言,预算内部控制包括预算内部控制环境、预算内部控制风险管理、预算内部控制活动、预算内部控制信息沟通、预算内部控制监督五大方面。预算内部控制具有重要意义,既是提升企业预算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也是推动企业内部控制深入开展、规范企业治理的有效载体。

3 数字化背景下企业预算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3.1 预算内部控制环境不佳

根据COSO内部控制框架,内部控制环境是内部控制的基础,对内部控制的开展情况与最终效果有重要影响。当前,企业预算内部控制中存在控制环境不佳的问题。以组织机构为例,多数企业的预算管理采用的仍然是分散式管理的模式,由财务部门负责预算管理的主要工作,其他部门根据情况参与到预算管理中,这一模式使得预算管理缺乏统一的领导。数字化背景下,数字技术在企业预算内部控制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这就要求企业储备一批具有深厚数字素养的预算内部控制人才,但企业在人才培养中存在滞后性,致使预算内部控制缺乏足够的人才支持。

3.2 预算内部控制风险管理不力

预算管理中存在着大量的风险,加强预算风险管理是预算内部控制的必然要求,然而,当前企业预算内部控制风险管理情况并不理想。从风险识别、评价的角度而言,受数字技术应用不充分的影响,不少企业在风险识别、评价中存在识别不全面、评价结果不精准等问题,难以有效发挥风险识别、评价在风险管理中的作用。从风险应对的角度而言,以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技术为代表的新型数字技术的发展为企业创新风险应对方式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但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在新型数字技术的应用中存在滞后性,难以实现人工智能技术赋予风险应对的价值。

3.3 预算内部控制活动规范性不高

控制活动是预算内部控制的手段,控制活动的规范性对预算内部控制的效果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当前,不少企业存在预算内部控制活动规范性不高的问题。从预算编制的角度而言,部分企业在预算编制中,既未能对上一年度预算情况做深入细致的总结,也未能对本年度预算做细致的测算,导致预算编制缺乏科学性,难以为业务活动的开展提供有效的帮助。从预算执行的角度而言,不少企业在预算内部控制中存在重编制、轻执行的问题,未能发挥数字技术在预算执行监控中的作用,致使预算执行不严格、超预算支出的现象屡屡发生,严重降低了预算管理的规范性。

3.4 预算内部控制信息沟通机制不完善

对企业预算内部控制而言,信息沟通机制是预算内部控制高质量开展的重要保障,然而,多数企业预算内部控制的信息沟通机制并不完善。数字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为企业预算内部控制信息沟通提供了有力的支持,然而,受企业信息化建设模式不合理等因素的影响,企业内部信息沟通不畅,不同部门间存在信息壁垒与数据孤岛,难以有效发挥信息的价值。同时,企业预算信息披露存在滞后性问题,预算编制完成后,未能在企业内部做好及时的披露工作,难以有效发挥预算编制对各项业务活动的指引作用,这在客观上影响了预算编制的执行效能,加剧了超预算支出的问题。

3.5 预算内部控制监督薄弱

绩效考核与审计监督是预算內部控制监督的两大手段,然而,在实践层面,绩效考核与审计监督的作用未能得到充分发挥。从绩效考核的角度而言,不少企业虽然构建了预算绩效考核机制,但在绩效考核指标的设计、绩效考核方法的选择以及绩效考核结果的运用中存在诸多问题,例如,未能采用数字技术来确定绩效考核指标的构成及权重,弱化了绩效考核的价值。从审计监督的角度而言,多数企业审计部门的独立性较弱,难以有效开展内部审计工作,同时,在审计理念、审计方法及审计结果运用中也存在较多问题,限制了内部审计对预算内部控制的监督作用。

4 数字化背景下企业预算内部控制的创新策略

4.1 优化预算内部控制环境

良好的环境是预算内部控制深入开展的先决条件,而优化预算内部控制环境也是数字化背景下企业预算内部控制创新的基础性工程。对此,应从以下3个方面采取措施:首先,组建专门的预算管理机构。企业可以从财务科、企业办及其他业务科室抽调人员,组建专门的预算管理机构,由预算管理机构统筹负责企业预算内部控制工作。同时,着眼数字化背景下企业预算内部控制的变化,加强预算管理机构的数字化建设,如采购最新的数字化设备、数字化系统等,提高预算管理机构的履职能力。其次,加强预算内部控制人才培养。数字化背景下,传统的预算内部控制人才已经难以满足企业预算内部控制的需求,兼有财务理论素养、会计能力、内部控制素质、数字技术操作技能的复合型人才成为企业预算内部控制最为急需的人才。企业应立足预算内部控制的需求,做好岗位工作分析,构建岗位素质模型,并围绕岗位素质模型开发培训方案,以系统集成的培训方案促进预算内部控制人才复合化发展,厚植企业预算内部控制的人才基础。最后,做好预算内部控制文化建设。企业要深刻认识到企业文化在预算管理、内部控制中的重要性,将预算内部控制的内容、要求、目标等嵌入企业文化当中,营造良好的预算内部控制氛围,助力预算内部控制的深入开展。

4.2 强化预算内部控制风险管理

风险管理是内部控制框架的五要素之一,相应地,强化预算内部控制风险管理是数字化背景下企业预算内部控制创新的重点。对此,应围绕风险管理的构成要素,加强数字技术的应用,提高内部控制风险管理水平。首先,以数字技术加强风险识别。系统性是风险识别的基本要求,而仅凭人力,极易出现风险遗漏的现象,影响风险识别的效果。企业应借助数字技术,优化风险识别方式,将预算内部控制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全面识别出来。其次,以数字技术开展风险评价。不同的风险,其发生概率及危害性有很大的差别,风险应对所需的资源与要求也不尽相同。风险评价能够将主要风险识别出来,从而为风险应对提供参考。数字化背景下,数字技术成为风险评价的重要技术,如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等评价方法,均需要采用数字技术。企业应以数字技術创新预算内部控制风险评价方法,提高风险评价的精准性。最后,以数字技术开展风险应对。根据风险评价结果的不同,风险应对分为风险转移、风险回避、风险自留、风险控制等多种方式。人工智能技术作为新一代数字技术,在风险应对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企业可依托人工智能技术,开展风险应对,一般风险由人工智能技术自行处理,人工智能技术难以处理的风险,则会生成风险预警。

4.3 规范预算内部控制活动

预算内部控制是一项系统性工程,涵盖预算管理的各个方面,如预算编制、预算执行、预算调整、决算、预算绩效等。数字化背景下,企业预算控制创新要发挥数字技术对预算内部控制各个方面的作用,提升预算内部控制活动的规范性。以预算编制为例,预算编制不仅要对上一年度的收支数据进行全面整理、分析,也要结合本年度的经营计划,对收支进行测算。企业应加强数字技术在数据搜集、分析以及测算中的应用。例如,依托大数据技术强大的数据分析能力,分析上一年度预算编制中的问题,并在本年度预算编制中予以改进,提升预算编制的科学性。预算执行不严格是当前企业预算内部控制中的常见问题,企业应以“先预算,后支出”为基本原则,加强预算执行管理,发挥好数字技术在提升预算刚性中的作用。例如,依据预算编制开发自动化审批模型,任何需要使用资金的业务部门,均需要提交申请,自动化审批模型会根据预算编制决定是否通过审批。受业务范围变化、国家政策调整及不可抗力因素的影响,企业预算执行中会出现预算需求变化的情况。企业应以数字技术加强预算调整的内部控制,严格预算调整程序。业务部门提出预算调整方案后,将数字资料发送给财务部门及管理层,双重审核通过后,预算方案才可以调整。

4.4 完善预算内部控制信息沟通机制

信息沟通是企业预算内部控制的主要方面之一。数字化背景下,数字技术在预算内部控制信息沟通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因此,要将完善预算内部控制信息沟通机制作为数字化背景下企业预算内部控制创新的重点,并从以下3个方面采取措施:首先,健全预算信息披露机制。预算信息披露包括内部披露、外部披露两大部分。内部披露以企业职工为对象,是增强职工预算管理意识、将预算编制落到实处的必要手段;外部披露以利益相关者,如股东、监管部门等为对象,是满足利益相关者信息需求、提升企业社会形象的客观需要。企业应发挥好数字技术在预算信息披露中的作用,利用新媒体丰富预算信息披露渠道。其次,做好信息沟通。预算内部控制涉及预算编制、执行、调整、分析、考核等多个环节,仅凭财务部门,难以很好地实现预算内部控制的目标。企业应加强各部门在预算内部控制中的信息沟通,最大限度减少因信息沟通不畅而导致的预算内部控制问题。最后,进一步提高企业数字化水平。企业可以打造集成化的财务共享中心,消除企业内部的数据壁垒,推动信息在企业内的流通,同时,在财务共享中心中嵌入与日常预算业务相对应的预算内部控制监督平台,着力防范日常预算业务中的风险,提高企业预算内部控制水平。

4.5 加强预算内部控制监督

监督既是预算内部控制有效实施的保障,也是分析、诊断预算内部控制问题,推动预算内部控制持续改进的关键环节。因此,要将加强预算内部控制监督作为数字化背景下企业预算内部控制创新的重点,充分发挥数字技术在预算内部控制监督中的作用。首先,以数字技术优化预算绩效考核。数字技术在预算绩效考核中具有广阔的应用空间,企业应以数字技术来优化预算绩效考核,充分发挥数字技术在指标设计、考核方式、结果呈现、结果应用等方面的作用。从考核指标设计的角度而言,数字技术能够在海量资料分析的基础上,确定预算绩效考核指标,并借助层次分析法等模型,确定各指标的权重,为预算绩效考核铺平道路。从考核方式的角度而言,数字技术能够推动预算绩效考核从线下考核向线上考核转变,提高预算绩效考核的效率。其次,以数字技术强化审计监督。审计监督是企业内部监督的重要形式,在企业财务风险防范及规范化治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企业应发挥审计监督在预算内部控制监督中的作用,一方面,强化审计部门的独立性,最大限度减少其他部门对审计部门工作的干扰、影响;另一方面,加强审计队伍建设,提高审计队伍利用数字技术,如大数据技术等开展预算审计监督的能力,提高预算内部控制监督效果。

5 结语

对企业而言,内部控制是提高企业治理水平、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必然要求,而预算内部控制则是企业内部控制的重点内容。当前,企业预算内部控制面临不少问题,难以满足数字时代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需求。因此,要聚焦数字化背景,加强数字技术在预算内部控制中的应用,围绕优化预算内部控制环境、强化预算内部控制风险管理、规范预算内部控制活动、完善预算内部控制信息沟通机制、加强预算内部控制监督,推动预算内部控制创新。

【参考文献】

【1】王映.数字经济下企业预算管理变革及创新探析[J].商业观察,2023,9(21):92-95.

【2】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署,等.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08.

【3】蒋沁岑.G单位预算内部控制研究[D].重庆:重庆理工大学,2022.

【4】佘小博.K公司全面预算内部控制案例研究[D].北京: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2021.

【5】金寒雪.基于全过程跟踪审计的电力企业预算风险防控体系构建与实施策略研究[J].企业改革与管理,2023(13):126-127.

【6】左光梅.基于大数据技术的企业预算管理与成本控制研究[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23(20):43-45+48.

【7】庞妍蕊,李广.试论中小企业预算内部控制[J].环渤海经济瞭望,2017(7):65-66.

【8】孔亚平.企业预算审计的监督分析——以烟草行业为例[J].现代商业,2016(25):163-164.

猜你喜欢

预算管理数字化
数字化:让梦想成为未来
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
论经济学数字化的必要性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数字化制胜
绩效角度下的高校固定资产管理模式研究
高校预算定额管理标准体系的构建探析
食品行业企业内部会计控制机制的构建与完善
预算管理在企业中的应用研究